关于山西雁北花馍馍

关于山西雁北花馍馍
关于山西雁北花馍馍

关于山西雁北花馍馍

寒燕儿是山西省代县一带的寒食节面塑民俗特色产物,浸润着当地人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装点着人们的情感生活,寒燕儿文化如一块宝石镶嵌在山西人面塑文化上,熠熠生辉。

标签:寒燕儿现状传承

山西是面食的摇篮,老祖宗在面食上做足了文章,不光下锅煮、上屉蒸、入油炸,祭供的面塑已然成为艺术品,更是精彩。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满月、开锁、上梁、上坟,皆不离面塑。面塑文化在三晋大地,孕育了一代代山西人,启迪着山西人的智慧,影响着山西人的成长与发展。面塑的存在与发展是不能脱离民俗这一现象的,尤其是一些地域偏僻的民俗非物质文化,如;山西雁北面塑花馍馍,大众以为面人和花糕,其实还有寒燕儿。寒燕儿需要世人认识和传承乃至发展。如今,面塑文化渐渐地登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面塑的价值意义,并着手保护和传承,进而发展中。如:2004年,山西省面食文化节,特意以面塑作为文化展示窗口,让山西人重新认识面塑文化,让世人认识山西面塑文化。《面道天下》专栏以动物、植物、人物为创作题材,充分展示山西面塑的独特性,从造型、体积大小、色彩罩染、寓意等方面,尽显着山西农耕民俗文化的特色和人民的智慧。山西面塑以晋南一带和雁北一带最为突出,本文主要是针对山西雁北面塑花馍馍---寒燕儿(注释:寒食节捏制体积小巧的动物形象诸如燕子等飞禽走兽类)进行浅谈。山西雁北面塑花馍馍---寒燕儿独具意义,是山西省雁北面塑的一种,来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用小麦面粉蒸制,进行上色或其他装饰的工艺品,具有特殊的含义和文化指向,如:走亲访友表示庆贺或祝福,祭拜神灵和祖宗,驱邪除恶等含义都可以用面塑来表现,真是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和民俗活动紧密相依,深切地寄托人民的愿景。

一、探究山西雁北民间面塑寒燕儿民俗文化艺术特征

1.寒燕儿初期的寓意,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力度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研究,从上到下,成立了很多非物质保护中心。关于雁北寒燕儿,也在做着传承和发展。寒燕儿又叫介子推,据《中国古代美术经典式民间吉祥艺术卷》记载,寒燕儿是清明前后流行于山西北部的食品,它起源于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背母隐匿于绵山,且抱柳,焚烧致死,后人在介子推死的日子,禁止举烧烟火,吃寒食(寒、冷的食物),纪念介子推,弘扬它的“忠孝”精神,所以清明节前一天又叫寒食节。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习惯了每逢清明,做寒燕儿来吃,后来寒燕儿,又增添了新的寓意,如:1、寒食节正逢乍冷乍暧时日,禁火吃寒食,而寒燕儿的功能是可以直接食用,同时纪念(燕燕又读“念念”)介子推;

2、寒食节,捏寒燕儿,寓意寒冷的日子要走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枝头出新芽了,一切预示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目前人们更多的想法是,借捏制寒燕儿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愿望,对家人对子女或子孙后代,像人们对春天的给予寓意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