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合集下载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一、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欧洲,许多国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和免除道路使用费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

德国和英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入巨资,力图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多家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因此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韩国则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

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多家企业在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不仅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政策推动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一、前言与背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简称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其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

然而,由于当时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20世纪末锂电池技术的突破,电动汽车开始重新受到关注。

进入21世纪,电动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研究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电动汽车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其次,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的进步。

此外,电动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也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影响。

二、核心概念与分类1. 核心概念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通过电池储能,电动机驱动行驶的汽车。

其核心构成包括电池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心脏,驱动系统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控制系统则确保整个车辆安全、高效地运行。

2. 分类与特征电动汽车根据动力来源和驱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

•纯电动汽车(BEV):完全依靠电池储能供电,无内燃机,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指标。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双重动力系统,可以在纯电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间切换,有效兼顾了续航能力和环保性能。

•燃料电池汽车(FCEV):以氢燃料电池作为能量转换介质,排放物为水,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和环保水平,但受限于氢能源的获取、储存和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

3. 应用领域与市场潜力各类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公共交通工具等多个领域。

其中,纯电动汽车在私人轿车和小型货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续航能力较好,更适合长途驾驶的需求;燃料电池汽车则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和出租车。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目录1. 研究背景1.1 传统燃油汽车的问题1.2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2. 新能源汽车类型2.1 纯电动汽车2.2 混合动力汽车2.3 燃料电池汽车3. 新能源汽车技术3.1 电池技术3.2 充电技术3.3 能源管理系统4.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4.1 全球市场情况4.2 国内政策支持5.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5.1 环保性能5.2 节能效益5.3 驾驶体验6. 新能源汽车的挑战6.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6.2 动力电池寿命和成本6.3 能源转型问题7. 新能源汽车未来展望7.1 技术创新趋势7.2 市场前景分析1. 研究背景1.1 传统燃油汽车的问题传统燃油汽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2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挑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新能源汽车类型2.1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电池作为动力源,零排放,是未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主力。

2.2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于一体,既能辅助发动机提升动力,又能减少尾气排放。

2.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采用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零排放,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新能源汽车技术3.1 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与电池技术密切相关,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不断创新。

3.2 充电技术充电技术的便捷性和充电电网的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快充、慢充等技术逐渐成熟。

3.3 能源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合理利用动力源,提升整车能效,延长电池寿命。

4.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4.1 全球市场情况全球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2 国内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包括补贴、减免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

5.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5.1 环保性能新能源汽车零排放、低噪音,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背景及未来发展研究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背景及未来发展研究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背景及未来发展研究一、电动汽车产业背景伴随着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热点。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也在政府扶持下迅速崛起。

在中国制造 2025 的战略指引下,全国已有许多地方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电动汽车产业也逐步成为政府鼓励和支持的优先发展领域。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涉及车辆、电机、电池等领域。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方面,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已获得技术优势和市场口碑,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电池能源企业。

二、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面临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尽管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电动汽车积极拥抱行业转型,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但许多问题仍然亟需解决。

比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费用、充电设施、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此外,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还需要提高。

由于传统汽车已经普及,在人们购车的选择上,抉择出现了困难,消费群体并不偏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营造利好的公共氛围。

三、电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环保、低污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一大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将拥有越来越智能化的特性。

智能化不再是未来的标志,而是即将到来。

电池管理、无线充电、充电储能等领域已经成为研发的热点,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智能技术。

这些技术的推动将有利于电动汽车更快地进入大众市场,实现其覆盖人口的增加。

四、未来展望据市场调查和分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将在市场化、研发创新、智能化制造、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在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将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市场竞争,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截止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系列电动汽车技术体系,电动汽车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技术稳定可靠。

我国已经推出了多种技术路线,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插电式弃置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等。

在技术上,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石油到电”的转变,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大力推进了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解决了汽车排放和能量消耗问题。

2、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电动汽车多样化发展,将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我国厂家正在研制新型新能源汽车,新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是电力电子技术。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在驱动系统、智能制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发展给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 节能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动汽车采用新能源节能技术,可以使汽车的油耗明显降低,减少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充电设施的完善充电设施的完善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决于充电设施的完善,完善的充电设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动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动力,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充电设施的完善等等都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在技术、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论文总结范文

电动汽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1. 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池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选择。

然而,锂离子电池仍存在成本高、安全性等问题。

未来,电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能等方面。

2. 电机及驱动技术电动汽车的电机及驱动技术是保证车辆动力性能的关键。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已成为电动汽车电机的主流选择。

驱动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交流异步电机驱动和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两种方式。

未来,电机及驱动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降低噪音、减小体积和重量等方面。

3. 能量管理技术能量管理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关系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等。

目前,能量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和整车能量管理系统等。

未来,能量管理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电池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优化充电策略等方面。

4. 充电技术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采用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方式。

慢充充电时间长,适用于夜间充电;快充充电速度快,适用于临时充电。

未来,充电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降低充电成本等方面。

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1. 电池技术: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将朝着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新型电池材料、电池结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 电机及驱动技术:电机及驱动技术将朝着高效、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电机材料、电机结构设计、驱动控制策略等方面将得到突破。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汽车排放的法规限制越来越严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燃油车型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内容、现状和未来展望展开讨论。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内容1. 电池技术研究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逐渐提升。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2. 充电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充电时间较长、充电桩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仍然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快速的充电技术,并且通过充电桩的建设和布局来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

3. 能量回收技术研究能量回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太阳能光伏板利用等技术,可以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余能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延长续航里程。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正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

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纷纷加大投入,推动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1. 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中主要采用的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同时,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

2. 充电技术的创新快速充电技术是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型充电设备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的智能互连也在不断涌现。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有望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和便利性。

3. 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KERS)已经在一些新能源汽车中得到应用。

太阳能光伏板等能量回收和利用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能源的需求。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1.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电池生产国之一,拥有了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和制造能力。

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购车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激发了广大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也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产业链日趋完善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整个产业从上游的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和销售都有了相对完善的规划和布局。

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电动车辆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驱动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产品多样化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不仅仅是传统的乘用车、商用车,还会涌现出更多种类的电动汽车产品,如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电动物流车等。

这些新型电动汽车产品将进一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3.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将会实现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的背景
汽车的发展引起了地球资源的过大消耗。

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关系到全球的经济与军事安全。

我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能源的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将难以持续我国这个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汽车尾气的排放引起了城市的温室效应,同时也引起了臭氧层的破坏,形成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而对动植物也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面对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人们可以直接闻到汽车尾气排放的带有刺鼻臭味的燃烧不完全的雾化混合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的呼声也与日俱增。

面对资源紧缺与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1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电动汽车是指用车载电源为动力,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汽车。

电动汽车应具有汽车的性能和属性,但动力线路与原内燃机动力线路不同,又具有电力车辆的基本特征。

电动汽车通常被分为蓄电池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三大类。

1.2电动汽车的早期发展
尽管电动汽车技术目前看来还处于新兴发展时期,但它的产生却早于燃油车,并已经历了多个兴衰周期。

以下是主要的时期:
1834年 Thomas Davenport 电动三轮车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
1881年法国古斯塔夫•特鲁夫电动三轮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82年英国人阿顿与培里三轮电动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90年美国电动汽车以蓄电池为动力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能源、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电动汽车又开始重新重视,世界各国政府与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

但主要还是在近来十几年中,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进入了高峰期,并在各项技术发展商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步。

2.电动汽车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

2.1日本
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开发。

以下是日本研制电动汽车的进程:
1976年日本成立电动汽车协会
20世纪80年代本田公司开始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1996年本田推出“PLUS”纯电动汽车
1997年本田的“PLUS”被推向了美国
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
2000年7月普锐斯开始出口北美
2002年4月本田公司在美国市场投放了Civic混合动力汽车
2010年富士把“Rle”正式推向市场
此外,丰田汽车公司在继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之后,还推出了ESTIMA混合动力汽车和搭载软混合动力系统的CROWN轿车。

本田汽车开发的Insight混合动力汽车也在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2.2美国
美国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1991年签订协议,合作研究电动汽车用的先进电池,联合成立了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

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设立了新一代汽车合作组织计划。

2000年三大汽车公司陆续推出了各自的PNGV概念车,通用汽车为Precept概念车,福特为Prodigy概念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为ESX3概念车。

2004年通用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宣布携手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PNGV计划在美国掀起了汽车技术合作的攻坚战。

PNGV计划出台后,欧洲、日本等纷纷效仿,各自确立了新一代汽车发展计划,从而引发了划时代意义的汽车技术革命。

2002年,美国布什政府又制定了Freedom CAR计划,用于取代PNVG计划的新国家及私营合作研究发展计划。

近期又从国际新能源网获悉,美国奥巴马政府又决定放弃对燃料电池的扶持,美国能源部试图取消对加氢站的财政扶持,转向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财政拨款24亿美元。

2.3欧盟与其各国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政府出面,由奔驰和大众两公司合资成立德国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科研开发机构。

1992年,德国政府拨款2200万马克,在吕根导建立欧洲电动汽车试验基地,对64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系统工程进行了长达4年得大规模试验。

法国既是石油输入国,也是电力大国。

有多个核能发电站及丰富的电力资源,核能发电站的电力占全国总电力的75%,电力价格低,石油价格是美国的四倍。

因此,法国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开发电动汽车和充分利用电力资源。

法国政府、法国电力公司、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共同签署了承担开发和推广电动汽车的协议。

1995年法国能源部、标志汽车公司开发了标志-106和SAXO型4座电动轿车,用雪铁龙-AX型轿车改装成电动轿车,雷诺汽车公司的Clio型4座电动轿车及其变型车等,并投放在罗切里市进行试验。

2.4中国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我国近十几年来也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

成功开发了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并进行了试验运行。

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氢能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样车与世界领先的奔驰公司样车同堂展示,引起了世界的惊赞。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一汽、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公司都相应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完成了各车型功能样车的开发。

今年来,比亚迪F3DM双模奠定汽车面世,并与2009年初在北美底特律车展上展出,该公司总裁王传福还雄心勃勃的表示将于2011年在美国销售其系列纯电动汽车和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会择机在美国建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