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导学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三》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第三单元的优质课教案,旨在通过本课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感悟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课文《语文园地三》、课后习题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教学素材,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生词学习针对生词词语,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5. 课文分析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6. 语文操练设计各类语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文操练,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延伸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及时复习。
八、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文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语文园地三【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从传统民间故事中发现真、善、美,感受朴素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体会相近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背诵《乞巧》。
思维能力: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审美创造:结合实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相近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背诵《乞巧》。
难点: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结合实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知识梳理】一、学习交流平台1.抓关键词句,快速默读,提炼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结合具体文章,运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抓关键词审题——“表达效果”2.横向、纵向,比较读,体会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三、探究“把情节说得更具体”的例子,并完成任务1.对比读,勾画出“更具体”的段落中的具体部分来。
2.归纳具体部分的表达方法——语言、神态、心理……3.完成“牛郎织女初次见面”更具体的情节四、合作探究(一)结合具体文章,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复述故事1.变换角色、口吻——《猎人海力布》2.大胆想象,增加情节——《牛郎织女》3.变换顺序,设置悬念——《猎人海力布》(二)探究更具体的“牛郎织女初次见面”情节1.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表达方法2.语句通顺,情节感人【自主练习】一、交流平台。
下列关于有创造性地描述故事的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C.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改变故事的主要内容。
D.讲民间故事,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二、连一连,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2、3小题填字母)鼻子都气歪了 A.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 B.望眼欲穿吃水不忘挖井人 C.气急败坏打开天窗说亮话 D.饮水思源盼星星盼月亮 E.直言不讳1.我们不管取得了多好的成绩,都要( ),永远记得老师对我们的栽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语文园地三(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语文园地三(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b. 学会与他人交流,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b. 学会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山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示儿》。
2. 生字词学习:峰、遥、径、坐、向来、胜、州、断、孤、闭、联系、世、外、满、尖、挂、知、万、重、等。
3. 语文园地三:汉字笔画、词语接龙、句子仿写、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2. 难点:汉字笔画的掌握,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的能力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展示课文,让学生预习课文。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汉字笔画练习,掌握生字的书写顺序。
2.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学生仿写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口语交际(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2. 学生上台展示,进行口语交际。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字写5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配套教案)《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
【语文要素】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语文要素】4.背诵古诗《乞巧》。
[教学重难点]1.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2.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
(重点)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一、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的方法1.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很多同学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了使我们的故事常进常新,我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
那么有哪些好办法呢?2.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提示,小组内互相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
3.小组派代表谈自己从提示中获得的讲故事的方法,教师评析并归纳出讲故事的新方法。
(1)转变角色讲故事。
《猎人海力布》是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我们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述说故事,那样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耳目一新。
示例:我是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我待人可热心啦,乡亲们都非常喜欢我。
有一天,我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下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
龙王为了报答我,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我。
从此以后……引导学生把后面的故事讲完。
(2)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如,《牛郎织女》中可添加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示例:牛郎养的这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
有一次金牛星和月老一起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月老跑去上厕所,金牛星无所事事,拿起了桌子上的姻缘簿翻看起来,无意中看到了织女的姻缘。
后来金牛星因为违反天条被贬下凡,……引导学生把后面的故事讲完。
(3)变换顺序讲故事。
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如,先说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导学案

语文园地三教课目的: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综合性学习的感觉,提升聆听、应付、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领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累积农业气象谚语;4.展现综合性学习的成就,培育学生的成就感,激发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课要点:领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课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综合性学习的感觉,提升聆听、应付、表达等语言能力教课时间: 4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口语社交一、课前预习1.自念书籍语文园地三,明确本次口语社交与习作的要求。
2.先在电脑中“放放电影” ,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
3.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立表达的次序,要点写什么,有一个初步的构想与安排。
二、自主选择沟通1.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大自然给人启迪的资料,自己认识到的相关发明创建的案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获得的启迪,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沟通。
2.学生表达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发言的思路,让学生痛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全班报告,互动沟通①各小组介绍的代表向全班报告,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接,听的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以后举手向报告的人讨教,台登台下的互动沟通,学生不可以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指引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研究。
②评比。
4.同桌互说,加强提升①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以为最优秀的同学学习,从头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②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论和互相评论A.语言能否规范,表达能否流利;B.社交时的礼貌、音量、仪态等。
第二、三课时习作与评改习作:1.明确习作要求。
(1)自由读习作要求,想一想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自主报告,确立习作内容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报告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许活动经过,或许心得领会。
你哪方面感觉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批地抄写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课文朗读》、《课文认读》和《课文解读》三部分。
1. 课文朗读在本部分,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抑扬顿挫的处理。
2. 课文认读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语意和情感。
老师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课文解读在这部分,老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体裁、人物、情节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语文园地三》第二课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细致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蓄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文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的内容,思考其中的人物关系、事件起因等。
3. 老师点评•结合学生讨论的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理解和解读的小组练习,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
5.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课文解读成果,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启发。
6. 总结•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并用一段文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新人教版

(1)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美好。
(2)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过程中,恰当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提高描述和叙述能力。
(3)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信息提取、处理和运用能力:阅读寓言故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提高信息提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 重点词句:细致入微、敏锐感知、描述、叙述、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实践能力
② 板书布局:
- 左侧:课题、核心知识点
- 中间:重点词句
- 右侧:实践应用、思考与讨论
③ 板书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增强板书的视觉吸引力
- 设计有趣的板书图案,如观察者的眼睛、思维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材料二:《XX的原理与应用》(或文章、书籍等),深入探讨XX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阅读材料三:《XX的起源与演变》(或文章、书籍等),了解XX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程。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拓展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2)深度与广度:拓展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获得新的见解和思考。
(3)实用性:拓展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或提高能力。
七、板书设计
① 板书内容:
- 课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 核心知识点: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信息提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3. 表达阐述题: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你对XX事物的理解和感悟,求不少于100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对联、成语故事、古诗鉴赏和阅读理解等几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掌握相关的成语,了解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联、成语和古诗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理解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对于对联的创作和古诗的鉴赏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掌握相关的成语,了解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成语的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难点:对联的创作和古诗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课件、教学素材、作业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对联、成语和古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联、成语和古诗的相关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对联的特点、成语的意思和古诗的鉴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对联、成语或古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