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糖尿病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认识糖尿病 ppt课件-PPT课件

认识糖尿病 ppt课件-PPT课件
餐时 胰岛素
25
6
0 8
基础胰岛素
4 24 08
16
时钟时间(小时)
Duckworth WC. Endocrine Rev 1988;9:319-45.
葡萄糖 (mmol/L)
葡萄糖
8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释放入血,使人体在基础非进餐状态
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75
胰岛素水平
µU/ml

• 糖尿病和胰岛素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常用检测指标
常用检测项目
1. 血糖
检测意义
了解点血糖水平
2. HbA1c
3. OGTT 4. 尿糖测定
反映2-3个月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诊断糖尿病或IGR 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5. 血尿酮体测定
6. 尿微量白蛋白 7. 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 8. 胰岛自身抗体(ICA/IAA/GAD) 9. 血生化、血脂等
• 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 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 血糖升高持续时间 (—) 后期高胰岛素血症

晚相(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意义
– 持续高糖负荷下出现的第2个分泌高峰 – 晚相分泌依赖于血糖水平升降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114-48.
自我血糖监测 (SMBG)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其他
动态血糖监测 (CGMS)
可提供血糖波动幅度和漂移情况,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糖尿病科普PPT(完整版)

糖尿病科普PPT(完整版)
的重要依据。
糖尿病治疗方法与
03
手段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
推荐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骑自行
车等。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 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 和锻炼,将体重控制在
健康范围内。
戒烟限酒
全球与中国现状
全球现状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 联盟(IDF)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63亿,预计到2045年将增至7亿 。
中国现状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数量已超过1.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 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糖尿病症状与诊断
02
典型症状表现
多饮、多尿
视力模糊
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 口渴中枢导致多饮,同时肾小球滤过 葡萄糖增多导致多尿。
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 视力模糊。
多食、体重下降
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体内能量供应不 足,出现多食、易饥,同时机体消耗 脂肪和蛋白质以供能,导致体重下降 。
糖尿病科普PPT(完整 版)
目 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症状与诊断 • 糖尿病治疗方法与手段 •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 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 或两者兼有引起。
时发现肾脏损害。
控制血糖和血压
良好的血糖和血压控制有助于减 轻肾脏负担,降低肾脏并发症的

糖尿病知识讲座PPT(完整版)

糖尿病知识讲座PPT(完整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识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及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 措施。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
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迅速补液纠正脱水, 降低血糖。
乳酸性酸中毒
观察患者呼吸深快、神志模糊等症状,立即停用双胍类药物,给予 补液、纠酸等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 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 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
流行病学现状
01
02
03
全球趋势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 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疾病之一。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 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与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等有关。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 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联合用药
有时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 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胰岛素治疗原则及方案调整
胰岛素种类
方案调整
包括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 量和注射时间,以保持血糖稳定。
注射方式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意注射 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肾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 能等指标,评估肾脏病变风险 。
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眼底检查等方法,评估视 网膜病变风险。
神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 图等方法,评估神经病变风险

03
治疗与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
推荐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糖尿病认识PPT课件

糖尿病认识PPT课件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糖尿病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误区三
糖尿病只会影响血糖,不会影响其他器官。
误区二
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误区四
糖尿病可以彻底治愈,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 理。
糖尿病的澄清事实
事实一
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年轻 人也需要关注和预防。
事实二
糖尿病与体重有关,但并不是只有胖 子才会得病。
04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 养均衡,减少高糖、高脂 肪食物的摄入。
食物选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 低脂肪奶制品的摄入,减 少红肉、加工肉、含糖饮 料的摄入。
定时定量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
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管 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 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脑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脑血 管病变,增加脑梗塞、 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
风险。
肾脏疾病
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肾脏 病变,导致肾功能不全、
肾衰竭等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 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
失明等。
03 糖尿病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
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提高生活质量
02
通过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
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支持
03
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
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06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与澄清

糖尿病的介绍ppt课件(图文)

糖尿病的介绍ppt课件(图文)

糖尿病的治疗
(二)药物治疗 2.胰岛素治疗 ① 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
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 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②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 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③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糖尿病介绍
糖尿病症状 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 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 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 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无法 治愈。
糖尿病的类型
1 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因
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 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 命。
糖尿病的类型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 诊断,体重会逐的唯一标准。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尿糖:常为阳性。 3.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β细胞的储备功能。 6. 血脂: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7. 免疫指标: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重要依据。 8. 尿白蛋白排泄量: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
糖尿病的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I. 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用于II型糖尿病,
消瘦的患者 II. 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 III. 苯甲酸衍生物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
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IV. 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 V.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适合肥胖患者

糖尿病介绍PPT课件

糖尿病介绍PPT课件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轻症患者,而
胰岛素主要用于重症或经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通 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而胰岛 素则直接发挥降糖作用。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心理治疗等。通过合理的 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治疗
采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多种方法,综合控制血糖、血
压和血脂等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饮食管理
运动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营养 均衡。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 适量运动,以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 性。
药物治疗
自我监测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降糖药物,并注意观 察药物副作用。
04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心理健康,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 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 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其 处于正常水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
04
糖尿病的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费用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工作生产力的影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降低社会生产力。
心理压力
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血糖,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公共卫生挑战

糖尿病课件PPT课件

糖尿病课件PPT课件

心理教育
向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的 知识和心理干预技巧,增 强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 调节能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庭和社会给予 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 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A
健康饮食
指导患者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控制热量摄 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 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 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
• 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 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尤其是苯乙双胍(降糖灵)可引起乳 酸性酸中毒,有时可导致死亡。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 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 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 较快。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
神经系统并发症
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 部分,病因复杂。
糖尿病足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 调整饮食计划,如糖尿病肾 病、高血压等
教育患者掌握食物交换份法 ,便于灵活调整饮食
营养支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对于不能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 ,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02
03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代谢特点选择合适的 营养制剂
营养支持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 、肝肾功能等指标
04
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

糖尿病优秀PPT课件(2024)

糖尿病优秀PPT课件(2024)

机遇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降糖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 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糖尿病管 理模式的创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
24
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前景
2024/1/28
发展趋势
未来糖尿病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综合化,通过基因检测、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 断发展,糖尿病管理模式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社交活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交 流分享经验,减轻孤独感和焦
虑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
若自我调整困难或出现严重心 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
询或治疗。
2024/1/28
18
05 糖尿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2024/1/28
19
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
高危人群定义
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 血压、高血脂等人群。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其临床 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 、脱水、无明显酮症,常伴有不同程 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
2024/1/28
8
慢性并发症
01
02
03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 较轻,病情进展较快。
2024/1/28
微血管病变
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变等。
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导致血糖升高。
2024/1/28
5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即“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视力模 糊、皮肤瘙痒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 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
• 糖尿病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或
其他有血缘关系
• 娩巨大儿的妇女
• 40岁以上
• 曾经有过高血糖 或尿糖阳性者
• 肥胖者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8页.
患糖尿病的人多吗?
• 我国是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 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
*高血糖状态者包括了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3-4页.
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多吗?
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
仅39.3%被诊断
60.7%未被诊断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序言.
变成糖原储存 变成新合成糖
10
什么是胰岛素?
人体内的胰脏
胰脏中接降低血糖,使血糖被组织利用,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保持平衡,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11
胰岛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血中的胰岛素不能直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它必须与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不典型的症状
体重下降
皮肤瘙痒
饥饿
视物模糊
疲倦
l 糖尿病大部分也有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
1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18页.
糖尿病分哪些类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l 还有病因相对明确的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0页.
糖尿病如何诊断?
空腹血糖
7.0 6.1 3.9
餐后血糖
11.1 7.8
3.9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WHO(1999)标准;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页.
17
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不能治愈,但能控制, 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 关键在于自我管理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认识糖尿病
本次课程可以学到哪些知识?
为什么我会得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和管理
2
为什么我会得糖尿病?
遗传 因素
糖尿病
环境 因素
生活方式 不健康
高脂高糖 饮食
少运动
性格问题 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0-11页.
✓ 控制高血糖,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
✓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38页.
如何知道控制得好/坏?
控制血糖因人而异
• 中年/病程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可严格控制血糖
• 反复低血糖/年龄大/病程长/严重 心血管疾病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 当放宽
食物
糖原分解 (储存糖)
血糖来源不足, 则发生低血糖!
糖异生 (新合成糖)
9
血糖要到体内发挥什么作用?
血糖的三个去路:
✓ 给身体提供能量 ✓ 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 ✓ 转化为其它的糖及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
为身体提供能量
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值时,葡萄 糖从尿中排出,即尿糖阳性。
去路不畅!血糖高!出现尿糖!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 以血糖升高为特征 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
代谢紊乱
在维持血糖稳定的过程中, 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等发挥重要作用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页.
什么是血糖?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指血浆血糖浓度 正常人的血糖:
✓ 空腹<6.1mmol/L ✓ 餐后2小时<7.8mmol/L
6.1
7.8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页.
血糖从哪里来?
血糖的三个来源
✓ 食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 储存的糖原分解,是维持空腹血糖稳定的关键 ✓ 身体里新合成的糖,即非糖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18
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可否不治疗?
高血糖使全身血管泡在糖水中,就像腌肉一样,糖把血管壁细胞的 水分吸出来,血管僵硬,变脆 硬 糖水 脆
高血糖使脂肪分解加速,导致高血脂,血管以每年3%~4%速度阻塞
正常
狭窄
更狭窄
19
慢性高血糖会带来哪些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
肾病变
视网膜病变
中风、心衰
心绞痛
神经病变
12
什么是正常的糖代谢?
血液中的糖 —血糖
胰岛分泌 适量的胰岛素
胰岛素将糖 运到相应组织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血糖被利用!
13
糖代谢紊乱可致糖尿病发生
糖在血液中堆积! 血糖增高!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胰岛β细胞 破坏/功能缺陷
血糖不能被利用
胰岛素抵抗!
14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典型的“三多一少”
多尿
多饮
多食
• 超重/肥胖者体重减轻5%-10%,
可明显改善因肥胖导致的心血管 危险因素
2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54-57页.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 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 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2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37-38页.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包含哪些内容?
降糖 降压 调脂 抗凝 控制体重 改善生活方式等
2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53页.
控制糖尿病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近期目标
肾功能不全、
下肢浮肿
肾衰
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
感觉丧失 腹泻或便秘 四肢麻木 /过敏
间歇性跛行 下肢缺血性溃疡
足溃疡/坏疽、截肢
2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93-212页.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五驾马车”治疗缺一不可:
✓ 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