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花生收获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的调研与资料检索,综述了用于分段收获的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机和用于联合收获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类型及特点。
在系统介绍和分析了上述花生收获机械以及用于分段收获中花生摘果机的基础上,从各种机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动力配套、性能指标、适应条件等多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结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花生收获机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发展中国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花生;收获机械;现状;发展趋势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极广。
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是全球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花生种植面积约为433万hm2,是世界第二种植大国。
然而近年来,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三秋”大忙季节劳动力明显不足,加之花生收获劳动强度大,收获时间长,影响后序的作业(如小麦种植)。
因此,花生收获机械化已成为花生生产环节的主要研究内容。
但是由于缺乏先进适用的花生收获机械,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落后的人工收获方式。
花生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常因不能适时收获,造成花生果落椎,在土壤中霉变腐烂,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人工收获耽误农时,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也给农民造成损失。
花生收获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花生收获处于落后状态,花生收获机械正处于发展期,部分地区采用花生挖掘犁,少部分地区采用花生收获(挖掘)机,联合收获技术装备正处于研制阶段,离真正商品化仍有较大的距离。
即使这样机械化收获也仅占1%。
花生收获机具非常少,且功能单一,作业质量不尽人意,远远不能满足花生生产的要求,是制约花生生产的瓶颈。
因此,我国花生主产区对小型花生联合收获机技术装备的需求日趋迫切,但我国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发起步较晚,需要研究与攻克的问题还很多,如果将这些问题得以尽快解决,那更多的农民生活水平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手册

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手册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3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4)第2章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5)2.1 耕地机械化技术 (5)2.1.1 深耕技术 (5)2.1.2 耙耕技术 (5)2.1.3 松耕技术 (5)2.2 整地机械化技术 (5)2.2.1 平地技术 (5)2.2.2 碎土技术 (6)2.2.3 压实技术 (6)2.3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的选用与配套 (6)2.3.1 选用原则 (6)2.3.2 配套方案 (6)2.3.3 作业规范 (6)第3章播种机械化技术 (6)3.1 播种机的选用与配置 (6)3.1.1 播种机的类型及特点 (6)3.1.2 播种机的选用原则 (7)3.1.3 播种机的配置 (7)3.2 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领 (7)3.2.1 播种前准备 (7)3.2.2 播种作业 (7)3.3 特殊作物播种机械化技术 (7)3.3.1 粮食作物 (7)3.3.2 经济作物 (8)3.3.3 蔬菜作物 (8)3.3.4 其他特殊作物 (8)第4章施肥机械化技术 (8)4.1 基肥施肥机械化技术 (8)4.1.1 机械化深施技术 (8)4.1.2 机械化分层施肥技术 (8)4.2 追肥施肥机械化技术 (9)4.2.1 机械化撒施技术 (9)4.2.2 机械化冲施技术 (9)4.3 叶面施肥机械化技术 (9)4.3.1 机械化喷雾施肥技术 (9)4.3.2 机械化喷滴施肥技术 (9)第5章灌溉机械化技术 (9)5.1.1 灌溉渠道机械化施工技术 (9)5.1.2 水平畦作灌溉技术 (10)5.1.3 沟灌机械化技术 (10)5.2 喷灌机械化技术 (10)5.2.1 喷灌系统及其组成 (10)5.2.2 喷灌机械化设备 (10)5.2.3 喷灌操作与管理 (10)5.3 微灌机械化技术 (10)5.3.1 微灌系统及其组成 (10)5.3.2 微灌机械化设备 (11)5.3.3 微灌操作与管理 (11)第6章植保机械化技术 (11)6.1 常规植保机械化技术 (11)6.1.1 喷雾器技术 (11)6.1.2 喷雾机械 (11)6.1.3 背负式喷雾器 (11)6.1.4 悬挂式喷雾器 (11)6.2 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 (11)6.2.1 无人植保飞机 (11)6.2.2 飞行控制系统 (11)6.2.3 喷洒装置 (12)6.2.4 防治效果监测 (12)6.3 植保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2)6.3.1 精准植保技术 (12)6.3.2 智能化植保技术 (12)6.3.3 环保型植保技术 (12)6.3.4 多功能植保技术 (12)6.3.5 网络化植保技术 (12)第7章收获机械化技术 (12)7.1 谷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2)7.1.1 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12)7.1.2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2.2 大豆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3 果蔬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3.1 水果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3.2 蔬菜收获机械化技术 (13)7.3.3 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13)8.1 粮食加工机械化技术 (13)8.1.1 谷物清理技术 (13)8.1.2 砻谷技术 (14)8.1.4 面粉加工技术 (14)8.2 油料加工机械化技术 (14)8.2.1 油料预处理技术 (14)8.2.2 压榨技术 (14)8.2.3 浸出技术 (15)8.2.4 精炼技术 (15)8.3 肉类加工机械化技术 (15)8.3.1 屠宰技术 (15)8.3.2 分割技术 (15)8.3.3 加工技术 (15)8.3.4 包装技术 (15)第9章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技术 (16)9.1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6)9.1.1 秸秆切割技术 (16)9.1.2 秸秆抛洒技术 (16)9.1.3 秸秆覆盖技术 (16)9.1.4 深耕技术 (16)9.2 秸秆收集机械化技术 (16)9.2.1 秸秆打捆技术 (16)9.2.2 秸秆运输技术 (16)9.2.3 秸秆储存技术 (16)9.3 农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16)9.3.1 农膜捡拾技术 (17)9.3.2 农膜输送技术 (17)9.3.3 农膜破碎技术 (17)9.3.4 农膜回收技术 (17)第10章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与管理 (17)10.1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体系 (17)10.1.1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概述 (17)10.1.2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体系构成 (17)10.1.3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17)10.2 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17)10.2.1 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 (17)10.2.2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17)10.3 农业机械化项目管理与评价 (18)10.3.1 农业机械化项目管理 (18)10.3.2 农业机械化项目评价 (18)10.4 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支持 (18)10.4.1 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 (18)10.4.2 农业机械化法规支持 (18)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
棉花和花生收获机械操作使用

棉花收获机械操作使用我国是棉花主产国之一,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从1984年起,我国产棉数量始终居世界首位,中国目前主要有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等三大产棉区域。
棉花种植范围较广,棉花种植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棉花收获机械化水平还不高。
传统棉花收获具有以下特点:棉花收获用工占总用工的1/5~1/3,且多在农忙季节;人工采收棉花日均工效60公斤籽棉,效率低,机械化收获比人工收获工效提高约100倍;棉花收获受季节限制,如不及时收花、烘干,将导致棉花变质降级。
棉花收获实现机械化已是必然趋势。
(一)认识棉花收获机械1、棉花收获机械化工艺(1)化学脱叶常用催熟剂进行化学脱叶,可以脱掉绝大部分棉叶,增加吐絮率,使棉株变得比较干燥,便于采收。
(2)机器采棉机器采棉有分次采棉、一次采棉和摘铃等三种工艺。
在我国,采棉以分次采棉结合摘铃为宜。
(3)清理加工机采籽棉的清理加工工艺包括烘棉、清棉、轧花、打包。
2、常用棉花收获机械类型图采棉机种类(1)水平摘锭采棉机结构:扶导器、工作室、采棉滚筒、脱棉器、湿润器、输棉管、棉箱等。
优点:采摘率高、落地棉少、籽棉含杂率为9%,但结构复杂,对工作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2)垂直摘锭式采棉机结构:前后排列的两组采棉滚筒。
特点:采摘率比水平摘锭低10%~15%,落地棉多,对棉株损伤大,适应性差。
(3)气吸振动式采棉机原理:利用机械振动棉株的办法,减少籽棉与铃壳的联结力,振动振散吐絮籽棉瓣,并用气流吸走籽棉。
结构:采棉室、吸棉嘴和棉株振动器。
采棉率90%以上,落地率0.5%~3%。
(4)摘辊式摘铃机一次性摘棉,在霜降前一次将吐絮和未吐絮的棉铃全部采收下来。
优点:采摘率高,籽棉95%以上、损失少,小于2.5%、结构简单,易制造,价格便宜。
缺点:棉花含杂率高,30%棉株庞大时,采摘效果差,无法分次采棉,机器利用率低,采棉时间不当或与青铃分离不尽时,易造成棉花混级,影响棉花品质。
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手册

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手册第1章农业机械基础知识 (3)1.1 农业机械的分类与特点 (3)1.2 农业机械的选型与配置 (4)1.3 农业机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4)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5)2.1 农业机械操作要领 (5)2.1.1 操作前准备 (5)2.1.2 操作规范 (5)2.1.3 操作后整理 (5)2.2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 (5)2.2.1 日常保养 (5)2.2.2 定期保养 (6)2.3 农业机械故障排除 (6)2.3.1 发动机故障 (6)2.3.2 传动系统故障 (6)2.3.3 电气系统故障 (6)2.3.4 液压系统故障 (6)第3章耕整地机械使用与管理 (6)3.1 耕整地机械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6)3.1.1 耕地机械 (6)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的操作要点 (7)3.2.1 耕地机械操作要点 (7)3.2.2 整地机械操作要点 (7)3.3 耕整地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7)3.3.1 日常维护 (7)3.3.2 定期检修 (7)3.3.3 存放与管理 (7)第4章播种机械使用与管理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及特点 (8)4.1.1 播种机 (8)4.1.2 播种器 (8)4.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8)4.2.1 准备工作 (8)4.2.2 播种作业 (8)4.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9)4.3.1 日常维护 (9)4.3.2 季节性维护 (9)4.3.3 管理措施 (9)第5章施肥机械使用与管理 (9)5.1 施肥机械的分类及选用 (9)5.1.1 撒肥机 (9)5.1.2 深施肥机 (9)5.1.3 注施机 (9)5.1.4 气送式施肥机 (10)5.2 施肥机械的操作技巧 (10)5.2.1 施肥前的准备 (10)5.2.2 施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0)5.3 施肥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0)5.3.1 日常维护 (10)5.3.2 季节性维护 (10)5.3.3 储存与管理 (10)第6章田间管理机械使用与管理 (10)6.1 田间管理机械的种类及功能 (10)6.1.1 耕作机械 (11)6.1.2 播种机械 (11)6.1.3 除草机械 (11)6.1.4 施肥机械 (11)6.1.5 灌溉机械 (11)6.2 田间管理机械的操作规范 (11)6.2.1 操作前准备 (11)6.2.2 操作过程 (11)6.2.3 操作后整理 (11)6.3 田间管理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1)6.3.1 日常维护 (11)6.3.2 定期保养 (12)6.3.3 储存管理 (12)第7章收获机械使用与管理 (12)7.1 收获机械的类型及适用作物 (12)7.1.1 谷物收获机械 (12)7.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1.3 果蔬收获机械 (12)7.2 收获机械的操作要点 (12)7.2.1 操作前准备 (12)7.2.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3)7.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3)7.3.1 日常维护 (13)7.3.2 定期维护 (13)7.3.3 储存与管理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使用与管理 (13)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种类及特点 (13)8.1.1 粮食加工机械 (13)8.1.2 油料加工机械 (14)8.1.3 蔬菜加工机械 (14)8.1.4 果品加工机械 (14)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4)8.2.1 熟悉设备结构及功能 (14)8.2.2 准备工作 (14)8.2.3 操作步骤 (14)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4)8.3.1 日常维护 (14)8.3.2 定期检查与维修 (15)8.3.3 培训与考核 (15)第9章农业机械安全使用与管理 (15)9.1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15)9.1.1 操作前的准备 (15)9.1.2 安全操作要求 (15)9.1.3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15)9.2 农业机械的预防与处理 (16)9.2.1 预防措施 (16)9.2.2 处理流程 (16)9.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 (16)9.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6)9.3.2 加强操作者培训 (16)9.3.3 强化机械维修与保养 (16)9.3.4 落实安全责任制 (16)9.3.5 开展安全检查 (16)9.3.6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16)第10章农业机械政策与法规 (16)10.1 农业机械相关政策法规概述 (17)10.2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17)10.3 农业机械报废与回收政策 (17)10.4 农业机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 (17)第1章农业机械基础知识1.1 农业机械的分类与特点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耕作机械:主要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平整等作业,如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
花生收获机械的应用与发展

花 生秧 呈 凌乱 分 布 , 非 常 不利 于 晾晒 及后 序捡 将 花 生 收获 、运 输遗 留在 土壤 中 的花 生果 从 土壤 中 业 后 ,
及其优 缺 点 , 并 简单论 述 了花 生收获机 械 的发展 趋势 。 关键 词 : 花生 ; 收获机械 ; 发展 趋 势
花生 是世 界 上广 泛栽 培 的 主要 油 料作 物 ,同时 分离 出来 , 并抛 洒在 地 面上 , 由人 工捡 拾 。 由于在 机
也是 我 国主要 的创 汇农 产 品之 一 .在 世界 油 料生 产 械 收获损 失 率较 低 的情 况 下 , 机 械 复 收 已无效 益 , 目 和 国 际贸易 之 中仅 次 于大 豆居 于 第二 位 。我 国是花 前 花生 复 收机 已经 停 止研 制 和生产 。花生 联 合 收获 生 的主要 产地之 一 , 2 0 0 3年 全 国 花 生 播 种 面 积 达 机 可 以一 次 完 成挖 掘 、 抖土 、 摘果 、 分离、 清选 等一 系 5 0 0多 万 h m , 总产 1 4 7 . 5亿 k g 。近年 来 , 随着花 生种 列 作业 过程 。发达 国家 , 特 别是 美 国 、 加拿 大 等联 合 植 面 积 不断 增 加 和农 村 劳 动 力 的 大 量转 移 . “ 三秋” 收 获机 的技 术 方 面最 为成 熟 ,已基 本 实现 花 生 收获 大 忙季 节花 生 收获 劳 动力 明显 不 足 .又加 之 劳 动强 环 节 的联 合 收 获水 平 。而 我 国收获 机械 化 水 平还 很 度大 , 收获时间长 , 影 响 了后 序 的其 他 作 业 , 花生 收 低 , 正 处 在 发 展 时期 , 目前 以分 段 收 获 机 械 为 主 , 联 获 机 械 已成 为 花 生 生 产 环 节 的 主 要 内容 和 发 展 方 合收 获技 术还处 在研 制 阶段 。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花生的收获环节对于整个花生产业链的顺利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花生收获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生收获机械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一)发展历程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早期,我国主要依赖进口花生收获机械,但由于价格昂贵、适应性差等问题,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推广。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农机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自主研发花生收获机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在技术水平、性能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花生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另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花生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也在逐步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元,并且还在不断扩大。
(三)产品类型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花生收获机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挖掘式花生收获机:这种机械通过挖掘铲将花生植株从土壤中挖掘出来,然后进行抖土、摘果等作业。
挖掘式花生收获机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土壤条件下的花生收获。
2. 摘果式花生收获机:摘果式花生收获机主要通过摘果机构将花生果从植株上摘下,然后进行清选等作业。
摘果式花生收获机具有收获效率高、损失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花生收获机械。
3. 联合式花生收获机:联合式花生收获机集挖掘、摘果、清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作业效率高、一次性完成收获作业等特点。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1.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4)1.1.2 发展阶段(19581978年) (4)1.1.3 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3 保障粮食安全 (5)1.2.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1.2.5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第2章农业动力机械 (5)2.1 拖拉机 (5)2.1.1 拖拉机概述 (5)2.1.2 拖拉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5)2.1.3 拖拉机操作技巧 (5)2.2 内燃机 (6)2.2.1 内燃机概述 (6)2.2.2 内燃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2.3 内燃机操作技巧 (6)2.3 电动机 (6)2.3.1 电动机概述 (6)2.3.2 电动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3.3 电动机操作技巧 (6)第3章耕作机械 (7)3.1 耕地机械 (7)3.1.1 概述 (7)3.1.2 铧式犁 (7)3.1.3 旋耕机 (7)3.1.4 翻转犁 (7)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圆盘耙 (7)3.2.3 镇压器 (7)3.2.4 平地机 (7)3.3 深松机械 (8)3.3.1 概述 (8)3.3.2 深松机 (8)3.3.3 深松联合整地机 (8)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 (8)4.1 播种机械 (8)4.1.2 播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1.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8)4.2 栽植机械 (8)4.2.1 栽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2.2 栽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2.3 栽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 种子处理机械 (9)4.3.1 种子处理机械的种类与功能 (9)4.3.2 种子处理机械的操作方法 (9)4.3.3 种子处理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第5章植保机械 (9)5.1 喷雾器 (9)5.1.1 机动喷雾器 (9)5.1.2 手动喷雾器 (9)5.2 喷粉器 (10)5.2.1 干粉喷粉器 (10)5.2.2 湿粉喷粉器 (10)5.3 撒粒器 (10)5.3.1 手动撒粒器 (10)5.3.2 机械撒粒器 (10)第6章施肥机械 (11)6.1 固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1.1 撒肥机 (11)6.1.1.1 工作原理 (11)6.1.1.2 结构特点 (11)6.1.1.3 操作方法 (11)6.1.2 深施机 (11)6.1.2.1 工作原理 (11)6.1.2.2 结构特点 (11)6.1.2.3 操作方法 (11)6.2 液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2.1 喷雾机 (12)6.2.1.1 工作原理 (12)6.2.1.2 结构特点 (12)6.2.1.3 操作方法 (12)6.2.2 滴灌施肥装置 (12)6.2.2.1 工作原理 (12)6.2.2.2 结构特点 (12)6.2.2.3 操作方法 (12)6.3 有机肥施肥机械 (12)6.3.1 粉碎机 (12)6.3.1.1 工作原理 (12)6.3.1.2 结构特点 (12)6.3.2 播撒机 (13)6.3.2.1 工作原理 (13)6.3.2.2 结构特点 (13)6.3.2.3 操作方法 (13)第7章收获机械 (13)7.1 谷物收获机械 (13)7.1.1 谷物联合收割机 (13)7.1.2 小型谷物收割机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 (13)7.2.2 烟草收获机械 (14)7.2.3 茶叶收获机械 (14)7.3 蔬菜收获机械 (14)7.3.1 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2 根茎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3 果实类蔬菜收获机械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4)8.1 粮食加工机械 (14)8.1.1 概述 (14)8.1.2 主要设备 (14)8.1.3 操作要点 (15)8.2 油料加工机械 (15)8.2.1 概述 (15)8.2.2 主要设备 (15)8.2.3 操作要点 (15)8.3 果蔬加工机械 (15)8.3.1 概述 (15)8.3.2 主要设备 (15)8.3.3 操作要点 (15)第9章农业运输机械 (16)9.1 农用运输车辆 (16)9.1.1 车辆类型及特点 (16)9.1.2 操作要点 (16)9.1.3 安全注意事项 (16)9.2 挂车与拖车 (16)9.2.1 挂车与拖车类型及特点 (16)9.2.2 操作要点 (16)9.2.3 安全注意事项 (16)9.3 搬运机械 (17)9.3.1 搬运机械类型及特点 (17)9.3.2 操作要点 (17)9.3.3 安全注意事项 (17)第10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 (17)10.1 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与管理 (17)10.1.1 作业组织 (17)10.1.2 作业管理 (17)10.2 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 (17)10.2.1 质量控制标准 (17)10.2.2 质量检测与评估 (17)10.3 农业机械化作业安全与环保 (18)10.3.1 作业安全 (18)10.3.2 环境保护 (18)10.4 农业机械化维修与保养 (18)10.4.1 维修技术 (18)10.4.2 保养措施 (18)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在消化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采棉 机及机采棉成套加工设备,但是一些主要部件仍需进口,所 以设备的成本较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仅一些大型农 场才有经济实力实现部分机械化采棉。今后我国应:①加快 机采棉成套加工设备的研制,完全实现国产化。在主要产棉 区,建立系列棉花加工中心,每座棉花加工中心年生产周期 为三个月左右。②研制半机械化、半自动化的低成本的棉花 采摘机械(装置),辅助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这类机械最适合我国国情,应用前景广泛。
第十一章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称为经济作物。我国经济类作物种 类较多,但其中种植面积较大、且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 则是棉花、甜菜、甘蔗、花生、大豆、油菜等作物。
我国的棉花主要产区为长江棉区、黄淮棉区和新疆棉区;甜 菜主要产区为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而甘蔗主要产 区则为广西、广东和云南等省(区)。
有分段式收获和联合式收 获两种,我国目前多采用 人工和机械结合的分段方 法。
1. 叶樱 2. 根头(青顶) 3. 茎根 4. 根须
二、甜菜切顶装置
甜菜收获可以在挖掘之前切顶,也可以在挖掘之后切顶。 目前机械化收获甜菜一般均是挖据之前切顶。所以,切顶装置 是甜菜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它通常由仿行器和切刀组成。 切顶应水平、准确的切去根头部分,并且在切顶过程中不能将 甜菜推斜。根据仿行器和切刀的形式可分铲刀式、圆盘式和甩 刀式三种。
棉品种。目前采摘器采摘棉花要求:棉花株高700~800mm, 棉铃吐絮位置应离根部200~700mm,棉花成熟吐絮时间一致。 我国科研人员目前已经加紧培育适合机采棉的转基因棉品种。
⒊ 使用化学脱叶(催熟)技术
在棉花成熟达60%以上,棉花正常发育有80%的棉株吐 絮2~3个棉铃(一般每株生长3~8个棉铃),喷施化学药剂, 促使棉花成熟脱叶,以利于机械采收。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脱落宝、乙烯利、硫酸镁及脱叶磷。药剂使用一定要根据棉 花长势和当地气候条件适量适时作业,以免降低棉花品质, 甚至污染棉花,影响商品率。
⒊ 水平摘锭式采摘器
如图采摘器主要 由前后两组水平摘 锭滚筒、采摘室、 脱棉器、淋洗器、 导向栅板、压紧板、 集棉室、传动系统 等组成。
传动系统结构
摘锭圆锥表面带有尖刺以利于缠绕棉纤维
气流输送系统:
目前采棉机普遍采用气流 正压输送如图,工作时由 大功率离心式风机提供强 大的高速气流。气流的高 速运动,在采棉式内形成 一定的负压,将棉花吸入 输送管道,棉花进入管道 后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入 集棉箱。
第二节 甜菜收获机械
一、概述 二、甜菜切顶装置 三、甜菜挖掘装置 四、输送清理装置 五、甜菜联合收获机
一、概述
甜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生 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和新疆 均有大面积种植。
⒈ 甜菜的生长形态
由叶樱、根头、根茎和根 须几部分组成。
⒉ 甜菜的收获方法
⒈ 铲式挖掘装置
⒉ 叉式挖掘装置
1. 凿套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叉架
⒊ V型铲式挖掘装置
⒋ 轮式挖掘装置
1. 铲刀 2. 侧刀 3. 梁 4. 支臂
目前,国外有些甜菜收获机采用组合式挖掘装置。例 如,用一挖掘轮与铲刀组合,可集中各挖掘装置的优点, 取得较好的挖掘质量。还采用振动挖掘部件(铲式或叉 式),可以降低工作阻力和改善挖掘效果。
四、机械化采棉的相关技术
⒈ 棉花种植行距必须在采棉机行距可调节的范围内
水平摘锭式采棉机最小行距是760mm,我国目前种植的 机采棉行距采用680±80mm或660±100mm,正是为了满足这 一要求。传统的种植行距600±300mm,只适宜将采棉机行距 调整到910mm,进行隔行采收。
⒉ 培育机采棉棉花品种 美国发展采棉机已有100年历史,目前已培育一些机采
⒈ 采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采棉机主要 由采摘器、气流输送 装置、集棉箱及行走 驱动部分组成。工作 时每个采摘器对准相 应的棉花种植行将棉 花摘下,并由气流输 送装置将摘下的棉花 及少量的棉壳和叶樱 输送至集棉箱。
⒉ 采棉机传动方案
图为典型的采棉机传动系统。采棉机功率主要消耗在行走、 采棉和输送三大部分。
⒈ 铲刀式切顶装置
1. 仿行轮 2. 铲刀 3. 刀杆
⒉圆盘式切顶装置 ⒊ 甩刀式切顶装置
1. 滑板式仿行器 2. 四杆机构 3. 圆盘切刀
1. 甩刀 2. 螺旋式输送器 3. 清理橡皮器 4. 仿行器
三、甜菜挖掘装置
甜菜挖掘装置的作用是将生长在土壤中的甜菜挖掘出来, 要求不能损伤甜菜(损伤率小于5%),工作可靠,消耗功率 小。该部分是甜菜收获机械消耗功率最大的部分,占总动力 的50%~70%。
目前广泛用于生产的棉花收获机仅有美国生产的水平 摘锭式采棉机和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生产的垂直摘 锭式采棉机。其它类型的采棉机,如气吸式、气流吹吸式、 气吸振动式采棉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处于研究阶段。 前苏联生产的摘辊式摘棉铃机和美国生产的链带式采棉机 少量用于生产。
二、水平摘锭式采棉机
其它辅助装置: ① 采摘器仿行自动控制系统 ② 驾驶员在线自动监控系统 ③ 自动润滑装置 ④ 行距调整装置 ⑤ 集棉箱压实装置
三、垂直摘锭采棉机
垂直摘锭式采棉机同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主要区别在于采 棉装置。
垂直摘锭式采棉机
同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相 比:
采棉部件结构简单,制 造容易,成本较低,适 宜采摘棉株分枝少而短 (多数长绒棉品种)的 棉花品种。但是由于垂 直摘锭的有效工作区较 小,棉花的采净率和工 效较水平摘锭低,一般 采净率为80%,需要进 行2~3次作业,生产率 低20%。
第一节 棉花收获机械 第三节 甘蔗收获机械 第五节 大豆收获机械
第二节 甜菜收获机械 第四节 花生收获机械 思考题
第一节 棉花收获机械
一、概述 二、水平摘锭式采棉机 三、垂直摘锭采棉机 四、机械化采棉的相关技术 五、我国棉花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概述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 地位。20世纪80年代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棉花产量大幅度提 高,尤其是新疆棉花生产已是支柱产业。棉花种植在其它 环节上均已实现机械化,但棉花收获目前却完全是由人工 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