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含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含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

故选D。

第2题,流域内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故选A。

答案:1.D 2.A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完成3~4题。

3.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4.乙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解析:第3题,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将雨水收集、存储起来,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减缓城市涝灾,①对。

合理收集利用,缓解城市缺水总量,②对。

将雨水收集处理,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对。

收集利用雨水,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对。

雨水被收集存储起来,改变了城市区域的水循环,破坏了径流环节,⑤错。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自然界的水循环2019·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Ⅱ卷,9~102018·全国Ⅲ卷,82017·全国Ⅰ卷,6~8通过某区域陆地水体的运动情况、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水平衡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影响。

2.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2019·全国Ⅰ卷,9、112018·江苏卷,92016·全国Ⅱ卷,9~112016·全国Ⅲ卷,7~9通过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等,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江苏卷,27(1)(2)(4)2018·海南卷,22017·全国Ⅰ卷,82015·海南卷,2通过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资源短缺现状,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作用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D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着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0]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0]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案[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单项选择题(2022·四川成都模拟)地下水位过高会导致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

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C)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D)A.沟底是倾斜的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C.沟较浅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C)A.79 m B.80 mC.81 m D.82 m[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水分、空气比例相当才能保证土壤保温透气,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过湿时,土壤中的空隙被水占用,由于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作物生长会受到影响。

第2题,由图中等潜水位线数值及排水沟4的位置可知,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最低的原因是潜水向两侧分流。

第3题,图中排水沟5处的潜水位是81 m至83 m,为保证本水位段的排水并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应接近最低水位,即81米。

(2022·山东济宁模拟)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

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

如图为干旱区河岸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4~6题。

4.干旱区植被蒸散量最大的时段是(C)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5.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D)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6.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B)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量与植物吸收地下水量有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危机
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2)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节流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 利用率
真题 2
(2009· 海南地理)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
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1)~(3)题。
真题1 (2009· 广东地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 B )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D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 A )
解析 从图Ⅱ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 都是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则受重力作用,该地总是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不会出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现 象。而图Ⅰ四幅图中只有①图反映的是地表水总是补给 地下水。
4.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A.里海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解析
( D )
5 月因锋面雨,出现第 一次汛期;8、9 月份 南部 沿海 地区 多台风雨, 出现第二次 汛期; 本地区处于低纬 且临海,降水丰富,所 以流量大,汛期长,无 结冰期,水位差较小
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 川融水。 冰川消融量随气 西 北 内 陆 地 区 温的增高而增加, 故该地 区河流 7、 月水量最大; 8 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 化,河川断流;由于冰川 融化量有限, 加之蒸发强 烈和下渗量大, 故该地区 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 250m3/s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地理教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地理教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1)存在的形式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有着水源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A 、B降水、C 、D 、E 、F 、G地下径流H 、I(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包含的主要环节:①类型:A C D E属于(也叫大循环),是陆地水循环,A、B 。

②主要环节: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护了全球水的;②缓解不同纬度不平衡的矛盾;③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与④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水资源的分布(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总量,人均②分布不均: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两季多,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可用的水资源(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加强,提高公民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要点透析】一、陆地水体的补给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右图所示: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它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高考真题感悟】1、(2011·安徽文综T25--26·8分)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2·江苏连云港一模)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水分的蒸发。

第2题,陆地水资源也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目前只能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 1.C 2.D(2012·河南六市第一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太行山区C.松花江流域D.淮河流域4.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5.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少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多C.工业用水量增加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解析第3题,该水库月均水位在100米以上,6~9月份入库水量较大,说明该时段进入雨季,河流处于汛期,综合分析可知,应位于淮河流域。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出库水量较大;4~5月水库水位并未随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6~8月水库水位出现持续升高。

第5题,6月份开始入库水量明显增加,该流域进入汛期,在此之前水库排水主要是为了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用于防洪。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3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水体的主要类型:(1)按水体的分布范围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2)按水体的存在形式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如大气水等。

固态: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如积雪、冰川等。

液态:数量最大,分布次广,如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湖泊】——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

(1)湖泊的类型按水系特征分:内流胡和外流湖;按湖水性质分: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而形成漏斗状洼地,之后经积水而成火口湖。

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

如新疆阜康天池,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

、太湖等。

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

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贮水水体,在水利工程上它。

(2)湖泊的作用经济价值:①供水;②水产养殖;③航运;环境价值:①调蓄洪峰,调节河流流量;②容纳和净化污水;③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局地气候。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1)沼泽的成因①地势低洼或地形闭塞,地表积水排泄不畅;②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或海拔高,蒸发微弱;③因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于下渗;④因降水多、河湖众多导致地下水丰富,促成了沼泽的形成。

(2)沼泽的分布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下游地区:多凌汛和洪涝,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 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的流量是由河流的补给形式(河水来源)决定的。一条河 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 给形式。如长江源头有冰雪融水补给,沿途还有地下水、湖泊水补 给,但它们都不如雨水补给量大,故雨水是长江的主要补给来源。
(5)水循环的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并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②维持着全球水的_动__态__平__衡___,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③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④陆地上水资源得到___补__充_____和___更__新_____。
学案导学♨特别提醒
1.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 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 环为主。水循环三种类型中,以海陆间循环最为重 要,它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参与水体最多 的是海上内循环。
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考考点点研1析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关键点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影响因 补给 径流的时间变 我国的分
素 时间
化特点
布区
其它特点
降雨量 雨季 随降雨量而变 东部季风 主要补给形式,我国和世界大
题,目前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这一环节;修建水 库可以稳定地表径流的水量(③)、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④), 从而增大地下径流(⑤);植树造林可增大降水量(②)以及地 表水的下渗量(④),从而增大地下径流(⑤);跨流域调水可 以改变地表径流(③)的空间分布。
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2题。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 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有关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
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b环节),从而能导致地表径流(a环节)减少,地下径 流(c环节)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 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
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
D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B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 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 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 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 皮可达到此目的。
(2) 由 A→C→DEH→G 组 成 的 是海__陆__间____ 循 环 ; 由 FDI 组 成 的 是 __陆__地__内____循环;由A→B组成的是__海__上__内____循环。
(3)水循环的整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_地__表__径__流___。 (4) 水 循 环 的 原 动 力 是 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 C 在 我 国 主 要 表 现 为 __夏__季__风____。
A. 海洋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生物水
6、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0~11月
7、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
化趋势是:( c )
A. a变大
B. b变稳定
C. a在丰水期变小
D. b在枯水期变大
规律总结
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 在 F 处 建 有 一 座 海 水 淡 化 工 厂 , 从 水 循 环 角 度 看 其 作 用 类 似 于
( D) ①海陆间大循环


多数河流为此补给形式
季节性积雪 气温和 春季 随气温和积雪 东北地区 常形成春汛,分布在世界上温
融水补给 积雪量
量变化
带和寒带地区
永久性积雪 和冰川融水
湖泊水补给
气温 水位
夏季 全年
随气温而变化 西部内陆 愈往下游,水量愈小,冬季河
地区(西
流封冻或断流
北和青藏)
较稳定
普遍
与河水有互补关系
地下水补给 水位 常年 稳定可靠
(4) 水 体 的 相 互 关 系 : 陆 地 上 各 种 水 体 具 有 ___水__源__相_互__补__给____的关系。
学案导2.学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___蒸__发___,B___降__水___,C_水__汽__输__送_,D___降__水___, E地__表__径___流_,F植__物__蒸__腾__,G_地__下__径__流_,H__下__渗____, I___蒸__发___。
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B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9.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
普遍
与河水有互补关系
考点研析
考点研析
右图为我国某河 流补给示意图, 该河的主要补给 来源有地下水、 雨水、积雪融水, 读图回答:
1 、在图示A 、 B 、 C中,A表示 积雪融水 补给, B表示 雨水 补给,C表示 地下水 补给.
2 、该河最高水位出现在 夏 季,位于我国的 东北
地区.
考点研【析关键点二】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 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 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年降水量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植被
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蒸发
人类活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 流的流量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 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 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季节变化大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3)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 ①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
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
下,河流出现断流) ——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 小。
•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节②为降水,环节③为地表径流, 环节④为下渗,环节⑤为地下径流,环节⑥为水汽输送。第 (1)题,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即环节①的 水量7月份较大,A项错误;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降水量大,即环节②的水量7月份较大,1月份较小,B项错 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7月份)降水少,径流量 小,C项正确;南半球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7月份为其冬季, 此时受西风影响,从海上带来的水汽量多,D项错误。第(2)
(4)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
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
作用(雨季,河流水补给地下;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
考点研方析向1 读图分析河流补给形式
(2014•新课标Ⅱ)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 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做径流深度。下 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规律总结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 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2)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 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考点研析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读下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 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甲代表的水体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