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物态变化(含解析)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A. 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B. 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B不符合题意;C. 露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D. 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雾凇、霜是气体形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露、雾是由气体形成的液体现象,是液化现象,2.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答案】B【解析】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时是液化现象,有时会看到白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比0℃的水冷B. -6读作“零下6摄氏度”C.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答案】B【解析】A,0℃的冰比0℃的水冷,根据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A不符合题意;B,-6读作“零下6摄氏度”,该温度的读法:零下6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B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C不符合题意;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对于水的沸点高低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小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生活中温度高低的估测。
属于基础题。
4.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 春风,湖水上冰化成水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 寒冬河水结成冰【答案】A【解析】A、冰化成水时熔化现象,是吸热的过程,A符合题意;B、露是液化现象,是放热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C、霜是凝华现象,是放热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2018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之物态的变化

2018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之物态的变化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2016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2016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
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解析)

1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解:碘由固态直接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内壁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D. 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汽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雾其实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所以雾、露、“白气”等都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18.对以下各种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B. 寒冬,草木上有白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
B.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 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故A错误;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及解释熔化现象及利用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①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凝固现象及利用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汽化(蒸发)现象及应用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③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④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⑤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液化及其应用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常见的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

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总结(1)云: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雾: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4)露:今夜露水重,明日太阳红。
()(5)霜: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6)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7)雹:伏天早上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8)气态的乙醚物质在加压的环境下可以变成液态状态。
()(9)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10)有经验的面点师会用手沾点凉水去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会感觉没那么烫手。
()(11)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12)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13)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会感觉表面湿漉漉的,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又会变干。
先()后()(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先()后()(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口腔中。
()(1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17)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面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
()(19)为了避免衣服遭受虫蛀,会使用樟脑球来驱虫。
一段时间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20)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1)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22)打开冰镇啤酒瓶(饮料瓶)时,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23)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24)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2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消失不见,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
从青铜器的发现到太空晶体的研制成功,从蒸汽机到热管体现了人们对物态变化规律的利用,这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及其辉煌的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物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