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写景记叙文阅读训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 全国通用 (含答案)

写景状物阅读二课前预习厨师谜语话三国:从前,有个土财主好卖弄学问。
有一天,他正翻看《三国演义》,厨师笑笑说:“老爷,不瞒你说,《三国演义》是我天天必读之书。
就拿今天来说,我炒菜缺了四样作料,全在这书里面,所以我来看看!”财主听了半信半疑,他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写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没听说过写有做菜用得作料呢。
厨师说:“东家,你听着—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武士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
”财主白眼翻了半天,也没能猜出来。
聪明的你能猜出厨师缺哪四样作料吗?【参考答案】缺算(蒜)、少言(盐)、无缰(姜)、短将(酱)内容基本要求写作顺序掌握常见的写作顺序物体特征能找出文章中写作对象的句子语言能找出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思想情感概括比较准确、语言比较流畅例题精讲一.状物类文章:状物使用语言文字把物品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是这些物品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他们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类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状动物、状植物。
二.阅读状物类文章:1.抓住事物的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这些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指文章的主要情节。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文章的记叙顺序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时间顺序(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和活动。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顺叙)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方面内容的顺序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5.按逻辑关系(1)总——分——总(2)总——分(3)分——总三、解题方法1.要素归纳法(1)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2)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2.题目拓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在认真阅读文章后,给文章分段,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再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取主舍次法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主要内容。
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5.摘录句段法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
阅读理解,完成第(1)—(4)题。
独享“体罚”的秘密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
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
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划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
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
”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答案篇一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中考考点】1、阅读记叙文能掌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明白中心和质料的关系相识详略摆设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形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明白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心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看法和语言所表达的头脑情感。
7、小说中情况形貌的作用和人物形貌要领的运用。
8、理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结果和经由;因此我们把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事情的时间、所在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剖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生长的脉络。
如《老山界》人物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从某一天的下战书到越日的下战书;所在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因由红军总部决议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由红军战士怎样战胜难题翻越老山界;结果红军指战员战胜了种种难题胜利翻越老山界。
全文把人物、时间、所在、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都交接清晰了。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即根据事情的发生、生长和了局的顺序写。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举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现实是相反的。
(3)插叙在叙述历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务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睁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接纳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热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凌驾“我”耳闻眼见的规模。
以圈外人的职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完整)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
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
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
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不过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
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
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
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
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实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
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气的,明白吗?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小升初阅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环境描写及作用(有答案)

【小升初阅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环境描写及作用(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十一:记叙文阅读训练(一)

语文
外面真冷啊!一出门,一股凛冽的寒意扑面而来,院子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寒霜,我忍不住打了个寒 战,我看到哥哥的身子也抖动了一下,我知道,这样的寒夜,刚刚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置身在这寒意袭 人的院子里,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寒冷。
我漫不经心地抬头朝夜空望去,只见一轮朦胧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到处都在亮晶晶地闪烁着 光芒。
9.文章结尾作者两次写到“遗憾”,包含了哪些情感?(3分)
答案:对父亲当年用心教育“我们”表示庆幸,为现在缺少像父亲那样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的人 感到“遗憾”,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用心教育孩子;对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那种乐趣,不能再享受 如此美好的少年时光感到惋惜、“遗憾”。
语文
拼搏奋斗 励志笃行
答案:(示例)“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这是小伙子对父亲的爱。“老汉吼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些表现出老汉对 儿子的爱与看到儿子被洪水吞没的痛。
5.文中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结合前后文,说说老汉为什么像一座 山。(3分)
语文
⑤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 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⑥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 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⑦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 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⑧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⑨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⑩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 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 (含答案)

马克·吐温的妙答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注释: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前预习写景记事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阅读技巧】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哲理。
具体的说: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
通过阅读,要知道作者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内容中的那部分是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是为了干什么。
整体来说,是通过叙事抒发感情还是写景来抒发感情?抒发的又是什么感情?先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思考。
一般来说,写景记事文章是通过某件景物的描写而从中感悟到哲理,受到启发,由此抒发感情。
[典型例题]:例如文章《田野上的白发》有这样一题: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从中抒发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1) 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通过这两件事体现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例题分析]: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叙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是通过景物和事件描写,表达出的还是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感激之情。
二.把握记叙的顺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
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顺 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插叙则是由于某种需 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或是插入有关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或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十二:记叙文阅读训练(二)

语文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 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 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 绵的,像是高起来。
④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 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 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 用力地长。 1.说说第②段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语文
拼搏奋斗 励志笃行
答案:这些词表明,动植物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成长,体现了它们的成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 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语文
2.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第③段的内容。(1分) 答案:山、地、河,甚至铁轨、柏油路也在长。
3.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引用的两句农谚,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这两句谚语是说,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由此说明 人也是一样,要抓住好时候,尽量地用力地长。
语文
10.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为标题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②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 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11.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欲扬先抑。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 前面的想要删去为后面的感谢做了铺垫。
⑤日头终于西斜了,我甚至可以看见月亮和那颗晶亮的启明星。好些人家的窗户已飘出勺与锅 合唱的歌声,人们纷纷向各家归去。荷香飘荡的傍晚,云彩吹响了集结号——雨没打声招呼就落了 下来,但大家都欢迎这解暑的雨。推开窗,任水灵灵的雨汽扑得满身满脸都是,夏,不仅有( )的 太阳,更有( )的大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训练(一):1. 记奇我这次到,游览过孕育了红色娘子军的万泉河,看到了专供各国首脑开会的博鳌港会议大厅……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琼海农家。
琼海的农舍淹没在竹木花果组成的绿阴丛中。
一户户农家组成了一个个硕大的绿色“包子”。
这“包子”的皮很厚很厚,容很多。
高矮不等的竹木排列农家四周,各自的青枝绿叶自下而上向天空推进,大约在四五层楼房高的地方交织延伸,把“包子”的顶端遮盖得严严实实。
倾盆大雨下20分钟,恐怕农舍的场地还是干的;不过一旦潮了,晒干也难。
一条十多米的曲折泥路,引我走进包子的“馅心”。
那里有片近百平方米的场地和一幢三间三进的平房,户、户外打扫得非常干净。
夜来香阵阵吹拂而来,如兰似桂,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果香。
做个深呼吸吧!这里是不需付费的天然氧吧!我走进农舍,大门右边伏着一个竹编的鸡笼。
岛农民很少养鸡,因为天气热,鸡比鸭容易发瘟病。
凡烧蛋汤,都是鸭蛋汤。
你猜笼中养的什么?黑乎乎、颤巍巍的一堆,吓了我一跳。
它是一条蟒蛇,头有椰子大,身体有饭碗粗,团在一起,活像一只老猪婆。
朋友告诉我,蟒蛇是用来看门的,好像中原人家养狗一样;有的还会看护孩子。
它也有名字,每天有游玩的时间,好像狗要溜达。
它一般活动在自家房檐下,或是房前屋后砖木堆里,从不游到别人家去讨人嫌。
一叫它名字,就游回笼中坚守岗位,非常尽职。
如无主人陪同,陌生人休想走进大门。
刚才它吓了我,被主人骂了几句,一会儿就不见了。
主人说它躲到一边伤心去了。
在村子外边,耸立着一棵棵椰树。
椰树属常绿乔木,满身是宝。
果实椰子,中有椰奶,是饮料。
果肉可吃,名椰蓉,可作月饼,也可榨油。
果皮纤维可结网,可作牙刷。
椰树树干很高,可作房子的大梁。
可截两根作大梁的树干造房,可用80年;截三根作大梁的树干造房,可用120年。
我到的那户人家,三间三进,都是椰树树干作大梁造的房子。
我看村外的大片红土地,直到小山丘,都没种椰树。
朋友告诉我,椰树生长离不开二氧化碳,离不开人群和村庄。
把椰树种在南方城市的马路两边,对它的生长最有利。
不过,椰子成熟的时候,行人可要注意安全哦!我在还吃过菠萝蜜,它与菠萝一字之差,绝对是两种不同的水果。
菠萝蜜形似冬瓜,肉如白菜心,甜过蜜糖。
有一年,有个北方人租住村边的一间房子。
有一天,发现钻到他床下的藤上长了一个冬瓜一样大的菠萝蜜。
他一刀剖开,低头就啃,胡子被甜蜜的果肉粘住了,大叫救命。
村民端来一大盆盐水,把菠萝蜜汁溶解了,才把北方人解放。
1.对于,作者最感兴趣的景观是什么?2.琼海的农舍的最大特色是什么?3.第三段的主要容是什么?4.为什么说椰树满身是宝?5.根据最一一段容说说菠萝蜜有何特点?3 春雨①春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描述你偷偷来到人间的佳句。
春雨,你可知道农民是怎样地盼望你呀!②春雷一声,你可来临了,无声无息地下着,雨丝如烟似粉。
竹林里新拔节的翠竹,田野里的绿苗,池塘边的垂柳,刚刚绽开的粉色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细润润。
③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
你是那样的纤细,却又是如此不可抗拒。
你粉碎了坚冰的顽抗,瓦解了积雪的防御;你把冰冷的硬壳化作了袅袅飘飞的水雾,化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滚动的潮水。
④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天使,从山那边跑来。
你拖着乳白的宽大的裙子,罩着整个村庄,干涸的等待着你的拥抱,你满头插着洁白的花,在云雾中吻着土地。
你看:所有的种子都翻个身,打着滚儿,揉揉惺忪的眼睛,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切都复了。
⑤一场温暖的春雨,亮晶的雨丝,绵绵的雨丝,好像春姑娘拨动的琴弦,春风是轻柔的手指,弹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你又好像春姑娘手中绣花的针线,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绿,也有点点耀眼的金黄;你绣啊!绣啊!绣出了嫩生生、水灵灵的新葩新蕾!还有翩翩起舞的蜜蜂……⑥春雨,我希望你永驻人间!1.试用简洁文字概括以下各段的意思。
(3分)③段:④段:⑤段:2“无声无息地下着”写雨丝的________,“雨丝如烟似粉”写雨丝的_______________(2分)3. 试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2分)4春雨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浙淅的春雨。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那丝丝点点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蹦到地面上,钻进母亲的怀抱,滋润着干裂的泥土,给春天注入了新的活力。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植物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甘甜的乳汁,吐出嫩绿的叶子,绽开艳丽的花朵,装扮着春天的。
人们赞美鲜花,赞美绿叶,可又有谁想到那名不见经传的春雨呢?但它却毫无怨言,还是默默地奉献自己,直到最后的一点一滴,为五彩缤纷的尽心尽力。
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拔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着腮帮,撅起圆圆的小嘴巴,顶着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
春雨落在屋檐下,叮叮咚咚,打起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咕噜噜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着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
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响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聚成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
哗地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
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发散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
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的美酒。
小蜻蜓喝呀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
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雨停了。
太阳从云层中(探出伸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
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
树、柳树(舒展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
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了……我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意思。
变幻莫测春雨贵如油3.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分别写了春雨落在( )、( )、( )、( )时的情景。
(2)用“”画出一个联想的句子。
(3)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然后写下来。
4.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小作者为什么“愿意做一滴小小的雨滴”?5.文章是写春雨的,可是文章一开始为什么要写春天的花、云和风呢?5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的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的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农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加上标题:________________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1、2、3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庐山景色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的瞬息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在第2自然段中紧紧抓住“茫茫的大海”这个词语,就会理解“弥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②理解第3自然段中“瞬息万变”这个词,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就能看出来“瞬息万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自然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画面,只有边读边想象画面,才能对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产生深切的感受。
这段中“茫茫的大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天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字里行间中,突显出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一是(),二是()。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山的神秘感。
尤如云雾似乎浮现在读者面前一样,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东坡的“()”的心境了。
6秋之神韵我爱秋。
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秋天是清爽的。
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
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
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
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
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
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
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5分)戛然而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述句。
(2分)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
(3分)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2分)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3分)7乡村素描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