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班会(7篇)

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班会(7篇)

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班会(7篇)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班会(7篇)关于重阳节的主题班会1一、活动目的:1.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2.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3.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

二、活动过程:1.(一名男孩身着唐装,高声朗诵中上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同学甲:我知道,你是唐朝的诗人王维,你朗诵的这首诗周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的时候作的,对吗?同学乙:我还知道,那年你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赶考。

看到人们都那么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欢度重阳节,你在长安感到非常孤独,思念远在蒲州的亲人,才写下了这首诗。

2.(男孩显得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禁止烟火,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丹心。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大家纷纷开始讨论。

同学丙:我们还是听周老师说说,好吗?周老师:同学们,也许你很早就通过了王维的诗句知道了重阳节,今天周老师再向你们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好吗?播放幻灯片。

周老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重温习惯中的童年记忆,用细致去感受每一个陪伴过你的人,站在充满喜庆与温馨的独特景象中,享受节日带来的刮目相看的意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1)一、活动主题家园共育,“粽”情欢笑。

二、活动目的1、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动手包粽子,让大家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2、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家长代表和我们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

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时间20__年6月8日上午九点半。

四、活动地点前进路幼儿园院内。

五、活动流程1、6月6日-7日开始报名,7日下午五点截止报名,各班选出5名包粽子比较熟练的家长。

2、集合:参赛家长九点到学校集合,到指定场地等待。

3、全部人员到齐之后,九点半准时开始,4、参赛人员领取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后,等待裁判老师的指示开始进行。

初赛是每人制作3个高质量的粽子,以最先完成的为优胜,最前完成的十名家长进入决赛,决赛是在规定时间内制作的最多,质量最好的,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最干净的家长获胜。

活动分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不并列,出现并列继续比赛)5、制作结束后由负责人员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放置,然后将剩余材料整理,对于盛装不用的盛装容器洗净返还给食堂工作人员。

6、对评选出来的优胜家长,我们会为您和小朋友送上小礼物一份!7、晚上放学,孩子们就能吃上您制作的粽子了,家长们,踊跃报名参加吧!六、注意事项1、各参赛员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后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2、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3、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2)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

重阳敬老爱老主题班会记录(精选7篇)

重阳敬老爱老主题班会记录(精选7篇)

重阳敬老爱老主题班会记录(精选7篇)重阳敬老爱老主题班会记录(篇1)设计思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特别是我们班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的。

但是平时孩子们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多的是索取,要什么给什么,而没有体会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是多么的爱护多么的好,更是谈不上什么尊老敬老的意识。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让孩子们想想祖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想想自己能为祖辈做些什么,于是,我结合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计了一系列的重阳节活动,其中就包括这个活动“送给爷爷奶奶的贺卡”。

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个礼物,从而让孩子们在感受祖辈的关爱的同时也自己动手为祖辈做一些什么。

活动目标:1、愿意自己动手折折贴贴,制作贺卡。

2、知道重阳节是祖辈的节日,初步体验尊敬、热爱自己的祖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制作贺卡的卡纸、各色手工纸、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一、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

激发为爷爷奶奶做贺卡的情感。

1、请几名幼儿上来拿着照片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

2、想一想爷爷奶奶都为我做过些什么事。

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情感。

3、说说我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4、你们知道这个星期六是什么节日吗?是重阳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

5、那我们你们都说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那你们在重阳节想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什么礼物呢?6、老师出示贺卡,引发幼儿兴趣,同时示范贺卡的制作方法。

二、制作贺卡。

1、提供制作贺卡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贴在贺卡纸上制作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贺卡。

2、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一句祝贺的话,老师帮着写上。

三、总结师:知道明天就是什么节了?把贺卡送给爷爷奶奶的时候要说什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节日快乐。

2024年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祖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技能与应用:培养学生探究传统节日习俗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到节日庆祝活动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难点:传统节日习俗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以及如何将传统节日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传统节日庆祝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体验,营造课堂氛围。

知识探究讲述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演变,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

讨论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分析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包括饮食、习俗、民间传说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鉴赏力。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如包粽子、做月饼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方案,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

情感体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共度传统节日的温馨时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举办传统节日主题班会,如春节联欢、中秋赏月等,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表达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传统节日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议,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操作、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传统节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在线互动和交流,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粽香情浓端午节主题班会9篇

粽香情浓端午节主题班会9篇

粽香情浓端午节主题班会9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明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

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

就比如端午节,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种习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第一种说法,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

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哀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除瘟去病”。

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

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

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过端午节还有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祈雨”。

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稀少,因此人们借包粽子,来引诱天公下雨。

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端午虔诚的纪念,无疑展现了我们华夏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比如,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而清明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重阳节主题班会(11篇)

重阳节主题班会(11篇)

重阳节主题班会(11篇)小学生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简朴地相识重阳节的来源民俗以及古今重阳的差别寄义。

2、通度日动,进一步相识本身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干心孩子的。

3、能用本身喜好的方法表达对爷爷、奶奶的酷爱之情。

活动预备:1、什物:茱萸,重阳糕。

2、诗歌《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灌音及图片。

3、录象:人们在敬老院为白叟办事的片断。

4、白纸、暗号笔、油画棒、半制品质料、橡皮泥。

5、与部门幼儿的爷爷奶奶接洽预备好有关的材料,请全部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加入本次的活动。

活动历程1、观赏诗歌《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本日先生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路来观赏一下。

(放灌音并出示图片)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间是重阳节吗?(夏历的玄月初九)2、相识重阳节的来源。

(1)请一幼儿的爷爷先容一下重阳节的来源。

(2)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3、相识重阳节的民俗。

(1)曩昔人们的庆贺方法。

(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

)(2)如今人们的庆贺方法。

(看录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先容如今人们把重阳节是日定为白叟节,举行尊老活动。

)(3)熟悉茱萸及重阳糕。

出示茱萸,让幼儿观察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茎直直的。

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是日用来辟邪。

出示重阳糕,请幼儿观察他的形状,一层又一层,上面另有红绿丝和一些核桃仁、幼儿园教育随笔花生仁等粉饰。

4、品尝重阳糕。

小朋友,先生请你们品尝重阳糕,吃吃它有什么味道?想想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自由评论辩论。

)5、为白叟制造礼品。

师:重阳糕真好吃,如今小朋友想想家里的爷爷奶奶平常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你预备奈何报酬他呢?(幼儿评论辩论答复)师:这里先生为你们预备了一些质料,请你用本身喜好的方法来制造一份礼品送给爷爷奶奶好吗?(幼儿制造礼品)6、先容本身的作品,送作品、说祝福话语。

谁来先容本身的作品,想想应当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如:祝贺爷爷奶奶身材康健、心境痛快!祝贺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方面就体现在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上。

整理了“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篇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

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

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

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五、活动内容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六、活动过程(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

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

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 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学校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学校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学校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学校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同学们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老的好孩子。

二、活动准备:歌曲《我爱爸爸妈妈》《我的好妈妈》三、活动流程班主任讲话“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

下面我宣布张山庄小学二年级“孝亲敬老,从小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活动导入以一首《我爱爸爸妈妈》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爱爸爸妈妈,尊敬老人?(生交流)(二)活动过程:1、听《黄香温席》故事,思考并讨论:(1)、从哪些地方看出黄香十分孝敬母亲?(2)、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小结:黄香是个孝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

2、讲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讲)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个有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1)、学生讲自己听过的有关行孝感恩的故事。

小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他们,还把他们编进了书本,流芳百世。

(2)、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吗?(生交流)3、怎样做个懂事感恩的人(1)、同学们,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环境下长大。

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我们还听过一首孝敬妈妈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我的好妈妈》。

(2)、小结:这首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看到妈妈下班回来很辛苦,赶快给妈妈搬凳子,倒水喝,亲亲妈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 的 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 一个 传统节日。 春节是一年开始,并泛指整个春季, 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 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 叫“大年初一”。
串门 堆雪人 拜年
来源 :
喝腊八粥 。。。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 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清明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 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 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
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习俗-荡秋千、放风筝
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 带走邪气与晦气。
清明习俗
【蹴鞠】
【打马球】
清明习俗-清明节吃什么呢?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释义 又称“上元节”,即 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 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 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 元”,其夜称“元夜”、 “元夕”或“元宵”。元 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吃汤圆
“灯节”——猜灯谜
踩高跷
灯谜 猜猜看——
小山大山紧紧靠——( )
清 明 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 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 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 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 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 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 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 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 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 的风俗。
子推馍
子推燕
清明习俗-清明节吃什么呢?
吃螺明吃螺蛳的 习惯,这天用针 挑出螺蛳 俗话 说:“清明螺, 赛只鹅。” 农 家有清蛳肉烹食, 叫“挑青”。吃 后将螺蛳壳扔到 房顶上,据说屋 瓦上发出的滚动 声能吓跑老鼠, 有利于清明后的 养蚕
缅怀先烈,继往开来
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为了更好的 继承和发扬这一名族传统,2008年正式将清明节确定 为我国的法定假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
习俗: 登高 、吃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 插茱萸和簪菊花 、喝 重阳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 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 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 ,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 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
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那清明节应该 吃什么呢?其实清明节饮食并没有统一品种,各地 的习惯差异比较大,所以饮食各有偏好,内涵也更 加丰富。
清明习俗-清明节吃什么呢?
在我国江南一带就用艾草 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 豆沙馅儿,便成了青团。
哇,看起来 真好吃啊! 我也想吃! ~
清明习俗-清明节吃什么呢?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主持人:
想一想~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有哪些传 统节日呢~

时间: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夕” 字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 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驱 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看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释义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 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 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 老年人的节日。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 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 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 活动。
清明习俗-扫墓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 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 墓地,将食物供祭在 亲人墓前,再将纸 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 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 插在坟上,然后叩 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 酒食回家。
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 继承革命遗志,让我们共同
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
迹!
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英雄人物
毛 泽 东 主 “席 生题 的词 :
伟 大 , 死 的 光 荣 ”

缅怀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猜谜语-1
此地经过春未老
(打一民俗活动)
提醒:进入春天的清明节,我们会与家人一同出门
进行的活动。
猜谜语-2
春日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适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风儿怨别离。

(打一游戏) 提醒:春天室外进行的游戏。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 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 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 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 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 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 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 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 品到庭院赏月,吃月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