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四及标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四及标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四及标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作者:————————————————————————————————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快速性和 。

2、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和 ,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 ,横坐标为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Z 是指 ,R 指 。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s t 定义为 。%σ是 。

8、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 。P I D 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

式是 。 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1)

K

s T s T s ++,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

性为 。

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 16分)

1、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 、 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

B 、 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20()

lim 1()()

ss s s R s e G s H s →=+;

C 、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 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D 、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A 、(1)0s s +=

B 、 (1)50s s ++=

C 、(1)10s s ++=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4、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 、 ()()()E S R S G S =?

B 、()()()()E S R S G S H S =??

C 、()()()()E S R S G S H S =?-

D 、()()()()

E S R S G S H S =- 5、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 (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31)K s s s +-

D 、*(1)(2)

K s s s --

6、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 、低频段

B 、开环增益

C 、高频段

D 、中频段 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

10(21)

()(6100)

s G s s s s +=

++,当输入信号是2()22r t t t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 、 0 ;

B 、 ∞ ;

C 、 10 ;

D 、 20 8、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 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 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

B 、 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

C 、 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

D 、 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 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三、(16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0.51)

()(1)(21)

k s G s s s s +=

++,输入信号

为单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8分)。分析能否通过调节增益 k ,使稳态误差小于 0.2 (8分)。

四、(16分)设负反馈系统如图2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10

()(2)

G s s s =

+,若采用测

速负反馈()1s H s k s =+,试画出以s k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10分),并讨论s k 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6分)。

G(

R(

C(

图 R(

C(

五、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

()(),,,(1)

k s G s H s k T s Ts ττ-=

+均大于0 ,试用奈奎斯特稳

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16分) [第五题、第六题可任选其一]

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3所示。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6分)

七、设控制系统如图4,要求校正后系统在输入信号是单位斜坡时的稳态误差不大于0.05,

相角裕度不小于40o ,幅值裕度不小于 10 dB ,试设计串联校正网络。( 16分)

《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稳定性(或:稳,平稳性);准确性(或:稳态精度,精度)

2、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1

()1

G s Ts =

+ ; 图

(1)K

s s +

R(

C(

L(1

ω12ω--4

-4ω图 d

2

2

2

()2n

n n

G s s s ωζωω=++ (或:221()21G s T s T s ζ=++) 3、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

4、结构; 参数

5、20lg ()A ω(或:()L ω);lg ω(或:ω按对数分度)

6、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S 平面的开环极点个数);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S 平面的闭环极点个数,不稳定的根的个数);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

7、系统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2%±±或误差内所需的最短时间(或:调整时间,调节时间);响应的最大偏移量()p h t 与终值()h ∞的差与()h ∞的比的百分数。(或:

()()100%()

p h t h h -∞?∞,超调)

8、0

()()()t

p p i

K m t K e t e t dt T =+

?

(或:0

()()t

p i K e t K e t dt +?) ;

1

()(1)C p i G s K s T s τ=+

+ (或:i p d K K K s s

++) 9、2212()()1()1

K

A T T ωωωω=

+?+; 011

12()90()()tg T tg T ?ωωω--=---

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 16分)

1、C

2、A

3、B

4、D

5、A

6、D

7、D

8、A 三、(16分)

解:Ⅰ型系统在跟踪单位斜坡输入信号时,稳态误差为 1

ss v

e K =

(2分) 而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0

(0.51)

lim ()()lim (1)(21)

v s s K s K s G s H s s K s s s →→+=?=?

=++ (2分)

稳态误差为 11ss v e K K

=

=。(4分) 要使0.2ss e < 必须 1

50.2

K >

=,即K 要大于5。(6分) 但其上限要符合系统稳定性要求。可由劳斯判据决定其上限。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

3

2

()(1)(21)0.523(10.5)0D s s s s Ks K s s K s K =++++=++++= (1分) 构造劳斯表如下

321

210.5330.5030

s K s K K s

s K

+-为使首列大于0, 必须 06K <<。

综合稳态误差和稳定性要求,当56K <<时能保证稳态误差小于0.2。(1分) 四、(16分)

解:系统的开环传函 10

()()(1)(2)

s G s H s k s s s =

++,其闭环特征多项式为()D s

2()210100s D s s s k s =+++=,(1分)以不含s k 的各项和除方程两边,得

2

101210

s k s s s =-++ ,令 *

10s k K =,得到等效开环传函为 *2

1210K s s =-++ (2分) 参数根轨迹,起点:1,213p j =-±,终点:有限零点 10z =,无穷零点 -∞ (2分) 实轴上根轨迹分布: [-∞,0] (2分)

实轴上根轨迹的分离点: 令 22100d s s ds s ??

++= ???

,得

2

1,2100,10 3.16s s -==±=±

合理的分离点是 110 3.16s =-=-,(2分)该分离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

2*

1

10

210

4.33s s s K s =-

++=

=,对应的速度反馈时间常数 *10.43310s K k ==(1分) 根轨迹有一根与负实轴重合的渐近线。由于开环传函两个极点1,213p j =-±,一个有限零点10z =

且零点不在两极点之间,故根轨迹为以零点10z =为圆心,以该圆心到分离点距离为半径的圆周。

根轨迹与虚轴无交点,均处于s 左半平面。系统绝对稳定。根轨迹如图1所示。(4分) 讨论s k 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当 00.433s k <<时,系统为欠阻尼状态。根轨迹处在第二、三象限,闭环极点为共轭的复数极点。系统阻尼比ζ随着s k 由零逐渐增大而增加。动态响应为阻尼振荡过程,s k 增加将使振荡频率d ω减小(2

1d n ωωζ

=-),但响应速度加快,调节时间缩短

3.5

s

n

t

ζω

=)。(1分)

(2)、当0.433 4.33)

s

k==

*

时(此时K,为临界阻尼状态,动态过程不再有振荡和超调。(1分)

(3)、当*

0.433( 4.33)

s

k K

>>

或,为过阻尼状态。系统响应为单调变化过程。(1分)

图1四题系统参数根轨迹

五、(16分)

解:由题已知:

(1)

()(),,,0

(1)

K s

G s H s K T

s Ts

τ

τ

-

=>

+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2

22

[()(1)]

()()

(1)

K T j T

G j H j

T

τωτω

ωω

ωω

-+--

=

+(2分)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起点:0

0,(0),(0)90

A

ω?

+++

==∞=-;(1分)

终点:0

,()0,()270

A

ω?

→∞∞=∞=-;(1分)

与实轴的交点:令虚频特性为零,即2

10

Tτω

-=得

1

x T

ω

τ

=(2分)

实部()()

x x

G j H j K

ωωτ

=-(2分)

开环极坐标图如图2所示。(4分)

由于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0

P=

当1

Kτ<时,极坐标图不包围

(-1,j0)点,系统稳定。(1分)

当1

Kτ=时,极坐标图穿过临界点

(-1,j0)点,系统临界稳定。(1分)

ω+

=

--1

当 1K τ>时,极坐标图顺时针方向包围 (-1,j0)点一圈。

2()2(01)2N N N +-=-=-=-

按奈氏判据,Z =P -N =2。系统不稳定。(2分) 闭环有两个右平面的极点。 六、(16分)

解:从开环波特图可知,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两个积分环节、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

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1

2

2

1

(

1)

()1

(

1)

K s G s s s ωω+=

+ (8分)

由图可知:1ω=处的纵坐标为40dB, 则(1)20lg 40L K ==, 得 100K = (2分) 又由

1ωωω=和=10的幅值分贝数分别为20和0,结合斜率定义,有

1200

40lg lg10

ω-=--,解得 110 3.16ω== rad/s (2分)

同理可得

1220(10)

20lg lg ωω--=-- 或 21

20lg 30ωω= ,

2

221100010000ωω== 得 2100ω= rad/s (2分)

故所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

100(

1)10()(1)100

s

G s s s +=+ (2分)

七、( 16分)

解:(1)、系统开环传函 ()(1)

K

G s s s =

+,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为

()

1

01

1

lim ()()ss s v

e sG s H s K K

-→=

==

,由于要求稳态误差不大于0.05,取 20K = 故 20

()(1)

G s s s =

+ (5分)

(2)、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

γ 计算:

2()20lg 2020lg 20lg 1L ωωω=--+

22

20

()20lg

020c c c

L ωωω≈=→= 得 4.47c ω= rad/s

001018090 4.4712.6tg γ-=--=; 而幅值裕度为无穷大,因为不存在x ω。(2分)

(3)、根据校正后系统对相位裕度的要求,确定超前环节应提供的相位补偿角

0"4012.6532.433m ?γγε=-+=-+=≈ (2分)

(4)、校正网络参数计算

1sin 1sin 33 3.41sin 1sin 33

m m a ??++===-- (2分) (5)、超前校正环节在m ω处的幅值为: 10lg 10lg3.4 5.31a dB ==

使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c ω发生在m ω处,故在此频率处原系统的幅值应为-5.31dB '''2

()()20lg 2020lg 20lg ()1 5.31m c c c L L ωωωω==--+=-

解得 '

6c ωB (2分)

(6)、计算超前网络 '

11

1

3.4,0.096 3.4

c m m a T T a

a

ωωω===

→=

=

=

在放大3.4倍后,超前校正网络为

110.306()110.09c aTs s

G s Ts s

++==++

校正后的总开环传函为: 20(10.306)

()()(1)(10.09)

c s G s G s s s s +=

++ (2分)

(7)校验性能指标

相角裕度 ''

1

1

1

180(0.3066)906(0.096)43tg tg tg γ---=+?---?= 由于校正后的相角始终大于-180o ,故幅值裕度为无穷大。

符合设计性能指标要求。 (1分)

管理学原理模拟测试卷(一)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模拟测试卷(一)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D\C\B\D\B D\D\A\B\D\A 1.管理的核心是()1-40 A.效益 B.效率 C.管理职能 D.以人为本(处理好好人际关系) 2.在对人的认识方面,马斯洛主张()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泰勒(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行于()学派 A .1910年 B.1911年 C .1912年 D. 1913年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被后人尊称为“行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法约尔(提出五大职能);科学管理之父是泰勒 A.法约尔 B.韦伯P61 C.泰罗 D.梅奥 6.下列哪一项是梅奥等人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D ) A.职工是自然人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 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7.SWOT分析中的w是分析企业的( A )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A.威胁B.机会C.劣势D.优势 8.发表于1973年的《经理工作的性质》的作者是加拿大籍的美国管理学教授(),该论著 提出有关经理工作的性质、经理人员担任的角色和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等理论。 A. 亨利明茨伯格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9.企业文化的核心是( ) A. 企业使命 B. 价值观 C. 企业精神 D. 团体意识 10.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A. 交流技能 B. 技术技能 C. 概念技能 D. 人际技能 11.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总和,包括( )、企业文化等。 A. 组织资源 B. 政治环境 C. 经济环境 D.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安排: 上机实践按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每小组三人,分别完成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三个题目,语法分析部分可任意选择一种语法分析方法。先各自调试运行,然后每小组将程序连接在一起调试,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编译器。 实验报告: 上机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 1.小组成员; 2.个人完成的任务; 3.分析及设计的过程; 4.程序的连接; 5.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总结。

实验一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即基本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 二、实验预习提示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格式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词法分析器的单词符号常常表示 成以下的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 2.TEST语言的词法规则 |ID|ID |NUM →a|b|…|z|A|B|…|Z →1|2|…|9|0 →+|-|*|/|=|(|)|{|}|:|,|;|<|>|! →>=|<=|!=|== →/* →*/ 三、实验过程和指导 1.阅读课本有关章节,明确语言的语法,画出状态图和词法分析算法流程图。 2.编制好程序。 3.准备好多组测试数据。 4.程序要求 程序输入/输出示例:

《编译原理》模拟期末试题汇总 6套,含答案

《编译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 1.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 2.在编译中进行语法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所有错误。(×) 3.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 ) 4.正则文法其产生式为 A->a , A->Bb, A,B∈VN , a 、b∈VT 。 (×) 5.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 LL(1) 文法。 (√) 6.递归下降法允许任一非终极符是直接左递归的。 (√) 7.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8.自底而上语法分析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候选式的选择。 (×) 9.LR 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 10.简单优先文法允许任意两个产生式具有相同右部。 (×) 二、选择题(请在前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划一个勾,多划按错论)(每个4分,共40分) 1.一个编译程序中,不仅包含词法分析,_____,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部分。 A.( ) 语法分析B.( )文法分析C.( )语言分析D.( )解释分析 2.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_____。 A.( ) 字符串B.( )语句 C.( )单词 D.( )标识符 3.语法分析器则可以发现源程序中的_____。 A.( ) 语义错误 B.( ) 语法和语义错误 C.( ) 错误并校正D.( ) 语法错误 4.下面关于解释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1) 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处理程序时不产生目标代码 (2) 解释程序适用于 COBOL 和 FORTRAN 语言 (3) 解释程序是为打开编译程序技术的僵局而开发的 A.( ) (1)(2) B.( ) (1)C.( ) (1)(2)(3) D.( ) (2)(3) 5.解释程序处理语言时 , 大多数采用的是_____方法。 A.( ) 源程序命令被逐个直接解释执行 B.( ) 先将源程序转化为中间代码 , 再解释执行 C.( ) 先将源程序解释转化为目标程序 , 再执行 D.( ) 以上方法都可以 6.编译过程中 , 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就是_____。 (1) 分析单词是怎样构成的 (2) 分析单词串是如何构成语句和说明的 (3) 分析语句和说明是如何构成程序的 (4) 分析程序的结构 A.( ) (2)(3) B.( ) (2)(3)(4) C.( ) (1)(2)(3) D.( ) (1)(2)(3)(4) 7.编译程序是一种_____。 A. ( ) 汇编程序B.( ) 翻译程序 C.( ) 解释程序 D.( ) 目标程序 8.文法 G 所描述的语言是_____的集合。 A. ( ) 文法 G 的字母表 V 中所有符号组成的符号串 B.( ) 文法 G 的字母表 V 的闭包 V* 中的所有符号串 C.( ) 由文法的开始符号推出的所有终极符串 D. ( ) 由文法的开始符号推出的所有符号串 9.文法分为四种类型,即0型、1型、2型、3型。其中3型文法是_____。 A. ( ) 短语文法 B.( ) 正则文法 C.( ) 上下文有关文法 D.( ) 上下文无关文法 10.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 G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 _____。 A.( ) 句子B.( ) 句型 C.( ) 单词 D.( ) 产生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模拟试卷和答案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学习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是()。 [A]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辩证法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 历史辩证法 2、认为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的是() [A] 梅奥[B] 穆尼[C] 厄威克[D] 韦伯 3、以下对“目标”的定义最合理的是() [A] 目标即是组织的使命 [B] 目标是组织使命的具体化 [C] 组织的目标定得越高,组织发展得越快 [D]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管理系统[B] 体系指标 [C] 管理系统指标[D] 管理系统技术 5、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 [A] 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 [B] 企业的审计主管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 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 [D] 医院的外科主任支持会诊 6、()表明,使人们充分理解组织目标和任务,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A] 目标协调原理[B] 命令一致原理 [C] 直接管理原理[D] 指明目标原理 7、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 西蒙[B] 法约尔[C] 泰罗[D] 韦伯 8、预测的方法不包括()。 [A] 外推法[B] 内推法[C] 因果法[D] 直观法

编译原理综合实验题

编译原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任务 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中缀表达转换为后缀表达的实验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代码生成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词法 输入:扩展ASCII码字符集字符。除大小写26英文字母(letter)和数字0-9(digit)以及+ - * / ^ = ; , ( )以外,所有其他字符一律按等同于空格处理,一般用来分隔单词。 输出:识别单词,单词包括关键字、运算符、界符、标识符和整型常数。 (1)关键字:var (2)运算符和界符:+ - * / ^ = ; , ( ) 其中:乘除运算符(*, /)返回具有不同属性值的单词mulop, 加减运算符(+, -)返回具有不同属性值的单词addop。 (3)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num): 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num)最大长度为8个字符,定义如下。 id = letter (letter | digit)* num = digit digit* 2、语法 根据输入的单词序列,分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如果不符合,应指明位置与理由;如果符合,则执行相应的语义子程序完成语义分析及中缀表达转换为后缀表达的过程。需注意的是,这里给出的是二义文法,从语义上考虑,表达式的计算按先幂次运算(^),再乘除运算(*, /)的最后加减运算(+, - )的优先顺序;括号((, ))用于调整运算先后顺序,既括号内部分先计算;赋值运算(=)最后进行。本实验系统的语法规则是: program → compound compound → declaration assignstatement compound | ε declaration → var identifier_list ; | ε dentifier_list →id, dentifier_list | id assignstatement →id= expression ; | ε expression → expression addop expression | expression mulop expression | expression ^ expression | ( expression ) | id | num 3、语义分析及代码生成 语义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判断变量是否先定义后使用。代码生成的的主要任务是将赋值语句从中缀表达转换为后缀表达。

编译原理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编译原理》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一个编译程序中,包含词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部分。 [A] 语法分析[B] 文法分析[C] 语言分析[D] 解释分析 2、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 [A] 字符串[B] 语句[C] 单词[D] 标识符 3、语法分析器则可以发现源程序中的()。 [A] 语义错误[B] 语法和语义错误 [C] 错误并校正[D] 语法错误 4、下面关于解释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1) 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处理程序时不产生目标代码。 (2) 解释程序适用于COBOL 和FORTRAN 语言。 (3) 解释程序是为打开编译程序技术的僵局而开发的。 [A] (1)(2)[B] (1)[C] (1)(2)(3)[D] (2)(3) 5、解释程序处理语言时, 大多数采用的是()方法。 [A] 源程序命令被逐个直接解释执行 [B] 先将源程序转化为中间代码, 再解释执行 [C] 先将源程序解释转化为目标程序, 再执行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6、编译过程中, 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就是()。 (1) 分析单词是怎样构成的 (2) 分析单词串是如何构成语句和说明的 (3) 分析语句和说明是如何构成程序的 (4) 分析程序的结构 [A] (2)(3)[B] (2)(3)(4)[C] (1)(2)(3)[D] (1)(2)(3)(4) 7、编译程序是一种()。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一

管理学模拟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各项管理职能独有表现形式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 B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C 创新职能通过组织的创新氛围和成员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 D 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2.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 A 正相关性 B 负相关性 C 没有明显关联 D 无法判断 3.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 A 确定是否存在一个能被信息系统处理的机会 B 产生一个运行系统 C 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 D 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4.( )开创了决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A 威廉·大内 B 林德布洛姆 C 西蒙 D 奥斯本 5.按综合性程度,可以把计划划分为() A 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B 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 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D 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6.良好的细分市场具有可接近性,即() A 市场规模、容量和购买力可以测量 B 市场规模足够大且有利可图 C 市场可以有效地接近且为顾客服务 D 企业有能力满足该市场的要求 7.当目标由下而上制定时,制定的目标趋向于有哪些特点() A 质量较高、时间较长、成本较低 B 质量较低、时间较长、成本较低 C 质量较低、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D 质量较高、时间较短、成本较高 8.职能部门化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A 需要较多的综合管理人员 B 易产生本位主义 C 管理成本上升 D 增加高层管理部门管理难度 9.实施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是() A 使组织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相匹配,确保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B 为组织系统的运行提供基本的运行框架 C 为决策和计划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D 及时应对内外环境未来的变化

编译原理实验题目及报告要求

编译原理上机实验试题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及相关的设计技术, 如何针对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进行编程序;熟悉和 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熟悉 和掌握算符优先分析方法。 二、实验要求 本实验要求:①要求能熟练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程;②在上机之前要有详细的设计报告(预习报告); ③要编写出完成相应任务的程序并在计算机上准确 地运行;④实验结束后要写出上机实验报告。 三、实验题目 针对下面文法G(S): S→v = E E→E+E│E-E│E*E│E/E│(E)│v │i 其中,v为标识符,i为整型或实型数。要求完成 ①使用自动机技术实现一个词法分析程序; ②使用算符优先分析方法实现其语法分析程序,在 语法分析过程中同时完成常量表达式的计算。

1、题目(见“编译原理---实验题目.doc,“实验题目”中的第一项) 2、目的与要求(见“编译原理---实验题目.doc”) 3、设计原理: (1)单词分类:标识符,保留字,常数,运算符,分隔符等等 (2)单词类型编码 (3)自动机 4、程序流程框图 5、函数原型(参数,返回值) 6、关键代码(可打印,只打印关键代码) 7、调试: (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如何改进的; (2)需要准备测试用例(至少3个,包含输入和输出)——(可打印) 8、思考: (1)你编写的程序有哪些要求是没有完成的,你觉得该采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2)或者是你觉得程序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简述你的完善方案。

1、题目(见“编译原理---实验题目.doc,“实验题目”中的第二项) 2、目的与要求(见“编译原理---实验题目.doc”) 3、设计原理:构造出算法优先关系表 4、程序流程框图 5、函数原型(参数,返回值) 6、关键代码(可打印,只打印关键代码) 7、调试: (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如何改进的; (2)需要准备测试用例(至少3个,包含输入和输出)——(可打印) 8、思考: (1)你编写的程序有哪些要求是没有完成的,你觉得该采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2)或者是你觉得程序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简述你的完善方案。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卷

2001年编译原理试题 1.(10分)处于/* 和 */之间的串构成注解,注解中间没有*/。画出接受这种注解的DFA的状态转换图。 2.(10分)为语言 L ={a m b n | 0 ≤ m ≤ 2n}(即a的个数不超过b的个数的两倍) 写一个LR(1)文法,不准超过6个产生式。(若超过6个产生式,不给分。若所写文法不是LR(1)文法,最多给5分。) 3.(10分)构造下面文法的LL(1)分析表。 D → TL T → int | real L → id R R → , id R | ε 4.(15分)就下面文法 S → ( L) | a L → L , S | S ?给出一个语法制导定义,它输出配对括号的个数。 ?给出一个翻译方案,它输出每个a的嵌套深度。 如句子(a, (a, a) ),第一小题的输出是2,第二小题的输出是1 2 2。 5.(10分)Pascal语言for语句的含义见教材第222页习题7.13。请为该语句设计一种合理的中间代码结构。你可以按第215页图7.17的方式或者第219页图7.19的方式写出你的设计,不需要写产生中间代码的语法制导定义。 6.(5分)一个C语言程序如下: func(i1,i2,i3) long i1,i2,i3; { long j1,j2,j3; printf("Addresses of i1,i2,i3 = %o,%o,%o\n",&i1,&i2,&i3); printf("Addresses of j1,j2,j3 = %o,%o,%o\n",&j1,&j2,&j3); } main() { long i1,i2,i3;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卷三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为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推出哪种管理措施较为有效?( B ) [A] 改善住房条件[B] 职工持股计划 [C] 星级晋升制度[D] 合理化活动 2、某仓库主任根据许多钢材堆在露天的情况,提出搭建简易仓库计划,经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搭建仓库可减少钢材损失,同时节省因钢材生锈而产生的预处理成本,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面对这份报告,作为总经理的选择是(D )。 [A] 批准实施[B] 不批准 [C] 视资金情况而定[D] 进一步明确问题 3、以下做法属于职位丰富化设计的是( B )。 [A] 在仓库工作的工人,可以在卸货、出货、记录、盘点等多项职位上定期轮换 [B] 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下级人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 进度 [C] 一个员工由原来的只负责将某个电容器插在焊孔上的工作改为装配整台收音机 [D] 由每个人负责一项工作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项工作 4、有关六西格玛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 其实质是对既有过程的持续改进 [B] 是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的彻底变革 [C] 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D] 体现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的思想 5、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6、以下不属于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D ) [A] 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 [B] 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目标为限 [C] 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 实行统一核算,没有财务支配权 7、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安全计划、供应计划等,这是按(A )标准对计划所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我评定: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从具有代表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各类典型单词中,选取一个适当大小的子集。例如,可以完成无符号常数这一类典型单词的识别后,再完成一个尽可能兼顾到各种常数、关键字、标识符和各种运算符的扫描器的设计和实现。 输入:由符合或不符合所规定的单词类别结构的各类单词组成的源程序。 输出:把单词的字符形式的表示翻译成编译器的内部表示,即确定单词串的输出形式。例如,所输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对于变量和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是该标识符、常数的具体值或在其符号表中登记项的序号(要求在变量名表登记项中存放该标识符的字符串;常数表登记项中则存放该常数的二进制形式)。对于关键字和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形式;由于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方式,所以仅需在二元式的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的单词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为“空”。另外,为便于查看由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串,要求在CLASS字段上放置单词类别的助记符。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的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的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同控制程序便组成了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序所应进行的语义处理工作,然后由一个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程序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如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LEX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 总的来说,开发一种新语言时,由于它的单词符号在不停地修改,采用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比较易于修改和维护。一旦一种语言确定了,则采用手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效率更高。 四、实验设计 1)题目1:试用手工编码方式构造识别以下给定单词的某一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 语言中具有的单词包括五个有代表性的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整型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和四个算术运算符。参考实现方法简述如下。 单词的分类:构造上述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表I 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单词符号类别编码类别码的助记符单词值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1

第1页(共7页) 《管理学原理》(考试卷) 说明: 1、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开卷”考试方式。考试总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试卷(一)为闭卷考试,共三大题4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开考后45分钟考生立即停止答题并上交本试卷(一),领取试卷(二)。 3、试卷(二)为开卷考试,共三大题60分,考生单人单桌独立完成,允许查阅自己携带的相关资料,但不允许相互讨论,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试卷(一)(40分) 一、配对题(请将第二组中的理论名称代号填到第一组相应的管理学家名字后的“( )”内,每空1分,共10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第一组 管理学家 1、马斯洛 ( ) 2、法约尔 ( ) 3、梅奥 ( ) 4、麦格雷戈( ) 5、亚当·斯密( ) 6、西蒙 ( ) 7、赫兹伯格( ) 8、亚当斯 ( ) 9、弗鲁姆( ) 10、泰罗 ( ) 示例:斯金纳( I ) 第二组 理论名称 A 、科学管理理论 B 、 X-Y 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公平理论 E 、决策理论 F 、一般管理理论 G 、人际关系理论 H 、“经济人” I 、强化理论 J 、需求层次论 K 、期望理论 二、单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并填写到“( )”内。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

分。) 11、财务部经理的会计业务能力属于() A 技术技能 B 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 分析技能 12、以下对管理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管理的目的是管好人 B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C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 D 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人 13、被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韦伯 D 梅奥 14、认为“人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是哪一个理论的观点?() A Z理论 B 超Y理论 C Y 理论 D X理论 15、认为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管理理论,管理应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A 系统管理理论 B 权变管理理论 C 决策理论 D 数理理论 16、某营销计划中规定,06年的销售额要比去年增加5%—10%,则该计划属于() A 战略性计划 B 具体性计划 C 指导性计划 D 长期计划 17、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被称之为() A 经理人员决策法 B 滚动调查法 C 德尔菲法 D 头脑风暴法 18、以下对目标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者是管理大师德鲁克 B 是把目标作为管理的对象 C 是把目标作为管理的手段 D 建立在“Y”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 19、决策是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但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较为完整?() A 出主意 B 拿主意 C 既出主意又拿主意 D 评价各种主意 20、某企业总经理下设两个副总经理、每个副总经理下设三个部门经理、每个部门有6名员工,则该总经理和每个部门经理的管理幅度分别是()A 2人和3人 B 2人和6人 C 3人和6人 D 5人和6人 第2页(共7页)

编译原理期末试题(二)含答案

《编译原理》期末试题(二) 一、是非题: 1.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开始符,可以是终结符或非终结符。 ( ) 2.一个句型的直接短语是唯一的。() 3.已经证明文法的二义性是可判定的。() 4.每个基本块可用一个DAG表示。() 5.每个过程的活动记录的体积在编译时可静态确定。() 6.2型文法一定是3型文法。() 7.一个句型一定句子。 ( ) 8.算符优先分析法每次都是对句柄进行归约。 X ( ) 9.采用三元式实现三地址代码时,不利于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 10.编译过程中,语法分析器的任务是分析单词是怎样构成的。 ( ) 11.一个优先表一定存在相应的优先函数。 X ( ) 12.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 13.递归下降分析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分析法。 ( ) 14.并不是每个文法都能改写成LL(1)文法。 ( ) 15.每个基本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 16.一个LL(1)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 ( ) 17.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试亦称前缀式。 ( ) 18.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 19.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 ( ) 20.一个优先表一定存在相应的优先函数。 ( ) 21.3型文法一定是2型文法。 ( ) 22.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文法是二义性的。 ( ) 答案:1.× 2.× 3.× 4.√ 5.√ 6.×7.×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21.√22.√ 二、填空题: 2.编译过程可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 代码生成)五个阶段。 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性的)。 4.从功能上说,程序语言的语句大体可分为(执行性)语句和(说明性)语句两大类。 5.语法分析器的输入是(单词符号),其输出是(语法单位)。 6.扫描器的任务是从(源程序中)中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7.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有关的性质,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 8.一个过程相应的DISPLAY表的内容为(现行活动记录地址和所有外层最新活动记录的地址) 10.常用的两种动态存贮分配办法是(栈式)动态分配和(堆式)动态分配。 11.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 类型)和(作用域 )。 12.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传地址),(传值),(传名) 13.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将优化分成为(局部优化),(循环优化),(全局优化)三个级别。 14.语法分析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分析法,另一类是(自下而上) 分析法。 15.预测分析程序是使用一张(分析表)和一个(符号栈)进行联合控制的。 17.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而且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终)态。 19.语法分析是依据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中间代码产生是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进行的。 21.一个文法G,若它的预测分析表M不含多重定义,则该文法是(LL(1) 文法)文法。 22.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 FORTRAN采用( 静态策略, PASCAL采用( 动态)策略。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题目-2014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一:正规式r与正规文法G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式,求出其对应的正规文法;任意给定一个正规文法,求出其对应的正规式。(参考教材P53~55) 设计题二:布尔表达式的递归下降翻译器 针对布尔表达式的文法: 〈布尔表达式〉∷=〈布尔项〉{〈与运算符〉〈布尔项〉} 〈与运算符〉∷=and 〈布尔项〉∷=〈布尔因子〉{〈或运算符〉〈布尔因子〉} 〈或运算符〉∷=or 〈布尔因子〉∷=〈非运算符〉〈布尔因子〉|〈布尔量〉 〈非运算符〉∷=not 〈布尔量〉∷=(〈布尔表达式〉)|〈标识符〉〈关系运算符〉〈标识符〉| true|false 〈关系运算符〉∷=>|<|≥|≤|=|≠ 〈标识符〉∷=〈字母〉{〈字母〉|〈数字〉} 利用递归下降分析法编制、调试其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生成的中间代码为逆波兰式。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参考教材P92~93) 设计题三:正规式r与有穷自动机FA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式,求出其对应的有穷自动机;任意给定一个有穷自动机,求出其对应的正规式。(参考教材P61~64) 设计题四:赋值语句的LR翻译程序 对教材P180中的赋值语句文法,给出该文法的属性文法,同时实现赋值语句的翻译,生成的中间代码为逆波兰式。(参考教材P179~181) 设计题五:正规文法G与有穷自动机FA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文法,求出其对应的有穷自动机;任意给定一个有穷自

动机,求出其对应的正规文法。(参考教材P65~66) 设计题六:条件语句的LR翻译程序 对教材P187中的条件语句文法,给出该文法的属性文法,同时实现条件语句的翻译,生成的中间代码为四元式。(参考教材P186~189) 设计题七:NFA确定化为DFA及化简的程序设计 任意给定一个NFA,将其确定化为DFA,然后化简为最小的DFA。(参考教材P57~61) 设计题八:布尔表达式的LR翻译器 针对布尔表达式的文法: B →B and T | T T→T or F | F F→not F|true|false |(B)| i rop i 利用LR分析法编制、调试其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生成的中间代码为四元式。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参考教材P181~182) 设计题九:生成预测分析表的算法实现 任意给定一个LL(1)文法,生成相应的LL(1)分析表。(参考教材P75第5章) 设计题十:while循环语句的LR翻译程序 对教材P187中的循环语句文法,给出该文法的属性文法,同时实现循环语句的翻译,生成的中间代码为四元式。(参考教材P186~189) 设计题十一:利用LEX自动生成词法分析程序 输入描述某种语言词法规则的正规式,利用LEX自动生成词法分析程序。(参考教材P66~68) 设计题十二:生成LR分析表的算法实现 任意给定一个LR文法,生成相应的LR分析表。(参考教材P123第7章) 设计题十三:布尔表达式翻译为逆波兰式的算法实现 针对布尔表达式的二义性文法: B → B and B | B or B | not B | ( B ) | true|false| i rop i 将文法拓广为G’[B’]: (0) B’ → B

管理学原理期末试题(答案问题分开)

管理学原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 1,管理者是()。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2,效果通常被描述为()。 a.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工作活动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自我管理过程 d.用美元的多少定义项目 3,()通常被描述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 b.领导 c.效率 d.效果 4,计划包括()。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实施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有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5,()属于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共享 c.雇用和培训新的雇员 d.联络个工作小组 6,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包括()。 a.领导者 b.监控者 c.发言人 d.资源分配者 7,技术技能对()最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一线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8,组织的最佳定义是()。 a.商业联盟 b.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 c.注重资源分配的商业机构 d.在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9,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管理不重要 10,()出版了《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受益。 a.泰勒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11,霍桑实验研究考察的是()。 a.这些工人的安全需求 b.被替代的家庭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 c.各种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d.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下属尊重的需求 12,霍桑实验对()这种管理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a.高层管理责任的重要性 b.组织中个人行为的作用 c.管理中科学原则的重要性 d.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用等级原则 13,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 a.明确决策标准 b.分析备择方案 c.识别决策问题 d.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14,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是()。 a.问题 b.目标 c.决策

编译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模拟试题二 发表日期:2009年6月5日编辑:admin 阅读数:240 一、是非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2、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有关。 3、仅考虑一个基本块,不能确定一个赋值是否真是无用的。 4、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LL(1)文法。 5、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动态贮存分配策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功能上说,程序语言的语句大体可分为_______语句和______语句两大类。 2、扫描器的任务是从________中识别出一个个_______。 3、所谓最右推导是指:_______。 4、语法分析最常用的两类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_分析法。 5、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所含四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6、所谓语法制导翻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有关的性质,如_________等等。 8、一个过程相应的DISPLAY表的内容为________。 9、常用的两种动态存贮分配办法是_____动态分配和_____动态分配。 10、产生式是用于定义_____的一种书写规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遍 2、无环路有向图(DAG) 3、语法分析

4、短语 5、后缀式 四、简述题(每题4分,共24分) 1、考虑下面程序 ………… Var a:integer; Procedure S(X); Var X:integer; Begin a:=a+1; X:=a+X End; Begin a:=5; S(a); Print(a) End. 试问:若参数传递方式分别采取传名和传值时,程序执行后输出a的值是什么? 2、画出Pascal中实数(不带正负号,可带指数部分)的状态转换图。 3、写出表达式(a+b*c)/(a+b)-d的逆波兰表示及三元式序列。 4、已知文法G(S) S→a|∧|(T)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0201031021145)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 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 ?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 ?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 ?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 ?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 ?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D ?现代管理理论 5 ?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 .园型沟通 B ? Y型沟通 C ?全通道型沟通 D ?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 ?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 ?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 ?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 ()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 .经营预算 B .投资预算 C .财务预算 D .成本预算 &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 .层次性 C.时间性D .先进性 9 .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 A.3000 B . 2000 C.30000 D. 20000 10 ?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1?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幅度越大越好 C ?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 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2 ?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 .授权艺术 B .决策艺术 C .用人艺术 D .创新艺术 13 .对应试者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考察,避免以偏概全,这是指人员招聘和选拔原则中的() A .全面考核原则 B .公开招聘原则 C .择优录取原则 D .公平竞争原则 14 .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 A .厂容厂貌 B .职工风貌 C .沉淀于企业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 D .产品形象 15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的典型代表 A .领导特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单词,然后再分析每个句子并翻译其意义。 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 3.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前端与综合后端两大阶段。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序的综合。 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静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 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1.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解释和编译。 2.扫描器是词法分析器,它接受输入的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3.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移进、归约、错误处理、接受等四种操作。 4.一个LL(1)分析程序需要用到一张分析表和符号栈。 5.后缀式abc-/所代表的表达式是a/(b-c)。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__C。 A.单词的种别编码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D.单词自身值 2.正规式M 1 和M 2 等价是指__C_。 A.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 B.M1和M2的有向边条数相等 C.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D.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 3.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_C____。 A.xyx B.(xyx)* C.xnyxn(n≥0) D.x*yx* 4.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_A____。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5.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____D__。 A.源程序B.目标语言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是 6.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_B___实现的。 A.指示器B.临时变量C.符号表D.程序变量 7.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__B___。 A.┐AB∨∧CD∨B.A┐B∨CD∨∧ C.AB∨┐CD∨∧D.A┐B∨∧CD∨ 8. 优化可生成__D___的目标代码。 A.运行时间较短 B.占用存储空间较小 C.运行时间短但占用内存空间大D.运行时间短且占用存储空间小 9.下列___C___优化方法不是针对循环优化进行的。 A. 强度削弱B.删除归纳变量C.删除多余运算D.代码外提 10.编译程序使用_B_区别标识符的作用域。 A.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名B.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静态层次 C.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动态层次 D. 标识符的行号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2.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x 3.一个算符优先文法的每个非终结符号间都也可能存在优先关系。X 4.语法分析时必须先消除文法中的左递归。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