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针灸治疗
神经性皮炎针药并用治疗体会

神经性皮炎针药并用治疗体会作者:狄舒男王涛桑希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及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约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1% ~ 71.7% 。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摄领疮”相类似,其发病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
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或急躁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影响病情。
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多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溶液、涂膜剂以及物理治疗如用紫外线治疗、磁疗、矿泉浴、氦氖激光皮损或穴位照射等方法。
【1】【关键词】神经性皮炎;中药;针灸;刺络拔罐【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2-01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如《外科正宗·顽癣》:“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中医学对于此病的认识,其主要病机主要有两方面:由于情志所伤,暗耗营血,而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外受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所致。
无论是哪种病机,最终导致的结果均是肌肤失养,生风化燥。
笔者在临床上以中药养血润燥,祛风为主,再配合针灸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1 治疗方法:1.1中药内服外洗口服汤药以养血润燥、祛风为主,外用旨在清热、润燥、止痒。
拟用内服方:当归15 g 、生地15g 、川芎10g、生白芍15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制首乌15g、白鲜皮15g,若伴有失眠加生龙骨20g、生牡蛎20 g、珍珠母20。
外洗方:黄柏30g、大黄30g、苦参30g、蛇床子30g,青黛10g、滑石10g,若瘙痒剧烈,皮损不明显者加冰片3g。
针灸治疗学习题皮肤科病证

第七章皮肤科病证第一节神经性皮炎一、填空题1改变剧烈瘙痒为特征。
2神经性皮炎。
3、范畴。
4时为重。
5。
二、选择题一A型题1.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侠溪、行间疏肝泻热A脾俞,血海B太溪,血海C风市,阴陵泉D侠溪,行间2.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 合谷多用于风热蕴阻型A合谷B曲池C血海D委中E大椎3.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处方中,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
C 曲池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A内池B大椎C曲池D委中4.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以针刺为主,。
C 平补平泻,可养血祛风A补法B泻法C平补平泻D灸法为主5.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A 行间,疏肝泻热A行间B风市C阴陵泉D三阴交6.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B 血海,滋阴润燥A脾俞B血海C行间D侠溪二B型题A行间B太溪C脾俞D外关1.治疗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 太溪可滋阴润燥2.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 行间可疏肝泻热3.治疗风热蕴阻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外关可祛风清热A养血祛风B滋阴润燥C祛风清热D疏肝泻热4.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应治以:法D 本证属肝郁化火型。
5.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应治以:C 本证属风热蕴阻型法。
6.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深,皮纹加深,上覆鳞屑,治以A 本证属血虚风燥型法。
三D型题1.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的治则是:CD 神经性皮炎可用针刺治疗,热证一般不灸,肝郁化火为实证A针灸并用B平补平泻C只针不灸D泻法2.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C太溪、血海可滋阴润燥:A太溪B行间C血海D合谷3.治疗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上覆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C 本证为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风市B脾俞C血海D行间4.只针不灸,平补平泻法,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下列两型:BC 血虚风燥、阴虚血燥型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法A肝郁化火型 B 血虚风燥型C阴虚血燥型D风热蕴阻型5.治疗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CD本证为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A脾俞B血海C行间D侠溪6.治疗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舌红、少苔,脉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BD 本证为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A阴陵泉B太溪C三阴交D血海四X型题1.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处方是:BCDEF 行间多用于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A行间B风池C大椎D曲池E委中F膈俞2.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或白腻,脉濡缓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E 本证为风热蕴阻型神经性皮炎A风池B大椎C合谷D外关E曲池3.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上覆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DE 本证为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风池B三阴交C合谷D血海E大椎4.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舌红、少苔,脉弦数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 本证为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A曲池B委中C太溪D血海D外关三、改错题1.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宜针灸并用。
针灸治疗皮肤病症

针灸治疗皮肤病症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皮肤病症。
针灸对于治疗皮肤病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 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流通和气血平衡,从而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加速康复过程。
针灸的操作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和代谢平衡等机制来实现。
2. 针灸治疗常见皮肤病症的疗效针灸治疗在常见皮肤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皮肤病症及其治疗效果的介绍:2.1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渗液等。
针灸治疗湿疹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瘙痒感,促进湿疹的愈合。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并结合草药治疗,针灸能够显著减少皮肤病症的复发。
2.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
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皮肤炎症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少银屑病症状的发作次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3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神经调节失常有关的皮肤病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瘙痒和疼痛。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症状的发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神经性皮炎的瘙痒感和疼痛感。
3. 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3.1 正规医疗机构针灸治疗应该在正规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由于针灸涉及穴位刺激和针具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执业资质的医师进行操作。
3.2 个体差异针灸治疗在不同的个体中可能会有差异。
针灸为主治疗局限性神经皮炎临床研究概况及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AM.u ,0 7 V 12 N 6 C J e 2 0 , o.3, O.
综
述
针 灸 为 主 治疗 局 限性 神 经皮 炎 临床 研 究概 况及 思考 ※
刁灿 阳 , 运 宽 ( 导 ) 杨 指
( 成都 中医药大学院, 四川 成都 607) 105
5 并配合体针印堂、 曲池 、 合 神经性皮炎 , 中医称为“ 摄领疮” 顽癣” 或“ 。如《 诸 以姜汁再行隔姜灸 3 壮 , 病源候论 ・ 摄领疮候》 “ 云:摄领疮如癣之类 , 生于颈上 谷 、 足三里、 三阴交 、 太冲, 留针 3 i, 日 1 , 为 0mn每 次 1 O 痒痛, 衣领 拂着 即剧 , 云是 衣 领揩 作 , 名 衣 领 疮 也 ” 1 故 。 疗程 , 2 程 , 共 疗 治疗 3 例 , 3 总有效 率 10 0 %。 又如《 外科正宗》 顽癣 中记载 :牛皮癣如牛颈之皮 , “ 顽 113 梅花针 出血加铺棉灸 皮损部用梅花针 叩刺 .. 硬且 坚 , 之如朽 木 。是 一 种 慢性 常见 的皮肤 神经 功 出血后 , 脱脂 棉扯 成薄 片如蝉翼 状 , 抓 ” 将 每片 范 围不 超过 能障碍性皮肤 病 , 占皮 肤科初 诊病 例 的 2 1 一 约 . % 2 m× 用火柴将其点燃使之迅速从皮肤上一闪 2 m, c c 77 .%。以剧烈瘙痒 及皮肤 局 限性苔 藓 样 变为 特征 … 而过 。周 氏【等 以每 日治疗 1 , 为 1 1。 8 ] 次 5次 疗程 , 治 共 该病常反复发作 , 缠绵难愈 , 一旦发作可严重影响生活 4 2例 , 总有效 率 10 。 0% .. 拔 和工作 。近年来 , 临床工作者针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 114 梅花 针 、 罐加 灸 梅 花针 叩刺皮 损至 微 出血 后在 叩刺 部位行拔 罐术 多方探索 ,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 现将近 5 年 后予灸法。黄氏[等用 , 9 ] 留罐 1 1 i, O 5mn 拭净血迹后 来, 针灸治疗局限性神经皮炎的临床报道做一综述。 予皮损部贴棉灸 3 4 — 次。治疗 隔 日1 , 次为 1 次 1 O 疗 1 治疗 方法 程, 疗程间休息 5 , 天 总有效率 1 %。宋 氏等[] 0 0 1用火 0 11 梅花针 . 罐 吸 出 血 后 拭 净 , 以 隔 姜 灸 治 疗 。 总 有 效 率 再 111 叩刺 出血 加拔 罐 .. 69 n在 并 用梅花 针在皮 损 部 叩刺 出血 后 , 叩刺 部位 用 拔 9 .% 。屈 氏 等[] 艾 条悬 灸 后 行 闪罐 , 留罐 7 在 1 i, 日 1 ,O为 1 程 。总有效 率 9 .5 5mn每 次 1 疗 5 6%。 罐 法吸 出血 液 。段 氏L 行 闪罐 , 2 J 留置 5—1 i 0rn后起 a .. 罐 。治疗隔 日 1次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10 。 5次 疗 总 0% 115 梅花针加软膏 高氏[] 1采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 1 i, 2 0mn 待轻微出 田氏等[在拔罐后走罐 , 日治疗 1 ,O 3 ] 每 次 1 次为 1 疗 每 1 疗 程。治疗 7 例患者, 3 总有效率 9 .%。严 氏[ 用罐 血后用复议 酮康唑软膏涂擦 , 日 3次 , 周 为 1 18 坝0 程 , 程后 观察 疗 效 。总 有效 率 9 %。认 为使 用梅 两疗 o 吸 出 2 一3 l o Or 的瘀血 , n 3日 1 , 续 3次 为 1 程 。 次 连 疗 除发挥梅花针独特作用外 , 还有 总有效率 6 %。郝 氏 J 0 认为除上法外 , 久病者应在阳 花针与软膏配合使用 , 利 用药 物渗 透 , 易发 挥药物 的性 能 。 更 陵泉、 三阴交、 血海、 天枢、 中脘、 足三里、 神门等穴位拔 .. 罐, 与苦参和陈醋配好的药液直接涂患处 的方法交替 116 梅 花针 加灸 加穴 注 曾氏 采用梅 花针从皮损 向中心叩刺微 出血后 使用 , 治疗 4 0例患 者 , 总有 效率 10 0 %。 用艾条温灸 , 并在病灶上、 左 、 下、 右各 1 穴用当归注射 112 梅 花针 出血加艾 灸 .. 治疗神经性皮炎 5 例 , 2 治疗 隔 日 1 次, 梅花针叩刺皮损出血后行艾灸 。陈氏E用该法与 液行穴位注射 , 6 ] 6 为 1 程 。总有效 率 10 次 疗 0 %。 单纯用王不留行贴压耳穴作对 比, 次为 1 1 O 疗程 , 1 经 .. D 4疗 程 ,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9 .% , 照 组 总 有效 率 117 梅花针加 T P照射加外涂 治 75 对 何氏l] T P l用 D 照射加梅花针 叩刺配合醋液外涂 4 5%, 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且观察到 , 0 2 中医辨证分 治疗 3 例 , 1 总有效率 1 %。 0 0 型与疗效无明显差异。胡氏【 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涂 患处 , J 12 火针 . 潘 氏等 [] 1选用 直径 为 0 8 蛐 的火针 , 患 部周 5 .0H 在 ※基 金 项 目: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基 金 资助 项 目。 编 号 : 中 医药 国 围 以 2c m左右 等距 离 进行 局部 点 灸 , 在 中心 点灸 1 并 20Z 5 0 3 L 6。 针, 如皮 损 已呈苔藓 样 改 变 , 痒 顽 固而 剧烈 者 , 取 瘙 采 作者简介 : 阳( 7 一 , , 刁灿 1 5 ) 女 在读博士研究生 。 9
火针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概况

on sleep 【J J.Int Chn Psychopharmacol, 2013,28 (6) :346-348. [23 J Burns A,Bernabei R ,Bullock R,et a1.Salty and efficacy of galantamine(Reminy1) in severe Alzheim er’ S disease (the SREAD study) :A
random ised Dlacebo— control1ed doub1e—blind trial
lJ J.1ancet Neurol,2009,8(1) :39—47. [24]江开达.精神 药理学 [M ].2版.北京 :人 民卫生出
版 社 . 2011: 539-540.
[25 J Keam S,W alker MC.Therapies for narcolepsy with or with out catap1exyevidence—basedrevie l I J . Curropinneuro1.2007,20 (6) :699-703.
潘书林等 ¨ 用火针治疗 89例 ,选病灶处为局部治 疗 部位 。用 火 针 在 患部 周 围2era左 右 等 距离 进 行 局 部 点 灸 ,并 在 中 心 点 灸 1针 ,若 患处 面积 较 大 ,可 在 病 灶 中 心 多 点 灸 几 针 。根 据 皮 损 严 重 程 度 决 定 手 法 轻 重 。 治 疗 隔 3日1次 ,15次 为一 疗 程 ,2个 疗 程 间隔 5~7天 。痊 愈 68例 ,显效19例 ,无 效2例 。除显效及无效的21例治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
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
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本病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
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宜用无激素的外用品治疗。
概述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
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
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
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的症状。
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
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
病久,皮损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
病因(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失荣所致。
综合其病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1.神经精神因素: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肛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
2.刺激因素: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和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病情缠绵顽固,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发现各医家在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上虽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皆强调祛风清热,重镇安神,滋阴润燥,活血通络,并告诫要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保护,以气血生化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标签:神经性皮炎,摄领疮;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1]。
中医称之为“牛皮癣”、“摄领疮”,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缠绵顽固,亦称顽癣[2],如明代《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3]。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则为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濡而成,《诸病源候论》亦有记载:“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4]。
此外情志内伤,肝火郁滞及紧张劳累,心火上炎是此病重要诱因,并致病情反复。
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治疗此病的经验及用药心得,以期能够为临床中医生治疗此病节省时间,增加疗效。
1陈彤云从心、肝、脾胃论治,尤为重视胃气的调理陈彤云教授认为神经性皮炎多因情志因素导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
陈老师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遵李中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主张内调与外治并重,从心、肝、脾胃论治,并注意活血养血,使祛邪的同时不伤正气。
治疗上自立一方,主方药物组成为:龙骨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白芍15g,丹参15g,茵陈30g,茯苓15g。
其中龙骨、石决明、珍珠母为君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夜交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茵陈、茯苓清湿热,健脾胃,以扶正祛邪,强健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肌肤、心神得养,谨防复发。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42例论文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扑尔敏、非那根、维生素b1、外涂止痒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3.8%,观察组(针灸结合中药外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针灸中药外洗临床疗效2010年2月~2011年9月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84例,诊断参考《临床皮肤病学》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2周内均未内服抗组胺药物或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7~71岁,平均40.5±4.6岁,病程3个月~13年,其中局部型患者39例,扩散型患者45例。
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年龄、病程、病发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性皮炎临床常规疗法:扑尔敏2mg,非那根12.5mg,维生素b 1 20mg,以上药物均为口服,3次/日,外涂止痒酊或哈西奈德乳膏,2~3次/日。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1局部型:取曲池、列缺(双侧)穴,操作采取轻刺捻转进针,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酸麻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皮损范围面积,沿其周围边缘贴皮进两针,最后重刺皮损中心区数针,以上操作皆用泻法。
2扩散型:主穴取风池、天柱、合谷、手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
配穴取内关、足三里、委中、膀胱俞、阳陵泉等穴,上述穴位每次取2~3对,轮流针刺,1次/日,10次1疗程,间隔1周继续下1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性皮炎的针灸治疗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肌肤腠理络脉,与肺、肝关系密切。
多与情志不遂、风热侵袭、过食辛辣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风热外袭或郁火外窜肌肤,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发病初期,仅有瘙痒而无皮疹,或丘疹呈正常皮色或红色,食辛辣食物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侵袭;兼心烦易怒,每因情志刺激后诱发或加重,舌红,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郁化火;病久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或有灰白鳞屑,夜间瘙痒加剧,舌淡,苔白,脉细者为血虚风燥。
(二)神经性皮炎的治法:
祛风止痒,清热润燥。
取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三)神经性皮炎的处方
主穴阿是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