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日记观后感

合集下载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心情非常沉重。

这部影片讲述了
德国外交官拉贝在中国南京的艰难历程,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组织
了一个安全区,拯救了数万名中国人的生命。

影片中展现了拉贝在
困难和压力下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拉贝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正义感的人,他不顾一切地保护无辜
的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他在安全区里建立了医院、食品配给
站和孤儿院,为那些受难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他的善举让我
深受触动,也让我反思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不公。

影片中还展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和惨状,让我感到非常愤慨
和悲伤。

无辜的人们遭受了残忍的屠杀和虐待,他们的家园被摧毁,他们的生命被夺走。

这种人间悲剧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更加珍惜
和平与友爱。

通过《拉贝日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贝的善举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而南京大屠杀则让我看
到了人性中的丑恶和残忍。

这部影片让我思考人类的本质,也让我
更加珍惜和平与友爱。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拉贝日记的观后心得感悟

拉贝日记的观后心得感悟

拉贝日记的观后心得感悟《拉贝日记》是由德国作家拉贝所编写的一本日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和见闻,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阅读完《拉贝日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以下是我的观后心得感悟。

首先,《拉贝日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拉贝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悟让我感到震撼。

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让我深感敬佩。

而他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思考更是令人深思。

拉贝的文字简练而质朴,清晰地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深情与敬意,使我深受感动。

其次,《拉贝日记》让我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拉贝在中国的经历,我明白到只有真正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特点,才能够正确地评价和理解它。

拉贝在接触中国人民之前,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外界对中国的传闻和刻板印象,但当他真正接触到中国人民后,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富有智慧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因此,我们在与他人交流和相处时,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他人的文化,并尊重他们的习惯和习俗。

再次,《拉贝日记》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国家和文化。

通过拉贝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思考,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却经历了许多的战乱和动荡,但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相比之下,我国家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可能是如此得有利和稳定,却往往缺乏内外部的发展。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国家,发掘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优点和经验,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拉贝日记》给我带来了一种向善的力量。

拉贝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积极帮助和拯救了无数无辜的中国人民。

他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奉献给了中国,成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无私和勇敢令我深受感动,这也是他笔下的中国人民给予他的启发和指引。

我明白到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善意,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引言《拉贝日记》是一部记录着德国外交官约翰·拉贝在二战期间救助犹太人的日记,它记录了拉贝和他的妻子维纳的艰难决策和行动。

这本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人类灾难中保持道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故事。

观看《拉贝日记》纪录片后,我深深被拉贝夫妇的勇气和无私感动,也对历史中的人性和善良相信恢复了信心。

拉贝日记背景拉贝是德国外交官,他在二战爆发后被派驻南京。

当日本军队占领南京,进行了一系列的暴行和屠杀时,拉贝目睹了无数的悲剧。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决定采取行动帮助那些受难的人们。

人性的善良与魅力在片中,拉贝被描绘成一个有勇气和奉献精神的人。

他敞开心扉帮助那些无助的犹太人,提供庇护所和食物。

他不仅仅是一个外交官,更是一个保护弱小的人们的英雄。

观看纪录片后,我感到无比震撼,因为面对如此残忍的历史事件,拉贝夫妇选择了站在受难者一边,用他们的力量来帮助他们。

他们的善良和勇敢无疑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也给我们每个人树立了榜样。

阻力与威胁拉贝夫妇的行为并不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可。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威胁。

片中展示了当时日本军队对他们的威胁,并试图制止他们的救助行动。

即使面临这样的压力,拉贝夫妇依然坚持帮助受难者。

他们的行为展示了人类固有的善良和对正义的追求。

道德、正义与责任感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不是法律、制度或政治决定人们的行为,而是人类内心的善良和对正义的坚守。

拉贝夫妇将自己的道德观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他们不仅仅是在救助犹太人,更是在向整个世界展示了道德和正义的力量。

他们的行为提醒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拉贝日记》引起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

历史的背后是无尽的悲剧和痛苦,然而,也有像拉贝夫妇这样的人,用他们的力量和善良给予希望和光明。

对人性的思考使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做正确的事情,去改变世界。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们。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观后感一《拉贝》讲述的是个人的经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是感同身受,叙述者向观众交代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不会有全知视角常有的顾此失彼。

《拉贝》并没有急着去表达观点,而是首先描述了国际安全区从动议到收场的完整脉络。

对于七十年后的观众来说,拉贝和国际安全区远远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在这两个似曾相识的名词背后,是大量认知上的荒芜地带。

现在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那时的观众爱学习,越是不明白越来劲,影院里拉下的课他会找书来整明白,而眼下的法则是电影得就合观众,导演得呵护观众--《拉贝》就是这样做的。

《拉贝》还原了曾经的圣徒,拉贝当年的日记还在,日记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资料之一,因为它通常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和作秀。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演时,曾经造成“没看过小说就很难看懂电视剧”的现象,而《拉贝》的观众可以不必去阅读文本,一样得到完整清晰的印象。

跟着导演的镜头,我看到拉贝在是否出任安全区主事者的困惑,他在失去妻子的心灵战栗中变得更加坚定,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安全区购买粮食,而故意不让别人知道内情。

面对这样一个把大爱倾注在一群与自己并无太多瓜葛的弱者身上的外国人,你没法儿不想起救犹太人于水火的辛德勒,没法儿不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

难得的是,表现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拉贝》做到了行云流水,举重若轻。

一上来,拉贝作为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即将卸任,日本人的空袭把他重新推到台前。

拉贝和继任者之间的争斗,精彩得就像天才小说家的佳构。

拉贝答应了出任安全区的牵头人,却又出现在即将离去的轮船上,这番欲擒故纵也很揪扯人心。

当拉贝眼瞅着自己的司机被斩首而无能为力时,当威尔逊医生被日军黑洞洞的枪口直指时,我完全被带进了影片的情境,艰于呼吸,喉咙嘶哑,心情巨痛。

片中甚至还有黑色幽默:“能装十万人的地方能装二十万中国人”,医生和拉贝关于希特勒胆子大小的歌唱,等等。

这些设计让电影生动甚至有趣。

当然,在影片结尾,拉贝完成使命离开中国时,南京人给他搞了个“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送场面,尽管这一段是根据日记中的有关记载拍摄的,但与1938年充满肃杀之气的南京城的整体气氛有些疏离。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推荐文章拉贝日记观后感800字热度:拉贝日记电影观后感热度: 2022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热度: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热度: 2022年《开学健康安全第一课》观后感热度:“毫无亮点,平庸到底”——这八个字就是我对《拉贝日记》最直接的印象。

这是一部无论从尊重史实的程度上还是从一些虚构的剧情上来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

想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1其实《拉贝日记》跟《南京,南京》类似,都是描述日本侵略南京场景,但它是从一位德国人眼中看待日本侵华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的大概内容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只把对我触动比较深的情景跟大家分享一下,以求共勉。

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中国老百姓躲在纳粹旗帜之下,尽管日本人知道旗下躲的是中国人,但他们仍然停止了轰炸。

我感到十分的辛酸,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我们竟然无力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家人,而要躲在别人旗下,寄人檐下,苟活生命,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愤愤不平。

不过,再想想我国建国60周年来的发展,又让我感觉到十分欣慰。

但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异乡之客-拉贝先生,找到这面国旗,保全数万中国人民性命。

随着影片的进展,我又一次看到了日本人的“变态”行为,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杀人游戏-两个人之间看谁砍掉的中国人头多。

《拉贝日记》中这个镜头也只是在拉贝先生寻找其司机时一带而过,让我比较沉重的心情总算放松一下。

而看《南京,南京》中这个场面时却心如刀绞。

拉贝先生的中国司机-张,被拉去当做日本人比赛砍头的工具,拉贝妻子被日本人飞机炸毁,特别引发了拉贝对日本人的仇视。

德国人一开始有一部分人也不赞成建造难民区,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日本人会那么霸道、无耻。

难民区的建造,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带来了希望。

大量的人群涌入,但它仍潜藏着不可避免的危机,所有女学生都被剪了很短的头发,远远看去像男孩子,也是为了避免日本人__女学生,让她们看上去比较丑一点,尽量减少日军对其的伤害看了这部影片,即便还有40分钟没看完,但我仍然被这位伟大的德国友人的国际精神所震撼、感动。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拉贝日记》观后感1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

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

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

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

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

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

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拉贝日记》观后感2战争,是霸权者的欲望与贪婪;战争,是野心者的冷酷与残忍;战争,是弄权者的自私与无情。

膨胀的野心将和平与人性掩埋的彻彻底底。

死亡?仇恨?无辜的生命的呐喊,襁褓中幼婴的啼哭,家园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就是战争。

也许岁月能抹去那些断壁残垣,可是历史和人们终将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悲苦时期。

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昨天还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今天,战争都依然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电影《拉贝日记》,心情非常沉重。

这部电影讲
述了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故事,他不顾个人安危,积
极组织救援工作,拯救了数千名中国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
触动,也让我对人性和良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电影中,拉贝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

面对战争
的残酷和暴行,他没有选择沉默和袖手旁观,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
到救援行动中。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改变世界。

这让我深深地感叹人性的伟大和善良。

看完电影后,我对拉贝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他的善良和勇
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可贵和正义的重要性。


这个充满纷争和冲突的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拉贝一样,发
挥自己的力量,为和平和正义而努力。

同时,电影也让我对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让我感到无比悲痛,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友爱。

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许我无法改变历史,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
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拉贝日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正义的力量,也让我对历史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为和平与正义而努力。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

影片讲
述了德国工程师拉贝在中国南京的救援工作,他带领着一群志愿者,为南京的无辜平民提供庇护和救助。

在日军对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时候,拉贝和他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救助了大量的中国人。

影片中展现了拉贝对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帮助那些受难的人们。

他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
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那个充满战争和混乱的年代,拉贝展现了一个
人应有的良知和善良。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刻地意识到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在现
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拉贝的榜样,关注他人的疾苦,尽
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拥
有拉贝一样的善良和勇气,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影片中的一些残酷镜头让我感到心痛,但拉贝的故事却给了我
希望。

他的善良和勇气让我深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会有人
站出来,为正义和人道主义而奋斗。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拉贝一样,
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与经济
—《拉贝日记》观后感
本周在我校党课学习中观看的《拉贝日记》这部影片。

观赏影片过后,我对影片内容进行加深了解,并有了自己的理解。

这部影片与《南京,南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通过血腥恐怖的死亡场面与日本人近乎变态的行为,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冲击,使观众身仿佛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那真实历史的残酷。

而后者则用相对平缓的手段,没有过多地去打造那个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而是通过对人物多方面的描绘,使观众切身感受到日本军人的残暴。

对于拉贝,在看电影前,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但看完影片以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他的勇气,敬佩他的爱心,尤其敬佩他作为一名外国人,一名忠诚的纳粹党人,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对于中国人进行无私帮助……我认为,中国国民政府授予他的“中国人民英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为了中国的难民,拉贝毅然舍弃了和妻子回国的机会,而在当时,放弃这个机会,意味着把自己的脑袋搁在了刀尖上,意味着与中国人民共存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我相信,这种勇气,是源自于拉贝内心的善良本性。

拉贝是善良的,更是无私的。

就在那个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期间里的圣诞节平安夜,安全区所需要的粮食,资金都已经难以维持了,而拉贝则用一块蓝色的格仔布把他平生的积蓄包了起来,悄
悄地放到教堂里,默默地捐赠出来,使得安全区得以继续勉强维系。

而拉贝本人,则在二战返回德国后,因为一个荒谬而可笑的原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

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

在被人遗忘及穷困潦倒的境况下,拉贝在1950年死于柏林。

而时至今日,世界才还给拉贝一个公道,才让这位中国人民的英雄现身,但拉贝已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而中国人民似乎并不能做些什么来报答他的恩情。

但我相信,拉贝做的这些,并不是为了中国人的报答。

而与之相比较的日本侵略者,则显得异常的残忍,影片中,拉贝的司机被日军砍头了,原因只是在于,他没有留在车上,而,被砍头,则是日本军官在进行砍头比赛,看谁砍的人头更多,而且还登报了。

我不知道,他们这是在炫耀他们的残忍还是在侮辱中国人的尊严,但我只知道,他们这是在释放他们内心的嗜血本质,释放他们内心的邪恶。

孟子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是的,或许,有些日本人战初是良心未泯,但随着刀尖上染上的血越来越多,心也变得麻木了,身上的嗜血因子都活跃起来了。

而时至今日,部分日本人内心的军国主义仍在翻滚着,等待着时机冒泡。

或许,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是的,我们必须知道,战争是残酷的。

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目之所及废墟一片,听到的是炮弹轰鸣声,看到的是炸后的断壁残垣,江河里流淌着的是通红血水,土壤中埋藏着的是黑发白骨,空气中弥漫着的是呛人硝烟……而这一切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而这场战争,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帝国主义者对地大物博的中国
的觊觎,但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砧板上的待宰羔羊,呼救无援,更是无力反抗。

而落得如此下场,正是由于中国腐败的政府以及不堪一击的国防。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而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国防。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恙地存在下去。

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在世界之林里立足,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足够保卫自己的国防力量。

而国防就像一把刀一样,一方面用来保卫自己,另一方面则用来震慑他人。

为何要保卫自己,自然是自身有着让他人觊觎的地方。

例如,土地,矿产,石油,技术等可以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甚至是世界未来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回顾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争夺资源而引起的。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百年,又如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

一个国防不堪一击的国家,就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者而已,就算身后有一堆的黄金,也无济于事。

总不可能用来贿赂你的敌人,让敌人放过你,因为谁都明白,只要抢过来,那财富就是自己的了,用不着被贿赂。

因此,国防是经济、民生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没有强悍的国防,就难以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就难以建设和改革,甚至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只有国防力量得到保证,国家才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内外环境。

经济建设才能平稳而快速的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民生才能有所改善。

而缺乏国防力量的国家,最终只能丧失国家主权,从这个世界消失,被历史所遗弃。

然而,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保证,又必须依赖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国防的保证,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的,一个缺乏经济支持的国防建设,只会是一个畸形的存在,而且,它也必将不容于世,前苏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今,朝鲜也正在步入这条歧路,把整个国家的重心都放在了军备竞赛,武器发展的国防建设来,导致国内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民不聊生。

-而继续的恶性发展,导致的国内贫困,又如何能够继续支持朝鲜的庞大军费支出呢。

因此,要保证国防力量,就必须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使经济为国防服务,为国防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一个国家,国防和经济必须两手抓,让经济为国防提供基础,让国防未经济提供保障。

尽管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局部范围内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也时有发生,中国也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将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提高警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树立远大的目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