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讲 原始文化中国文化开端夏商文化共6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2
中华远古文化虽然有广泛的地域分布特点,但经过华夏集 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的连续征战,各文化之间也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最终华夏集团取得胜利,从而确立了华夏文 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 大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百次 的兼并战争,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 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其他 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与一致。就文化区域分布来看,春 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上古时期的东夷、苗蛮文化区域,华 夏文化集团在中华大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都为秦 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历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从远古谈起,有的则从殷周说起;对几千年文化的分 期,既有四分法,又有五分法,甚至有分为九个时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认识不同,对文化 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所致,也与分期的疏细程度有关。 我们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中国文化演进的显着 特征,既考量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又紧密联系与之 相应的文化的变迁,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 并分别作鸟瞰叙述。
2
♂理论概要:
【文化渊源】中国人种及文化独立起源。大量考古发现有 力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南来、东来诸说这类论断。我国 境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考古遗址表明,从旧石器时代 到新石器时代的居民间,体质上存在明显的承续、发展的 人种学序列,基本上是在一个大的人种(蒙古人种)主干 下发生和发展的,还未发现西方人种的参入,中国人种西 来说和中国文明西源论缺乏人类学依据。也就是说,中国 石器时代文化是在相对单一的人种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以后中国文化持续稳定的独立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
中华远古文化虽然有广泛的地域分布特点,但经过华夏集 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的连续征战,各文化之间也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最终华夏集团取得胜利,从而确立了华夏文 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 大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百次 的兼并战争,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 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其他 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与一致。就文化区域分布来看,春 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上古时期的东夷、苗蛮文化区域,华 夏文化集团在中华大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都为秦 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历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从远古谈起,有的则从殷周说起;对几千年文化的分 期,既有四分法,又有五分法,甚至有分为九个时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认识不同,对文化 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所致,也与分期的疏细程度有关。 我们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中国文化演进的显着 特征,既考量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又紧密联系与之 相应的文化的变迁,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 并分别作鸟瞰叙述。
2
♂理论概要:
【文化渊源】中国人种及文化独立起源。大量考古发现有 力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南来、东来诸说这类论断。我国 境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考古遗址表明,从旧石器时代 到新石器时代的居民间,体质上存在明显的承续、发展的 人种学序列,基本上是在一个大的人种(蒙古人种)主干 下发生和发展的,还未发现西方人种的参入,中国人种西 来说和中国文明西源论缺乏人类学依据。也就是说,中国 石器时代文化是在相对单一的人种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以后中国文化持续稳定的独立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夏商周文化.ppt

刘鹗著录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专著《铁云藏龟》 (1903);
孙诒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 (1904)。
王国维《宋代金石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 《殷周制度考》等。 罗振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 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金代金石学家 之中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学”。
本课思考题
为什么追溯文化的渊源? 古代哲学命题从“我是谁”“我从哪
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开始的。
古代原始神话传说都有哪些?有着怎样 的文化内涵?
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彩陶密 码是什么?
知道三皇五帝吗?各自的功绩?
一、文化的产生
考古
用以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 到的共同体,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考古图》 (1092),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 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 很大的区别。
“德莫大于承天之序”,人们总说中国古代的 宗教是上天的信仰.上古是按照时节的序列敬奉 着上天。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 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虔诚的宗教 心态下,包含的是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 “敬授民时”的本质。
四、夏商周文化 —中国文化模式的定型
在虞帝舜之后,夏后氏的首领禹治水有功,受各 方面的拥戴,继承王位,建立夏朝。此后,商朝 代夏朝而立,周朝又取代了商朝。从公元前21世 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 三个朝代,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 段,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文化的 许多重要范畴、观念正是在三代奠基、形成的。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其杖,化为邓林。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孙诒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 (1904)。
王国维《宋代金石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 《殷周制度考》等。 罗振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 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金代金石学家 之中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学”。
本课思考题
为什么追溯文化的渊源? 古代哲学命题从“我是谁”“我从哪
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开始的。
古代原始神话传说都有哪些?有着怎样 的文化内涵?
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彩陶密 码是什么?
知道三皇五帝吗?各自的功绩?
一、文化的产生
考古
用以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 到的共同体,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考古图》 (1092),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 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 很大的区别。
“德莫大于承天之序”,人们总说中国古代的 宗教是上天的信仰.上古是按照时节的序列敬奉 着上天。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 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虔诚的宗教 心态下,包含的是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 “敬授民时”的本质。
四、夏商周文化 —中国文化模式的定型
在虞帝舜之后,夏后氏的首领禹治水有功,受各 方面的拥戴,继承王位,建立夏朝。此后,商朝 代夏朝而立,周朝又取代了商朝。从公元前21世 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 三个朝代,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 段,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文化的 许多重要范畴、观念正是在三代奠基、形成的。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其杖,化为邓林。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PPT课件

金文到周代方发达起来,一铜器铭文洋 洋百余字并不稀奇,最长的《毛公鼎》铭文, 多到497字。 西周是铜器铭文全盛时期。
金文是王室大事的铭记,内容金多为歌 功颂德,同时也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 2战019/争10/18等重大活动,因此其史料价值很重要。 45
2019/10/18
46
4、《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夏、商、
高58.3厘米
38
重34.5公斤
2、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都的 废墟。殷商时代特别崇拜天地鬼神,凡大事小事 都要求神问卜,巫史把卜筮的事情可在龟甲、鬼 片上,就是甲骨文。
2019/10/18
39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甲 骨 文 卜 辞
2019/10/18
40
2019/10/18
21
西周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
2019/10/18
2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gǔn服是西 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2019/10/18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23
周公制礼作乐
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
文明凸现了西周文明高贵、典雅和精致的一面,在世
3、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从完善宗法制度入手,
•西周建立起完备的国家制度)
•礼乐制
2019/10/18
18
2019/10/18
19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长子
2019/10/18
封建与宗法制关系图
金文是王室大事的铭记,内容金多为歌 功颂德,同时也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 2战019/争10/18等重大活动,因此其史料价值很重要。 45
2019/10/18
46
4、《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夏、商、
高58.3厘米
38
重34.5公斤
2、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都的 废墟。殷商时代特别崇拜天地鬼神,凡大事小事 都要求神问卜,巫史把卜筮的事情可在龟甲、鬼 片上,就是甲骨文。
2019/10/18
39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甲 骨 文 卜 辞
2019/10/18
40
2019/10/18
21
西周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
2019/10/18
2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gǔn服是西 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2019/10/18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23
周公制礼作乐
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
文明凸现了西周文明高贵、典雅和精致的一面,在世
3、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从完善宗法制度入手,
•西周建立起完备的国家制度)
•礼乐制
2019/10/18
18
2019/10/18
19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长子
2019/10/18
封建与宗法制关系图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 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忧患意识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游牧民
族从汉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辽朝,《史记》《汉书》被译成契丹文字,广 泛流传。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唐宋诗词 受到辽人的喜爱。贾岛的诗成为儿童学习的启 蒙读物。
三藏法师传
七、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
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局部)
右 局 部︽
清
明
上
河
图 左︾ 局 部
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 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 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 器工艺的重要改革;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 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支 离破碎。科举制度的中断使元代文人仕 进堵塞。他们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使元 代杂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第一--第三节)

四、原始制度文化
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农业、畜牧业产生,女性 曾经是主要农业劳动力,占据社会宰制地位。随 着社会生产力向纵深发展,尤其是犁耕出现,要 求身强力壮的男子从渔猎转向农业和专业手工业 (如制陶),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 体力较弱且有生育之累的妇女则从事纺织、炊事 和养育子女等家务劳作。男子的社会地位历史性 地超过妇女,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父 系氏族制区别于母系氏族制的关键,在于世系按 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和核心。男 子出嫁到女方的对偶婚演变为男娶女嫁,母系家 庭公社向父系家庭公社转化,进而形成以男子为 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东亚大陆是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地之一。自1929 年中外学者在北京发现晚期猿人(直立人)头盖 骨化石以来,之后几十年多有古人类化石出土。 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 古代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 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年前至文明出现)前后两个阶段,人类在石器时 代的生活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在中国境内发 现的多批属于旧石器文化的人群。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与世界其他文化中的初民一样,中国的原始 宗教也经历了由低级至高级、由自然神到人 格神的转化过程,它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 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几大类。
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 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这便是巫术。巫 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 符式、占卜式等。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一、夏代文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 已有明显发展,大禹治水实际上是一次规模 巨大的国土整治工程,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推动。又相传禹曾用铜制作兵器,铸造 “九鼎”,可见夏代已出现青铜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华文 化与印度、阿拉伯等地区的文化进 行交流。 •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使得中华文 化与欧洲文化进行交流,促进了文 化的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 夏朝的礼乐制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 • 商朝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 • 周朝的礼乐制度更加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庆 的代表,强调团圆和思 念,是人们对亲人的思
念和期盼。
• 放鞭炮: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驱邪避邪,带来好运。 • 拜年: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着 尊敬长辈,互致祝福。
• 赏月: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 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 征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 • 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 道家思想对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观念和道德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思想起源于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强调心灵解脱和慈悲为怀。 • 心灵解脱:佛教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们要通过修行来解脱世俗的痛苦。 • 慈悲为怀: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人们要关爱他人,行善积德。 • 因果报应:佛教思想的重要观念,主张人们要相信善恶有报,要行善避恶。
• 社会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活动和社 区教育,传承民间艺术和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人们的需求。
• 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传统文化 的内涵,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 夏朝的礼乐制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 • 商朝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 • 周朝的礼乐制度更加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庆 的代表,强调团圆和思 念,是人们对亲人的思
念和期盼。
• 放鞭炮: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驱邪避邪,带来好运。 • 拜年: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着 尊敬长辈,互致祝福。
• 赏月: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 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 征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 • 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 道家思想对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观念和道德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思想起源于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强调心灵解脱和慈悲为怀。 • 心灵解脱:佛教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们要通过修行来解脱世俗的痛苦。 • 慈悲为怀: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人们要关爱他人,行善积德。 • 因果报应:佛教思想的重要观念,主张人们要相信善恶有报,要行善避恶。
• 社会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活动和社 区教育,传承民间艺术和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人们的需求。
• 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传统文化 的内涵,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近代前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 化转变的几个典型人物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魏源
主要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著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开阔人们的 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 势。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 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 始于此。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士的崛起
• 激烈的兼并战争——文化重组的机会
•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一统的观 念形态。——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 提条件。
六、隋唐:文化隆盛的时代
• 文化背景 • “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 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坚守并蓄而好探求的。
——《世界简史》威尔斯 •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魏源
主要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著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开阔人们的 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 势。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 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 始于此。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士的崛起
• 激烈的兼并战争——文化重组的机会
•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一统的观 念形态。——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 提条件。
六、隋唐:文化隆盛的时代
• 文化背景 • “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 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坚守并蓄而好探求的。
——《世界简史》威尔斯 •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