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基础(阎嘉版)整理初版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参考书书目汇总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参考书书目汇总

《信息管理导论(第二版)》,党跃 武、谭祥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信息组织》,戴维民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2.《信息资源共享》,程焕文、潘燕 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初试
“信息管理综 合”之“计算机 文化”部分
《计算机文化导论》,李志蜀著,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年
复试科目:语言 学概论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语言学概论》,刘颖主编,重庆大 学出版社
050101 ☆文艺学 01 文艺理论与批评 02 文艺美学 03 当代审美文化 04 中国文化与文论 05 西方文化与文论
635 文学评论写作: (1)《文学理论基础》,阎嘉,四川大学 出版社 (2)《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傅 其林、张怡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①101 政治②201 年 英语一或 202 俄 914 中国文学: 语或 203 日语 (1)《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 ③635 文学评论 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写作④914 中国 (2)《中国古代文学》,周裕锴、谢谦、 文学(含中国古 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 代、现当代文学) (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复旦出版社 (4)《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怡、干天全, 重庆大学出版社 (5) 《中国文学》(1--4 册)四川人民出 版社 刘黎明主编
学科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备注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 学
662 哲学通论 961 西方哲学史
《大问题—简略哲学导论》,罗伯
特·所罗门著,张卜天译,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复试教材:
《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 《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学问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抱负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状;2.抱负型:抱负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治抱负的文学形状;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示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状;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点:凝练性,跳动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特点:深化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表达,详细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第一出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详细言语系统;特点:内指性,心里包蕴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详细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特点: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包蕴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点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围围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2)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特点:情形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点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洁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2.构成:表达内容,表达话语,表达动作3.特点: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其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大事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详细出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供应应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大事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1. 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内容--- 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 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与情———— 1. 诗与乐 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与情———— 1. 诗与画2. 情形关系3. 真与幻十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如,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比如,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与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 文学风格1. 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长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风格的繁分法:由于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奉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3. 风格的审美价值1 真正特殊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十三;民族风格1. 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抱负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文学风格地域性1. 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2. 详细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2) 社会环境3) 生活习惯十五;如何懂得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 定义:2. 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文同学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 文学消费和文同学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2. 一方面,文同学产规定着文学消费;3.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同学产;4. 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加生产着文学产品;十七;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熟悉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状性居于主导性,由于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达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状;1.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学问,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层次:动听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 文学接受的熟悉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供应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熟悉人性,熟悉自我3. 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意其文化阐释与品评爱好的价值或者属性;4. 文学接受的沟通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肯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沟通读者与其他读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沟通十八;文学接受的过程:期望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 期望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缘由,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体会期望视野,简称期望视野;1)三个层次:文体期望,形象期望,意蕴期望2)形成的三个因素: 文化学问,社会阅历,性别与年龄2. 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 求知动机3) 受教动机4)批判动机5)借鉴动机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肯定的心情状态;在文学阅读开头时,这种生活中的心情状态不行能截然中断,它会相伴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成效;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心情状态,就叫接受心境;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 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强盛或动荡;2. 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3. 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4. 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酷热或冰冷,阴云覆盖或秋高气爽等;5. 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十九;异变的三个方面1. 第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谈谈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 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相伴着期望遇挫;由于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爱好,否就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同样假如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2. 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形: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共鸣,净化,领会,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抱负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成效;3.领会: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详细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域等状况与过程;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连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会之后,连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如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二十二;文学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2.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3. 而意蕴评判,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判,等等;越是深层的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由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原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文学基本理论

文学基本理论

文学基本理论文学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

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文学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选择加工而成的书面符号系统。

它具有语境性、符号性、个体性和审美性。

要求语言借助特定的人、景、物、事,与作者特定的意念情思结合在一起,虚构成一个艺术世界,并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文学类别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3、按产生地域分为:欧美文学,中国文学,日本文学,拉美文学等。

4、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5、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等6、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体裁体裁又称“样式”。

一般指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别,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艺作品结构的稳定形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地有新的体裁产生。

我国文学体裁大多采用四分法分类,即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每一种文学体裁中,又分为若干样式。

诗歌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的分类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

按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文学理论入门》总结第一章理论是什么?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理论背诵大纲

文学理论背诵大纲
小结:1)2)3)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1. 特点:本质上:
1)2)
2. 双向运动: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1.材料(信息)储备:定义:
途径:一类:
一类:
2.艺术发现:定义:
表现:*3
心理特征:*4
地位作用:*2
3.创作动机:定义:
作用:
动态轨迹:
特点:
分类:*4x2
1.文学与话语:理论:
2.文学与话语蕴藉:1)2)
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2
第五章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
2)
3)
2.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1.文学创造的客体:两种解释:
是什么:
特殊性:*3
2.文学创造的主体:1)
2)
总之:3)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填空对话和兴味
2.还原与异变:异变的分类:*3
读者期待视野导致异变:*5
3.理解与误解:正解与误解
正误与反误
4.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4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1.文学批评的界定:定义:
与生产接受:*3
与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以及内涵:
3.内容,方式,构成:
第二节:叙述内容
1.故事:1) 作用:
2)
3) 二重性特点:
4)
2. 结构:1)
2)
3. 行动:三段式序列:
第三节:叙述话语
1.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较早的诗论没有注意到创作中主客观两方
面的关系。
《尚书〃舜典》:‚诗言志‛ 《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 《庄子〃天下》:‚诗以道志‛ 都仅仅把诗看作主观情志的表现。
魏晋以后,随着诗歌创作的繁荣,对于文 学创作中主客观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 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 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语言及语言形式。 诗歌语言是对日常语言有意识的背反。 俄国学者艾亨鲍姆指出:‚语词一旦进入
诗歌,它们就似乎脱离了普通话语。它们 四周的气氛具有新的意义。‛
创造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意与境的交融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有范畴,在西方
文论里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 语。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指 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 成的艺术境界。
实用论是一种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
用的理论体系。它关注文学的道德感化与 社会功用,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忽视文学 审美愉悦功能之嫌。
第二讲
文学语言
一、为什么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作家写作凭 借的是语言,语言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 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来感知世界,文学 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 格。
‚就其本性来说,体裁反映了文学发展 的最稳固的,经久不衰的倾向‛ ——俄〃巴赫金
但是另一方面,伟大的作家总是在某种程 度上突破既有的审美规范,赋予文体以新 的面貌与性质。
‚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品都破坏了某一种 已成的种类,推翻了批评家们的观念。‛ ——意〃克罗齐
《红楼梦》、《浮士德》
中国文体分类的演变和四分法的形成
其次,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文学 虚构的、审美的、形式的属性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语言的建构。 文学语言不像科学 语言那样依赖于被描述和被表达的对象, 后者要把握并摹写对象的性质以达到准确 的所指,尽量避免歧义和含混性。 文学语 言描写的对象不是实存的,而是再造的或 虚拟的,它决定了文学语言充满变异和无 限延伸的含蓄意指方式。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1.创作的准备:它包括作家的生活积累、人生感受和体验、艺术价值观、艺术修养和才能的磨砺等。

2.直接经验:作为创作的准备,作家要具备广泛的人世阅历,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是“行万里路”,故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源泉。

3.间接经验:作家受各种条件(时间、空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身体验和经历。

因而,他还需要有间接的生活经验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创作想像提供空间。

这是“读万卷书”。

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作家从过去的著作中、从他人的生活经历中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

这是文学的“流”。

4.创作的过程:这是作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体验、感受过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是把心灵的酝酿转变为物质实在的时间历程,是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再认识,是对作家自身的情感态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理想进行反思自省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开掘和表现的过程。

5.人类掌握世界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

(1)“哲学方式”是凭借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真理。

如康德哲学。

(2)“艺术方式”是以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形象)来把握世界,即鲍姆加登《理论美学》谈及的“诗意的思维方式”。

(3)“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如佛教。

(4)“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式。

6.从人类思维的角度看,一般认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1)抽象思维通常也叫逻辑思维,其理论基础是相信人类天生具有“理性”,人类凭借理性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真理”,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表达方式是语言,特点是客观、中立、没有倾向性,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

这就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形象思维即所谓“用形象来思考”,作家在创作构思中运用的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而是运用生动、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图画。

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基础

填空1、国内外学术界一般把文学艺术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个分支。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

3、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文学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来反映生活。

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充分的体现在两种比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6、马克思将人的活动概括为两大层次: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

7、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既有共同性质,又有特殊性质。

8、真、善、美即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

9、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0、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

11、典型人物应界定为: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和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它有三个特征: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具有巨大、深刻的概括性,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同一性。

12、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13、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问答1、艺术形象有什么特点?①具体可感性;(具体可感性,是指艺术形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感性形式。

)②普遍概括性;③情感感染性;④审美娱乐性。

2、语言艺术具有哪些特点?①塑造形象时具有间接性;②反映社会生活时具有灵性;③表达思想时具有深刻性。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①生活活动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②生活活动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③生活活动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①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②形象与理性: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