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 (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 自己之歌(节选) 13.4 -树和天空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自己之歌(节选)13.4?树和天空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3.3自己之歌(节选)13.4*树和天空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O 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
当时已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
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
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
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3 .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1 A B C D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著作等身 功成名就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不屑一顾 不以为然 无边无际 无边无际 不着边际 不着边际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八)梧桐叶大,易受风。
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惠特曼访问记①埃德蒙·戈斯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
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
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
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
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
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
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④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
那是一个大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
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
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
到处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
13.3《自己之歌(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创新思维培养: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学生们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学生们培养了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3.3《自己之歌(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自己之歌(节选)》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现代诗人雪莱的作品。本诗以诗人的口吻,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和对理想的追求。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相关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例题二:请分析《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如何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我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例如,诗中描述了诗人向往的美丽景色,如“我渴望到遥远的地方,那里有蓝色的海洋和白色的沙滩”。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如“我在我的心内筑起城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好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力,能够在课堂上提出新颖的观点。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较强,能够在讨论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较为迟钝,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在行为习惯上,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课程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这对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3.3《+自己之歌(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B.“我”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是“我” 具有支配外物的能力。
C.“我”是万物的主宰,拥有对自然万物的支配权,可 以离开它们,又可以将万物召来。
D.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 式“新人”的形象。
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 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 无束的自由、强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具体的“我”: 置身于劳动者之中
的“新人”的形象,代 表自由、开放的个性。
群体的“我”: 改造大自然,开放
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 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 虽然/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了过去的一切, 但需要的时候/我又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
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 火成岩喷出了千年的烈火来反对我接近是徒然的, 爬虫退缩到它的灰质的硬壳下面去是徒然的, 事物远离开我并显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是徒然的, 海洋停留在岩洞中,大的怪物偃卧在低处是徒然的, 鹰雕背负着青天翱翔是徒然的, 蝮蛇在藤蔓和木材中间溜过是徒然的, 麋鹿居住在树林的深处是徒然的, 尖嘴的海燕向北飘浮到拉布多是徒然的, 我快速地跟随着,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
第一节,诗人以“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 “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
第二节,诗人再一次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 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示出“自己”的自信, 使“自己”进一步得到表现。
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橙.子(chéng)宜.人(yí)凝.望(níng)鹪鹩.(liáo)B.啮.草(shì)藤蔓.(wàn)罅.隙(xià)规律.(lǜ)C.渺.小(miǎo)柠.檬(níng)装饰.(shì)石像.(xiàng)D.黑莓.(méi)瞬.间(shùn)书籍.(jí)畏怯.(qiè)二、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鸟你听风与云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3.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树枝间做巢,鸣叫。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自己之歌(节选)(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自己之歌(节选)(wd无答案)一、语言表达(★★★)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
当时已___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
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
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
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___________,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最恰当的一项是()A.著作等身不以为然无边无际B.功成名就不屑一顾无边无际C.著作等身不屑一顾不着边际D.功成名就不以为然不着边际【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 2.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 自己之歌(节选)》ppt课件

版续集,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哦,船长!我的船长》等。 1888年患严重的疾病。 1891年《草叶集》最后一版 1892年去世。
“我”作为一个人, 与世间各种生命形态 有着亲缘关系。
对世间千姿百态生命
“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认识自我)
的尊重。 讴歌生命之美。
第三节:
第三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谁在逃跑在畏怯?它们在躲避或者畏怯什 么?为什么是“徒然的”?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态度?
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
可能破坏生 命的巨大自 然力 威胁“我”
造物者精 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
值得尊重和赞美,表达
心打造、 精工、神
藤蔓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了对自然之伟大与神奇 的歌颂。
奇的杰作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
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
一个小鼠的神奇/足够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吃惊。
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 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主题归纳
这首诗选取了大量意象,描写了神奇的自然造化所展现出的生命 之美,刻画了与自然万物相融合、带有普遍意义的“大我”形象,体 现了诗人尊重世间各种生命形态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立场, 表现了诗人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和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4单元13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3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一、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声,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
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
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了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家乡夏日五月夜晚的美景。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从诗歌的标题可以概括诗歌所描写的景色,诗歌中的“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再一次”等语句足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中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解析:分析情感要联系语境,可由“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参考答案:不同。
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奠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除表达赞美之情外,还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解析:位置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第一处的句子为感情基调奠定基础,第二处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
解析:诗句中的“腼腆”“招手”“像”等词语表明有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时既要答出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又要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描绘了白桦树什么样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自己之歌(节选)》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橙.子(chéng)宜.人(yí)凝.望(níng)鹪鹩.(liáo)B.啮.草(shì)藤蔓.(wàn)罅.隙(xià)规律.(lǜ)C.渺.小(miǎo)柠.檬(níng)装饰.(shì)石像.(xiàng)D.黑莓.(méi)瞬.间(shùn)书籍.(jí)畏怯.(qiè)2.对下列经典名著的解释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
它通过周、鲁两家人前后30年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戏剧的矛盾冲突从表面看似乎是男女情感的冲突,其本质上说是人性的真善与伪恶的冲突。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
小说通过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下的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C.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其原作第四本第三折的《长亭送别》最为精彩。
面对即将离别赶考的张生,崔莺莺怨愤地诅咒将他们拆散的功名,称之为“蜗角虚名,绳头微利”。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青春和爱情的赞歌。
全剧贯穿了爱和恨的斗争,美好的爱情理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冲突,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民渴求幸福、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理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B.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多年,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哈姆莱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B.传统藏式建筑用的木料多,救火也有一套老办法——如“砍柱子”“掀房顶”等。
而为了“掀房顶”不费事,藏式建筑房顶梁和椽子不相互钉死。
C.推进通用航空安全发展,应当严格飞行执照发放、严格飞行安全监控;任何空域、任何高度、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任违规违章飞行。
D.泰山的色调如油画一样层次分明:春日,山清水绿;夏日,葱郁如盖;秋日,暖色宜人;冬日,静默雪白,四季色彩各异,韵味不同。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悲恸./痛.苦坟茔./荧.光屏吞噬./舐.犊情深B.血泊./停泊.暴露./露.一手娇.红/矫.揉造作C.忏.悔/纤.夫辑.录/缉.私队袒.护/昙.花一现D.铁锹./愀.然禅.让/口头禅.提.防/提.纲挈领二、小阅读-课内6.《自己之歌》这首诗的第三节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三、语言表达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尽管她知道自己当年对弟弟的一番劝导是(枉然/徒然)的,但她坚信弟弟终有一天会理解她的苦心。
①我们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汲取/吸取)精神力量。
①在创作这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他(别具匠心/不落窠臼),将王羲之的行楷笔法与张旭的狂草笔法结合起来,令人眼前一亮。
①走进他的个人藏宝馆,只见古籍、古画、瓷器等各种宝物如(浩如烟海/恒河沙数),令人惊奇。
①教授问:“你也愿意报考我的研究生吗?”他没想到教授问这个问题,一时(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四、非选择类可分三期: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
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
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五、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鸟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11.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下面小题。
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
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芳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皓愫芳,你觉得怎么样?愫芳(低声不语)曾皓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
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曾皓(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
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
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江泰(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
(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曾文清(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曾思懿(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文清怎么?曾思懿(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
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
(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曾皓(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
(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己有个决定不?曾思懿(着急,对愫芳)你说呀!曾文彩(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江泰(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愫芳,你说话呀,小姐。
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芳(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江泰(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曾皓怎么?江泰要我说,我就说。
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皓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曾思懿欺负?曾文彩江泰。
江泰(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
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曾皓你——曾文彩江泰!江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
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江泰!江泰气呼呼地走向通大客厅的门。
[曹禺《北京人》(节选)]【注】《北京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初的北平。
古老的曾家此时住着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是曾皓的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姨侄女愫芳,女儿曾文彩,女婿江泰;第三代人是17岁的孙子曾霆和他18岁的妻子曾瑞贞,还有住在曾家的房客人类学教授袁任敢,他的女儿袁圆。
八月节晚上曾家人请客,所有人在家里吃饭,曾思懿谈到愫芳的出嫁问题,主张愫芳嫁给袁任敢,曾皓和曾文清则予以反对,此时讨债人又来到门口讨债,袁任敢和“北京人”用武力赶走了讨债人。
12.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愫芳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芳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芳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芳着墨不多,但愫芳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摇头,轻蔑地”说明曾皓轻视袁先生,觉得他配不上愫芳,是为愫芳的幸福着想。
B.江泰连用四个“坐下”,这四个重复的祈使句的语气作用是表示强调、缓和、安抚。
C.“好了,好了”没有了之前的客气,已流露出曾皓的不耐烦,表现了对曾思懿的反感。
D.称呼由“愫芳”变为“小姐”,暗含了曾皓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请求愫芳给出回应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