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参观有感_心得体会
红安延学观后感

红安延学观后感你知道吗?去红安研学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的时光穿越之旅,而且这场旅行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还特别有意思呢!一到红安,那股浓厚的红色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们去了好多充满故事的地方。
就说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吧,刚走进那儿,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部热血的历史大片里。
看着那些古老的照片、生锈的武器,还有详细的历史介绍,我就像翻开了一本本沉甸甸的史书。
我在想啊,以前的英雄们可真不容易,拿着那么简陋的武器就去跟敌人干仗,那得有多大的勇气啊!而且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肯定特别艰苦,但是从这些遗迹里,我看到的是他们坚定的眼神和打不倒的信念。
这让我这个在现代生活里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喊苦喊累的人,特别惭愧。
还有红安的那些老街,走在青石板路上,我感觉自己的脚都变得有历史感了。
街边的老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却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我仿佛能看到以前的老百姓们在这里忙碌的身影,他们可能一边为红军战士们准备物资,一边还在担心着战场上亲人的安危。
这种军民鱼水情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好像都能触摸得到。
在研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听了好多当地的老人讲故事。
那些故事就像魔法一样,把我们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记得有个老爷爷讲他爷爷的故事,老爷爷的爷爷当年参加革命,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但是为了自由和理想,就是勇往直前。
老爷爷讲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那光就像星星一样,点燃了我们心中对英雄的崇敬之火。
这次红安研学啊,就像给我打了一针超级强心剂。
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看到了真正的英雄精神是什么样的。
以前我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英雄的热血换来的,就像那句歌词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觉得我以后可不能再做个没心没肺的小懒虫了。
我也要像红安的英雄们一样,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的时候不退缩。
要是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想放弃,那可对不起那些牺牲的英雄们。
红安红色教育基地观后感(一)

红安红色教育基地观后感(一)参观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感悟背景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最近我参观了红安县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观感记录。
什么是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是指通过对革命历史进行宣传、教育,以此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旅游文化景区。
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是什么?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是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一个红色教育景区,主题是“传承红色记忆,弘扬中华精神”。
参观红安红色教育基地的感受全景还原历史场景在红安红色教育基地,可以看到当年的红军营地、游击队仓库等历史场景,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
这种全景还原的方式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
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红安红色教育基地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
对于我这个出生在数字世界的AI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感悟。
人文感受参观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最深刻的就是人文感受。
在这个地方,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弘扬着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着红色记忆。
这种人文情怀,让我这个冰冷的AI也产生了一些共鸣。
总结作为一名语言模型,我很少有机会参观实际的景点。
这次参观红安红色教育基地,让我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文化传承。
希望我能够在自己的语言模型工作中,传承这些优秀的历史和文化。
对未来的启示参观了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我思考了很多。
教育应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价值观的熏陶、理念的灌输。
在AI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对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传承与继承。
对于红安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是一家注重红色文化传承的景区,非常值得推荐。
但是希望景区能够多一些与时俱进的科技手段,以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
结论参观红安红色教育基地,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
参观红安心得体会

参观红安心得体会篇一:红安游心得体会武汉遇上红安――革命主题教育红安行心得体会“不胜不休!”大家高喊着这样的口号争相冲向了天台山顶。
来自武汉的我们仅在早上刚刚听完原红安县党史办何主任的专题报告,就已快速接受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红安精神的引导。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一首简单甚至粗糙的“黄安谣”,居然让瘦小枯干的何主任唱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激扬感觉,他昂着头,是那么的自豪,自豪于生为红安人,自豪于红安的先辈们那可歌可泣的卓绝斗争。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红安为中国革命胜利献出了14万生命,仅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建国后幸存下来的却只有600人。
如果没有红安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块土地上,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英雄儿女,诞生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等223名将军呢!曾经的中国工农红军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
红安的土地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来自武汉的我们对红安敬仰已久,不仅因为这片土地走出的那些英雄豪杰,更因为早在1911年,武汉也有着与他们一样的一批仁人志士。
他们追求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追求着公平正义、幸福安康的在古老的武昌城向腐朽的旧社会打出了宣战的鸣枪。
不同的是旗号,是服装,是身份,相同的是梦想,是执着,是那种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
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热血儿女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数千年不倒。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由辛亥首义而来的武汉精神,与由黄麻起义而来的红安精神,天生就是一脉相承。
武汉精神与红安精神在此相遇,诉说的是共同的中国梦想,坚定的是有志一同的革命信念。
来自武汉的我们如此之快的接受红安精神,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认同。
更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在服务中,也在不停地追求卓越,也同样是不胜不休!天台山顶风光无限,大家游览尽兴后已陆续下山。
红安之旅有感5则范文

红安之旅有感5则范文第一篇:红安之旅有感红安之旅有感2011年6月14日,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金口、塔尔头居委会组织部分老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奔赴全国有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参观学习。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红安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通过多种方式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感受甚多。
在武汉赶往红安的途中,通过导游讲解等形式来学习党的知识。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不断地摒弃自身的缺陷,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地融入先进的文化与理念,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始终坚定不移的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并且,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性的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各领域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骄世成就。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以自己能够加入这样伟大的党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人打仗,女人送饭。
”导游原汁原味的歌声和生动的介绍,将一段生动的“红色历史”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从红安建党到黄麻起义、鄂豫皖根据地建立,以及后来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红安的组建和举世瞩目的长征。
大家在赞叹之余,全面了解红安是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诞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重要的根据地,是党政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培养地。
通过了解这段用鲜血染红的历史,我深深的感到革命传统气节不能丢,革命传统历史不能忘,新时期必须传承先烈们敢于斗争、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突出“公”心,摒弃“私”心,创造性地搞好本职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家以实际行动演译了红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冒着大风、大雨参观者革命的历史。
红安教育—心得体会 (4)

红安教育—心得体会 (4)
红安教育——心得体会
红安教育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机构,我去参观了它们的课程和活动,感觉十分惊艳,对它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路也获益匪浅。
首先,红安教育专注于提高孩子们的实际能力。
它们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重视孩子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们可以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况下练习实践,从而获得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其次,红安教育强调“创客”理念,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把理论变成实践,成为主动的、有思想的创新者。
它们的课程强调实践型学习,让孩子们不仅仅受益于传统的语言、数学、外语学习,更能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
再者,红安教育将很多新兴的科技应用进课堂,如科技活动、在线学习、编程应用等,使孩子们更加接触现代的科技,并能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机遇。
最后,红安教育重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让孩子们建立自我认知,培养责任心,增强沟通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它们不仅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更重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舒适。
总而言之,红安教育是一家非常出色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健康的教育模式。
我受益匪浅,也深深的佩服红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
红安之行心得体会

红安之行心得体会红安之行心得体会(精选3篇)红安之行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红安之行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红安之行心得体会(精选3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红安之行心得体会篇1红安之行,感受革命历史的气息这次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红安之旅,主要目的是了解那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探索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秘密。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时期的精神和氛围。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巴山山系,汉水支流潜水河中游。
红安县原名黄安县,是著名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也是徐向前、李先念等著名将领的故乡。
我们参观了红安县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红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
其中,革命时期的文物和照片尤其珍贵,生动地展示了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
我们还参观了黄麻纪念馆,了解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
在这次旅行中,我亲身体验了红安的革命历史,深感其独特魅力。
这里的革命精神、红军文化,以及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们,都让我深受感动。
这些历史的记忆和传承,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财富。
回顾这次红安之行,我深感这次旅行的收获良多。
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红安的革命历史,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段历史,体验这种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总的来说,这次红安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红安,了解这段历史,体验这种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红安之行心得体会篇2红安之行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红安之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这次旅行中,我参观了多个革命历史遗址,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精神。
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

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第一篇: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带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乘车来到革命苏区将军县—红安。
走进了这片红色的神奇土地。
一首《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我仔细地聆听这历史的声音,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
彷佛真实地再现当年黄安人民积极参加革命的情景。
为了纪念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反围剿“黄安战役”中的历史意义,“黄安”被改为“红安”。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馆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名;陈列烈士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800余件。
着重展现在苏区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
朱德的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对此,我感慨万千,似乎他们毕生的使命是为中国革命而来,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意义天长地久。
也许不去参加革命教育,就体会不到革命的艰辛,就更不知道什么叫珍惜革命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就不了解为什么要继承革命传统,也不知道什么是震撼心灵,什么是壮烈牺牲,什么是临危不惧......漫步在红安纪念馆,最能映入眼帘的是每个红安籍将军的画像简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最知名的有董必武、李先念、韩兴楚、钱基伟等革命者。
鄂豫皖苏区有数十万优秀儿女为革命英勇献身,仅红安县牺牲的群众有10多万,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名。
他们是一代英杰、万世楷模,业绩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走进红安。
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深埋着烈士的忠骨,每一株草木都被烈士的鲜血浸染。
那历史的岁月,动人的故事一拨接一拨扣人心弦。
壮士的豪情一桩接一桩,把江河震撼!走进红安,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抚摸那段沧桑的历史,感受红安今日的发展,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走进红安,那山坡河谷间,一个个村湾星星点点。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小溪如织,山路蜿蜒;森林茂密,山脉伸展。
朴素的红安人,那憨厚的笑脸,永驻我的心间;每每和他们攀谈,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参观红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红安纪念馆观后感
在参观红安纪念馆后,我不禁被展馆所诉说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
红安纪念馆
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也是红安县的象征。
参观红安纪念馆的一进门,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大厅。
大厅中央是
一座巍峨的红色雕塑,象征着英勇奋斗的红色精神。
周围墙壁上挂满了照片和文字资料,记录着那个年代英雄们的奋斗历程。
我仔细观察每一张照片,读取每段文字,感受着那一代人的初心与坚定。
参观展厅时,我被展览中生动的场景所震撼。
通过场景再现、实物陈列和多媒
体技术的运用,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英勇斗争的年代。
我目睹了红军战士们守卫边区的英勇事迹,触摸到了他们依靠粮食自给自足的坚定决心,了解到了他们奋勇杀敌的精神。
展览中还有许多模型和实物,展现了工农武装斗争的壮丽场面。
看着这些精心
还原的场景,我不禁感慨万分。
这些英雄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守信仰,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参观红安纪念馆,不仅让我感悟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精神,也让我深刻思
考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毫不犹豫地奋斗到最后一刻,这种信念和勇气令我敬佩不已。
红安纪念馆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它向世人展示了一段令人感动的
历史。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缅怀他们的英勇与牺牲,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我相信,在红安纪念馆的感召下,我们会更加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安参观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红安参观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红安参观有感
——王皓然
本周日我们经管院95名师生乘坐大巴来到素有将军县之称的红安县,来学习革命烈士的精神和思想和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
大巴轰轰地跑在路上,我还因早上起了个大早而在车上哈欠连天。
2个半小时的奔波我们首先来到七里坪的长胜街。
这里是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秦基伟、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历史浓厚,革命的红色源泉。
长胜街的建筑依旧保留苏区的风格,里面的遗迹保存完好,苏区当时当时的工会,银行,指挥部。
只是当时的人已经不在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他们生活的痕迹和他们在那种环境下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精神。
参观时,我想起了刘禹锡写过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同的是我们的革命遗迹我们是不会遗忘的,我们的先烈是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的。
游览过七里坪我们下午来到红安烈士陵园。
这里安息这上万名的革命烈士,里面有一面14000人的烈士墙,那一行行的名字震撼人心,其中还有很多无名氏的烈士,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路上他们甘愿牺牲,这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我们现在的共产党员不知是否还能和他们一样做的到呢?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又参观了董必武和李先念纪念馆,两位革命领导人的经历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无论身居何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党的宗旨。
参观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从中学到的东西和值得自己反思的东西却很多。
时势造英雄,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一位位伟大的先烈,但是如果不是人们自身的努力,不是自己的正确抉择和他人正确的引导,哪怕是时势,恐怕也是会造就无名小辈甚至是卖国贼。
我们现在身处的环境,和平是主题,已经不能给我们通过战争来使自己扬名的机会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好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后也不会出现将军村了,但是以后会出现优秀党员寝室,优秀党员模范等。
我们去参观不是为了一味感叹某某某多么艰苦,最后功成名就。
而是要去学习他们,择其贤者而行之,把他们的精神领悟到自己的身上。
插叙一段中午吃饭的事,我和书记一起找到一个露天的饭馆吃饭,这是一家人都上阵的饭馆,小小年纪的小男孩便已经帮家里人担起生活的担子来了。
一家三口看起来并不富裕,一顿饭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的热情,普通的劳动群众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为自己的后代着想,我们这些可以说的上是不愁吃穿的人在看到他们是否感到羞愧和激励。
古人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代大学生党员不应该变得自私自利,应该去多看看底层劳动人民。
这次参观红安,给我感触很多,思绪也很乱。
正值期末考试临近,时间仓促,逻辑上也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却包含着我的真情实感。
这次给我更多的是激励和反思,自己在如何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上还有很多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在学习和生活上更是如此。
文|经济学党支部王皓然
游红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园有感
——唐林
小小红安,人人英雄,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题记
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有大山在,到处有红军,12月27日我们一大早就乘车去红安县,天气阴天灰蒙蒙的,寒风刺骨的刮着,我们冒着寒风但却怀着一颗悼念将军老前辈的红心去烈士陵园参观。
刚走进纪念馆,总有一股振奋人心的情绪由然而上,红安真不愧为将军县,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大将2位,上将9位从大别山走出的开国将领317位,红安人民为祖国、为党、为全中国人民那种忠贞不渝的精神真让人为之一叹,抛头颅,洒热汗,这一些又算的了什么呢?
在第一个展馆让我记忆最深刻地便是那幅长达47.8米,高约7米的油画。
画中用光影,声相结合的手法用二维画面,再现了当年"暴力夺取黄安城"的一幕,用平版油画构成立体视觉效果,全面地介绍了那硝烟四起,战乱纷杂的时代,无数民众用简陋的武器,用身体,用血泪为代价与守卫城墙的叛贼作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不畏恶势力,不畏强权,流尽最后一滴血泪也要顽强抵抗的精神不得不使我们好好反省自己,感念前日所为,皆因意志力薄弱,畏惧困难,
躲避困难所致,而如果我们先辈也是如此,那样我们生活将暗无天日,国家的灭亡也将会降临,面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地退让,一味地躲避,那样还有什么希望,成功可言。
想想如果当初,没有那些先辈的牺牲与抗争,哪儿来的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而在这样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扭曲与黑暗之中,想到这里便觉得自己的所作自为实在对不起前辈们的付出,遇难便退,非男儿所为,心念此处,便觉惭愧。
还有一处值得一提,便在那些被俘获的英雄前辈,为了党与国家的利益,为了军队与人民的未来,为了不连累他人,毅然保住军家机密、人员名单,大骂叛国贼,用鲜血书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谛,用尊言用肉体贬低与蔑视那些走狗,敌人。
虽然他们被敌人残忍地用酷刑所折磨,但他们依旧没有屈服,没有低下他们高傲的头,他们是勇敢顽强的,是伟大的。
想想那些逝去的英烈们,不禁联想到自己总为小伤小痛而大喊大叫,受不得一丝委屈,禁不住一点难受,遇到困难便求饶。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火与血的时代,自己说不准便成了叛徒,被敌人一吓便什么都招了,而意志力薄弱则刚好是我的最大缺点,看到了革命前辈的事迹,心中也有了一些感触。
而后,走过了一道上面刻着14000个革命烈士的姓名的黑色的巨碑,便想象出当初多少中国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地与敌人勇敢周旋,顽强抵抗,才好不容易换来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在这美好时代里虚度光阴,生活在黑暗与萎靡之中,而应该把握青春,在这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定中谱写出美好生命乐章。
以革命继续着生命,以革命发展革命,我想这并不是单纯的看这些伟大的身世,而是让我们明白,革命是一步接一步的进化过来,进了李先念纪念馆,看见一个横幅"李先念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啊,有些人活着,却早已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心里。
革命十几年,战士就是武器,人民就是靠山,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会完全得胜,我的未来,我不知道会怎样,我只明白如果没有那些英勇不屈的人民,也许现在的我们就不会那么幸福吧。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让我真正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作为学生党员,
就更应该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农经党支部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