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集合

定位:手掌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100-300 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
【清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向食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大肠。
100-300 次。
作用: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补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
100-300 次。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清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指根直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小肠。
100-300 次。
作用:清热利尿。
【清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自掌根方向向拇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胃经。
100-500 次。
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
【清肝经】定位:食指指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
100-500 次。
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清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100-500 次。
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作用:清脾经则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
100-5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清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孩子拇指尖直推向指根来回推,100~300 次。
作用: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清肺经】定位:无名指指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1-3 分钟。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定位:无名指掌面指尖到指根。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100-300 次。
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
【搓工字背】定位: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为脊柱正中线肺兪” 身柱“和上背部所在横线及腰部“肾兪” 命门“ ”所在横线组成。
图解手疗常用60穴位位置、功效与按摩方法(上30穴)

此穴位于双手中指第三指节两侧,从第二指节下缘横纹线起至指根止。此穴具有预防和治疗肩颈部各种疾病的作用。
找穴及按摩方法:寻找此穴可用梅花桩在中指第三节两侧刺探,以查找病理反射点,一经找到刺痛点,即可用梅花桩在刺痛点部位反复刺激;本穴点除用梅花桩刺激外,还可用拇、中指捏揉、推按。方向是,从中指第二指节下缘横纹线推按至指根。平日捏揉、推按此穴可预防肩颈疼痛。
找穴及按摩方法:可用单根园牙签的锐利尖头在病理反射区部位刺探,一经找到刺痛点就可在刺痛点处用单根牙签的尖头反复扎刺,如欲强化疗效,也可在刺痛点处用艾条灸。
5.肝穴(见上图1)
此穴位于双手掌无名指第二指节与第三指节间横纹线上,基本位于中间,有的人可能偏左或偏右。此穴具有治疗肝胆疾病、消除疲劳作用;取此穴还可治疗胸痛
此穴位于双手手背小指指甲下内侧,从经络学讲,是手少阴心经并穴。此穴具有强化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单穴点刺也可治疗心悸、心痛、胸胁痛、热病、昏迷等病。
找穴及按摩方法:寻找此穴可用单根园牙签在病理反射区内探刺,一经发现病理刺痛点,即可用单根牙签反复礼刺,一般扎刺2分钟即可达到疗效,如欲强化疗效,也可加用艾灸,每次灸1-2分钟。
26.偏头点穴(见上图4)
此穴位于双手手背无名指第二指节与第三指节间横纹线外侧,此穴是治疗神经痛穴,手部穴位病理按摩临床上用此穴侧重治疗偏头痛。
找穴及按摩方法:寻找此穴要用单根园牙签的锐利尖头在病理反射区刺探,一般多在横纹线边缘,有的人可能偏上、偏下或偏外。一经找准病理刺痛点即可在该点用单根牙签的锐利尖头反复扎刺,一般约2分钟,如头痛不解也可再加艾灸。
15.胃肠点(见上图2)
此穴位于双手手掌多汗点穴下缘,宽度与无名指等宽,可从无名指指根处划两条垂直下行线,至多汗点穴下缘处即是此穴。此穴是胃肠机能反射区,按摩此穴可预防和治疗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此穴是手穴处方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穴之一。
每日手部保健按摩养生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每日手部保健按摩养生法
导语:要治疗便秘可以按摩刺激左神门穴。
左神门穴位于左手手段处对准小拇指的一条粗经脉上。
按摩此穴位可以加强消化体系的运作,加速肠胃蠕动从而到达治疗便秘的效果。
在每天早晨起床时,用右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摩此穴位7次即可。
每日手部保健按摩养生法
经过很多中医研究证明,按摩手部可以有效的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加速新陈代谢的速率,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手部的按摩可以增强手部的关节功能,保持手部的灵活性。
具体方法如下:
1、互搓指侧
两手手心相对,十指交叉,互搓16~24次。
2、擦手背、手掌
右手手心放在左手手背上,两手指方向相反,两手平伸,然后用右手掌摩擦左手的手背,两掌同时向袖口方向运动。
摩擦速度要均匀,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及临床应用(图)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及临床应用(图)本文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用上肢部的穴位:各穴位的位置、穴位位置图、操作、主治功效等,点击文中穴位链接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讲解。
只有掌握好了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小儿按摩知识,才能根据孩子的体质来给孩子推拿,给孩子治病。
家长可以平时经常给孩子做推拿的,要注意下面的方法,及时推拿,增强宝宝的体质,让宝宝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1、脾经【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临床应用】(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
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
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
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肝经【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五个指头可以调理五脏,几条线就可以维护小儿健康。
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
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开发孩子聪明才智的健脑按摩法。
给小儿每天捏脊一次。
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次捏五遍;补脾土,就是向掌推拇指螺纹面,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向指尖方向分别推食指和中指指腹面各100次;-补肺金,向掌跟方向推无名指200次;补肾水,向掌跟方向推小指200次;-揉板门,就是揉小儿手掌大鱼际150次;-推三关,推小儿前臂阴面靠拇指那一直线150次。
坚持每天推,持续两个月。
治病常用手法推三关:就是推小儿前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从腕推到肘,推到小儿手臂微微发红,小儿会微微发汗。
可以代替麻黄、肉桂,发汗散寒,激发小儿自身抗病能力。
推六腑:就是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可以代替滑石、羚羊,退热作用非常好。
-引天河水:顺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效同黄芪、黄柏、连翘,清热解毒。
-补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就像吃人参、白术,大补元气,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而清脾经的效果跟吃灶土、石膏一样,清脾胃的热。
清脾经就是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
--侧推食指为补大肠:温肠止泻,治疗腹泻。
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手到病除。
反之,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清热通便,治疗便秘。
-向指尖方向推中指清肺,功同桑皮、桔梗,宣肺清热;向手掌方向推止咳,效果如五味、冬花,补肺止咳。
儿童经络图解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

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随时可查找!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小儿食指络脉的操作方法

小儿食指络脉的操作方法小儿食指络脉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条经络,位于手指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
小儿食指络脉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小儿食指络脉,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食指络脉的操作方法。
一、按摩法按摩法是小儿食指络脉的常用操作方法之一。
按摩时,可以用食指或拇指轻轻按压小儿手指上的食指络脉,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每次按摩10-15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伤及小儿的手指。
按摩小儿食指络脉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等。
此外,按摩小儿食指络脉还可以促进小儿身体的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推拿法推拿法是小儿食指络脉的另一种常用操作方法。
推拿时,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按摩小儿手指上的食指络脉,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按摩2-3次。
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伤及小儿的手指。
推拿小儿食指络脉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等。
此外,推拿小儿食指络脉还可以促进小儿身体的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三、针灸法针灸法是小儿食指络脉的一种特殊操作方法。
针灸时,可以用针头刺激小儿手指上的食指络脉,每次刺激5-10分钟,每天刺激2-3次。
针灸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消毒针头,以免感染。
针灸小儿食指络脉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等。
此外,针灸小儿食指络脉还可以促进小儿身体的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四、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小儿食指络脉的一种特殊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时,可以用中药贴敷小儿手指上的食指络脉,每次贴敷30-60分钟,每天贴敷2-3次。
穴位贴敷时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中药贴,以免感染。
穴位贴敷小儿食指络脉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等。
此外,穴位贴敷小儿食指络脉还可以促进小儿身体的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五个指头可以调理五脏,几条线就可以维护小儿健康。
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
—肾经。
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
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
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开发孩子聪明才智的健脑按摩法。
给小儿每天捏脊一次。
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
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
向上捏,每次捏五遍;
补脾土,就是向掌推拇指螺纹面,200 次;
清肝木、清心火,向指尖方向分别推食指和中指指腹面
各
补肺金,向掌跟方向推无名指200 次;
100 次;
补肾水,向掌跟方向推小指200 次;
揉板门,就是揉小儿手掌大鱼际150 次;
推三关,推小儿前臂阴面靠拇指那一直线150 次。
坚持每天推,持续两个月
治病常用手法
推三关:就是推小儿前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从腕推到肘,推到小儿手臂微微发红,小儿会微微发汗。
可以代替麻黄、肉桂,发汗散寒,激发小儿自身抗病能力。
推六腑:就是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
腕,可以代替滑石、羚羊,退热作用非常好。
引天河水:顺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效同黄芪、黄柏、连翘,清热解毒。
补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就像吃人参、白术,大补元气,是一个很好的保健
方法。
而清脾经的效果跟吃灶土、石膏一样,清脾胃的热。
清脾经就是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
侧推食指为补大肠:温肠止泻,治疗腹泻。
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手到病除。
反之,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清热通便,治疗便秘。
向指尖方向推中指清肺,功同桑皮、桔梗,宣肺清热;向手掌方向推止咳,效果如五味、冬花,补肺止咳。
小指补肾:强肾益精,经常推小儿小指面,就可以填补肾气,弥补先天不足,增强体质,防止体弱多病。
开天门:欑竹(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即开天门。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搐不安。
推坎宫:坎宫(阴阳)自眉头向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向眉梢作分推,即分阴阳。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运太阳:眉后凹陷处,两拇指绕侧自前向后直推,推太阳;用中指指端揉或运,即运太阳。
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
揉百会: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拇指按或揉,治疗头痛、惊风、遗尿。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间,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转腕关节,常用作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的作用。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以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运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 处为半径画元,八卦穴在此圆周上。
用拇指沿圆周推揉极为运内八卦。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
揉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用指端揉,即称揉一窝风。
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
注意事项:
小儿脏腑娇嫩,生机幼稚,行气未充,肌肤柔弱,被形容为“稚阳之体”。
手法要求是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①、顺序:先上后下,从前到后。
②、刺激量先轻后重,先弱后强。
③、一般每穴200-300 次,年龄小者30-50 次,时间:初生儿3分钟内,六个月内1-4 分钟,1岁内5分钟内,3岁内3-7分钟。
④、必用介质,滑石粉、葱姜水、麻油等。
⑤、进食后30 分钟左右施术,推拿完毕患儿不要吃东西,最好马上睡觉,睡觉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6 有重大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做推拿。
家庭和睦是小孩健康成长的关键
夫妻关系好坏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庭不和,势必令孩子的心理
产生阴影,继而导致身体疾病,心病是孩子生病的一大原因。
“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一个家庭的核心是夫妇,就是阴阳,就是道。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经气乃决”。
阴阳要和谐,即夫妇要和谐。
家庭不和,就没好儿孙。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没有修好,是很多祸害的根源,的的确确有太多的疾病是由家庭里面出来的,先有心理健康问题,后有生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