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019滑坡崩塌防治削方减载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合集下载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_重点疑点与难点精讲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_重点疑点与难点精讲
滑坡分类
• 本规范采用两层次的分类方案。维 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11)的分类方法。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将 滑坡分为5类:堆积层滑坡、基岩滑 坡、黄土滑坡、破碎岩体滑坡、膨 胀土滑坡。
• “基岩滑坡” 名称较为模糊,为避免 引起歧义和分类名称产生交叉,将 规范(JTG C20-2011)“基岩滑坡” 和“破碎岩体滑坡”统一归并为岩质 滑坡。
• 4.1.5 滑坡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及时分析掌握滑坡信息,结合滑坡区 工程建设和地质条件,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勘察任务要求,合理开展勘察工作。
• 4.1.6 滑坡勘察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严禁采用可能降低滑坡稳定性 的勘探方法
地表特征调查
• 1 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及堆积体等分布位 置及形态特征,路线走向与斜坡的关系,河岸、谷坡受冲刷或淤积情况及河 道变迁历史情况;
• 4 膨胀土层间的软弱层、砾石层、结核层,上覆土 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的形态、产状,下伏基岩岩性、 结构面特征及含水情况等。
• 5 滑坡范围、滑动面位置,剪出口地形隆起情况, 地下水出露情况。
• 6 收集当地降雨、蒸发、气温、日照等资料,确定 大气影响的活动区深度。
• 4.8.5 在膨胀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 上,还应进行下列试验工作:
滑坡安全等级
• 3.2.1 滑坡防治设计应根据滑坡性质、规模及分布范围,判定滑 坡危及的范围及其危害对象,分析评价滑坡危害性,确定滑坡防 治工程的安全等级。
滑坡危害程度
• 3.2.2 滑坡防治设计应根据滑 坡规模、稳定状况、周围环 境,以及公路通过滑坡的部位 和公路工程结构类型等,按表 3.2.2进行滑坡危害程度分级。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规定 (2)5滑坡 (4)5.1一般规定 (4)5.2滑坡的力学计算 (4)5.3滑坡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7)5.3.3 支挡工程 (8)6崩塌 (8)6.1一般规定 (8)6.2崩塌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9)7泥石流 (10)7.1一般规定 (10)7.2泥石流形成区的主要防治工程 (10)7.3泥石流流通区的主要防护工程 (11)7.4泥石流堆积区的主要防治工程 (11)8地面塌陷 (11)8.1一般规定 (11)8.2地面塌陷的主要工程措施 (11)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地裂缝 (12)9.1潜在不稳定斜坡的防治 (12)9.2地裂缝的防治 (12)10抗滑桩 (12)10.1一般规定 (12)10.2设计荷载及计算 (13)10.3构造要求 (15)11重力式挡土墙 (15)11.1一般规定 (15)11.2设计荷载 (16)11.3挡土墙设计计算 (18)11.4地基与基础 (20)11.5构造要求 (20)12预应力锚杆(索) (21)12.1一般规定 (21)12.2设计荷载及计算 (21)12.3构造要求 (24)13滞洪拦渣工程 (24)13.1一般规定 (24)13.2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 (25)13.3计算 (27)I14排水工程 (27)14.1一般规定 (27)14.2地面排水工程 (27)14.3地下排水工程 (28)14.4排水工程计算 (29)14.5构造要求 (30)15 其它工程 (31)15.1一般规定 (31)15.2清方减载与回填反压 (31)15.3遮挡、拦截工程 (31)15.4注浆加固工程 (31)16监测设计 (32)16.1一般规定 (32)16.2监测网点布设 (32)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 (33)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滑桩计算参数 (38)附录C(资料性附录)滑坡计算参数 (40)附录D(资料性附录)一般边坡设计高度及坡率控制参考表 (45)附录E(资料性附录)特殊边坡设计坡率参考表 (49)附录F(资料性附录)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稳定性系数与推力系数的关系 (51)附录G(资料性附录)滑坡推力零界面、推力临界厚度、推理特征分界面及滑坡推理计算 (53)附录H(资料性附录)各种荷载条件下的滑坡推力计算 (54)附录I(资料性附录)崩塌影响最大范围的确定 (56)I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摘要:客观来讲,我国人口众多且地质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造成了阻碍性影响。

其中,以山体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所表现出的频发性特点明显,给部分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性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对区域居民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为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的防治处理,本文主要立足于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机理分析,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防治措施;分析引言部分山体受到恶劣天气以及地震等因素影响,容易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

其中,部分山体滑坡往往会携带大量泥沙滑落引发泥石流现象。

对于滑坡这一类的地质灾害而言,其所表现出的突然性特点十分明显,容易对周围构筑物或者居民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般来说,四川省等可以视为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范围最广且灾害问题频发的地理区域。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地区山脉多且容易受到恶劣或者极端天气影响,而频繁出现滑坡地质灾害问题。

目前,为进一步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主管单位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统筹推进与合理部署,以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1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机理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可以理解为引起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过程,包括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破坏方式,引起滑坡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诱发因素等。

一般来说,边坡稳定性程度表现主要与岩土抗剪强度相关。

如果边坡剪应力明显超出结构面抗剪强度的最大承受范围,边坡结构将会出现破坏性问题,如剪切破坏、拉裂等。

从客观角度上来讲,滑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斜坡岩土体突破平衡条件后,沿着软弱结构面形成剪切破坏,进而形成地质灾害[1]。

期间,斜坡软弱结构面容易存在应力集中问题。

当内部条件或者外部条件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时,局部应力会逐渐增大。

当增大的应力明显超过抗剪强度时,剪切破坏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形成滑坡源,并逐步向外扩展。

滑坡防治

滑坡防治
• 土质改良
– 增加土体强度,防止土体破坏 – 添加材料改变岩土成分 – 直接拌合(沥青,水泥,石灰等) – 灌浆法 – 其他方法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防御避绕
– 避开滑坡,施工防护结构 – 明硐和御塌棚 – 内移做隧和外移做桥
• 挡, 排, 削, 护, 绕
3.2 治理边坡照片
4 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
丹巴滑坡完成后的锚索
丹巴县城后山滑坡应急处理-在滑坡体上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应急治理
滑坡治理-格构网1
滑坡治理-格构网2
5 滑坡-预防
•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专业人员与 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队伍,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 业队伍为主的监测网点,对其它地质灾害点建立群测群防 为主、并与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监测网点, 通过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实现对 山区地质灾害的适时监控,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防治地质灾 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 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某个滑坡体发生 险情后,由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召集地灾及 相关专家召开会商会,分析监测预警系统所采集的信息, 判断滑坡体所处状态及预警级别,估算涌浪影响范围,形 成会商意见,供当地政府决策参考。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削坡减荷
– 降低滑坡体 的下滑力 – 减小滑坡体 坡度 – 削去滑坡体 后缘的土体 – 增加滑坡体 前缘的重量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边坡防护
– 岩石边坡防护 – 抹面、喷浆、喷混凝土、片石护墙、锚杆喷浆 护坡、挂网喷浆护坡 – 避免边坡滑落和冲刷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滑坡位移、开裂变形观测的方法很多,简易的观测方法有以下几类: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设计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设计规范
4
2.2.14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 置图可采A1、A0或更大幅面。 2.2.15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 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2.16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必须详细说明估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 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估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2.3.1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在已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根 据推荐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设计。 2.3.2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子设计,必须对推荐方案所依据参数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 项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 2.3.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结构设计。 2.3.4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 采用A1、A0或更大幅面。 2.3.5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 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3.6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详细说明概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 额依据等,也可以概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4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2.4.1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 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2.4.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 机械、施工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 2.4.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 采用A1、A0或更大幅面。 2.4.4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 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4.5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 定额依据等,并以预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 浏览次数:654前言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言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

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