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考选择题 带答案详解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考选择题1.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不是希望一个人,是表现孤独寂寞之意)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2.下列选项中,是全词唯一唱出昂扬之音的是( C )A.塞下秋来风景异B.四面边声连角起C.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势)D.将军白发征夫泪3.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不是如霜的月光,是真实的霜。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4.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中写出了边塞秋天与江南一带不同的景物。
B.“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羌管之声哀怨)。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思乡壮志未酬的感慨,使之不能入眠)。
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词五首》试题集

《词五首》试题集1、《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 渔家傲(范仲淹。
宋)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致?(5分)描绘了边塞群山连绵,长烟霭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因战事吃紧)城门紧闭的肃杀、荒凉景致。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5分)表达了作者思乡与报国的矛盾。
4.此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主旨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宋)5.上阙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阙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含义: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6.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_2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_2](https://img.taocdn.com/s3/m/ca47fc17240c844769eaeee2.png)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_2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通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9、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三)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阅读赏析中考习题汇编附答案

《野望》王绩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逸高士的落寞心绪。
2、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颔联和颈联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黄鹤楼》崔颢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词五首中考真题大全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 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 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B.诗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千骑奔腾时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 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现“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诗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 表达期和、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形象的 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 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
答案:①梳洗 斜晖 ②断肠
2020/12/18
3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出猎 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自己渴望 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词五首》赏析二、渔家傲·秋思⑴①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12宜宾市)“异”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08金华市)天冷、声杂、城孤。
③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03桂林市)⑵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分)('09新疆)⑶①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12郴州市)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
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12宜宾市)答案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分)③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3分)('12毕节市) 秋风萧瑟,残阳如血。
万重山中,烟雾迷茫。
一座孤城,潇然兀立。
边声四起,清角吹凉。
边关艰辛,尽在其中。
⑷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07泰州市)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笞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⑸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07泰州市)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题(附答案)

《词五首》赏析试题汇编一、基础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筠()倚()斜晖()脉脉()貂裘()麾下炙()舴艋()(二)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 , 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7)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填空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武陵春》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号________。
词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哀伤的程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内江市(2009年四川省)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到;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4分)2、荆州市(06年湖北省)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3、2010四川省犍为县10、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通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伤心眼泪(三)渔家傲范仲淹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渔家傲范仲淹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五)渔家傲范仲淹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08浙江省金华市)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一)(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4分)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二)(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4分)(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答:(四)(2011年甘肃省天水市)(10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乙】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1.【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____,下片重在。
(2分)2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2分)答:23.【甲】诗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2分答:2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4分)答:(五)江城子密州出猎1. 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左牵黄,右擎苍”句,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句,描写猎队武士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 “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
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七)(2008年广西梧州市)6.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7. 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两个典故,请你找出其中一个典故的相关诗句,并说说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八)(08湖北省荆州市)②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九)(08湖北省孝感市)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甲】江城子·密州出猎【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