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
关于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处理意见的函

关于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处理意见的函尊敬的XXX先生/女士:您好!根据您所提出的关于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处理的要求,我们经过综合考虑和分析,特向您提供以下意见。
1. 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概述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止血材料,由天然壳聚糖制成。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可在创面上形成一个稳定的凝块,有效地促进止血并加速伤口愈合。
2. 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应用范围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适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的出血控制。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使用的止血工具。
3. 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处理方法为了保证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建议以下处理方法:3.1 存储条件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存储温度应控制在2℃-8℃之间,同时避免与湿气接触。
3.2 包装方式为了确保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密封性和无菌性,建议使用密封包装袋进行包装,并在包装袋上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3.3 使用方法使用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前,请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打开包装后,取出适量的颗粒并均匀撒布在出血创面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创面充分接触,直至出血停止。
4. 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的优势与不足4.1 优势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具有以下优势:•生物相容性好:壳聚糖是一种天然产物,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使用时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
•可降解性强: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在人体内可以被降解吸收,不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影响。
•停血效果显著:壳聚糖颗粒能够迅速吸收创面上的血液,并形成一个稳定的凝块,有效地控制出血。
4.2 不足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使用范围受限: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主要适用于小面积出血,对于大面积、严重出血的情况效果可能有限。
•使用技术要求高:使用壳聚糖颗粒型止血材料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潜在风险。
壳聚糖水溶性衍生物及其温敏水凝胶细胞活性、相容性评价

根据巨噬细胞黏附能力强,贴壁快的特点,多采用差速黏附法纯化巨噬细胞。
主要通过调整黏附培养时间长短和温度来控制巨噬细胞纯度。
一般采用常规差速贴附处理。
将密度为2x106+/rm的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放入37。
C,5%C02,饱和培养箱中4h。
轻摇培养瓶,倾弃瓶中液体。
再用D.Hank’s液清洗2次,除去未贴壁的细胞。
镜检,瓶中己贴壁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纯度可达95%。
少量混杂的细胞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继续培养24h,换液,除去已变性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得到接近纯净的巨噬细胞。
2.2.2.3M刚的鉴定巨噬细胞的典型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和黏附能力。
当其黏附于培养瓶壁后,用胰蛋白酶消化都不能使之脱离瓶壁。
据此可对培养细胞是否为巨噬细胞做出初步鉴定。
2,3结果与讨论2.3.1MEF的生长特征MEF在体外贴壁生长,大小不匀,一般原代培养1d左右即有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细胞生长迅速,当达到一定的密度(60%.70%汇合)时,细胞增殖更加迅速。
5—7d即可基本铺满瓶壁,需进行传代培养。
在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EF细胞,有伪足,呈梭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胞质透明,颗粒很少,大多数细胞的胞质形成2个突起,胞质轮廓不清,细胞核在中间,起初细胞中间有明显间隙,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逐渐连接成片(见图2.1)。
细胞生长时多呈放射状或旋涡状走向。
培养贴壁时间超过10d细胞有卷层现象。
原代IVlEF中杂细胞较多,传二代后细胞类型较为单一,得到纯化的MeF细胞。
AB图2.1MEF的细胞形态(放大倍数100x)A原代培养的MEFB传代培养的MEFFigure2-1ThemorphologyofMEF(100x、.AprimaryMEFBsub-culturedMEF34ABCD图2-3MPM细胞形态,A:100xB:400x中性红染色的MPMC;培养24hD:培养48hofMPM.(A:100xB:400x)Figure2-3ThemorphologyMPMstainedbyNeutralRedC:culturedfor24hD:culturedfor48h2.4,卜结对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所用胚胎的胎龄对收获细胞的纯度及收获量影响很大。
壳聚糖的生物学评价_曹晶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Y98C09038)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学教学实验室,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药学院 作者简介:曹晶(1973-),女,山东济南人,实验师,学士,主要从事预防医学与卫生检验工作。
文章编号:1001-0580(2005)03-0332-01 中图分类号:R992 文献标识码:B【实验研究】壳聚糖的生物学评价*曹晶1,孙淑爱1,卢凤琦2 壳聚糖是从虾蟹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天然生物材料,易成膜,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1,2〕。
为开发壳聚糖在医药卫生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壳聚糖(青岛万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医用级);豚鼠、新西兰兔(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3〕1.2.1 细胞毒性试验 (1)噻唑蓝(M T T )法:将成纤维细胞L 929经复苏、传代后,于对数生长期经胰蛋白酶消化制成4×103个/ml 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24h 后进行浸提液交换(1,1/2,1/4,1/8,1/16,0)。
72h 后加入M T T ,4h 后加入二甲基亚砜(DM SO ),测吸光度。
(2)分光光度法:将L 929接种于青霉素小瓶中,24h 后进行浸提液交换〔(分50%浸提液、培养基(DM EM )、含0.64%苯酚的DM EM 3组〕。
2,4,7d 后,经磷酸缓冲液(PBS )洗涤、福尔马林固定、结晶紫染色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抽提后测吸光度。
按下式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 R ),按表1评价壳聚糖的细胞毒性。
RG R (%)=实验组吸光度-空白对照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吸光度-空白对照组吸光度×100%表1 分光光度法细胞反应分级标准R GR (%)012345反应分级≥10075~9950~7425~491~241.2.2 溶血试验 37℃预热30min 后,浸提液中加制备好的稀释抗凝兔血,继续保温60min ,离心,吸取上清液,在波长545nm 处测定吸光度。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壳聚糖(chitosan)和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是两种常用的生物材料,被广泛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医用质量控制等领域。
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评估其应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篇文章对壳聚糖与聚丙烯酸在生物相容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人们对这两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了解。
壳聚糖是壳质动物甲壳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组成。
其化学结构中带有一定的阳离子性,这种结构决定了壳聚糖与许多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力,如蛋白质、细胞、核酸等。
壳聚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递和医用质量控制等领域。
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抗菌、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壳聚糖被认为具有低毒性和低炎症反应的特点。
而且,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对细胞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不会对细胞造成毒性反应。
因此,壳聚糖在相关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比之下,聚丙烯酸是一种主要由丙烯酸单体组成的合成材料。
聚丙烯酸材料具有优异的体外和体内生物相容性,主要表现为低毒性、无溶解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
然而,长时间的注射或植入可能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组织纤维化和其他炎症反应。
因此,为了提高聚丙烯酸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工作,如共聚合、接枝、交联等方法。
这些改性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聚丙烯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调整其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的复合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将壳聚糖与聚丙烯酸进行复合,可以同时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特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壳聚糖与聚丙烯酸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皮肤创面修复和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
这些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药物的控制释放。
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壳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基单元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贝壳、虾、蟹等海洋生物的外壳中。
壳聚糖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如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环境保护等领域。
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这些特性使得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例如,在制备缓释药物领域中,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低毒性、高效率的缓释药物;在制备组织工程材料中,壳聚糖可以与其他生物材料结合,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如人工软骨、人工骨等。
另外,壳聚糖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
因此,在食品、化妆品以及保健品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备食品保鲜剂领域中,壳聚糖可以作为天然保鲜剂,将食品的存储寿命延长;在制备化妆品中,壳聚糖可以作为天然保湿剂,增强化妆品的保湿效果。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由于壳聚糖可降解性好,且在自然界中较易被分解和吸附,因此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材
料。
在环保领域中,壳聚糖可以用于处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
机物,以及生物膜的制备等。
总的来说,壳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性强、生物活性高和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使得壳聚糖
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环保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壳
聚糖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的结构_性质和应用

壳聚糖的结构_性质和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食品、环境和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葡萄糖与脱乙酰化合而成的线性共聚物,具有多种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壳聚糖的性质:1.可降解性:壳聚糖是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可以通过酶或微生物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生物相容性: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生物体组织亲和,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3.凝胶性: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易形成凝胶,可以通过调节pH或温度控制凝胶的形成和溶解,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
4.亲水性:壳聚糖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吸附水分并保持水分平衡,可以用于保湿剂和水凝胶材料的制备。
5.电荷性: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高分子,表面带正电荷,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发生吸附和离子交换反应。
6.生物活性:壳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增强细胞黏附和生长等生物活性,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和治疗。
壳聚糖的应用:1.医药领域: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输送系统、伤口敷料、组织工程支架、缓控释药物等。
其独特的凝胶性质可以用于制备药物凝胶和水凝胶材料。
2.食品工业:壳聚糖具有保湿、抗菌和稳定乳化等性质,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抗菌涂层、保湿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食品油脂的净化、脱色和脱臭等处理过程。
3.环境保护:壳聚糖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染料等的能力,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中有广泛应用。
壳聚糖还可以用于水处理、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领域。
4.农业领域:壳聚糖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增效剂等农业化学品的新载体和添加剂。
壳聚糖也可以制备水凝胶耕作剂、农药缓控释剂和土壤调理剂等。
总结:壳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
它在医药、食品、环境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输送系统、伤口敷料、食品包装材料、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业化学品等。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研究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聚合物,由甲壳贝类的外壳中提取而来。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食品、化妆品、纺织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一、壳聚糖的结构壳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胺分子通过1,4-β-型醣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在壳聚糖结构中,N-乙酰葡萄糖胺的乙酰基部分部分或完全被去除,生成去乙酰壳聚糖。
壳聚糖的分子量范围广泛,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二、壳聚糖的性质1. 可溶性: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可溶解,但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会凝胶化。
这种可溶性的特点使得壳聚糖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生物相容性: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大分子,与人体组织兼容性好,可降低药物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3. 生物可降解性:壳聚糖可通过微生物酶的作用迅速降解,产生二聚体和单体,最终被人体代谢掉。
这一性质使其成为环境友好的替代材料。
4. 凝胶形成能力:在适当条件下,如酸性pH和低温,壳聚糖能形成凝胶。
这种凝胶具有可调控的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有助于药物包埋和释放。
5. 抗菌性能: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以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这使得壳聚糖在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壳聚糖的应用1. 医药领域: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缓释、创伤敷料、骨修复材料和生物胶原膜等。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壳聚糖在药物传递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2. 食品领域:壳聚糖因其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和可溶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稳定剂、增稠剂和乳化剂等。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食品保鲜、防腐和抗氧化等。
3. 环境保护:壳聚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此外,壳聚糖还可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纺织品领域:将壳聚糖修饰在纺织品上,可以赋予纺织品良好的吸湿性和抗菌性能,提高穿着舒适度和卫生性。
壳聚糖安全性研究报告

壳聚糖安全性研究报告甲壳素和壳聚糖有没有毒性,在二十年前还有些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有低毒性,那时国外也很少进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国内更没有进行研究,仅凭一次简单的实验就下结论有低毒性是武断的。
现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毒理学研究,证明甲壳素和壳聚糖是无毒的。
急性毒性实验吴睛斋等[1]将粉末状甲壳素用蒸馏水配成浓度分别为5%、10%的悬混液,其中各加了0.8%的羧甲基纤维素,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对小鼠和大鼠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灌胃的甲壳素剂量分别为40ml/kg即相当于2000mg/kg体重、80ml/kg即相当于8000mg/kg体重和腹腔注射的剂量15ml/kg即相当于2250mg/kg体重,分别相当于推荐临床试用剂量的500~1000倍、2000~4000倍、562.5~1125倍,在7d的观察期内未见小鼠和大鼠死亡,小鼠和大鼠的食量没有改变,活动和其他行为如常,毛色光亮贴身,体重继续增加,结果表明剂量在2000~8000mg/kg体重、相当于推荐临床使用剂量的500~4000倍,在7d内未见急性毒性反应。
壳聚糖具有自由氨基,在体内的作用会比甲壳素更复杂一些,石玲等【2】用脱乙酰度为9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30万的壳聚糖配成浓度为83mg/ml的悬混夜,分3次给20只小鼠灌胃,24h灌胃总药量达1.2ml,相当于4980mg/kg体重,即相当于成年人临床给药剂量的124.5倍,结果连续观察10d,无一死亡,外观、饮食、活动全部正常。
用同样的药液对20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只为0.4ml,相当于1660mg/kg体重,连续观察10d,结果也是无一死亡,一切正常。
长期毒性实验吴晴斋等[3]研究了粉状甲壳素悬混夜给大鼠灌胃的长期毒性,日剂量为40mg/kg体重和400mg/kg体重,分别相当于推荐临床用量的10~20倍、100~200倍,在90天的给药过程中,粪便、行为活动、体毛、体重增长、食量消耗等未见异常,10项血象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圧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at)、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DC)、凝血时间(CT)经测定,全部正常;11项血液生化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总胆红素(Tbili)、尿素氮(BUN)、肌酐(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经测定,全部正常;病理检查26个组织或器官也未见明显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
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命是人们永恒探究的课题,在漫长的求索过程中生物医用材料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记载表明,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马尾上的毛作为外科缝合线进行一些外科手术。
时至今日生物医用材料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其中医用高分子材料更是被誉为医疗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越。
在此我谨对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壳聚糖材料谈一些我个人的认识。
壳聚糖学名:几丁聚糖。
俗称甲壳素、甲壳胺、壳聚糖、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基甲壳素、壳糖胺等。
是以虾蟹壳为原料,先制得甲壳素,然后在浓碱的作用下脱去甲壳素分子中的乙酰基而得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由于壳聚糖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羟基和氨基等极性基团,主链上可发生水解反应C-2位上的氨基和C-6位上的羟基可以发生乙酰化、羟乙酰化、羧甲基化、氰乙基化、硫酸酯化、氧化、黄原酸化等化学修饰。
在双官能团的醛或酸酐等交联剂作用下,可进行交联反应。
在r-射线或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烯基单位和丙烯酸类单体可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加上它不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无毒、
易生物降解,使得其在医药、农业、环境、纺织、印染、造纸、催化、食品、日用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就针对其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上刊登的一则实验结果。
该实验是为观察聚合物壳聚糖〔CHI〕和磷脂化壳聚糖〔PC2CHI〕涂层膜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而设计的。
实验者将CHI 和PC2CHI 均匀喷涂在培养皿底层制成聚合物膜,以316 L 不锈钢片做成不锈钢圆柱体槽,将猪髂动脉内皮细胞接种于聚合物膜、不锈钢槽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培养皿底部(空白对照组) ,培养24 h。
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CCK28 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并进行细胞迁移检测。
以凝固法测定健康人血液在聚合物膜上作用2 h 后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测定( FiB ) 和凝血酶时间(TT) 。
结果发现动脉内皮细胞在CHI 和PC2CHI 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
培养24 h ,内皮细胞在CHI 和PC2CHI 膜上的增殖率分别达88. 8 %和77. 8 % ,存活内皮细胞数目较不锈钢片组显著增加( P < 0. 01) ;而CHI 组的存活内皮细胞数目显著高于PC2CHI 组( P <0. 01) 。
培养72 h ,内皮细胞在CHI 和PC2CHI 膜上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316 L 不锈钢片,PC2CHI 组较CHI 组的细胞迁移数目显著增加( P < 0.
01) 。
PC2CHI 组、316 L 不锈钢片组和空白对照组的APTT 较
CHI 组显著延长( P < 0. 05 , P < 0. 01) ,FiB显著增加( P < 0. 01) 。
各组间PT 和TT 均无明显差异。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壳聚糖材料有着很好的血液相容性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其上的附着生长以便与周围组织协调。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单纯的壳聚糖材料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不理想但当我们对它进行磷脂化以后这一情况便得到了改善。
因此壳聚糖材料仍是较理想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接下来再让我们关注一下壳聚糖的组织相容性。
有研究者取SD大鼠胚胎(孕14~16d)大脑皮层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获得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再将所获神经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移植接种至壳聚糖膜上联合培养1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形态变化,并对其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了解壳聚糖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在无血清联合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仍然维持其原有的干细胞特性;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形态的神经细胞,并且在壳聚糖膜上生长良好。
由此我们能够了解到该材料不会抑制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也不引起炎症或致癌致祭。
因此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XX年05期)
不仅单独的壳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的复合材料也是如此。
《中国实验诊断学》中有一则关于壳聚糖
—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报道。
实验采用冻干法制备壳聚糖一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培养人牙周膜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表面,体外继续培养,用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方法检测种植后2、4、6、8d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发现种植2d后细胞呈梭形纤维细胞样,平均每100倍视野下,有生物材料的实验组与无材料的对照组胞数分别为个和个,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
MTT 法检测对照和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
且实验组增殖最快,接种后2、4、6、8d光吸收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均显著。
扫描电镜下可见材料呈多孔网状结构,人牙周膜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细胞可沿材料的孔隙活跃生长。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看到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人牙周膜细胞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整合上述信息我们有以下结论:1壳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在其上的生长与附着血液相容性良好。
2单纯的壳聚糖材料在抗血栓作用上有缺陷但对其改性后抗血栓作用有所提高。
3壳聚糖及其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当在材料表面进行细胞培养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结构清晰、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无癌变或畸变、组织有轻微炎症反应或无炎症反应。
总之壳聚糖材料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越的生物医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