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质年代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的演化与地质时代

§2 地球的早期演化
行星地球形成以后,地球在内、外两部发动机的联合驱动下,才得以开始不 懈的运动与演化过程。这两部发动机联合驱动,又各司其职,将地球系统的 运动和演化过程从性质上划分为外动力作用过程和内动力作用过程,从时间 上划分为短期过程(天至几百年)和长期过程(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早
地核-地幔过程
陨石的年龄 已收集到的不同陨石群的年龄不同,但用不同方 法测定的陨石的最老年龄集中于45-47亿年;推测地球的形成年 龄即为46-47亿年。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 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相对地质年代,必须了解地层与化石的概念。 必须掌 握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和生物演化律的基本内涵。
宙代纪世
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一个时间地层 单位代表了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层。具有全球 对比意义。 划分等级:
宇界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石特征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 单位。它不考虑其年龄,具有地方性,使用范围有限。 划分等级:
群组段层
组是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地名+等级名 如蒲圻群、 临湘组、邵东段等。
地质年代和三种地层单位的异同与对比
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时间单位) (地层单位) (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 群(group)
代(era)
界(erathem)
组formation)
纪(period) 系(system) 段(member)
世(epoch)
统(serios) 层(bed)
§5 地质时期的重大转折期与地质事件
在46亿年的漫长地质时期中,曾经出现过多次重大的地史 转折和全球性事件。这些事件造就了今天的陆洋格局,奠 定了我们生活其间的生命世界。然而,其中还有许多事件 的起因和过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地质年代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正常层序) (a)地层水平(b)地层倾斜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倒转层序) (a)原始褶皱时的情况 (b)剥蚀后的情况
a.水平地层
b.倾斜地层
c.地层经过地壳运动后层序的变化 褶皱地层 d.倒转地层
6. 原始连续性定律
即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 的沉积地层一定是连续的。
一时代的地层。
白垩纪(K):英吉利海峡北岸,这一时代的地层中产白
色细粒的碳酸钙,意为白垩。
第四节
常用的地层单位
一、岩石地层单位
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
度空间岩层体。
岩石地层单位是对岩层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的结果。
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及空间分布建立的岩石地层单
位有群、组、段、层四级。
1.组
40Ar-39Ar 法 用 于 测
14C 的半衰期短 , 专用
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或考古。
二、利用古地磁的方法测年代
地质历史中地磁场的南北极是不断变换的,而且
每一磁性时期的延续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测定
岩石的极性,确定该极性的延续时间,并同过与 以知的标准值对比,就可以推算该岩石的形成年 代。
仅限于测定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年代。
综合柱状图 丙地 甲地 乙地 5层可运用地层层序
律和生物层序律来确定相对年代。
岩浆岩之间以及岩浆岩与地层之间的相
对年代,只能用先形成的被后形成的包 裹以及后形成的侵入到先形成者中(先 形成者被后形成者切割)的关系来判断 新老关系。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 新、被切割者老以及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的顺序规律称为切割律。
般是属或种)出现最多、最为繁盛的一段地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

➢ (2)生物层序法 ➢ 不同时期地层中含不同类型化石及其组合;
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地层,只要原 来海或陆相通,应含相同化石及组合; ➢ 标准化石需要该生物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易于保存、特征显著、存世时间短等特征。
2.相对年代
➢ (3)地层接触关系 ➢ ①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 整合接触 ➢ 平行不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接触
铷87
锶87
500亿
铀238
铅206
45亿
钾40
氩40
15亿Biblioteka 碳14氮145692
相对地质年代
2.相对年代
➢ 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 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 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最老的 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确定的顺序,只 具有相对的性质,反映了时间上相对 的新老关系
➢ 地层层序法、生物层序法、地层接触关系 法
2.相对年代 (1)地层层序法
构造运动
地层倒转
水平岩层
倾斜未倒转
指示岩层顶底方法:迭层石和泥裂
2.相对年代
➢ (2)生物层序法 ➢ 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
杂的不可逆的过程; ➢ 每个时代岩层中可含有当时生物的遗体
或遗迹——化石;
2.相对年代
➢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与相邻 岩层的单层或复层。
➢ 应该说: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特征及相 对应的地层位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它不 是以化石为依据,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无 对应关系。
小结
➢1.综合理解地质年代单位和常 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构造的认识
地质年代
目录
• 1.绝对年代 • 2.相对年代
产状一致。反映地壳间断上升。
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地层,只要原 来海或陆相通,应含相同化石及组合; ➢ 标准化石需要该生物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易于保存、特征显著、存世时间短等特征。
2.相对年代
➢ (3)地层接触关系 ➢ ①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 整合接触 ➢ 平行不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接触
铷87
锶87
500亿
铀238
铅206
45亿
钾40
氩40
15亿Biblioteka 碳14氮145692
相对地质年代
2.相对年代
➢ 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 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 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最老的 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确定的顺序,只 具有相对的性质,反映了时间上相对 的新老关系
➢ 地层层序法、生物层序法、地层接触关系 法
2.相对年代 (1)地层层序法
构造运动
地层倒转
水平岩层
倾斜未倒转
指示岩层顶底方法:迭层石和泥裂
2.相对年代
➢ (2)生物层序法 ➢ 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
杂的不可逆的过程; ➢ 每个时代岩层中可含有当时生物的遗体
或遗迹——化石;
2.相对年代
➢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与相邻 岩层的单层或复层。
➢ 应该说: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特征及相 对应的地层位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它不 是以化石为依据,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无 对应关系。
小结
➢1.综合理解地质年代单位和常 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构造的认识
地质年代
目录
• 1.绝对年代 • 2.相对年代
产状一致。反映地壳间断上升。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学基础(05 地质年代)..

第五章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5.3 地质年代表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且先
1、地层层序律
形成的老地层在下,后形成的新地层在上,这种 原始产状地层所表现出来的下老上新的规律
年的历史,细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意为“古老生物”时代,包括6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寒武纪:具有硬壳的不同 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 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腕足动物、古杯动物以及 笔石、牙形刺等。还出现 了最原始的鱼类该时代常 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5.3 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显生宙,开始出现大量高等生物以来的这段时间,它包括地球最近5.7亿
年的历史,细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意为“古老生物”时代,包括6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石炭纪:温暖湿润,沼泽 遍布,并出现了大量的森 林,为煤的形成提供了有 利条件;同时森林也孕育 了昆虫的异军突起;此外, 陆生动物进一步进摆脱对 水的依赖。
5.3 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显生宙,开始出现大量高等生物以来的这段时间,它包括地球最近5.7亿
第五章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5.3 地质年代表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不足 矿物种放射性元素含量低,测量精度要求高 同位素的含量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可能有损失 有些岩石中不存在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放射性同位素
形成时代越老,反之越新。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5.3 地质年代表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且先
1、地层层序律
形成的老地层在下,后形成的新地层在上,这种 原始产状地层所表现出来的下老上新的规律
年的历史,细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意为“古老生物”时代,包括6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寒武纪:具有硬壳的不同 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 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腕足动物、古杯动物以及 笔石、牙形刺等。还出现 了最原始的鱼类该时代常 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5.3 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显生宙,开始出现大量高等生物以来的这段时间,它包括地球最近5.7亿
年的历史,细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意为“古老生物”时代,包括6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石炭纪:温暖湿润,沼泽 遍布,并出现了大量的森 林,为煤的形成提供了有 利条件;同时森林也孕育 了昆虫的异军突起;此外, 陆生动物进一步进摆脱对 水的依赖。
5.3 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显生宙,开始出现大量高等生物以来的这段时间,它包括地球最近5.7亿
第五章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5.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5.3 地质年代表
5.2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不足 矿物种放射性元素含量低,测量精度要求高 同位素的含量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可能有损失 有些岩石中不存在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放射性同位素
形成时代越老,反之越新。
地质年代

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母体同位素的 含量和子体同位素的含量分析计算,可得出经历 多长时间才能有这样子体和母体的比例。 T=1/λ *Ln(1+D/N)
T——是同位素的形成年龄,即是所在岩石的 形成年龄;
λ——衰变常数; D——子体同位素含量;N——母体同位素含
用于岩石测年的元素应具备
1.长半衰期; 2.在岩石中易分离,含量较大; 3.易保存不易在地史中丢失。 常用的测年同位素: K-Ar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年代新(新生代或考古)常用C14 5730年
5亿年前(三叶虫)
寒武纪海底景象
4亿年前(鱼类)
3亿年前(两栖类)
2亿年前(爬行类)
1亿年前(恐龙)
0.5-2百万年前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之三)
构造地质学方法(tectonic method):
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使不同时代的岩层、
岩体和构造出现彼此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
志留系(纪)(Silurian) 普利道利统(世)
251.0 270.6 318.1 385.3 416.0
代号 统系 T1 T P3 P2 P P1 C2 C C1 D3 D2 D D1 S4 S
中生代国际地层表
代号
系(纪)
统(世)
年龄(Ma)
统系
古近系 (纪)(Paleogene)
古新统(世)
中三叠统(世)
228.0 T2 T
245.0
下三叠统(早三叠世)
T1
二叠系(纪) (Permian)
乐平统(世)
251.0 P3 P
新生代国际地层表
代号
系(纪)
T——是同位素的形成年龄,即是所在岩石的 形成年龄;
λ——衰变常数; D——子体同位素含量;N——母体同位素含
用于岩石测年的元素应具备
1.长半衰期; 2.在岩石中易分离,含量较大; 3.易保存不易在地史中丢失。 常用的测年同位素: K-Ar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年代新(新生代或考古)常用C14 5730年
5亿年前(三叶虫)
寒武纪海底景象
4亿年前(鱼类)
3亿年前(两栖类)
2亿年前(爬行类)
1亿年前(恐龙)
0.5-2百万年前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之三)
构造地质学方法(tectonic method):
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使不同时代的岩层、
岩体和构造出现彼此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
志留系(纪)(Silurian) 普利道利统(世)
251.0 270.6 318.1 385.3 416.0
代号 统系 T1 T P3 P2 P P1 C2 C C1 D3 D2 D D1 S4 S
中生代国际地层表
代号
系(纪)
统(世)
年龄(Ma)
统系
古近系 (纪)(Paleogene)
古新统(世)
中三叠统(世)
228.0 T2 T
245.0
下三叠统(早三叠世)
T1
二叠系(纪) (Permian)
乐平统(世)
251.0 P3 P
新生代国际地层表
代号
系(纪)
第三章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标准化石:
分布区域广; 数量大; 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 该层上下的地层中基本没有的化石。
化石可用于对比相距很远的地层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 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 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 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相对年代)。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是不可逆的。 生物层序律:
一方面: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进化德越复杂、越高级; 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 期相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想通),都含有相同化 石及其组合。
(二)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
地质年代——指地质体形成或者地质事件发生 的时代。分为: 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
2.绝对年代——依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地质体 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时距今多少年。
一、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三)地质年代的单位
1、绝对年代法 主要单位有:亿年、百万年 2、相对年代法 相对年代单位有:由大到小依次为: 宙 代 纪 世 期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铅-206(Pb208) 铅-207(Pb207) 铅-208(Pb208) 半衰期 45亿年 7.13亿年 139亿年 母体同位素 铷-87(Pb87) 子体同位素 锶-87(Sr87) 氩-40(Ar40) 氨-14(N14) 半衰期 500亿年 15亿年 5692年
4. 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陆的形成时期 和地球的重要演化事件。
第一节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质年代PPT课件

绝对年代反映地质体形成距今的时间
2021/3/7
CHENLI
22
六 α-衰变 decay种 Nhomakorabea衰 负β衰变 - decay
变
方 式
正β衰变 + decay
电子俘获 electron capture
衰变 decay
裂变 fission
2021/3/7
CHENLI
decay animations
23
8
2021/3/7
4C亿HE年NLI前
9
2021/3/7
3C亿HE年NLI前
10
2021/3/7
2C亿HE年NLI前
11
2021/3/7
1C亿HE年NLI前
12
2021/3/7
2-3C百HE万NLI年前
13
Time line of E history
地 球 生 命 演 化 历 史
2021/3/7
2021/3/7
CHENLI
19
Principle of Inclusion 包裹律(晚包早)
沉积层
火成岩包裹体
2021/3/7
CHENLI
20
Principle of Inclusion 包裹律(晚包早)
内含物(捕虏体)
内含物(卵石)
岩床
熔岩流
2021/3/7
CHENLI
21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
2021/3/7
CHENLI
25
Radiometric dates provide absolute ages to the Geologic
Column
放射性测年为地质 剖面提供绝对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法一般用于地质年代较老而又无化石的地层。对于含有化 石的地层,可与古生物法结合,相互印证。
17
18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切割律
1 : 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2 :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19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D
E
B
A C
20
第三节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衰变系数
t
1
ln
1
D N
N 矿物中母体同位素的含量
D 矿物中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的含量
❖主要用来确定不含化石的古老沉积地层和 岩浆岩、变质岩的年龄。
6
7
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8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法 ❖古生物比较法 ❖标准地层对比法
9
地层层序法
• 地层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及其上覆堆积物。 • 地层在垂向的迭置顺序,称为层序。 • 地层层序律的含义是:
(1)地层的原始状态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 (2)正常的状态是先形成的地层位于下方,后形成的地层位
于上方,呈下古上新的规律。
10
新
老
11
•由于地层形成后的地壳运动,可使地层倾斜或倒转(老 地层位于新地层之上)。
13
笔石化石
14
三叶虫化石15源自菊石类化石恐龙化石
16
标准地层对比法
• 只有在同一地质时期内,相同的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岩才 具有相似的岩性特征。
• 一般利用已知相对年代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和特征的,易 为人们所辨识的“标志层”来进行对比。
• 例如:我国华北、东北的南部,奥陶系地层为厚层质纯的石 灰岩。
地层倾斜 地层倒转(地层倒转时不能采用地层层序法) 12
古生物比较法
• 利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判定。 • 生物的演化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某一地质时期
灭绝的种属不能再出现(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 含有相同或相似生物内容的地层属于同一时代;含有不同生
物内容的地层时代不同,时代越老的地层含有的化石越原始 低级简单,与现代生物界面貌差别越大,时代越新的地层含 有的化石内容越高级复杂越接近于现代。 • 通常利用那些演化快、生存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的生物 化石(标准化石),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 例如:南京筳(Nankinella)为我国南方二叠纪的标准化石
0.65亿年至今,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繁盛。
24
第四节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侵入接触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断层接触
25
➢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的层面平行; ❖地层时代连续; ❖形成过程:地壳处于稳定且持续的下降过程,或以下降
为主导状态的升降过程下发生连续沉积而形成的。
亿年。太古代是具有明确地史记录的最初阶段。在这漫长的 12亿年间,是地球形成后的初始期,地表到处形成童山和荒 漠,由于年代久远,确实很难寻觅到化石,人们对这一时期 的生命活动了解得很少。 • 元古代的时限自26亿年前至5.7亿年,在这段地史中, 形成地史时期的菌-藻类时代。
23
❖显生宙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绝对地质年代: 指地质事件从发生到现在所经历的实 际年数。
相对地质年代: 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4
第二节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5
一、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绝对地质年代。
❖基本方法: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 母体同位素的含量和子体同位素的含量,根据下 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岩石形成的绝对年代。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
在地质学研究中,把地质历史按不同的级别
划分了不同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宙、 代、纪、世。而在这些时间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 为:宇、界、系、统
级别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大宙
宇
代
界
纪
系
小
世
统
21
地质年代表
22
❖隐生宙 •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其时限约从38亿年至26亿年前,长达12
新生代
6-4.09亿年,海洋占优势, 植物以海生藻类繁盛,动物 以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4.09-2.5亿年,陆地面积扩大,蕨类 植物繁盛,出现了裸子植物,动物以 鱼类、两栖类繁盛,出现了爬行类。
2.5 -0.65亿年,陆地面积扩 大,地形高低起伏,裸子植
物繁盛,动物以爬形类繁盛,
出现了鸟类和初级的哺乳动 物。
层的时代为P,上面岩层的时代为K,请说明这两套 岩层的接触关系,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图1
34
3、对图2的地层及构造按照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 进行排列。
图2
35
❖侵入体和被侵入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线多呈不规则状,有接触变质现象; ❖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
31
➢侵入体沉积接触
❖侵入体被沉积岩层直接覆盖; ❖侵入体与沉积岩层之间有风化剥蚀面;
32
➢断层接触
33
练习题:
1、请指出课本P23图3.3中有哪些接触关系? 2、如图1所示的上下两套岩层均为沉积岩层,下面岩
4
3 2 1
地层的整合接触
26
➢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的层面平行,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剥蚀面; ❖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的地层; ❖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
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下降、再沉积
27
2 2
1 1
海平面 2
5
1
2
1
2
3
4
5
28
➢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剥蚀面,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 下伏地层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 ❖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的地层; ❖形成过程:下降、沉积
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同时 地壳水平运动导致地层倾斜或弯曲
下降、再沉积
29
2 1 2
2 1 3
2 1 4
海平面 5 2 1
5
30
➢侵入接触
工程地质学
姬凤玲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第二章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主要内容
概述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四纪及第四纪沉积物 地层接触关系
2
第一节 概 述
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和地球。 在地球上生命存在时间为38亿年左右。 人类存在时间为1万年左右。
3
第一节 概 述
地质年代: 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17
18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切割律
1 : 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2 :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19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D
E
B
A C
20
第三节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衰变系数
t
1
ln
1
D N
N 矿物中母体同位素的含量
D 矿物中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的含量
❖主要用来确定不含化石的古老沉积地层和 岩浆岩、变质岩的年龄。
6
7
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8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法 ❖古生物比较法 ❖标准地层对比法
9
地层层序法
• 地层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及其上覆堆积物。 • 地层在垂向的迭置顺序,称为层序。 • 地层层序律的含义是:
(1)地层的原始状态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 (2)正常的状态是先形成的地层位于下方,后形成的地层位
于上方,呈下古上新的规律。
10
新
老
11
•由于地层形成后的地壳运动,可使地层倾斜或倒转(老 地层位于新地层之上)。
13
笔石化石
14
三叶虫化石15源自菊石类化石恐龙化石
16
标准地层对比法
• 只有在同一地质时期内,相同的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岩才 具有相似的岩性特征。
• 一般利用已知相对年代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和特征的,易 为人们所辨识的“标志层”来进行对比。
• 例如:我国华北、东北的南部,奥陶系地层为厚层质纯的石 灰岩。
地层倾斜 地层倒转(地层倒转时不能采用地层层序法) 12
古生物比较法
• 利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判定。 • 生物的演化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某一地质时期
灭绝的种属不能再出现(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 含有相同或相似生物内容的地层属于同一时代;含有不同生
物内容的地层时代不同,时代越老的地层含有的化石越原始 低级简单,与现代生物界面貌差别越大,时代越新的地层含 有的化石内容越高级复杂越接近于现代。 • 通常利用那些演化快、生存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的生物 化石(标准化石),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 例如:南京筳(Nankinella)为我国南方二叠纪的标准化石
0.65亿年至今,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繁盛。
24
第四节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侵入接触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断层接触
25
➢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的层面平行; ❖地层时代连续; ❖形成过程:地壳处于稳定且持续的下降过程,或以下降
为主导状态的升降过程下发生连续沉积而形成的。
亿年。太古代是具有明确地史记录的最初阶段。在这漫长的 12亿年间,是地球形成后的初始期,地表到处形成童山和荒 漠,由于年代久远,确实很难寻觅到化石,人们对这一时期 的生命活动了解得很少。 • 元古代的时限自26亿年前至5.7亿年,在这段地史中, 形成地史时期的菌-藻类时代。
23
❖显生宙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绝对地质年代: 指地质事件从发生到现在所经历的实 际年数。
相对地质年代: 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4
第二节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5
一、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绝对地质年代。
❖基本方法: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 母体同位素的含量和子体同位素的含量,根据下 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岩石形成的绝对年代。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
在地质学研究中,把地质历史按不同的级别
划分了不同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宙、 代、纪、世。而在这些时间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 为:宇、界、系、统
级别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大宙
宇
代
界
纪
系
小
世
统
21
地质年代表
22
❖隐生宙 •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其时限约从38亿年至26亿年前,长达12
新生代
6-4.09亿年,海洋占优势, 植物以海生藻类繁盛,动物 以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4.09-2.5亿年,陆地面积扩大,蕨类 植物繁盛,出现了裸子植物,动物以 鱼类、两栖类繁盛,出现了爬行类。
2.5 -0.65亿年,陆地面积扩 大,地形高低起伏,裸子植
物繁盛,动物以爬形类繁盛,
出现了鸟类和初级的哺乳动 物。
层的时代为P,上面岩层的时代为K,请说明这两套 岩层的接触关系,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图1
34
3、对图2的地层及构造按照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 进行排列。
图2
35
❖侵入体和被侵入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线多呈不规则状,有接触变质现象; ❖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
31
➢侵入体沉积接触
❖侵入体被沉积岩层直接覆盖; ❖侵入体与沉积岩层之间有风化剥蚀面;
32
➢断层接触
33
练习题:
1、请指出课本P23图3.3中有哪些接触关系? 2、如图1所示的上下两套岩层均为沉积岩层,下面岩
4
3 2 1
地层的整合接触
26
➢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的层面平行,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剥蚀面; ❖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的地层; ❖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
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下降、再沉积
27
2 2
1 1
海平面 2
5
1
2
1
2
3
4
5
28
➢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剥蚀面,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 下伏地层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 ❖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的地层; ❖形成过程:下降、沉积
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同时 地壳水平运动导致地层倾斜或弯曲
下降、再沉积
29
2 1 2
2 1 3
2 1 4
海平面 5 2 1
5
30
➢侵入接触
工程地质学
姬凤玲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第二章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主要内容
概述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四纪及第四纪沉积物 地层接触关系
2
第一节 概 述
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和地球。 在地球上生命存在时间为38亿年左右。 人类存在时间为1万年左右。
3
第一节 概 述
地质年代: 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