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期末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视觉文化与传播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10月试卷

视觉文化与传播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10月试卷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视觉文化与传播试题
课程代码:07191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视觉传达学科是怎样建立的?
2.信息摄入工作,应避免哪些失误?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从自然界发现一组轻与重和软与硬的事物,然后从形态、肌理、色彩的角度分析信息与视觉元素的关系。

2.从人类生活中,找出由人的形体动作造型而表达出来的冷静与兴奋的情感信息。

三、以作品和设计稿的形式完成(60分)
选择一种产品,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做出与视觉经验有关的改良设计,并要求用形态和文字共同表述。

1。

视觉文化——精选推荐

视觉文化——精选推荐

视觉文化图像的劣根性:浅薄化、粗鄙化、平面化。

①当代文化或文化中的高度视觉化,就体现在对视觉性和视觉效果的普遍诉求上,从广告形象到影视节目,从印刷图像到服饰、美容、建筑、城市形象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图像无处不在。

当代文化高度视觉化把可视性和视觉快感凸现出来,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许多传统法则。

在“眼球经济”时代“被把握为图像”的东西才是充斥着权利和影响的东西.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

当代文化不仅体现出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而且是一种普遍视觉化,即是视觉化对非视觉化领域广泛的“殖民”。

②如今图像更具优势,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读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印刷中图像凌越文字占据了主导地位,就电影和文学而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文字描绘的图像化倾向,在读图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

读图时代(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说,读图时代这一表述揭示了图像成为我们阅读的主要领域。

从狭义上说,所谓读图,就是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把我们从抽象的文字解读中“解救”出来,转向了种种直观生动的图像。

③历史的看,没有那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外观如此关注。

凡视力所及之物,总是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着视觉快感。

④人的视觉不断发展,不断延伸,可视性要求与视觉快感的欲望不断攀升,导致了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视觉技术的变革还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出现和传统观念的深刻变革。

3.视觉范式的历史演变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他认为,画家心中有某种“图式”制约画家视觉范式(名词解释):范式也就是一整套关于特定科学理论的概念、命题、方法、价值等。

视觉范式,亦即特定时代人们的“看的方式”。

①从不可见性到可见性启蒙;真理就是“开启”与“去蔽”(海德格尔)②从相似性到自指性图像符号与显示的关系从相似性关系到非相似关系的转变③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英国美学家克利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会激起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他写道“有意识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题1:艺术概论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艺术概论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作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艺术概论涵盖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人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提升审美水平。

题2:列举并描述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

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是形式、内容、风格和表达。

1. 形式:指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包括艺术作品的形状、结构、颜色、材质等。

形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

2. 内容: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主题等,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3. 风格:指艺术家在艺术表达中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包括创作技巧、艺术语言和个人风格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风格的塑造,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辨识度。

4. 表达: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情境等,通过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要素,使用视觉、听觉等感官符号向观众传递信息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象征性的或抽象的,通过观众的感知与解读形成艺术的交流和共鸣。

题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场思想与文化运动,对欧洲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思潮对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艺术家开始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融入作品中,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风格。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文化,追求对古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这一影响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人体的写实和比例,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另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艺术。

性别与媒介

性别与媒介

• “窥淫”发展为“窥淫癖”满足欲望并产 生愉悦。
• “自恋认同”拉康“镜像期”认识自我, 形成自我认同。
• 超越?《百万美元宝贝》
3、意识形态 根植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采用的心理 分析主要是使用拉康对于弗洛伊德重新阐释。
弗洛伊德的社会性别主体性的发展主要是婴儿时 期的俄狄浦斯情节和阉割情节的协调,才能发 展为正常人。
•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 阶段,也被称为“新女性主义”。这场波及欧美许 多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与黑人民权运动 相结合,后来又与反战和平运动遥相呼应,其声势 与影响均非上一阶段女性主义运动所能比拟。
• 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运动非常注重理论 建设,并与20世纪以来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和众多学 术流派密切相关。其主要的特征是对于男权中心主 义的全面清理批判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主 义思想逐步开始由思想与学术边缘进入主流话语区, 并在空间上迅速扩展到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欧美 各个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建立各种和教学学科与科研 机构。
一、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 理论构建
• 1、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意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后传到英美, 逐渐流行起来。 • 女性主义涵盖并超越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加 关注性别冲突的多层次内涵,这是国内目前多 用女性主义一词的原因。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产物,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 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形式 的不平等。
• “社会性别”(gender,或译文化性别)是 西方第二阶段女性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 它将传统被视为自然天成的男女性别角色, 解析为“生理性别”(sex,或称“基因性 别”)与“社会性别”两部分,由此将性 别差异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其所依托的生物 性载体中分离出来。(文化研究)

《人类学(2)》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类学(2)》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类学(2)》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人类学(2) 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1.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2. 解释人类学中的实地调查方法。

3. 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

4. 讨论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5. 解释文化人类学家如何应用视觉材料进行研究。

6. 什么是语言人类学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7. 研究性人类学是什么?请提供一个研究性人类学项目的例子。

8. 描述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关系。

9. 解释折衷主义的概念,并讨论其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10. 分析全球化对人类学的影响。

答案1. 文化人类学是一个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

它探索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形式等,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 实地调查是人类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涉及到研究者亲身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场所进行观察、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活动,从而获取详细的文化信息和了解。

3.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的,不同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观。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文化可以被视为优越或普遍的标准,人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4. 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常常面临伦理问题,例如如何处理研究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如何尊重其文化传统和,以及如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 文化人类学家可以使用各种视觉材料,如照片、电影、艺术作品等,来帮助记录、展示和解释文化现象。

这些视觉材料可以为观众提供直观的了解和感受,丰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6. 语言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

它探索了语言的结构、演化和使用,并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的语言使用方式,可以了解其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7. 研究性人类学是一种将人类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

例如,在社会发展项目中,人类学家可以通过了解当地文化和社区需求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项目。

8. 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许多联系。

视觉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视觉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视觉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影、电视到广告、网络,视觉元素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而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单一学科的视角拓展到了跨学科的领域,融合了艺术、传媒、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视觉文化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图像的制作、传播和接收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越来越依赖视觉信息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在不断地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比如,广告中的图像往往通过精心设计来传递某种产品的优势和品牌形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设置,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看法。

艺术学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品作为视觉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批判。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和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观念和审美标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注重写实和透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追求;而现代主义艺术则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强调主观表达和形式创新,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传媒学则关注视觉信息的传播和受众的接受。

在大众传媒时代,视觉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通过图像和视频来传递新闻、娱乐和广告等内容。

传媒学研究视觉信息的制作、编辑和传播策略,以及受众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和反应。

比如,研究发现,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往往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传递和误解。

社会学为视觉文化研究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

社会结构、阶级、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视觉文化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在时尚领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和审美标准,这反映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在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呈现往往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可能存在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视觉性别差异与色彩感知

视觉性别差异与色彩感知

视觉性别差异与色彩感知视觉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个话题中,色彩感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视觉性别差异对色彩感知的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性别差异与颜色偏好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颜色偏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常,男性更偏好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而女性更倾向于温暖的色调,如粉红色和紫色。

这种性别差异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求生需求。

男性更常接触与狩猎和战斗相关的任务,需要对青绿色的自然环境做出反应;而女性则更多接触与孩子抚养和社交互动相关的任务,需要与粉红色、紫色等温暖色调联想。

二、性别差异与色彩辨识除了颜色偏好的影响外,性别差异还可能在色彩辨识方面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更擅长辨别不同的色彩细微差别,而男性则更擅长在低光照条件下辨认物体。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男女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女性的大脑在掌握语言和情感处理等方面相对更为灵活,而男性则在空间认知和运动协调等方面更为出众。

三、社会因素对色彩感知的影响除了生物学因素外,社会文化也对性别差异与色彩感知产生重要影响。

从小,女孩子被灌输着粉红色和紫色等柔和的颜色代表温暖、柔和和女性特质;而男孩子则被认为应该偏好蓝色和绿色等阳刚、有力和男性特质的颜色。

这种社会化差异影响了个体对色彩的偏好和感知。

结论:视觉性别差异对色彩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男女在颜色偏好和色彩辨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物学、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交织影响有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的,个体之间依然存在差异。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理解性别差异如何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认知。

参考文献:1. Eastman, L. B., & Kroll, K. M. (1996). The influence of gender-role socialization, media use,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perceptions of gender-appropriate sport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19(3), 199-212.2. Hanley, R. E., & Veroff, J. (2014). Gender-role intensification across the life course. Sex Roles, 71(7-8), 275-289.3. Le, T. N., & Huang, L. (2019).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or preferences revisited: The impact of culture.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44(1), 61-69.4. Reilly, D., Neumann, D. L., & Andrews, G. (2017). Sex differences in color preferences transcend extrem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ec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6(6), 761-774.5. Wexner, L. B. (1954). The degree of metamerism in relation to differences in color matching ability among individuals.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44(9), 658-664.。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201904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关于中国的性骚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A、城市中的性骚扰多于农村B、基本上是男性骚扰女性C、性骚扰有泛化的趋势D、性骚扰对象的泛化我的答案:D2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1.0分)1.0分A、社会性别议题应包含在社会决策和发展的全过程中B、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各领域宏观决策、执行、检测、评估的重要工具C、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D、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的出发点是彻底消除两性之间的所有差异我的答案:D3相较于男性,妇女作为严重贫困受害者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

(1.0分)1.0分A、在许多国家男女性别不平等B、女性工作时间长但获得的报酬少C、女性摆脱贫困能力得到了解放但未能发挥其能力D、女性社会和职业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我的答案:C4()是基本男女都拥有人的基本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对待的政策。

(1.0分)1.0分A、性别歧视政策B、性别平等政策C、性别发展政策D、性别中立政策我的答案:B5如果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其实是说()。

(1.0分)1.0分A、所有男性身高都高于女性B、大部分男性身高高于女性C、其他因素都相等的前提下,男性身高更高的概率更大?D、作为个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差异我的答案:C6家庭和工作的冲突会导致的问题不包括()。

(1.0分)1.0分A、双重期待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引起女性心里矛盾B、对家庭和睦产生不利影响C、成功职业女性比例下降D、女性消耗在家务的时间进一步延长我的答案:D7从理论上来说,卫生间的合理情况是()。

(1.0分)1.0分A、女性配比更高B、女性配比更低C、男女性配比一致D、男女性配比接近我的答案:A8关于性别差异与歧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分A、社会性别研究中不承认性别差异存在B、性别差异意味着一种性别优于或劣于另一种性别C、性别差异一旦被格式化了,个体会因此受到较小差别对待D、对个体的歧视是以群体的属性或刻板印象来区别对待个体我的答案:D9关于女性主义、政治和权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期末考试(20)114' 02''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6-07-10 23:59一、单选题1以下哪方面不属于图像生产在现代社会所涉及的主题?()•A、政治••B、商业••C、美学••D、制造业我的答案:D2《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是现实主义作家()。

•A、马尔克斯••B、简奥斯汀••C、大仲马••D、托马斯.哈代•我的答案:D3“装嫩”这种行为倾向,是对以下哪个群体的歧视?()•A、中学生•B、林志玲等明星••C、相亲对象••D、内在外在都脱离了孩子气的女性•我的答案:D4“辣妈”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是()。

•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我的答案:C5“高学历女性,低水平主妇”真正说明的问题是()。

•A、学历越高的女性家务能力越低••B、现代女性应该努力照顾好家庭••C、高学历女性的精力用在了她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上••D、高学历女性在家务能力上不如低学历女性•我的答案:C6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流行的服饰是()。

•A、••B、中山装••C、喇叭裤••D、小礼服•我的答案:B7米歇尔福柯的()是关于性的新学说的最具影响力和最具象征性的文本。

•A、《性史》••B、《疯癫与文明》••C、《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我的答案:A8初次发生性关系时,超过()的女性不会落红。

•A、10%••B、30%••C、40%••D、50%•我的答案:D92003——2010年,“王子与灰姑娘”式的韩国偶像剧不包括()。

《我叫金三顺》••B、《花样男子》••C、《宫》••D、《冬季恋歌》•我的答案:D10中国的性教育相信()才是安全的。

•A、自主发现的••B、男女不接触的••C、开放的••D、封闭的•我的答案:D11争辩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更优越,哪一类人是“范本”,这样的思路是陷入了()的漩涡。

•A、本质主义••B、形式主义••C、性别主义••D、反本质主义•我的答案:D12在本质上,“平等”只服从于()的目的。

•A、利益••B、自由••C、文化••D、社会•我的答案:B13从()开始,就有很多普通人被称为“辣妈”。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我的答案:D14最安全的避孕方式是()。

•A、吃紧急避孕药••B、算安全期••C、使用安全套••D、安环•我的答案:C15《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从类型上来说,是一部()。

喜剧片••B、悲剧片••C、悬疑片••D、历史片•我的答案:A16在发生性关系之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A、爱情••B、性欲••C、性的安全感•D、处女问题•我的答案:C17在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是时髦和身份的象征。

•A、高跟鞋••B、香水••C、金色皮带••D、尼龙长袜•我的答案:D18以下不属于对男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是()。

自我••B、无序••C、事实••D、逻辑•我的答案:B191997——2002年,韩剧的爱情故事的取向是()。

•A、超现实的••B、悲情的••C、丑小鸭变天鹅的•D、玛丽苏的•我的答案:B20作为个体,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性是怎样的?()•A、完全相似••B、完全不同••C、相似性大于差异性••D、相似性小于差异性•我的答案:C21以下哪种行为不符合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男性更适合出差••B、女性更有事业心••C、男性在性关系上更主动••D、女性更适合做秘书•我的答案:B22打出“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口号的女性主义者为()。

•A、李银河••B、肖美丽••C、叶海燕•D、沈睿•我的答案:C23婚姻的基础是()。

•A、爱情••B、性生活••C、契约关系••D、养育后代•我的答案:C24社会性别机制需要从()个方面来认识。

1••B、2••C、3••D、4•我的答案:D25在关于80后的调查中,有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的人的比例为()。

•A、10%••B、30%••C、50%•D、60%•我的答案:C26在20世纪60年代,年轻女性心目中最理想的丈夫的职业是()。

•A、富农••B、工人••C、军人••D、教师•我的答案:C27在中国的高校以外,第一次举办《阴道独白》演出的地点是()。

北京••B、上海••C、广州••D、杭州•我的答案:C28“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丑陋的女人,只有懒惰的女人”,这句话是()说的。

•A、玛丽莲梦露••B、赫莲娜.鲁冰斯坦••C、赫本•D、葛丽泰·嘉宝•我的答案:B29女权主义反对计划生育的理由是()。

•A、国家需要生产力••B、违背伦理学••C、女性应当有控制子宫,控制身体的权利••D、损害生命•我的答案:C30个人的和谐关系取决于()。

•A、个人的家庭和谐••B、个人的强势与否••C、家庭成员的素养••D、个人对差异的接受程度•我的答案:D31认为“社会性别一种复杂的政治机制”、“产生于身体、行为和社会关系间的一套效应”的人是()。

•A、涂尔干••B、荣格••C、弗洛伊德••D、福柯•我的答案:D32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的性别气质走的是一种()的道路。

•A、追求个性••B、追求美••C、追求时尚••D、追求统一化•我的答案:D33缠足的妇女对于脚最疼痛的记忆是下列哪个阶段?()•A、裹脚时••B、穿鞋时••C、走路时••D、放脚时•我的答案:D34以下属于隐性歧视的是()。

•A、把女性看作“负面”••B、把男人看作是客观的标准,并依此判断他人••C、把女性视为低于男人的第二性••D、以社会刻板印象来要求女性•我的答案:B35《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其实质是一部()。

•A、讲述爱情的影片••B、女权主义参考书••C、女性挣扎史••D、婚姻变化史•我的答案:C36建构女性“驯服的肉体”的规训技术,其目的是()。

•A、对女性永久而彻底的控制••B、确认男性权力••C、社会文化发展••D、强化女性生育作用•我的答案:A37一个人的()会决定他所言说的前提假设和逻辑。

•A、心理偏好••B、性格特性••C、利益取向••D、外部环境•我的答案:C38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人体艺术大展期间,共接纳了()人次的观众。

•A、二万••B、十万••C、十二万••D、二十二万•我的答案:D39“铁姑娘”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兴起,其原因是()。

•A、审美变化的需要••B、女性意识的觉醒••C、社会思潮的影响••D、社会需要生产力•我的答案:D40玛丽莲.梦露的染色体是()。

•A、XY••B、XX••C、XXY••D、XYX•我的答案:C41以下不属于关于社会性别歧视起源的学说的是()。

•A、性别差异论••B、社会分工论••C、交易女人••D、基因论我的答案:D42“选择权的给予”包含()个方面的内容。

•A、1••B、2••C、3••D、4•我的答案:C4320世纪90年代初的艺术照普遍反映了我们对()的模仿。

•A、自然生活•B、古代生活••C、西方生活••D、文化名人•我的答案:C44女权的作用不包括()。

•A、为个人减少痛苦••B、突破社会刻板印象••C、摆脱传统条条框框的约束••D、•我的答案:D45福柯认为,是()使人们接受了外界规则,并开始以此来管制自己的。

•A、对美的向往••B、生理倾向••C、国家强制力••D、他人的凝视(要求)•我的答案:D46女性的参与比例要达到(),才是性别平等的有效参与。

•A、••B、20%~30%••C、30%~40%••D、40%~50%•我的答案:C47在中国,婚后有婚外性行为的比例是()。

•A、12.1—12.9%••B、13.1—13.9%••C、14.1—14.9%•15.1—15.9%•我的答案:B48性别是一种表演,它通过再现来构建,而构建中的重要媒介就是()。

•A、身体••B、社会文化••C、民俗••D、群体心理•我的答案:A49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反对的不包括()。

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B、对不同人群的歧视••C、性别差异••D、约束人们幸福自由生活的教条•我的答案:C50潘绥铭认为,性教育的目的一是帮助人们在性生活里享受快乐,二是()。

•A、避免早孕早育••B、减少强奸事件••C、打破性的无知••D、鼓励婚育•我的答案:C二、判断题1社会文化告诉我们,性别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的答案:×2男性无法做家务、无法给孩子换尿布是天经地义的。

()我的答案:×3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已经引起了外界足够的关注。

()我的答案:×4在个体层面的平等上,应该以法律来要求自身,以道德要求他人。

()我的答案:×5《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曾在联合国发表过女权演讲。

()我的答案:√6规训的执行者是特定的人。

()我的答案:×7性别的二元分立会在我们社会继续持续下去。

()我的答案:√8人的性格存在两元对立。

()我的答案:×9沈老师提到,中央电视台的台级领导班子中有4位女性。

()我的答案:×韩剧的校园剧时代,女主角通常具有乐观、坚强的特征。

()我的答案:√11福柯认为,欲望是一种先验存在的生理实体。

()我的答案:×12美是不可以模仿的。

()我的答案:×13女性按“安全期”的时间来避免怀孕是可靠的。

()我的答案:×14在研究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含有价值判断的题目。

()我的答案:√如果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她们将被赋予许多责任,并被排除在较高的回报之外。

()我的答案:√16当我们在谈论平等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文化、资源、环境结合起来考虑。

()我的答案:√17到了2007年,“辣妈”的形象开始变成“全能妈妈”的形象。

()我的答案:√18广义的性是指与生殖、性交及相关器官相关的行为和文化。

()我的答案:×19图片和其他视觉素材成为了阅读的主体,这是现代审美的追求。

()我的答案:√中国的性别出生比说明了很多女婴根本没有出生的机会、或者没有户口。

()我的答案:√21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各式各样的婚纱照,是因为人们在特殊场合对超越日常体验的追求。

()我的答案:√22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男性在性关系中是受益的一方。

()我的答案:√23男性的体内不含雌激素,女性体内不含雄激素。

()我的答案:×24在中国,人们没有不堕胎的权利。

()我的答案:√根据潘绥铭的调查数据显示,男性的首次自慰和性交的时间都早于女性。

()我的答案:×26性别差异意味着男性优于女性。

()我的答案:×27在中国文化中,快乐的意义十分局限。

()我的答案:√28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和文化修正来实现不平等情景的平等化。

()我的答案:√29韩剧中的男主角对除女主角外的其他女性基本上都是无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