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8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师导学案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导学案编写人:高一语文备课组(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生僻字词读音以及成语意思;2、 正面分析主人公人物形象,并熟练运用正面描写方法进行写作;重难点:熟练运用正面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学法指导:旁批法 模仿写作一、预习自测1.读准字音戊wù戌xū 显宦huàn 叱chì咤zhà 莅lì校 迥jiǒng 乎不同 精悍hàn 步履lǚ 激亢kàng 箜kōng 篌hóu 博闻强记jì 博闻强识shí 酣hān 畅 屏息以待.... 蓟jì北2.解释成语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也说博闻强识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形容痛哭的样子。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二、整体感知1、 看到这个标题,你最想从文章中知道哪些东西?明确:1.这次演讲是关于什么的,都说了些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演讲?它为什么值得回忆?3.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这次演讲是在哪里进行的?5.这次演讲是否精彩?三、探究导航1、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真性情)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使用批注式学习法,品析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初步概括人物形象。
2、品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3、培养兴趣,课外延伸阅读二、学法指导品味揣摩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学习过程(一)走近作者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二)了解人物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等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
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经越南赴两广参加反袁斗争。
当时他的老师康有为也一起反袁。
1917年7月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续善后借款1000万日元合同;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因与代总统冯国璋就“统一中国”方式政见不和,段内阁辞职下台,梁启超也随之退出政坛。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把握1、梁任公的演讲成功吗?(原文划出相关句子)略2、梁任公讲了什么?(用典)略3、梁任公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分析)详(四)品文——品人1、品味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2)自主研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五)诵读少年中国说全: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男:少年智/则国智(齐)女:少年富/则国富(齐)男:少年强/则国强(齐)女: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齐)。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及课后作业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由此以点带面,把握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
预习:1.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著作合编《饮冰室合集》2.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
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3.字音:戊()戌()箜()篌( )迥()异叱咤()莅()临精悍()激亢()酣()畅蓟()北4.行文思路: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思考:1.从文中第一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梁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特点的一句话2、围绕“动人”二字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演讲以及演讲中的梁启超作了具体地描写?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3、我们感受到梁任公不仅是一位有学识、有文采之人,作者对他的评价还说他是“有热心肠的学者”,这是为什么课后练习: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曰歌声粗犷.A.shǐ zī cháng cháo kuàngB.shì cī cháng kē guǎngC.shì eǐ tang cháo kuàngD.shǐ zī tang kē guǎng答案:B能力提升2.说说下面的语句从修辞的角度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知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2.把握梁任公先生人物形象特点,体察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处细节描写,感悟任公的爱国情怀。
2.理解作者在叙事中的评论和感受。
探究过程:一、夯实基础(借助练习册解决字词)二、整体感知,勾画概括1.本文主要记事还是记人?2.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试从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①②③④四、细读课文,概括特点1.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的人。
2.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人物特点。
演讲稿:开场白:动作:声音:语言:表情:进场:演讲内容五、品读细节,感悟情怀1.前面说到任公先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怎样理解“热心肠”?2.先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于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体现了任公先生怎样的情怀?3.先生读《桃花扇》,“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4.第五段,梁任公先生引用《箜篌引》,这一首诗该如何理解?六、拓展练习,提高能力运用细节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要求: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3.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举例1: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红楼梦》(薛宝衩)举例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梁启超及梁实秋的情况,识记重点字词,积累语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伟人风采;3、学习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设想:由演讲到学识人品,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典型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预习案】使用说明:1、先熟读课文,标点、勾画重点字词、语句,再研读文本。
2、依据标题、文体,结合背景,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主旨。
3、研读文本,注意文章写什么人、什么事,又是怎么写的。
4、牢记:先读文章,再做学案;把疑问之处标示出来。
知识链接1.梁启超 (1873.2.23—1929.1 .19)广东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民初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掀起了“护国战争”。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1918年,梁启超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
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2.梁实秋:浙江人,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雅舍小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识和人品。
3.演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此是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
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
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
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预习自测: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屏.息()谦逊.()2. 解释下列列词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分析品味语言,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怎样在记叙中融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简介】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学习过程】一、课前积累梁实秋名言: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加点字词注音: 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蓟北二、文学常识及字词积累三、通读全文,勾画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并作旁注。
思考1 :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一可是也有一点喽!(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思考2 :古诗《箜篌引》是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了解梁启超的人格魅力。
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掌握基本字词。
3.分析课文内容梳理结构。
(二)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精悍.()箜篌..()弥.漫()沾襟.()涕泗.()酣.畅()答案:huàn chìzhàlìjiǒnghàn kōng hóu míjīn sìhān2.词义识记叱咤风云:迥乎不同:博闻强记:涕泗交流:短小精悍:答案: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极大,显然不一样。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涕泗交流:眼泪鼻子一起流下。
形容非常悲痛。
涕:眼泪;泗:鼻涕。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指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3.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1987),现代_________家、文学评论家、_________家。
浙江杭州人。
散文代表作_________,还独立译有_________,晚年完成百万字著作《英国文学史》。
课文选自他的《槐园梦忆》。
解析: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大家,对他的身份和主要作品要熟练掌握。
答案:散文翻译《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二、教材探究(一)知人论事1.作者简介(学生明确记忆作家时应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2.人物介绍: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梁启超先生治学严谨的精神,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通过旁注评点例如的分析,尝试评点,学会用旁注评点法去阅读文学作品【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
2、圈点勾画旁注,认真揣摩文中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
【背景助读】1.知识助读:细节描写〔1〕细节描写的含义百度百科中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根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印象更深刻。
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亮点和得分点。
〔2〕有没有细节描写的区别例1:原文:不清楚跟她坐在一起是好是坏,反正我只知道跟她坐在一起,随时会耳膜爆炸,为什么?因为她是班上有名的大喇叭,只要她轻轻地发出一声,就要把人吓死。
不明白为啥她那嗓子会那么厉害,真是“一鸣惊人〞。
参加语言细节描写后:“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地搔着后脑,脸上挂着笑。
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
有谁不知她是最大胆、最淘气的女孩呢,我有点儿畏惧。
日子很快过去。
印象中,每天晚修铃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双手捂住耳朵。
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啊——〞其声如雷霆乍响,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作业。
例2:写“我〞很怕吃芥末原文:我拿起一块沾满芥末的寿司一口咬下去,呛得晕头转向,急忙找水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8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二、细部探微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点拨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点拨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
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
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
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中的“幸运”“欢喜”都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训课老师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
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一、中心主旨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梁任公的真挚情感蕴含在叙述描写中。
二、写作特色1.全文布局工稳。
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随意性很强,但仔细阅读,才觉得布局相当工稳。
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
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
2.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
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而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是梁氏独特的开场白,堪称文章的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3.选材很讲究。
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
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能达到本文这样的效果,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4.虚实相生。
比如7~9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为动人了。
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
这是实写。
而第6段说20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怎样深刻的影响。
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襟”;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
虚实结合得如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5.描写精当,形象传神。
文章多处穿插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梁先生绘形,且极为传神。
例如写他出场,“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短短四十余字,梁任公的肖像、神采已跃然纸上,如刻如画,让人过目不忘。
再如“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几处描写,既是绘形,更是对梁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渲染,将人物立体化。
三、结构图解(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洪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答案 B解析“竞”应为“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梁启超先生早年极力________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中。
(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
(3)三百多年的历史,六十多个人物,仅仅拍了12集。
剧情处理之________,不能不让那些动辄三十集五十集的“大手笔”汗颜。
A.鼓吹启迪洗练B.宣传启迪简练C.鼓吹启发简练C.宣传启发洗练答案 A解析“鼓吹”,宣传提倡;“宣传”没有提倡的意思。
“启迪”,开导,启发;“启发”没有开导的意思。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简练”,(措辞)简要,精练。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答案 B解析“翻云覆雨”为贬义,不合语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北京、天津、上海举办的前3届世乒赛鉴于均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宣布开幕和闭幕,因此,2008年广州第49届世乒赛也邀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
B.商业战争大片《集结号》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十分感人的。
C.易建联在雄鹿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主教练和球迷的信赖和关怀中汲取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美国国防部2008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在缺乏事实证据的情况下,猜测2007年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受到的黑客攻击“似乎来自于中国”,并推断中国于去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利于提升中国“太空军事作战能力”。
答案 D解析A项“鉴于”应该放在“在北京、天津”之前,不能置于句中;B项句式杂糅,应将“了”改为“的”;C项搭配不当,应将第二个“在”改为“从”。
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5~8题。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5.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
(4分) 答案“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
6.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5分)答案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
7.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5分)答案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
8.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6分)答案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一处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
三、课堂延伸(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鸟梁实秋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