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18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18

《逍遥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二、作者及作品、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篇。

有内篇篇,外篇篇,杂篇篇。

内篇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11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11
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学生
讨论
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并作答
学生学习小结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及《新新学案》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三段)。
四、自读与讨论第一部分:。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讨论归纳:(板书)
有形的套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三、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品读法:通过品读个性化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
、了解契诃夫生平及地位。
、理清情节,研读第一部分。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23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23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重难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混沌(úù):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尴尬(āà):(神色、态度)不自然。

诘问(éè):反问倚重(ǐò):倚靠,器重。

三昧(āě):指心神专注而不散乱。

皮萨(íā):一种意大利式馅饼。

告罄(àì):指能源枯竭。

黑洞(ēò):一种特殊的天体。

.下列词语中括号内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轱)辘(酤)酒(沽)名钓誉(怙)恶不悛.(诳)语(逛)街热泪盈(眶)(匡)谬正俗.(逾)越(伛)偻向(隅)而泣(踽)踽独行.(熨)帖(愠)怒良(酝)佳(酿)云气氤(氲)、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分)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两个字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甚至还可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二、阅读引导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

具体如下:、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

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11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25份) 人教课标版11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资料库】、背景知识陶渊明岁时(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文学常识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后世称靖节先生。

有《陶渊明集》。

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

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文题解释:①归去来兮:“回去吧!”“回去啊!”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导学案专项练习(九)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屏.气摒.弃并.蒂莲秉.烛待旦B.黄鹂.黎.明霹雳.舞磨砺.意志C.驼.绒滂沱.拓.荒者脱.颖而出D.翌.日游弋.溢.洪道逸.兴遄飞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

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的。

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D.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表达交流 确立自信学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虚词用法 文言文翻译
(五) (六) 阅读鉴赏 3《边城》 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阅读鉴赏 8《咬文嚼字》 9《说“木叶”》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专项练习 (七) (八) 阅读鉴赏 10《谈中国诗》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表达交流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专项练习 (九) (十) 阅读鉴赏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3《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阅读鉴赏 4《归去来兮辞》 6《逍遥游》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专项练习 (一) (二) 阅读鉴赏 5《滕王阁序》 7《陈情表》 表达交流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专项练习 (三) (四) 阅读鉴赏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装在套子里的人》 表达交流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专项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三、讨论文中有关风雪的描写的作用
、[讨论]: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渲染独特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四、细节描写
《水浒传》有很多独具匠心的精细之笔,前面我们专门分析了文中关于风雪的描写,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分析文中的一些细节,体会作者的匠心。
、(第段第行):“忽一日······又一人闪进来”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看看这个部分哪些情节或者细节刻画了林冲的性格?刻画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鲁迅先生说的“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中“神韵”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紧”不仅是写雪花更密,雪势更大;更暗示了形势越来越紧迫,林冲离陆谦等人设置的圈套更近了。我们经常说“雪落无声”,在这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邪恶的势力向林冲步步紧逼,情势一触即发,危如累卵。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4(13份) 人教课标版6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4(13份) 人教课标版6

《边城》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积累关于人性的名言名句。

.在感知、领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辨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各种手法及其效果,咀嚼、品味作品的语言。

.驱遣自己的想象,唤起与小说中人物的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的感情,感悟作者通过对人性美的描绘引发的人生思考。

.学习和掌握心理描写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一、有关“人性”的名言.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

(切斯特菲尔德).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

(勃朗宁).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

(本·琼森).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笛福).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

(蒲柏).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沈从文)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他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写的是湘西边城的一个恋爱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祖父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狗。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比赛,偶然遇到长得相当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的刻画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情节的选择、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而存在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作家是如何通过这些情节来刻画林冲性格的。
二、分析林冲性格
有一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林冲的命运也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林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又是怎么样决定他命运的?
、在具体分析之前,请同学们先明白一个问题:小说一般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一个人的性格?(明确:情节的选取、环境的描写、细节的刻画)
二、介绍与林冲有关的情节
《水浒传》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七、八、九、十、十一回。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家庭生活幸福。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同他的狗腿子富安、陆谦(陆虞侯)设下毒计,想害死林冲。高俅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判他充军沧州。在监押林冲赴沧州途中,监押公差受了陆谦贿赂要在野猪林害死林冲,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和鲁智深分别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就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就从这里开始。
三、划分情节
在本篇课文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要通过情节发展展示的。
各组讨论情节发展过程,教师概括:
第一部分( 引子,第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 开端,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 发展,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课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知识
与技能
、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
、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把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过程
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看看这个部分哪些情节或者细节刻画了林冲的性格?刻画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有四:一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二、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三、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四、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情景
导入
、播放歌曲《好汉歌》,提问学生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歌,引出《水浒传》。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引出林冲。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那为什么却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呢?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把握小说官逼民反,反封建主义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
要点
认识《水浒传》,了解林冲的相关情节,初步分析小说情节。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小结
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分析情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分析人物作准备。
五、作业
掌握本文中的古今词义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的发展变化。
根据教师引导初步进入作品内容
文学
常识
介绍















知Hale Waihona Puke 师生互动




















一、介绍《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加工整理而成。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因此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