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ppt(61份) 人教课标版24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1.“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结构的短语?告诉了我们什么
信息? 【答案】 偏正结构的短语。两个修饰语,“中国”“建筑”,
中心语“特征”。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答案】
第一部分 第1~2段 :体系独特、分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
5.作为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科学、严谨 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的主要任务 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梁思成 的科普文章中有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 待这些抒情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 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 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 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 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 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 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 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 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 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 象。”(《中国建筑史》)
【点拨】解决此类问 题必须知人论世。本 文写作时,欧洲各国 对本国的古建筑已 有系统的整理和研 究,并写出本国的建 筑史,而日本学术界 的许多知名学者也 已着手研究中国建 筑史,并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本文就是在 这种时代背景下完 成的,它无疑是当时 争取民族独立与解 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
②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a.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藻饰华美,可谓 巧夺天工。 b.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③题材·体裁 为庆祝建党 90 周年,省宣传厅举办了一次书画展。本次展 出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在艺术体裁上, 既有书法、绘画,又有雕塑、摄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ppt(61份) 人教课标版共151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ppt(61份) 人教课标版22

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 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 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 联想却很不相同。(其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
(1)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 秋天→离人、游子愁绪
(2)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 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 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nínɡ nìnɡ
④泊漂 湖泊 泊. .bó源自pō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辨形组词
①枭袅
袅娜 枭雄
凫 凫水
②淀锭
金锭 淀粉
绽 绽放
③荃筌
得鱼忘筌 荃草
诠 诠释
④粘砧
铁砧 粘贴
拈 拈轻怕重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齐读并识记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②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③相去无几:二者距离或差别不大。 ④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
③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a.小说《黑狗哈拉诺亥》讲述了哈拉和诺亥两条牧羊犬截然不 同的命运。 b.直到近年,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人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 成人的世界迥然不同。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答案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1.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 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 叶”?请筛选相关信息。
【答案】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②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③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 ④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⑤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⑦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 ⑧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⑨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ppt(61份) 人教课标版5

二、结构图示
三、文本探究 1.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称赞,试分析节 选的部分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
答:小说没有细微地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通过对话和感 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 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 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 、羞涩,默然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 现;打火把的人送翠翠回家说到二老时,翠翠“只是抿起 嘴唇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她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 微妙的感情涟漪。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 ,翠翠“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少女已经心 有所属,默默相思。
2 .《边城》中描写的自然风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 及人物的心灵都是美的,为什么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是悲 剧的结局?这与作家的写作愿望相符吗?
答:沈从文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 ”,从而引起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 实的怀疑”。因此,《边城》使人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 又感到一种忧伤、悲凉和惆怅,总感到作者所描绘的明丽景 物和温暖人情笼罩着一种似雨似雾、挥赶不去的阴湿与愁苦 。沈从文想为我们的民族寻找出一条摆脱“堕落趋势”的路 途,然而却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痛苦,感到寂寞,感到前途 的无测。他的这种心绪投射到他笔下的人物身上,于是就产 生了老船夫的“一切要来的都得来”的无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 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ppt(61份) 人教课标版12

配人教版语文必修5来自5.特殊句式 ①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流水以何惭
宾语前置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宾短语后置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必修5
【译文】 子禽问墨子道: “先生,多说话有好处吗? ”
墨子答道:“你看那癞蛤蟆、青蛙,从早到晚日夜不停地叫,
口干舌燥,有谁听它们的叫唤。那报晓的雄鸡,只有在黎明的 时刻才叫,却能振动天下。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话并不在于 多少,而在于说得是时候呀。” 【思悟】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说话行
配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依着,随着 冈峦之体势 桂殿兰宫,即 . 胡天八月即飞雪 副词,就 . 连词,则 举大名耳 ④即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 . 我谋 走近、靠近 . 匪来贸丝,来即 立即、马上 遣人随其往 太守即 .
配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反而 益坚 穷且 . 年且九十 将近 . 苟且 偷生 ⑤且存者且 . 为所虏 . 不者,若属皆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臣死且 .
配人教版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语文
必修5
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异:前者有“画
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例句 1:《华西都市报》评论称,资助贫困高中生,当谨 防画饼充饥。 例句2:空调不开,免费饮水点又不提供纸杯,真有点望
梅止渴的意思。
配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卡片摘要
1.作者作品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 文学家。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 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在文学上主张崇尚实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人教课标版15

陈情表教课目1.引学生领会作者至真至的情忠情。
2.引学生析本文文思,脉分明,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和散合、形象生的言。
3.指学生累常用的文言和相关文化常。
教课重点和点1.引学生析本文文思,脉分明,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和散合、形象生的言。
2.指学生累常用的文言和相关文化常。
安排。
第一教课步及内容重点一、入介作者及后代文的价入。
李密自幼父,母改嫁,祖母刘氏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里。
李密人正,有文名,年曾仕蜀,表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定局,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旌旗。
此李密曾被地方介绍“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以后晋武帝征召他太子洗,催逼甚,于是写下了《情表》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供养由婉词辞。
文章言辞切,真人。
人言《出表》不哭者不忠,《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常以忠《出》,孝《情》相提并,可李密的《情表》拥有相当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背1.学生声文,照解说,自己初步疏导文;同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音和在:臣以衅夙遭凶衰祚薄每况愈下孑立床蓐.......猥以微生当首臣逋慢犹蒙矜育蒙拔擢命渥.....期功近兄弟除臣洗刘病日更相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的和用法:以:臣以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臣具表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到现在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慈父背二州伯牧所明知形单影只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蒙国恩除臣洗犹蒙矜育不矜名愿乞养听臣微志.......庶刘幸不⋯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可以。
州司,急于星火。
2.简要疏导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凉,凄凉;第二段:感谢,诚意;第三段:诚挚,诚意;第四段:忠诚,诚意,期望。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版1.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应能够掌握《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文学常识,理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词和难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技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
理解小说中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意义。
难点: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小说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不深。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楼梦》的相关图片或播放其主题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段落,圈出生僻字词,记录不懂的句子。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讨论小说中的情节转折点和人物关系,探究其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拓展探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组织学生观看与《红楼梦》相关的戏剧或电影片段,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教师提供几个难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读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三、理清故事情节: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
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
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
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
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分析林冲的性格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
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
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
逼上梁山杀死陆谦听说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复仇怒火燃烧)心下慢了沧州遇旧接管草料场(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第二教时一、复习巩固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