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3).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课《学习描写景物》教师导学案课型:写作课主备人:张艳玲参与人:张艳春课时: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重、难点)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写作指导课一、口语表达(一)表达内容:“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
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三)口头表达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
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材分析:《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是一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目标:1. 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写景的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描写景物;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1.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突破利用有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品读并借鉴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写作。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描写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学会借景抒情,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文字材料,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二、写作借鉴(多媒体显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提示:
1.“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学生观察图片,寻找美景,体会情感
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讲授新课
一、诵读推敲学写景
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1.定点观察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3.调动各种感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学生朗读句子,互相交流,讨论方法,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句子,互相交流,讨论方法,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句子,互相交流,讨论方法,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句子,互相交流,讨论方法,教师总结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景物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景物描写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有效的。但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并不牢固,这可能是他们在写作中难以运用自如的原因。
-例如:分析《荷塘月色》中作者如何通过对荷叶、荷花、月光等景物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景物描绘。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描写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景物描写;
-难点解析: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讨论、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描写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写作。
-难点解析: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美丽的景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景物描写的奥秘。
(2)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把握景物描写的细节,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难点解析:教师应强调细节描写在景物描绘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捕捉细节,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语言:作家们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
3.教学内容: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优秀作品中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教学语言: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还需要有合理的文章结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安排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3.学生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佳作欣赏和写作实践,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组织架构,使作文更加连贯、精彩。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课堂讨论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特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佳作欣赏法:选取经典描写景物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
4.实践写作法: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通过学习描写景物,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的习惯,从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语言: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不要忘记多阅读优秀作品,汲取他人的写作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述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诗文都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悟作者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此单元可以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诵读层面上,他们能基本做到正确和顺畅,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语感欠佳。
对于文言文翻译,他们能初步把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但对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标准还不能完全把握。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单元学习目标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学习描写景物》优秀教案

课题学习描写景物【科目】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描写景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的分析,进行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呀?生: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三峡一景、自然一景、月夜一景、富春江一景)师:想一想,为什么编者把这些课文编写在一个单元里呢?(或者: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都是和景物有关的(都是描写景物的)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作内容,学习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知识讲解所谓的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呈现两段文字,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才是景物描写?【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必须要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三)写法指导展示例文师:找一找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用到了哪些手法?生:修辞(比喻、拟人)时间顺序(春、夏、秋、东)细致观察,把握特点感官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描写景物时可以运用哪些方法?1.细致观察,把握特点。
2.理清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看)、动静结合、感官:(视觉、听觉、嗅觉)、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修辞润色。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写法,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写作实践做准备。
】过渡: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处的景物,也归纳了一些写作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一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型:写作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
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 , 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
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
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三、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
(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
(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
先写整体,再写局部。
(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
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等结构句式。
(用修辞和句式)
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四、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1)定点观察法: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
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
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五、写景技巧
技巧 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
技巧 2:用感官,多角度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
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
景物具有立体感。
技巧 3:比喻、拟人
技巧 4 动静结合法:
六、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东到西、从近到远、时间顺序:从春到冬、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七、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
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第二课时写作实践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 字。
文题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季》,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有角度情景交融
有特征
有景物
有技巧
有顺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