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快乐的端午节演讲稿3篇
初中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8篇

初中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8篇初中生端午节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再过几天,端午节将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
这是一个纪念中国著名诗人和爱国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他生活在一个战争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
当时,在列强东张西望的情况下,楚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仍然固守旧规,没有改革的野心,在国力上远远落后于主张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
统治阶级面对连年战争失败,以伐地换和平,采取了偏袒和漠视国家存亡的方法,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主张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冒犯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
面对压力,屈原坚持宁死不屈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气节和真诚的爱国主义。
这片穿越了两千年时空的冰心,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两千年后,当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时,我们提倡什么?我们崇尚的是屈原热爱自由与和平的精神,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面对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要体会到屈原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对脚下辽阔的土地的深情。
与屈原不同,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的中国。
国家富强,人民和睦。
在这个繁荣自信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宽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甚至珍惜我们似乎应得的温饱。
这是因为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先辈,抱着爱国的思想,向往幸福安宁的生活,一扫战后弥漫中国人民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而战。
初中生端午节演讲稿2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被列为国家法定休假日。
照例过节可以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本应非常愉快,然而今年举国上下抗震救灾,也就没有好心情去细细品味粽子的味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我们特别思念四川地震灾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举行了“情系灾区、共过端午”的特殊的主题队会。
对于灾区的小伙伴,我们有几多思念几多担心:废墟里长眠的小朋友,天堂里怎样过端节?失去父母的小伙伴,现在学习生活怎么样?身体受伤的小伙伴,你们的伤情好些了吗?真想手捧粽子插上翅膀,飞上灾区去看望受苦受难的小伙伴,安慰小伙伴受伤的心。
中学生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篇(精选18篇)

中学生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篇(精选18篇)中学生端午节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学生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篇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1班的罗楠,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感到悲哀,甚至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甄选5篇)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甄选5篇)端午节主题演讲稿(一)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公文有约提供)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23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
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
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
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
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
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范文(三篇)

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而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传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和教益。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相传在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心怀忧国忧民之情,为了劝谏国君,他写下了很多悲痛的诗篇。
然而,他的忠言逆耳,被一些小人诋毁,被贵族们排挤和陷害。
最终,屈原郁郁而终,抱恨离开了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就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也有的地方称之为“屈原节”。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纷纷走到江边,撒下一碗饭,祭祀屈原的英灵,并且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
其实,在中国的端午节中,吃粽子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从小学的历史和语文课本上,我们就了解到粽子的来历。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包裹着各种馅料,再用竹叶包裹起来蒸煮而成的食品。
它形状独特,美味可口,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爱的传统食物之一。
吃粽子除了代表着对屈原的纪念,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粽子的包装,一般使用竹叶,有着独特的香气。
而馅料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咸味到甜味,从豆沙到肉馅,都可以依据个人口味选择。
粽子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和手艺,需要耐心和细致,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技艺和智慧。
因此,粽子不仅仅是口感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它代表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粽子的制作和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统活动。
比如赛龙舟,这一活动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人物——屈原。
龙舟比赛,要求船队成员的默契和团队协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领先于对手,取得胜利。
这一传统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更强调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3篇

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3篇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3篇1“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3篇2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
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2024年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例文(3篇)

2024年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例文各位同仁、同学们:值此农历五月初五之际,我们共同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这一天,全国上下通过举办赛龙舟、包裹粽子、饮用雄黄酒等活动,缅怀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选拔贤能、强化国防,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
他的主张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抵制,导致屈原被诬陷免职,并被逐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诗篇,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传颂。
公元前____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目睹祖国遭受侵略,内心痛苦不已,但始终不忍离开。
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他怀抱石块投汨罗江自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乐章。
屈原逝世后,楚国人民深感悲痛,纷纷前往汨罗江边凭吊。
渔夫们驾船在江中寻找屈原的遗体,有的将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侵扰屈原的遗体;有的则倒酒入江,意图醉倒蛟龙水兽,保护屈原。
为防止食物被蛟龙吞食,人们发明了用楝树叶包裹饭食,外缠彩丝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
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创立了楚辞文体,发明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他的诗歌如河流汇海,浩瀚无垠。
《离骚》,这部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正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屈原逝世已有____多年,我们今天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热爱祖国、关爱人民、坚守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他那“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
尽管作为改革家的屈原在当时的残酷社会条件下失败了,但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高尚气节和不懈追求,如同菊花的淡雅、莲花的圣洁,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前行。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感人至深的诗句,更在于他那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和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和灿烂的中国文学史,都离不开屈原的贡献。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都将永远活在岁月的长河中,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中学生端午节励志演讲稿3篇

中学生端午节励志演讲稿3篇中学生端午节励志演讲稿1中学生端午节的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首先,我来给大家唱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今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所以,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随想。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流传最为广泛。
相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时候,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他的身体。
就这样,端午节这天人们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于屈原正是这样的人,所以历经两千多年他依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让一代又一代人崇敬、传颂。
他热爱祖国,疾恶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
他成了民族爱国忧民的千古榜样。
他用血和泪凝成的壮丽诗篇《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宁溘死以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句句堪为千古绝唱,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激励儿女。
南宋仁人志士所处的`时代与屈原时代相似,他们都深受屈原爱国思想的熏陶。
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为表自己为国尽忠的志向,写下《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历经人生罕见的苦难,最终慷慨就义。
他这种爱国精神就是对屈原爱国光荣传统的直接继承。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
国家富强,民众。
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2024年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4篇)

2024年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大家或许对这首诗并不陌生:“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此诗描绘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当日的生活场景,包括品尝粽子、插艾枝、储备药物以及祈愿平安等习俗,生动展现了江南地区端午节的独特风情。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影响力跨越了地域与时间的界限,深入人心。
曾几何时,我对端午节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现象,而未能深入其文化内核。
直至寒假期间,我拜读了《我们的节日》一书,方始领悟到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该书详尽阐述了端午节的多个别称,如端午节、端阳、重五节等,彰显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纪念屈原的传说。
据传,公元前某年,楚国遭秦军侵袭,屈原目睹国家沦亡,悲愤之下怀抱巨石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深感哀痛,每年五月初五便聚集于江边,以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等方式纪念屈原。
其中,赛龙舟活动尤为壮观,其激烈程度恰如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感,千百年来持续激励着后人。
正是基于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端午节才得以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我们德清地区,每逢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悬挂菖蒲与艾草,以祈求辟邪消灾。
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那弥漫着竹叶清香的粽子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佩戴香袋也是端午节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姑娘们,她们以五彩斑斓的香袋为饰,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展现了自己的美丽与风采。
令人遗憾的是,我曾在网上获悉韩国曾意图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消息令我深感震惊与愤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岂能轻易让与他人?这或许与当下部分人过于热衷洋节的现象有关。
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2024年中学生端午节演讲稿(二)尊贵的教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端午节,一个我们熟知且具有高度辨识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提及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屈原、粽子和龙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快乐的端午节演讲稿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学生快乐的端午节演讲稿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
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
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
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
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
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
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