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PPT课件(1)
合集下载
奥斯曼帝国ppt课件

1、眼球纤维膜 即外膜
虹膜
(1)角膜 角膜反射虹膜角膜角 (2)巩膜 巩膜筛板
巩膜静脉窦 睫状体
2、眼球血管膜 即中膜
(1)脉络膜
(2)睫状体: 睫状突、 睫状环、睫状肌
(3)虹膜: 瞳孔、 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3、眼球内(感觉)膜 即视网膜 视部 睫状体部
盲部
虹膜部
角膜
眼前房
眼后房
脉络膜
视 网 膜 巩膜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上,来自东方香料(调 现象?和材料二相比,
料)占有重要地位。仅 一份中世纪的货品单上
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列有香料288种。…… 3.你认为这种变化和
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
这些奢侈品也逐渐进入 普通人的饭桌上。
什么事件有关系?为 什么?
——《世界通史》292页
3、“贵如胡椒”
——西方谚语
巩膜静脉窦 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隙 虹膜角膜角
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视网膜的三层 细胞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内层 神经部
外层 色素部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 视神经起始处称视神经盘(视 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 故称为盲点。
视神经盘
( 盲视 点神 )经
盘
请你总结一下,奥斯
曼帝国为什么能发展成为 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练习与评测”)
阅读P49小字部分,巴尔干 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政治经济政策怎样?这种政策 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穆斯林采用当地当
地人的语言,接受他们的许多
风俗,同他们的女子结婚,购
买奴隶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答案:D
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课前篇自主预习国家概况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在邓子龙和李舜臣的领导下联合抗击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课前篇自主预习知识拓展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日本的大化年间和朝鲜的新罗高丽王朝均仿效唐朝制度文化进行了改革至今唐朝的服饰建筑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对其仍有深刻影响它们与中国大陆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帝国兴起: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 国的首都。 (2)疆域扩大: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 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和全国土 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 捐杂税。
③危机:17 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 影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国家 概况 新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罗 国家 高 ①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丽 ②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
朝王 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 鲜朝 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济 ①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知识拓展旧商路的曲折发展 奥斯曼帝国因对亚欧旧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而导致的 商业危机,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诱因。新航路 开辟之初,旧商路贸易虽然遭到较大打击,但并没有自此一蹶不振。 事实上,旧商路沿线国家采取外交、军事等措施积极应对新航路 的挑战,努力维护旧商路上的贸易和国家利益。正是由于旧商路 沿线国家的努力以及葡萄牙的衰弱,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 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 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10第11课 奥斯曼帝国(可直接使用).ppt

演示课件
共同区域? 8世纪阿拉伯帝国
18世纪奥斯曼帝国
演示课件
不同区域?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影响?
1、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
积极?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2、对巴尔干地区的影响:
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 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 成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不稳定? 欧洲火药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1、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
麦加
2、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伊斯兰教
三、帝国的统治
3、对东亚商路的影响:
控制了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
坏了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西欧
开辟新航路。
评价?
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实际市场处于形成前夕
演示课件
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 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 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 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 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 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 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 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 格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不惜高价采购,导致贸易严重 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 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13世纪初
演示课件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起源 起源:西突厥的一支。 8世纪上半叶,皈依伊斯兰教。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
2、建国 13世纪初,依附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共同区域? 8世纪阿拉伯帝国
18世纪奥斯曼帝国
演示课件
不同区域?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影响?
1、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
积极?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2、对巴尔干地区的影响:
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 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 成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不稳定? 欧洲火药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1、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
麦加
2、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伊斯兰教
三、帝国的统治
3、对东亚商路的影响:
控制了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
坏了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西欧
开辟新航路。
评价?
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实际市场处于形成前夕
演示课件
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 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 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 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 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 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 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 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 格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不惜高价采购,导致贸易严重 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 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13世纪初
演示课件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起源 起源:西突厥的一支。 8世纪上半叶,皈依伊斯兰教。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
2、建国 13世纪初,依附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 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 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 (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讨论二: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 亚、非、欧的大帝国。请你再列举几个这 一类国家。
1.波斯帝国 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 4.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5.阿拉伯帝国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讨论三: 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相同: 1.地理位置上都发端于西亚,都是亚洲国家 2.宗教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战争为主要 途径传播 3.文化上都是多元文化 4.对外政策都实施扩张路线 5.被征服国多数是环地中海国家,都是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6.国家性质都是军事封建帝国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 A 周边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指阿拉 巴帝国封建制度) B 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 C 社会分化加剧内部矛盾,为摆脱困境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 交强:与诸突厥友好,对蒙古称臣纳贡 B 攻弱:攻击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 (3)扩张的结果 A 充实国力 B 扩大疆域 C 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讨论一: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 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1299年独立建国;1457年,迁都君士坦丁 堡,后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 从部落到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原因: 1.主观上: (1)新生产方式的活力 (2)对外扩张的内驱力 (3)正确的外交策略 2.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 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 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 (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讨论二: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 亚、非、欧的大帝国。请你再列举几个这 一类国家。
1.波斯帝国 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 4.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5.阿拉伯帝国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讨论三: 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相同: 1.地理位置上都发端于西亚,都是亚洲国家 2.宗教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战争为主要 途径传播 3.文化上都是多元文化 4.对外政策都实施扩张路线 5.被征服国多数是环地中海国家,都是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6.国家性质都是军事封建帝国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 A 周边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指阿拉 巴帝国封建制度) B 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 C 社会分化加剧内部矛盾,为摆脱困境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 交强:与诸突厥友好,对蒙古称臣纳贡 B 攻弱:攻击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 (3)扩张的结果 A 充实国力 B 扩大疆域 C 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讨论一: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 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1299年独立建国;1457年,迁都君士坦丁 堡,后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 从部落到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原因: 1.主观上: (1)新生产方式的活力 (2)对外扩张的内驱力 (3)正确的外交策略 2.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完整版)

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
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
分割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
夫
斗争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
矛盾表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三大矛盾、两大集团形成示意图:
突尼斯问题
意
法
普法战争后果
三
争夺欧洲霸主
三
国
国
德 英 同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协
盟
约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俄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1916年)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7—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俄国
1918年) 退出大战
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 国的失败而 告终
小结:一战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根本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 三国同盟:德、意、奥
出现这种情况 又会产生什么?
帝国主义 国家出现 矛盾会激烈 争夺殖民地
德国想要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
什么? 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
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
求阳光下的地盘。我们不能容
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
德国要求重新分
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
割世界,要求获 得更多的殖民地
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 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
1939年9月1日, 德国利用闪电战入 侵波兰,两天后, 英国与法国对德国 宣战。这标志着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正 式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 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 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 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 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_PPT课件

⑴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⑵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 展开了激烈争夺。
材料研读:
项目
英 法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
两大军事集图的建立及其影响;
(2)1917年,美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力量。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⑴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1)1916年,德法两国的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不成比例。 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材料一: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 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 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问题:1、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原因: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
矛头指向:英国。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⑵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 展开了激烈争夺。
材料研读:
项目
英 法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
两大军事集图的建立及其影响;
(2)1917年,美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力量。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⑴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1)1916年,德法两国的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不成比例。 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材料一: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 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 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问题:1、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原因: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
矛头指向:英国。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天赐沃土下的辉煌与倔强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
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
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
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 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 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 占庭帝国,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 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 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 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 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 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 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 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 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 面的重大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 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 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 方。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你总结一下,奥斯 曼帝国为什么能发展成为 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练习与评测”)
阅读P49小字部分,巴尔干 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政治经济政策怎样?这种政策 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穆斯林采用当地当 地人的语言,接受他们的许多 风俗,同他们的女子结婚,购 买奴隶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 后,成功地挤进地位最高的首 1、穆斯林所信仰的什么 领行列。 宗教? ……所有要成为穆斯林的人, 2、这些穆斯林的做法, 只需反复念诵这句话既可: 对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来 “我证明,除安拉外,别无神 说,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 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境内,有什么影响? ——《全球通史》390页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大 炮的围城,作为炮弹 的石头重达640公斤。 城陷后苏丹纵兵三日, 居民死伤不可计数, 历史名城毁于一旦, 东罗马集聚几千年的 财富丧失殆尽。
“马背上的帝国”
阅读教材前两目,制定奥斯曼帝国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从大事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 帝国的建立具有怎样的特点?
据来往于这条大道(自顿河河口的塔那到萨莱,横 穿中亚)的商人们来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是绝 对安全的……如果60个人同行,会感到如呆在家里一 样安全。 ——《中国和通上的线路的吗?为什么?
1、丁香和胡椒等芳香调 味料,在12世纪开始成 为西方人所嗜好的佐料, 如果没有几盘带佐料的 菜,大宴会就不成样子。 ——《阿拉伯通史》801页 2、在13世纪的香槟市集 上,来自东方香料(调 料)占有重要地位。仅 一份中世纪的货品单上 就列有香料288种。…… 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 这些奢侈品也逐渐进入 普通人的饭桌上。 ——《世界通史》292页 3、“贵如胡椒” ——西方谚语
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 世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 面有坚固城墙,易守难攻, 拜占廷人还在金角湾口布 置大铁链,以阻遏土军的 进攻。4月21日夜,土军买 通守城部队中的热那亚人, 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区边界 铺设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木 板滑道,将七十艘小船从 陆路拖入金角湾,才终于 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 陆合围。经过激烈的战斗, 土军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 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 亡。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 比,在香料的使用上 有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现象?和材料二相比, 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你认为这种变化和 什么事件有关系?为 什么?
练习:
拜占庭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中 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纸草、 叙利亚的织物、斯拉夫的毛皮等各种商 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大城市再 转运到欧亚各地。所以马克思把中世纪 的君士坦丁堡称为“东西方之间的金 桥”。 这条“金桥”后来如何消失的?除 了这个结果以外,还造成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