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维护资料

合集下载

通讯行业网络维护优化方案

通讯行业网络维护优化方案

通讯行业网络维护优化方案第1章网络维护优化概述 (3)1.1 网络维护优化的意义 (3)1.2 网络维护优化的目标 (4)1.3 网络维护优化的主要内容 (4)第2章网络现状分析 (5)2.1 网络架构分析 (5)2.1.1 网络拓扑结构 (5)2.1.2 网络设备与配置 (5)2.1.3 网络协议与标准 (5)2.2 网络功能分析 (5)2.2.1 带宽利用率 (5)2.2.2 网络延迟与丢包率 (5)2.2.3 网络安全性 (5)2.3 网络问题诊断 (6)2.3.1 网络设备老化 (6)2.3.2 带宽不足 (6)2.3.3 安全策略不完善 (6)2.3.4 网络优化不足 (6)第3章网络维护策略制定 (6)3.1 网络维护的基本原则 (6)3.2 网络维护的关键环节 (7)3.3 网络维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7)第4章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7)4.1 网络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7)4.1.1 优化目标 (7)4.1.2 优化原则 (8)4.2 网络优化方案的主要内容 (8)4.2.1 网络结构优化 (8)4.2.2 网络功能优化 (8)4.2.3 网络运维优化 (8)4.3 网络优化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8)4.3.1 实施步骤 (8)4.3.2 调整措施 (9)第五章网络设备维护 (9)5.1 网络设备硬件维护 (9)5.1.1 设备巡检 (9)5.1.2 设备清洁 (9)5.1.3 设备散热 (9)5.1.4 设备更换与升级 (9)5.2 网络设备软件维护 (9)5.2.1 系统软件维护 (9)5.2.3 软件版本升级 (10)5.2.4 功能监控 (10)5.3 网络设备故障处理 (10)5.3.1 故障排查 (10)5.3.2 故障隔离 (10)5.3.3 故障修复 (10)5.3.4 故障总结 (10)第6章网络安全维护 (10)6.1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0)6.1.1 系统安全漏洞 (10)6.1.2 网络设备安全风险 (10)6.1.3 数据安全风险 (10)6.1.4 外部攻击风险 (11)6.1.5 内部安全风险 (11)6.2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1)6.2.1 安全漏洞管理 (11)6.2.2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11)6.2.3 数据安全保护 (11)6.2.4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11)6.2.5 安全意识培训 (11)6.3 网络安全事件应对 (11)6.3.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11)6.3.2 安全事件监测与报警 (11)6.3.3 安全事件处置 (11)6.3.4 事后调查与改进 (11)第7章网络功能优化 (12)7.1 网络功能指标体系 (12)7.1.1 传输速率 (12)7.1.2 延迟 (12)7.1.3 抖动 (12)7.1.4 丢包率 (12)7.2 网络功能监测与分析 (12)7.2.1 网络功能监测 (12)7.2.2 网络功能分析 (13)7.3 网络功能优化策略 (13)7.3.1 传输速率优化 (13)7.3.2 延迟优化 (13)7.3.3 抖动优化 (13)7.3.4 丢包率优化 (13)第8章网络故障处理与预防 (13)8.1 网络故障分类与诊断 (13)8.1.1 硬件故障 (13)8.1.2 软件故障 (13)8.1.4 安全故障 (14)8.2 网络故障处理流程 (14)8.2.1 故障发觉 (14)8.2.2 故障定位 (14)8.2.3 故障处理 (14)8.2.4 验证恢复 (14)8.2.5 故障记录与总结 (14)8.3 网络故障预防措施 (14)8.3.1 定期维护 (14)8.3.2 系统升级 (14)8.3.3 网络优化 (14)8.3.4 安全防护 (14)8.3.5 培训与演练 (15)8.3.6 备份与冗余 (15)第9章网络维护优化工具与平台 (15)9.1 网络维护优化工具的选择 (15)9.1.1 选择原则 (15)9.1.2 推荐工具 (15)9.2 网络维护优化平台的构建 (15)9.2.1 平台架构 (16)9.2.2 平台功能 (16)9.3 网络维护优化工具与平台的运用 (16)第10章网络维护优化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6)10.1 网络维护优化效果评估指标 (16)10.1.1 网络可用性 (16)10.1.2 网络功能 (16)10.1.3 网络安全性 (17)10.1.4 用户满意度 (17)10.2 网络维护优化效果评估方法 (17)10.2.1 定期监测与分析 (17)10.2.2 案例对比分析 (17)10.2.3 用户满意度调查 (17)10.3 网络维护优化的持续改进策略 (17)10.3.1 技术升级与应用 (17)10.3.2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 (17)10.3.3 网络管理流程优化 (17)10.3.4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7)第1章网络维护优化概述1.1 网络维护优化的意义网络维护优化是通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方案

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方案

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方案,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该方案涵盖了网络设备的监控、故障处理、维修保养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

2. 网络设备监控为了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我们将采用以下措施:- 安装监控系统,对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 设定警报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送警报通知相关人员。

- 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其稳定和高可用性。

3. 故障处理当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确定故障类型和范围,对故障进行分类和定位。

- 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形成故障处理团队。

- 进行故障排查,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和故障管理工具进行故障分析和定位。

- 修复故障,可以是硬件更换或软件调整等措施。

- 验证和测试修复结果,确保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4. 维修保养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我们将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工作:- 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检和设备维护。

- 进行设备清洁,确保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无尘无污染。

-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查,处理潜在的问题。

- 更换老化或故障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响应速度,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分析网络负载情况,优化网络带宽分配。

- 更新网络设备的固件和驱动程序,以支持最新的功能和协议。

-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减少网络延迟。

- 定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衡量网络性能,并针对性地优化网络设置。

6. 结论本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方案旨在确保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及时处理故障并保持网络性能的优化。

通过严格遵守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我们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护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培训课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课件。

一、培训课件的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首先,培训课件应包含一些网络基础知识,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

2. 网络故障排除其次,培训课件应涵盖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如何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如断线、信号干扰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维护人员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3. 网络性能优化另外,培训课件还应介绍网络性能优化的相关知识。

这包括如何监测网络性能、如何调整网络参数以提高网络性能等。

通过优化网络性能,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增加网络的竞争力。

4. 网络安全防护最后,培训课件还应包含网络安全防护的内容。

这包括如何防范黑客攻击、如何保护用户数据等。

网络安全是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的重要方面,维护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

二、培训课件的意义1. 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课件的学习,维护人员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的知识和技能。

这将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网络故障和问题。

2. 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人员通过学习培训课件,可以更加熟悉和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原理。

他们可以通过掌握网络维护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降低网络运维成本通过培训课件的学习,维护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

这将减少网络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降低网络运维的成本。

三、设计高质量的培训课件1. 简明扼要培训课件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避免冗长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使学员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结合实际案例培训课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通信网络定期维护及保养记录

通信网络定期维护及保养记录

通信网络定期维护及保养记录
目的
本文档旨在记录通信网络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以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维护和保养记录
日期:[日期]
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姓名]
维护内容:
在本次维护中,我们对通信网络进行了以下维护和保养工作:- 检查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情况;
- 清理设备周围的灰尘和杂物,确保通风畅通;
- 检查网络线路的连接状态,修复或更换受损的线缆;
- 更新网络设备的固件和软件,确保其安全性和性能;
- 检查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

维护结果:
经过本次维护和保养工作,通信网络运行正常,各设备和线路的工作状态良好,安全防护措施得到了加强。

未发现重大故障和安全漏洞。

下次维护计划
为了确保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次维护计划如下:
- 日期:[日期]
- 维护内容:继续检查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清理和调整设备,更新软件和固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

备注
在维护过程中,如发现重大故障或其他需要额外维修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以上为通信网络定期维护及保养记录,谢谢。

通信网络设备安装与维护指南

通信网络设备安装与维护指南

通信网络设备安装与维护指南第一章绪论 (2)1.1 设备安装与维护概述 (2)1.2 安装与维护的重要性 (3)第二章设备安装前准备 (3)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3)2.2 安装现场环境检查 (4)2.3 设备运输与存储 (4)第三章设备安装流程 (5)3.1 设备拆箱与检查 (5)3.2 设备安装位置确定 (5)3.3 设备接线与调试 (5)第四章网络设备配置 (6)4.1 设备配置原则 (6)4.2 配置文件编写与 (6)4.2.1 配置文件编写 (6)4.2.2 配置文件 (6)4.3 配置验证与调整 (7)第五章网络设备调试 (7)5.1 设备功能测试 (7)5.1.1 测试目的 (7)5.1.2 测试内容 (7)5.1.3 测试方法 (7)5.1.4 测试步骤 (7)5.2 网络功能测试 (8)5.2.1 测试目的 (8)5.2.2 测试内容 (8)5.2.3 测试方法 (8)5.2.4 测试步骤 (8)5.3 故障排查与处理 (8)5.3.1 故障分类 (8)5.3.2 故障排查方法 (8)5.3.3 故障处理步骤 (8)第六章网络设备维护 (9)6.1 定期检查与保养 (9)6.1.1 检查周期与内容 (9)6.1.2 检查与保养方法 (9)6.2 故障预防与处理 (9)6.2.1 故障预防 (9)6.2.2 故障处理 (9)6.3 维护记录与报告 (10)6.3.1 维护记录 (10)6.3.2 维护报告 (10)第七章安全防护 (10)7.1 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0)7.1.1 物理安全 (10)7.1.2 访问控制 (10)7.1.3 数据保护 (11)7.2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1)7.2.1 防火墙策略 (11)7.2.2 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11)7.2.3 安全漏洞管理 (11)7.3 安全事件应对 (11)7.3.1 安全事件分类 (12)7.3.2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2)第八章设备升级与改造 (12)8.1 设备升级原则 (12)8.1.1 安全性原则 (12)8.1.2 兼容性原则 (12)8.1.3 可靠性原则 (12)8.1.4 经济性原则 (12)8.2 升级方案制定与实施 (13)8.2.1 需求分析 (13)8.2.2 设备选型 (13)8.2.3 升级方案制定 (13)8.2.4 升级实施 (13)8.3 改造项目评估与实施 (13)8.3.1 改造项目评估 (13)8.3.2 改造方案制定 (13)8.3.3 改造项目实施 (13)8.3.4 改造效果评价 (13)第九章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 (13)9.1 监控系统搭建 (13)9.2 管理制度与流程 (14)9.3 监控数据分析与应用 (14)第十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5)10.1 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15)10.2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5)10.3 预防性维护策略 (16)第一章绪论1.1 设备安装与维护概述通信网络设备作为现代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其安装与维护工作是保证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3)1.1 通信网络概述 (3)1.2 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4)1.3 通信网络的分类与发展 (4)第2章通信网络设计原则与要求 (5)2.1 设计原则 (5)2.1.1 统一规划原则 (5)2.1.2 可靠性原则 (5)2.1.3 扩展性原则 (5)2.1.4 安全性原则 (5)2.1.5 经济性原则 (5)2.2 设计要求 (5)2.2.1 技术要求 (5)2.2.2 业务要求 (5)2.2.3 管理要求 (5)2.3 设计流程与阶段 (6)2.3.1 需求分析 (6)2.3.2 网络规划 (6)2.3.3 设计方案制定 (6)2.3.4 设备选型与配置 (6)2.3.5 施工图设计 (6)2.3.6 工程实施与验收 (6)第3章通信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6)3.1 设备选型原则 (6)3.2 设备配置方法 (7)3.3 设备功能指标分析 (7)第4章通信线路建设与布线技术 (8)4.1 通信线路概述 (8)4.2 布线技术 (8)4.2.1 水平布线 (8)4.2.2 垂直布线 (8)4.2.3 标签和编号 (8)4.2.4 线缆敷设 (8)4.3 通信线路施工与验收 (8)4.3.1 施工准备 (8)4.3.2 施工过程 (9)4.3.3 验收 (9)第5章通信网络传输技术 (9)5.1 传输技术概述 (9)5.2 光纤通信技术 (9)5.2.1 光纤通信原理 (9)5.2.3 光纤通信设备 (10)5.3 无线通信技术 (10)5.3.1 无线通信原理 (10)5.3.2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10)5.3.3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0)第6章网络接入技术 (10)6.1 接入技术概述 (10)6.2 有线接入技术 (10)6.2.1 铜线接入技术 (10)6.2.2 光纤接入技术 (11)6.3 无线接入技术 (11)6.3.1 WiFi技术 (11)6.3.2 4G/5G技术 (11)第7章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 (12)7.1 网络维护概述 (12)7.1.1 维护任务 (12)7.1.2 维护内容 (12)7.1.3 维护流程 (12)7.1.4 维护要求 (12)7.2 故障处理与排除 (12)7.2.1 故障分类 (12)7.2.2 故障处理流程 (12)7.2.3 故障处理方法 (12)7.2.4 故障排除技巧 (12)7.3 网络安全管理 (12)7.3.1 网络安全管理任务 (13)7.3.2 网络安全措施 (13)7.3.3 网络安全制度 (13)7.3.4 网络安全培训与宣传 (13)第8章通信网络优化与升级 (13)8.1 网络优化概述 (13)8.1.1 基本概念 (13)8.1.2 优化目标 (13)8.1.3 优化原则 (13)8.1.4 实施步骤 (14)8.2 优化方法与手段 (14)8.2.1 参数优化 (14)8.2.2 资源优化 (14)8.2.3 网络规划与调整 (14)8.3 网络升级策略 (14)8.3.1 升级背景 (14)8.3.2 升级目标 (15)8.3.3 升级策略 (15)第9章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价 (15)9.1 网络测试方法 (15)9.1.1 线缆测试 (15)9.1.2 网络设备测试 (15)9.1.3 网络系统测试 (15)9.2 网络功能指标 (16)9.2.1 带宽利用率 (16)9.2.2 延迟与丢包率 (16)9.2.3 网络吞吐量 (16)9.2.4 网络可靠性 (16)9.3 网络评价与改进 (16)9.3.1 网络功能评价 (16)9.3.2 网络优化策略 (16)9.3.3 网络改进措施 (16)9.3.4 持续监控与维护 (16)第10章通信网络项目管理与实施 (16)10.1 项目管理概述 (16)10.1.1 项目规划 (16)10.1.2 项目组织 (17)10.1.3 项目实施 (17)10.1.4 项目监控 (17)10.2 项目实施流程 (17)10.2.1 启动阶段 (17)10.2.2 规划阶段 (17)10.2.3 执行阶段 (17)10.2.4 监控阶段 (17)10.2.5 收尾阶段 (17)10.3 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 (17)10.3.1 风险识别 (17)10.3.2 风险评估 (18)10.3.3 风险应对策略 (18)10.3.4 风险监控 (18)第1章通信网络基础知识1.1 通信网络概述通信网络是指利用一定的传输介质,通过特定的传输技术,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传递与交换的复杂系统。

网络维护规范学习资料

网络维护规范学习资料

网络维护规范学习资料 ( 2010年9月13日)1.中国联通运行维护组织体系的设置应适应经营工作要求,转变网络运维观念,满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发展需要。

★★★2.各级网络运维部门应按照全程全网的要求,遵循“区域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的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开展运维工作。

★★★3.按照业务网、承载网、基础设施的先后顺序,由排列在前的专业负责生产操作的发起、组织、跟踪、协调。

基础设施包括线路和动力与环境专业。

4.机房管理制度必须包括: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维护作业计划制度、保卫及防火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

按照指导实际的原则,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安全保密制度、机房内防火防汛等应急处理流程应张贴上墙。

★★★5.机房维护人员和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认真执行用电、防火的规定,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雷、防冻、防潮等工作,确保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无人值守机房应定期进行巡查。

★★★6.汇聚机房属于B类机房,按集团要求,巡检频次每月1次,巡视频次每周1次。

根据部门人员配置实际情况,经过调研解决市区和重要汇聚机房巡视要求双周1次,其他汇聚机房巡视每月1次,巡检要求不变。

★★★7.维护人员进入机房须遵守机房相关管理规定,保持机房卫生、整洁,进入机房要求穿机房专用鞋或鞋套,禁止在机房内堆放或残留易燃易爆物品。

★★★8.各机房应设置兼职安全员,并明确各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人。

★★★9.要加强油机房和储油间的安全管理,油机房和储油间应分开设置,储油量不得大于8小时的油机工作用油量。

10.施工单位在机房开工前必须履行申报手续,并严格履行登记审批制度。

施工人员必须持有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的施工单,履行入室登记手续并由专人随工陪同。

随工人员必须全程陪同并承担施工现场的管理责任。

★★★11.遵守故障处理规定,发现异常时应准确、迅速处理,并立即上报,不应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诿故障处理工作、拖延故障处理时间;严禁任意关闭告警信号和删除告警。

移动通信的网络维护与管理

移动通信的网络维护与管理

移动通信的网络维护与管理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支持移动通信运营的基础设施,网络维护与管理是确保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方法,以及在不断发展的移动通信领域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1. 网络维护网络维护是指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日常监测、故障排除和优化,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移动通信网络由许多关键设备和组件组成,包括基站、传输设备、核心网等。

因此,网络维护需要团队通过不同的手段来确保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 监测与故障排除监测是网络维护的基础工作之一。

通过实时监测关键设备和链路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监测工具可以收集关键设备的运行数据,如信号质量、网络拥塞等,以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改进网络性能。

故障排除是网络维护的核心任务之一。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需要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这需要他们具备深入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便快速解决各种设备和系统故障。

1.2 优化与升级网络维护还包括对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例如,通过调整基站的放置策略和无线频谱的分配,可以优化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

此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网络进行及时的升级和升级是必要的,以适应新的通信标准和需求。

2.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指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规划、配置和监控,以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营。

网络管理涵盖了各个层面,包括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

2.1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对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监控。

网络维护人员需要管理诸如基站、传输设备等关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他们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监测其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替换。

2.2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是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支持。

这包括用户账号的创建、激活和注销,以及对用户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维护人员需要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和投诉,并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通信网络组建维护实训实训 (论文)说明书题目:通信网络组建维护实训院(系):信息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徐俊林学号: 1251100723指导教师:丘学勇江明珠2015 年11 月18 日通信网络组建维护实训摘要通信网络系统实验室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重点投资实验室项目,该实验室有多产品通信实验平台,主要用于本科生教学、教师与研究生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整个实验室包括了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宽带接入平台三大系统,从而构建了整个大通信网的缩影。

而本次实训包括了网络组建与维护管理两个部分。

在网络组建中包括了2M业务配置和ET1。

涉及到了小交群虚拟网。

号码变换与报警电话,还有七号信令TUP中继信令。

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实训针对的是在通信网络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线路中断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探测故障点与熔接光纤两个内容。

其中需要用的第一个设备名为OTDR(光时域反射仪),我们使用的型号为AV6416;第二个设备名为光纤熔接机,我们使用的型号为AV6471A。

关键词:通信网络,程控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光纤熔接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laboratory is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is mainly us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whole lab includes three parts: seven part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e training includes two parts: 2M service configuration and ET1.. Signaling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raining for the interrupt that may occur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lin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of content: the contents of two of the fiber grounding fault detection point and melting, the need to use the first device called OTDR (light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we use the model for A V6416; a second device called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er, we use the model for A V6471A.引言 (4)1 实训课题 (4)2 基础知识 (5)2.1 ET1基本配置知识 (5)2.2 SDH配置注意事项 (10)2.3 T2000网管软件配置 (11)3 号码变化 (13)4 2M配置 (16)5 光纤熔接 (19)5.1 裸光纤 (19)5.2 复位 (19)5.3 调芯 (20)5.4 推进及推量 (20)6 实训心得体会 (20)7 谢辞 (20)8 参考文献 (22)9 附录 (23)引言同步数字系列(SDH)技术自80年代末出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同步复用功能、统一的复用标准及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各个网络运营商发展传输网络所采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随着SDH技术不断的广泛应用,SDH设备技术也不断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中国公众电信网的各级传输网已经采用了大量的SDH传输系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

SDH本身高低端的发展潜力, SDH通道级联功能与多种数据业务映射结构的支持,增强了支持ATM/IP的能力,正由新的ITU-T建议予以支持,有效地支持了多业务传输能力。

在通信网络实际维护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光纤线路故障,这时就需要我们测试出光纤故障点并对出现故障的光纤进行重新焊接。

这就涉及到了光纤测量与光纤熔两个内容。

所以我们需要的仪器有两个:OTDR与A V6471A。

OTDR,光时域反射仪,是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的缩写。

OTDR是光纤测量中最主要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光纤光缆工程的测量、施工、维护及验收工作中,是光纤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现场仪器,形象的被人称为光通信中的“万用表”。

A V6471A光纤熔接机主要用于光纤的永久性接续,在光纤通信工程和光无源器件的生产测试中大量使用。

该熔接机适合接续规格为3.0³2.0mm的皮线光缆、SC连接器以及包层直径为80μm~150μm的单模、多模和色散位移等多种石英系光纤。

熔接机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清洁,免受到强烈振动或冲击。

1 实训课题第三批第6组要求:1、三台SDH设备(SDH1、SDH2、SDH3)组成STM-4的单向通道保护环。

2、交换机开通NO7的TUP中继。

实验室电话按实验桌号及桌上的电话端口分为6个小交群,每个小交群的引示号(总机号码)为每个实验桌的第一个电话端口的话机号码,分别为179,128,158,118,129,119,6个小交群依次对应6个号码段:6060001-6060006,5050001-5050006,4040001-4040006,7070001-7070006,8080001-8080006,9090001-9090006。

所有电话机均可以拨打出局字冠456通过NO7号中继电路上到SDH的PD1板,连接到光传输网络。

3、2M配置要求(用T2000网管系统配置): 在SDH1和SDH2之间的PD1 2M板(支路t1)的7-8端口上下2M业务,SDH1的PD1 2M板(支路t1)的1-2和SDH3的PD1 2M板(支路t1)的3-4端口上下2M业务。

4、ET1配置要求(用T2000网管系统配置): SDH1的第1个 ET1口和SDH2的第1个 ET1口间连通。

(ET1口带宽为10M,即:绑定5个2M口)5、配置好各个SDH网元的数据,开通好2M和ET1通道。

并配置好程控交换机的数据,连接好SDH和C&C08的2M口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通过拨打电话和互PING电脑来验证。

2 基础知识2.1 ET1配置基本知识用SDH光传输网络来传输IP信号是近年来通信网络MSTP传输技术发展在实际中的最新具体应用,是IP OVER SDH技术的具体表现,本实验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该新技术而设立的。

其实现的原理图如下:做本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相关知识:1、VLAN(虚拟局域网):逻辑上把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把一个物理上实际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的网络。

这些小的逻辑的网络形成各自的广播域,也就是虚拟局域网VLAN。

如下图所示:不同域(VLAN)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

相当于是单独的一个局域网一样。

2、802.1Q协议:即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协议,主要规定了VLAN的实现。

下面是以太网帧结构和带有VLAN的以太网帧结构的比较:以太网帧结构示意图带有 VLAN的以太网帧结构:802.1Q VLAN帧与原来的以太网帧相比,在帧头中的源地址后增加了一个4字节的802.1Q帧头,这4个字节的802.1Q标签头包含了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它的值是8100),和两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TPID是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加了802.1Q标签的文本;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值为0X8100;Priority:这3 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8种优先级,主要用于当交换机阻塞时,优先发送哪个数据包;Cfi(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这一位主要用于总线型的以太网与FDDI、令牌环网交换数据时的帧格式;VLAN ID (VLAN Identified):这是一个12位的域,指明VLAN的ID,值为0~4095一共4096个,每个支持802.1Q协议的主机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一个VLAN。

3、ML-PPP协议:将多个物理通道(VC12)捆绑成一个逻辑通道(MP)来进行业务的传输,解决了多径传输的问题。

在传输侧采用SDH保护方式(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

4、TAG标识:以太网段的端口能识别和发送这种带802.1Q标签头的数据包,那么我们把这种端口称为Tag 端口;相反,如果该端口所连接的以太网段不支持这种以太网帧头,那么这个端口我们称为untag 端口,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HUB等设备并不支持802.1Q。

大部分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可支持802.1Q。

5、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

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

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ET1以太网接口板介绍:SS61ET1SS61ET1单板是为用户提供以太网业务接入的一种接口板,它为用户提供8*10M /100M以太网接口,接入最大带宽为48个2M,用户带宽灵活可配,带宽颗粒为2M。

1、ET1单板提供8个10M/100M标准的以太网接口(符合802.3),可以将接入的以太网业务根据用户配置分别收敛到N(最大为48)个标准的E1信号中,再映射进VC12,通过SDH设备传送到远端,在远端由ET1单板接收处理后,恢复出用户的以太网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