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赏析课教案

高中美术赏析课教案

高中美术赏析课教案
课程目标:
1. 学习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包括色彩、构图、主题等元素的分析。

2. 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判断力。

4.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艺术创作兴趣。

教学内容:
1. 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与原则。

2. 不同艺术流派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 艺术家的生平与艺术观念。

4. 当代艺术的趋势与挑战。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

3. 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案例分析和主题研讨。

4. 安排实践活动,如模拟创作、美术馆参观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件艺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系统介绍美术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艺术流派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件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实践操作:学生尝试自己分析一件艺术作品,并进行简短的口头报告。

5. 拓展延伸:讨论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件艺术作品的赏析文章。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讨论质量。

2. 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艺术作品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创作实践: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意发展。

4. 最终作业:根据学生的赏析文章的质量和思考深度进行评分。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内容:
1. 美术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介绍;
3. 名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名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理解艺术概念和原则;
2. 视频展示: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和绘画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教学安排:
1. 第一周:美术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讲解;
2. 第二周: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介绍;
3. 第三周:名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第四周: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5. 第五周:期末总结和展示。

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名家作品的理解;
3. 期末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的艺术作品展示和评选;
4. 整体评估:综合考虑各方面表现,评定学生成绩。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计划范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高中欣赏课

美术教案高中欣赏课

美术教案高中欣赏课【篇一: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一、课题:第九章《连环画、漫画》二、课型:欣赏课三、课时安排:一节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对漫画的学习与欣赏,是学生初步了解漫画的定义、起源、类型。

b.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的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

c.情感目标: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a.教学重点:赏析作品:《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了解漫画作者与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漫画,以及画家在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3、教学方法:欣赏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在与学生同时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提出一些能引发同学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添课堂的活力。

4、学法指导:漫画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形式,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需要平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积累。

5、教具与学具的准备:a.教具准备:教师在网上收集资料并打印图片,制作课件,阅读有关漫画的书籍。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千与千寻》的图片,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这幅作品叫《千与千寻》出自亚洲漫画家宫崎骏之手。

然后详细介绍这幅作品以及作者宫崎骏。

(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家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激发。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漫画的定义;漫画的起源;漫画的类型。

放映课件与学生一起赏析《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这三幅作品,老师分别讲解这三幅作品的作者、属于什么类型,以及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以欣赏感受、评论交流为主线,逐步展开欣赏学习活动。

最后展示一张最近老师在网上看见的一幅漫画,现在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谁?属于什么类型的漫画?这幅画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详细讲解这幅漫画。

高中美术艺术作品赏析教案

高中美术艺术作品赏析教案

高中美术艺术作品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的视觉观察力和细致描述能力。

- 理解不同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

- 掌握基本的艺术赏析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 培养对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回顾-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主要艺术流派及其特点2. 作品赏析要点讲解- 形式分析:线条、色彩、构图、质感等- 内容解读:主题、象征、故事、情感表达等- 背景了解:艺术家生平、时代背景、艺术运动等3. 实例赏析- 挑选代表性艺术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学生互动讨论,分享个人感受和见解4.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艺术创作- 分析自己的作品,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思辨能力。

- 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系统回顾艺术基础知识,并引入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作品赏析。

3. 作品赏析- 教师选取一幅经典作品,如梵高的《星夜》,进行详细解读。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幅作品进行分析,并在班上分享。

4. 实践操作- 提供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创作一幅画。

- 完成后,学生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升艺术鉴赏力。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对指定作品的分析报告。

- 创作作业:根据学生的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进行评价。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教案_人教版[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后练习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美术课欣赏课教案

美术课欣赏课教案

美术课欣赏课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课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2. 学生将能够运用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和解释艺术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艺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绘画、雕塑、摄影等。

2. 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3. 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的画笔、纸张和颜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探究(15分钟):1. 分类讨论艺术作品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实践(20分钟):1. 分发画笔、纸张和颜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实践。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学生完成绘画后,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探索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其他艺术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博物馆,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批判能力。

2.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

3.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2)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

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

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

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

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 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展示图片(《鲁迅像》、《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
(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幅作品的名称吗?
(同学回答:鲁迅……)
(问?)看来所有同学都知道鲁迅这幅作品,而另外几幅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知道,那么我们请同学来描述一下《鲁迅像》这幅作品,说一下它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并谈一谈对这幅作品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讲解):
1、木刻的定义:木刻是用刻刀根据画面的需要,将木板上画面多余的空白部分铲掉,让形象的部分(凸起的部分)留下来,然后在凸起的比分滚上油墨,再覆盖上纸、压印成画。故木刻又称凸版画。
2、木刻的起源:木刻起源于中国的唐代,形成于两宋,盛行于明清,并于16世纪传至欧洲。但这时期的木刻尚停留在复制木刻的阶段,其特点是画稿、刻板、和印刷分别由三个人来完成。之后,欧洲率先于19世纪完成了由复制木刻向创作木刻的过渡,中国则直到1931年才有鲁迅先生倡导和引进创作木刻,将画、刻、印三道工序集中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来完成,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
b.画的来源: 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c.作品分析:沉重的黑色背景中,道道横线显露出肃杀的时代氛围;鲁迅昂然的头颅在呈十字状的围巾支撑下,连同他顶上不屈的头发,同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已让人看到了一个直面人生的鲁迅。
十二、课后作业:结合教材,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画欣赏方法,尝试欣赏教材中的另外三幅历史画的艺术特点,并用文字分析表述。
十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 油画——历史画
历史画的定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
历史画的渊源:西方、中国。
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画家表现手段: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
4、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板书)
a.画家简介: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立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
b.历史事件介绍: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画了《格尔尼卡》这幅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欣赏方法:(1)、描述 (2)、感受 (3)、理解 (4)、评价
《开国大典》——董希文——现实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
《枪杀马德里市民》——戈雅——现实主义
《格尔尼卡》——毕加索——立体主义
十四、其它:在课堂剩余几分钟时间内欣赏其它历史画名作。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c.作品分析:画面上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画面支离破碎,构图随意并且有些杂乱,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木然的公牛头,嘶鸣的马头,奔跑的脚,许多张大嘴巴的头颅,眼神惊恐无助。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些支离破碎的形象都是战争造成的。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 第八章 版画 第一节 《木刻》
二、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中学试用课本 2002年6月第三版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版画,主体是对版画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版画的含义。
五、教学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版画的种类、风格特点以及意义;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历史画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师归纳:)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鲁迅像》这幅作品,描述的很好,证明他很注意观察作品,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约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同样这几幅著名的作品也是版画,同样描绘了特定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风韵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些不同风韵的版画,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中注意一下画家们的不同表现手法。
2、德拉克洛瓦与《自由引导人民》 (板书)
a.画家简介:德拉克罗瓦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马赛度过的,那里的充足阳光与强烈色彩,也许是这位画家的天赋得以孕育的养分。
b.历史事件介绍:本画取材于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巴黎市民起义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在这次起义中,一位名叫莱辛的姑娘首先在战斗中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
3、戈雅与《枪杀马德里市民》 (板书)
a.画家简介:戈雅,西班牙画家,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b.历史事件介绍:1808年5月法军进攻马德里,对于抗击的西班牙人民大肆屠杀,戈雅亲眼看到爱国的游击队员们夜间被行刑的惨状,法军撤走之后,他创作了《枪杀马德里市民》这幅作品。
c.作品分析:黑沉沉的夜空下,一排法国士兵正在枪杀一群起义者。一个对 着枪口的白衣起义者,把高举双臂,怒目而视,情绪激动,在灯光的照耀下成为画面的中心。被枪杀的市民他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而他们的对方,则是一排看不见人脸的“杀人机器”。天色黑临终前的丰富的人性。表达出了画家对受害者深厚的同情和对侩子手的强烈愤怒,忠实地再现厂暗无天日的年代里那场骇人的暴行。
3、木刻的特点:讲究 “刀味”、“木味”,讲究以刀代笔、放刀直干和不描刻画稿的创作方法,最求黑白分明、单纯朴素、刚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1、赵延年的《鲁迅像》(板书)
提问:大家都认出这幅作品的图像是鲁迅像,那么在座的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情况和作者呢?
同学回答……
a.画家简介:赵延年,版画家、美术教育家。选材严肃、造型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独特的画家。
c.作品分析: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图面中间是一位青年姑娘,她半裸着上身,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正在召唤群众前进。她旁边是一位正挥动着手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绅士注视着前方。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青年姑娘手中的三色旗。画面中硝烟弥漫,画面中人物神态坚定,动作充满激情。画面色彩丰富而炽烈,强烈的光影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画面中的绅士、少年和受伤倒地的工人是这次革命的主力军的代表。高举三色旗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美丽而朴素,领导着革命队伍奋勇前进,象征着自由女神。
十、课堂训练(时间安排:5分钟)
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并思考如果自己来画,如何表达?(选取这件历史事件的哪一个瞬间,在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方面有什么设想)。提问并加以分析。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历史画。
十一、课后回顾
相信通过对这几幅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历史画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六、教学重点:1、赏析作品,《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秋天的会津安座》。
2、了解作品表现的韵味及创作风格。
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在版画中自己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八、教学准备:在网上搜集素材并打印图片,阅读有关版画的书籍。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