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详细解释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最全版)PTT文档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最全版)PTT文档

引起待测液氢氧Biblioteka 钠浓度 值的变化情况偏高偏低
偏高
三、读数引起的误差:(滴定时)
C待=
—C标—. —V标—— V待
1.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刻度线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 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偏高
2.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
后俯视刻度线
C待=
—C标—. —V标—— V待
引起待测液氢
氧化钠浓度值
B.
定终点,摇后又变红
C.
D.
2.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
响的是: A
D.滴定前仰视刻度线读数,滴定后俯视刻 度线读数
B 3.酸碱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用标准NaOH滴定盐酸时,若配制标准溶液称取的NaOH固体中含有下列杂质时,会引起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NaCl , B.Na2O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D、溶液呈中性
4. 用标准NaOH滴定盐酸时,若配制标 准溶液称取的NaOH固体中含有下列杂
B 质时,会引起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NaCl , B.Na2O
C.Na2CO3 D.NaHCO3
感谢观看
读待测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错误操作 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
读待测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 滴定结束滴定管下挂一滴液未流下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 值的变化情况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滴定管调 C、酸与碱的质量相等
的变化情况
偏低
3. 滴定前俯视刻度线,滴定后仰视刻度线
0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水和盐,这种反应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进行探讨。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误差分析1. pH计的误差: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我们通常会使用pH计来检测反应体系的pH值。

然而,pH计的精度和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温度、离子强度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时刻注意校准pH计,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酸碱溶液浓度的误差: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碱溶液的浓度对于反应速率和终点的判断至关重要。

然而,测量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可能存在误差,比如试剂的纯度、配制的误差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确保浓度测量的准确性。

3. 反应速率的误差: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但是反应速率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常见的误差有温度控制不准确、搅拌不均匀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保持反应系统的稳定和均匀,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二、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 滴定剂的误差: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剂的选择和纯度对于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滴定剂的纯度不高或未配制溶液的误差会导致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高纯度的滴定剂,同时需要进行滴定剂的标定和校准。

2. 滴定管的误差: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的刻度准确性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

刻度不准确或读数不准会导致滴定量计算的误差。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经过校准的滴定管,并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3. 滴定反应速率的误差:滴定反应的速率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验中往往难以控制滴定速度,特别是快速反应的滴定。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熟练掌握滴定技巧,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误差。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 分析依据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 待=,c 标为标准液的浓度,V 待为待测液的体积,γ为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待测液的溶质的系数与标准液的溶质的系数的比值,这些量均为已知量,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越大,则c 待越大;V 标越小,则c 待越小。

以盐酸为标准液滴定NaOH 溶液为例,c (NaOH )=,其中c (HCl )、V (NaOH溶液)为定值,c (NaOH )的大小取决于V (盐酸)的大小。

2 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盐酸为标准液滴定NaOH 溶液为例)典例详析例7-18γc V V ⋅标标标()()()HCl NaOH c V V ⋅盐酸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以下方法测定绿矾(FeSO 4·7H 2O )样品的纯度。

a .称取2.850 g 绿矾样品,溶解,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配成待测液;b .量取25.00 mL 待测液于锥形瓶中;c .用硫酸酸化的0.010 0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待测液至终点,消耗KMnO 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步骤中定容时仰视,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B .滴定时盛放KMnO 4溶液的仪器为酸式滴定管C .滴加最后半滴KMnO 4溶液时,溶液变为粉红色,即达到滴定终点D .样品中FeSO 4·7H 2O 的质量分数约为97.5%解析◆a 步骤中定容时仰视,会使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A 项正确。

酸性KMnO 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B 项正确。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KMnO 4溶液时,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C 项错误。

n (MnO - 4)=20×10-3L ×0.010 0 mol ·L -1=2.0×10-4 mol ,根据滴定时的离子方程式5Fe 2++MnO - 4+8H +===5Fe 3++Mn 2++4H 2O 可得,25.00 mL 待测液中n (Fe 2+)=5×2.0×10-4 mol =1.0×10-3 mol ,则样品中n (Fe 2+)=10×1.0×10-3 mol =1.0×10-2 mol ,m (FeSO 4·7H 2O )=278 g ·mol -1×1.0×10-2 mol =2.780 g ,w (FeSO 4·7H 2O )=×100%≈97.5%,D 项正确。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
cB

cA gVA VB
其中V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
cA——标准溶液的浓度
故 VA大 cB大

VA


cB

2.常见误差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 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洗涤 取液 滴定 读数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变大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
偏低 偏高
VA
变大
cB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变小 变大
偏低 偏高不变 无影响Fra bibliotek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碱液 颜色无变化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以一元强酸、一元强碱间的滴定为例:c待=c VV标标待,v待是待测液的体积,c标是标准液的浓度,这些量均为已知量,所以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因此误差来源主要归结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V标。

若V标偏大,则c待偏高;若V标偏小,则c待偏低。

以0.1 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一定体积的待测HCl溶液为例,消耗的NaOH溶液多,则结果偏高;否则,偏低。

归纳如表所示:需质量小于40 g(如Na2O)误区警示(1)对于仰视、俯视液面所造成的读数误差,很容易记反,画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如图3-2-9所示是对量筒和滴定管进行仰视、俯视液面的模拟图。

其共同点在于:俯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下方,仰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上方(记住“俯下仰上”)。

对于滴定管,仰视所读的值比平视的大,俯视所读的值比平视的小,而量筒正好相反。

图3-2-9(2)在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中,要看清楚标准液与待测液的位置。

当操作相同时,标准液在滴定管中与标准液在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情况相反。

典例详析例6-18(2019广东深圳测试)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

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取盐酸体积,开始时仰视液面,滴定结束后俯视液面(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3-2-10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mL;所用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分析方法

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分析方法

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分析方法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分析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滴定误差的出现。

因此,了解滴定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分析方法对于准确测定酸碱指标十分重要。

一、滴定误差的产生原因1. 滴定过程中滴液速度不均匀:滴定时,由于滴液速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滴定终点的判断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滴定误差。

2. 滴定剂浓度不准确:滴定剂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浓度的准确性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滴定剂浓度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指示剂选择不当: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起到指示滴定终点的作用,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的指示剂会导致滴定误差的出现。

4. 操作者技术水平不高:滴定属于一种较为精细的实验操作,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操作者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缺乏经验会导致滴定误差的出现。

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1. 提高滴定技术水平:操作者技术水平对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提高滴定技术水平是减少滴定误差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验训练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滴定技术水平。

2. 确保滴液速度均匀:在滴定过程中,保证滴液速度均匀是减少滴定误差的重要步骤。

可以使用滴定管或者滴定仪等设备,控制滴液速度,保证滴定过程的均匀性。

3. 精确调配滴定剂:滴定剂的浓度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因此,在滴定前需要精确调配滴定剂,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精确称量。

4. 合理选择指示剂: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起到指示终点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根据滴定的具体情况,选择与所滴定物质变色范围一致的指示剂。

5. 重复滴定:重复滴定是减少滴定误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多次滴定并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单次滴定误差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滴定结果。

综上所述,酸碱指标和酸碱滴定在化学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错误终了读数 : 4
你认为放出: 实际放出液体:
1 mL 4.3-2.7 = 1.6 mL
想取1mL
1.6 mL
1 mL
(3)标准液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 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 ;
(4)标准液读数时,先俯视,后仰视,
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
过程分析:
2.7 实际起始读数 :
(3)标准液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 标准液
2、读数不当引起的误差
(1)量待测液时,先仰视,后俯视, 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
(2)量待测液时,先俯视,后仰视,
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
过程分析:
2.7 实际起始读数 :
(1)取待测液时,起始仰视,终了俯视 取待测液
结果:待测浓度
(偏高)
错误起始读数 : 3
4.3 实际终了读数 :
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
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
(3)滴定过程 中,待测液被振荡出锥形瓶,
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 (4)到反应终点时,溶液变色末保持半分钟,即停止 滴定, 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
4、样品含杂质引起的误差
(1)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碳酸钠,
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
(2)某氢氧化钠待测液长期露置于空气中, 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无变化;
误差讨论依据:
+ H
+ =
OH
= H 2O
1
C待测 • V待测
1
C标准 • V标准
计算公式:
C标准 • V标准 C待测 = V待测
1、仪器清洗不当引起的误差
(1)盛 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一)仪器润洗不当1.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若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放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用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多,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可知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

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

所以滴前仰视V(前)偏大,滴后俯视V(后)偏小。

这样V标准液(=V后—V前)的值就偏小,导致c(待测液) 的值就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分析:同理推知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的c(待测液)值偏大。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标准液的体积读大了,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了。

(反之相反)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小,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之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部分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增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以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的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用标准液润洗,其中内壁有水分,导致标准液浓度降低,标准液的体积用量增多,所以待测液浓度就偏高了
2. 未用待测液洗涤移液管或所用的滴定管,其内壁有水,所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含有的溶质变小,滴定所需的标准液体积就会减小,所以待测液浓度就偏低了。

3. 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之后,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待测液,那么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变多,要加的标准液要多加,所以偏高
4. 滴定的时候计算的是消耗的酸或者碱的物质的量,如果里面残留了水,物质的量浓度是会降低,但是物质的量还是不变的。

因此对结果没有影响
5. 读数时会把气泡的体积当做标准液的体积,导致消耗的标准液大于实际值
6. 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那么气泡体积会使液面上升,所以我们代入计算的标准液体积就减小了,所以C待偏低。

7. 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导致V标偏小,C待偏低
8. 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导致V标偏大,C待偏高
9.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V标偏小,C待偏低
10. 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导致V标偏小,C待偏低
11. 滴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偏多,结果偏高。

12. 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一滴,导致V标偏大,C待偏高
13. 溅出待测液,就是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少了。

消耗的V标偏小,结果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