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到了第一个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时候,他又增加了第二个演 员,有了两个演员就可以对话了,因此表现内容就更加丰富了,使戏 剧就更加完整,所以,我们都习惯称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 到了第二个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时候,他又增加了一个演员, 变成了三个演员,那么三个演员来轮流扮演剧中的人物,戏剧的冲 突就可以更广泛了。那么到了索福克勒斯时代,古希腊悲剧已经相 当完整,他的《俄狄浦斯王》是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典范。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 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古希腊悲剧
Troy 特洛伊
中国古典戏剧 —明代传奇4全
印度梵剧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印度梵剧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了记载,但是 任何作品没有留下来,现在可以看到的梵剧 的最早的剧本是公元后一、二世纪。 古希腊戏剧现在存下来的剧本是公元前5世纪。 所以我们现在说,有史可记载的,我们能够 看到完整剧本的人类最早的戏剧就是古希腊 戏剧。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南宋,也就是公元10到 11世纪。
在古希腊,当葡萄熟了的时候,要举行盛大的节日,那么在这个节 日上,要祭奠酒神狄俄倪索斯,因此在这些歌舞中间,就开始有人来扮 演人物了,最开始是扮演“羊人”,也就是载歌载舞的人们,头戴羊角 ,身披羊皮,还弄个羊尾巴,那么在古希腊语里这种叫做萨堤洛斯“羊 人”,那么“羊人”在酒神的颂歌中间,扮演人物,并且讲述酒神狄俄 倪索斯有关的故事,因此戏剧就开始诞生了。
赫耳墨斯:你这个十分狡滑,满肚子怨气的春心,我是在说你——你得罪 了众神,把他们的权力送给了朝生暮死的人,你是个偷火的贼;父亲叫你 把你常说的会使他丧失权力的婚姻指出来;告诉你,不要含糊其辞,要详 详细细讲出来;普罗米修斯,不要使我再跑一趟;你知道,含含糊糊的话 平不了宙斯的忿怒。 普罗米修斯:你说话多么漂亮,多么傲慢,不愧为众神的小厮。你们 还很年轻,才得势不久,就以为你们可以住在那安乐的卫城上吗?难道我 没有看见两个君王从那上面被推翻吗?我还要看见第三个君王,当今的主 子,很快就会不体面的被推翻。你以为我会惧怕这些新得势的神,会向他 们屈服吗?我才不怕呢,绝对不怕。快顺着原路滚回去吧;因为你问也问 不出什么来。 赫耳墨斯:你先前也是由于这样顽固,才进入了这苦难的港口。 普罗米修斯:你要相信,我不肯拿我这不幸的命运来换你的贱役。 赫耳墨斯:我认为你何候这块百头,比做父亲宙斯的亲信使者强得多。

戏剧的传统文化(戏剧的传统文化包括)

戏剧的传统文化(戏剧的传统文化包括)

戏剧的传统文化(戏剧的传统文化包括)今天给各位分享戏剧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戏剧的传统文化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华戏曲体现传统文化之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传统戏曲文化3、我国的戏曲文化都有哪些传承的意义?4、是戏曲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5、传统文化戏剧6、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应该是怎样的呢?中华戏曲体现传统文化之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戏曲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戏曲和其他艺术一样,逐渐从“意识形态”向群众渗透。

戏曲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

唐代形成的“大调”,就是由当时流传在宫廷中的《霓裳羽衣舞》演变而来的。

到了元代,就比较成熟了。

唐代中期,戏曲已开始形成并成熟起来,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宋元明清之际,戏曲进入鼎盛时期。

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化表演程式。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戏曲艺术化进程的加快,戏曲逐渐融入民间生活,越来越受欢迎。

民国时期,戏曲更是达到鼎盛时期。

同时,它也逐渐吸收了其他歌唱艺术的长处,丰富了自己。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戏曲伴随着各地民间艺人的成长而成长起来。

在此背景下,戏曲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对全国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戏曲作为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戏曲不再是单纯的表演艺术,而是集观摩、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戏曲逐渐从单一的表演走向多元化的方向,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同时,戏曲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文化软实力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结晶。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 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 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①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 的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 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剧”。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 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探究】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 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 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 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 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 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 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产生过程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勾栏百戏说唱
中《 的清 说明 话上 场河 面图
》 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戏
顶竿
采【 众讨 长论 ,】 吸怎 引样 观设 众计 ?一
种 曲 艺 形 式 能 博
大一 发说 展为 指 ?什 出
么这 在种 这戏 一曲 地流 区行 戏的 曲区 获域 得, 了并 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课件

取材于《东海孝妇》,孝妇很早死了丈 夫,又没有儿子,但供养婆婆非常周到婆 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而孝妇却由 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 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孝妇被杀 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 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 来。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 黄色的鲜血沿着长竹竿向上流,到了竿顶 才沿着幡而流下。东海孝妇的故事对后世 影响深远,关汉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 国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
河南曲剧、湖南花鼓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 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代戏曲
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 情势包括元杂剧、元散 曲、和明清传奇。
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 乱中相识并订下毕生之约, 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 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 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 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是一出历史爱情戏, 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 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 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 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 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 自尽。元帝思念昭君, 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 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 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 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 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教师高一语文组授课时间2024、3 课时2课时备注课题窦娥冤课型新课讲授教学目标1.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

2.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3. 分析戏剧冲突,进而把握戏剧主题。

教学重点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教学难点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第一课时学生分组回答生思考回答,师点拨新课导入(3分钟)我们总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但是如窦娥一般,在死后三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让人不禁思考:迟到的正义是否还有意义。

有人就指出,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就像过期的牛奶早已失去价值。

所以,今天让我们心怀悲悯,一起穿越到千古第一冤案的现场,帮窦娥改写命运的结局,重塑不该迟到的正义。

预习检测(3分钟)(一)知人论世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马郑白)。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二)文学常识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喜剧:《西厢记》--王实甫《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三)中国古典戏剧任务一: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极富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历来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牡丹亭》是16世纪中国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该戏曲共五十五出,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1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的组成结构明清传奇分“出”,“出”相当于西方戏剧的“场”,也等同于元杂剧中的分“折”,是划分明清传奇的基本结构单位。

《牡丹亭》便有五十五出。

“出”作为一个单位是由出目和戏文组成。

出目为每出的题目,戏文是传奇戏剧文本的正文,由曲词、宾白和“介”三个部分有机地组合到一起。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蝶恋花]说明了该剧的创作缘起;第二部分[汉宫春]为本剧的剧情梗概;第三部分为四句下场诗。

2 《牡丹亭》第一出《标目》的英译本比较2.1 曲牌[蝶恋花]的翻译原文:[蝶恋花]汪译:(To the tune of Dielianhua)许译:(Singing to the tune of 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曲牌是曲谱的名称,汪采取音译的方法,将“蝶恋花”音译为Dielianhua,并补译了“To the tune of”,点出了“蝶恋花”是一曲调。

许采取的是意译加补译的方法,补译了“Singing to the tune of”并将“蝶恋花”译为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通过首字母大写点明了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是一专有名词,是下面演员演唱的曲调。

汪译和许译的这两翻译方法都能够使读者明白“蝶恋花”是一曲调。

但是如果在翻译“蝶恋花”时,单纯的使用直译的方法译为:Butterflies Kiss Flowers,且不做任何注解,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不解,1因为下文中既没有蝶也没有花,所以在翻译这中曲牌名时,尽量不用直译的方法,否则必须加注解。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元杂剧简介: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 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
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 多的场次,类似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 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 物,相当现代剧的序幕.
也叫介.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 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 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 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 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 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
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
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
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 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 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 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 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1、宋 元 南 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 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 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 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 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 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 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 、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 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 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 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 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 内容.

戏文专业考研题目及答案

戏文专业考研题目及答案

戏文专业考研题目及答案题目一:请简述戏剧文学在现代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戏剧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戏剧的演出,可以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次,戏剧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功能,它能够通过戏剧冲突和角色塑造,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引发观众的思考。

此外,戏剧文学也是艺术创新的平台,现代戏剧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技巧,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

最后,戏剧文学还具有教育意义,它通过故事的讲述,传递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对观众进行精神上的启迪。

题目二:分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答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角色之一,他的性格复杂且矛盾。

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使他能够洞悉宫廷中的阴谋和虚伪。

然而,他的犹豫和优柔寡断也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特点,这导致他在复仇的道路上行动迟缓,甚至错失良机。

哈姆雷特的这种性格特点对剧情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犹豫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性,也使他陷入了更深的道德和精神困境。

最终,哈姆雷特的性格导致了悲剧的结局,他不仅未能成功复仇,反而导致了一系列无辜者的死亡。

题目三:论述中国古典戏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挑战。

答案: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代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首先,古典戏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戏曲艺术本身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其音乐、舞蹈、表演和服饰等元素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古典戏曲在当代社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古典戏曲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年轻一代对戏曲的了解和兴趣有限。

此外,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教育普及、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等手段,使古典戏曲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元代杂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 一本四折◆ ,之之外可以加 楔子◆ 。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剧本由 曲词◆ 、 宾白◆ 、 科介◆ 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 、 、 四类。

元杂剧——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 《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 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元曲散曲 杂剧 套曲 唱 (散曲+“科”+“白”)(一宫调数曲子)●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杂: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昇《雷峰塔》清·方成培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窦娥冤”她有何冤?简述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

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

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

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

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

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

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整体把握】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理清本文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谁造成了窦娥的悲情?分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

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的?析鉴赏戏剧冲突讨论: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剧的主要矛盾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

《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研读第三折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

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反抗的窦娥•滚绣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借代。

效果:不仅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强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5、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善良的窦娥6、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不屈的窦娥7、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不能颠倒。

●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8、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有什么效果呢?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9、在你接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也用到了类似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促织》•《罗密欧与朱丽叶》10. 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拓展思考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提示不好。

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