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_作业三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题目随机,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东夷人D.沂源人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A.颛顼B.帝喾C.蚩尤D.尧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A.管仲B.晏婴C.宁戚D.鲍叔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孟子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A.《公羊传》B.《墨子》C.《论语》D.《管子》6.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时的国君是()A.齐宣王B.齐景公C.齐桓公D.齐威王7.墨子思想的核心是()A.尚贤B.节用C.非攻D.兼爱8.孟子的政治理想是()A.王道B.霸道C.中庸D.法制9.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
吴王拜孙武为主将,率军与楚军进行决战的地点是()A.汉水B.涢水C.柏举D.姑苏10.在抗倭战斗中,戚继光根据当地丘陵众多、河渠纵横的情况,创立了在战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A.连环阵B.鸳鸯阵C.八阵图D.唱筹量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对鲁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重视工商业B.地势平坦C.首都是曲阜D.土质肥沃2.下列人物中,没有到过稷下学宫讲学收徒的是()A.邹衍B.孔子C.老子D.荀子3.汉武帝时,齐鲁之地的儒生代表人物是()A.倪宽B.浮丘伯C.公孙弘D.申培4.下列典籍中,属于六经的是()A.《诗经》B.《尚书》C.《孟子》D.《论语》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墨子名翟B.墨子是齐国人C.墨子生活在战国末期D.墨子是一位科学家6.下列学说中,属于孟子创立的是()A.性善论B.有教无类C.民本主义D.礼治7.下列地名中,不属于古代九州之列的是()A.兖州B.广州C.莱州D.冀州8.下列军事思想中,属于姜尚的是()A.文伐B.韬光养晦C.修德施仁D.慎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孙子主张务求全胜B.孙武本姓陈C.《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D.孙武本为齐国人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守城录》为陈规所作B.陈规反对攻势防御C.陈规发明木牛流马D.陈规是宋代人二、判断题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2023年地域文化本秋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地区文化(本)2023秋形成性考核任务三题目11957年在莫斯科获奖的工艺作品《蟹篓》是()。
选择一项:a. 粤绣b. 石湾公仔c. 广州牙雕d. 潮州木雕对的答案是:潮州木雕题目2到了()代,广绣已发展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选择一项:a. 清b. 宋c. 元d. 明对的答案是:明题目3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工艺美术中,()与玉雕、珐琅、雕漆并称比方为工艺品中的“四大名旦”。
选择一项:a. 广州牙雕b. 潮州木雕c. 石湾公仔d. 端州砚雕对的答案是:广州牙雕题目4广州牙雕的镂雕技法已高度发展,镂空层已达()层。
选择一项:a. 13b. 100c. 60d. 45对的答案是:60题目5文房四宝中的“端砚”产于()。
选择一项:a. 山西b. 甘肃c. 安徽d. 广东对的答案是:广东题目6清代广州状元坊重要以制作()出名。
选择一项:a. 公仔b. 文具c. 戏服d. 床上用品对的答案是:戏服题目7潮绣中最有特色的是()。
选择一项:a. 通锦绣b. 钉金绣c. 绒线绣d. 珠绣对的答案是:钉金绣题目8潮绣被正式定名是在()年。
选择一项:a. 1848b. 1962c. 1978d. 1949对的答案是:1962题目9粤绣是指岭南地区的手工刺绣品,涉及广绣和()两大类。
选择一项:a. 潮绣b. 南绣c. 梅绣d. 湘绣对的答案是:潮绣题目10被授予“中国砚都”称号的是()。
选择一项:a. 北京b. 广州c. 肇庆d. 石湾对的答案是:石湾题目11石湾“公仔行”又分为三行,有人称之为三绝,分别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瓦脊公仔b. 陶塑c. 动物碌胎毛技法d. 山公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瓦脊公仔, 动物碌胎毛技法, 山公题目12岭南地区的潮州木雕与()被誉为中国四大木雕。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乐清黄杨木b. 湖南湘南木雕c. 福建龙眼木雕d. 浙江东阳木雕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浙江东阳木雕, 福建龙眼木雕, 乐清黄杨木题目13广绣中用到的材料有()。
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答: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
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
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
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答案《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_作业三答案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有传奇多部,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四种,合称《石巢四种》。
国开[课程号51718]《地域文化(专)-2019秋学期形成性考核任务三》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课程号51718]《地域文化(专)-2019秋学期形成性考核任务三》复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8c445ed630b1c59eeb5d9.png)
国开[课程号]51718-地域文化(专)-2019秋学期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分
【题目】 1957年在莫斯科获奖的工艺作品《蟹篓》是()。
a. 粤绣
b. 广州牙雕
c. 石湾公仔
d. 潮州木雕
正确答案是:潮州木雕
【题目】到了()代,广绣已发展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a. 清
b. 明
c. 元
d. 宋
正确答案是:明
【题目】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工艺美术中,()与玉雕、珐琅、雕漆并称比喻为工艺品中的“四大名旦”。
a. 潮州木雕
b. 广州牙雕
c. 端州砚雕
d. 石湾公仔
正确答案是:广州牙雕
【题目】广州牙雕的镂雕技法已高度发展,镂空层已达()层。
a. 45
b. 60
c. 100
d. 13
正确答案是:60
【题目】文房四宝中的“端砚”产于()。
a. 广东
b. 山西
c. 安徽
d. 甘肃
正确答案是:广东
【题目】清代广州状元坊主要以制作()出名。
a. 文具
b. 戏服。
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
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答: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
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
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
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
2014年最新电大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有传奇多部,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四种,合称《石巢四种》。
其中又以前二种名气最大。
阮大铖的戏剧作品,曲工词丽、情节热闹,尤擅用误会与巧合法制造喜剧效果,在中国古典喜剧的创作上堪称楷模。
8、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歙县毕尚忠,有戏文《七国志》、《红笺记》;铜陵佘翘,有传奇《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桐城姚康,有传奇《太白剑》等;休宁汪廷讷,有杂剧《广陵月》、传奇《环翠堂乐府》十八种。
另有歙县汪宗姬、程丽先、吴德修、汪芗、程羽文,休宁程士廉、程巨源等多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徽州地区戏曲创作的繁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
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
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
“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作者胡仔。
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
《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
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燕乐考原》:《燕乐考原》作者为清代著名学者凌廷堪,在这部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的奥秘,找到了理论上的调音与琵琶弦上的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的千古疑窦,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尝试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的自我实践。
《尝试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的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
在诗歌艺术发展上,《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
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宋代安徽作家的小说创作。
两宋时期安徽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秦醇,以其《赵飞燕别传》名扬后世。
秦醇,亳州谯郡(今安徽亳州)人,北宋著名传奇作家,作品今存《赵飞燕别传》、《骊山记》、《温泉记》和《谭意歌传》四篇。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赵飞燕别传》。
小说揭露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荒淫及后宫争斗中的罪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在情节构思上更是十分精巧,体现了作家深厚的小说创作功底。
可以说这部传奇,无论在人物刻画、情节组织还是文辞上都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文言小说。
北宋安徽小说作家,还有全椒人张洎,他有文集50卷,其中《贾氏谈录》1卷,记叙唐代轶闻奇事,此笔记小说对了解唐代台阁和社会风气有一定史料价值。
2、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桐城文派又称桐城派或桐城古文派,因其创始及代表人物均系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文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
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
其中戴名世更被看作是桐城派的奠基人。
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姚鼐之后,桐城派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和姚莹。
他们又广为授徒,其弟子有桐城戴存庄、苏停元、方宗诚、陈澹然,合肥徐子岑等。
后曾国藩创“湘乡派”,实为桐城派变体。
“曾门四大弟子”为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遵义黎庶昌、无锡薛福成。
他们将桐城派的影响进一步拓展。
燕、冀弟子多达数百人。
其后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桐城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以及吴汝纶之子吴闿生等,以马其昶声誉最高,有桐城派“殿军”之称。
省外桐城派著名文人还有严复、林纾等,追随者更是数以千计,直至“五四”运动后桐城文派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
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迹,却留下道教遗踪。
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遂拜请于居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
此后云游道士纷至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
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且亲自为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
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文人雅士。
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
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4、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九华山佛教地位的突显与当时的一位名叫金乔觉的僧侣有重要关系。
金乔觉,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造诣颇深。
在唐学习期间金乔觉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回国后便削发为僧。
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金乔觉再次来到中土大唐,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九华山安顿下来,他栖居岩洞,进行了长达75年的苦修和苦行。
当地人们被金乔觉的行为所感动,为其建造了寺宇,即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化城寺。
无数的善男信女来到该寺朝拜,九华山的佛教由此兴盛起来。
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圆寂,终年99岁。
其肉身三年不腐。
弟子们建肉身塔以供奉,尊他为地藏王菩萨,因其姓金,又称作“金地藏”。
九华山由此声名远播,成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徽派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实例具体说明。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西递位于黟县东南,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周群山环抱,两条清溪穿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和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建筑色调朴素淡雅,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等。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也非常雅致,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古徽州砖、木、石雕精湛技艺。
像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还有精美的木雕花纹,绚丽的彩绘、壁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2、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
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一般民居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
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
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
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
”意为“财不外流”。
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
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
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些对联道出了古徽州的人生态度。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
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
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