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一)

合集下载

再生铜冶炼工艺(一)

再生铜冶炼工艺(一)

再生铜冶炼工艺(一)再生铜铸造工艺介绍什么是再生铜工艺?再生铜工艺是指将废弃铜制品进行回收利用,重新铸造成新的铜制品,并且保证与原铜制品一样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再生铜工艺的使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具有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

再生铜冶炼的技术流程再生铜冶炼的技术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冶炼废弃铜制品首先要被压碎成小块,然后投入冶炼炉中进行熔化。

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中,铜制品中的杂质会沉淀到底部,铜液则上浮到炉口。

2.气体处理通过将炉内的气体进行处理,可以去除铜液中残留的氧化物、硫酸盐等杂质。

可以使用氧气和氮气来实现这一步骤。

3.精炼在精炼炉中,将铜液进一步加热,在同时通入空气的情况下,溶解其中的氧化物杂质,然后再次用冷却的气体或水进行冷却,将杂质沉淀下去。

4.熔铸经过冷却后的铜液可以进行熔铸,将其倾倒入模具中,等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新的再生铜制品。

再生铜工艺的优势1.节约资源再生铜工艺可以充分利用已经生产的铜制品,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耗费资源的浪费。

2.地球环保再生铜冶炼不需要新开采铜矿,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岩石开采、水资源消耗等行为。

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再生铜工艺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而且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节约原材料再生铜的冶炼不仅能够节约自然资源,同时单位能耗也大幅降低。

总之,再生铜工艺是一种环保、经济、资源节约的铸造方式,对于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铜工艺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再生铜工艺的发展比较迅速。

从最初的手工加工、回收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工。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提升,再生铜工艺的加工质量、效率、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再生铜工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家电、电器类产品,现在再生铜工艺已经开始应用于航空、汽车、通讯等高科技领域以及建筑、农业、船舶等传统行业。

12-1铜板化学成分

12-1铜板化学成分

12-1铜板化学成分
铜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铜(Cu)。


了铜之外,铜板可能还含有少量的其他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可以
改变铜板的性能和用途。

一般来说,铜板可能含有一些杂质,如铁、锰、硅、铝和锡等,这些杂质的含量通常是很低的,但会对铜板的
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产生影响。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来看,铜板的主要成分是铜,其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

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金属,因
此铜板常被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导线、管道和其他需要良好导电性
的产品。

此外,铜也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可以通过冷轧、热轧、拉
拔等加工工艺制成不同形状和规格的铜板。

除了化学成分外,铜板的性能也受到晶粒结构、残余应力、氧
化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会对铜板进行严格
的化学成分分析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铜板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铜,但也会含有少量的其他
元素,这些成分对铜板的性能和用途都有一定影响。

医用铜标准(一)

医用铜标准(一)

医用铜标准(一)医用铜标准引言•医用铜是一种用于医疗设备和产品制造的特殊材料。

•其抗菌和防污性能使其成为医疗行业中的重要材料。

•本文将介绍医用铜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医用铜的标准。

•ISO 22196:2011是用于评估医用铜抗菌活性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和评估抗菌性能的要求。

抗菌性能测试•根据ISO 22196标准,医用铜的抗菌性能是通过测定其表面上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的。

•实验中通常使用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测试。

•细菌在与医用铜接触一定时间后的存活率低于50%,被认为具有抗菌性。

医用铜含量要求•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医用铜的含铜量有一定要求,以保证其抗菌效果。

•欧盟规定医用铜制品中铜含量需在60%以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医用铜含铜量需在65%以上。

医用铜产品应用•医用铜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如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等。

•医用铜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表明,医用铜对病毒和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医用铜是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材料,在医疗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国际标准,医用铜应满足一定的抗菌性能和铜含量要求。

•医用铜产品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和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以上是关于医用铜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ISO 22196:2011.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n plastics and other non-porous surfaces. -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2011/65/EU. Restrictions on the use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Staff.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510(k) Submissions of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 Warnes, S. L., et al. Copper surface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bacteria on selected surfaces within a university health care fac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2.。

铜常识(一)

铜常识(一)

铜常识(一)铜常识(一)铜的性质及资源铜是紫红色金属,密度8.96克/厘米3,熔点1083.4℃。

其导热性和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仅次于银。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层有毒的碱式碳酸铜(铜绿),这层薄膜能保护铜不再被腐蚀。

铜在盐酸和稀硫酸中不易溶解,但能溶于有氧化作用的硝酸和含有氧化剂的盐酸中。

铜还能溶于氨水。

铜易加工可制成管、棒、线、带以及箔等型材。

铜易与许多元素组成合金,如青铜(铜锡合金)、黄铜(铜锌合金)、白铜(铜镍合金)等等。

地壳中铜的含量仅占0.01%,但常形成富集的矿床,便于工作于开采和利用。

铜的矿物常见有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

前二者属于硫化铜矿,后者属于氧化铜矿。

铜的用途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及其合金的应用范围很广。

在有色金属中,铜的产量和耗用量仅次于铝,居第二位。

在电器、输电和电子工业中用量最大,据统计,世界上生产的铜,近一半消耗在电器工业中。

军事上用铜制造各种子弹、炮弹、舰艇冷凝管和热交换器以及各咱仪表的弹性元件等。

还可用来制作轴承、轴瓦、油管、阀门、泵体,以及高压蒸汽设备、医疗器械、光学仪器、装饰材料及金属艺术品和各种日用器具等。

铜与人类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这可以追溯到10,000年以前。

在伊拉克的北部曾经出土一件8700年前的文物——铜耳杯。

中国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访问演出就有了青铜器。

已出土的商殷时代感铜钱、铜镜、铜鼎、铜钟等文物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达程度和中华先辈的高度智慧。

考古学家发掘出古埃及金字塔内的一段5000多年前的供水管道系统,铜制的水管直至今天仍可以使用。

与此相映,有趣的是:北京协和医院本世纪20年代安装的铜水暧件历经70余年沧桑现在依然性能良好。

现代工业,铜除了电线电缆生产主要采用新炼制的精铜外,其它广泛应用的铜及其合金,包括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等共有400余种,约四分之三(72%)是由回收的废旧铜再生制成的。

电镀铜工艺流程(一)

电镀铜工艺流程(一)

电镀铜工艺流程(一)电镀铜工艺工艺流程•清洗:将待处理的金属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油污和其他杂质。

•预处理: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如脱脂、除锈、去污等,以便于下一步的处理。

•电镀:将金属置于电解槽内,通过电流使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析出金属铜,从而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铜膜。

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温度等参数,以保证铜膜的均匀性和质量。

•冲洗:将电镀后的金属表面进行冲洗,去除残留的电镀液和化学药品。

•烘干:将冲洗后的金属表面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表面上的水分。

•收尾处理:电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喷漆等,以增强其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工艺特点•电镀铜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制造电器、机械和金属制品等工业品。

•电镀铜可实现对金属表面的精密加工,可在微米级别上控制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电镀铜工艺简单、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工艺应用•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印制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外壳等。

•制造业: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汽车零配件、制冷设备等。

•建筑行业:用于制造门窗、天花板、护栏等装饰品。

总之,电镀铜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工业品的外观、性能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艺的优缺点优点1.铜镀层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镀层均匀性好,不会对原型造成形状的变化。

3.铜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保护金属基材不受化学侵蚀。

4.镀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时间短。

缺点1.镀铜液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做好废液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2.镀铜液中含有若干有害物质,需要在处理时加以防护。

3.镀铜液的操作条件较为苛刻,对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需严格控制。

工艺的发展趋势1.低污染工艺:开发低污染的镀铜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2.高效工艺:提高镀铜效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成本。

3.智能工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

4.多层复合工艺:研究多层复合的镀铜工艺,以满足产品特殊的性能要求。

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的条件

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的条件

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的条件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子等领域。

在自然界中,铜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氧化态,即一价铜和二价铜。

一价铜是指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而二价铜则是指铜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

铜的氧化态的转化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的条件。

一价铜和二价铜之间的转化是由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一价铜和二价铜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氧化剂会使一价铜氧化为二价铜,而还原剂则会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升高温度有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而降低温度则有利于还原反应的发生。

因此,控制反应温度是实现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的关键之一。

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一价铜和二价铜的相互转化。

在不同的pH条件下,铜的氧化还原反应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酸性条件下,一价铜更容易被氧化为二价铜,而在碱性条件下,二价铜更容易被还原为一价铜。

除了氧化剂、还原剂、温度和pH值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一价铜和二价铜的转化产生影响。

例如,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氧气含量、光照等都可能对反应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一价铜和二价铜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价铜和二价铜之间的转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反应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得到所需的产物。

通过对一价铜和二价铜相互转化条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铜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更多的影响因素,为铜的有效利用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t1 tu1铜的标准

t1 tu1铜的标准

t1 tu1铜的标准
铜的标准是指对铜材料品质和性能的规定和要求。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良好的可塑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交通等领域。

为了确保铜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在国际上,目前普遍采用的铜的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铜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化学成分是评价铜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铜的纯度在99.9%以上。

此外,铜的标准还包括了不同形状的铜材料的标准规范。

例如,对于无缝铜管、铜板、铜线等不同形状的铜材料,有相应的标准规定其尺寸、形状、外观质量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不同形状的铜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

在国内,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与铜相关的标准,其中包括
铜材料的分类、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具有相对应用的权威性,对于国内铜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铜的标准是为了保证铜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其在各个领域的
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要求,可以保证铜材料在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合理性,促进铜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一价铜催化剂

一价铜催化剂

一价铜催化剂一价铜(Cu(I))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尤其在C-C键形成、C-N键形成、C-O键形成、C-S键形成以及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介绍了一价铜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一、C-C键形成反应1. Hirao, H. et al. Copper-catalyzed C-C bond formation reaction: Promotion of the reaction by inorganic bases. Tetrahedron Lett. 27, 307–310 (1986).这篇论文研究了一价铜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并发现在碱存在下,反应进一步加快,提高了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为今后的反应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

2. Ghosh, A., Zhdankin, V. V & Lakshman, M. K. Copper(I)-catalyze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α-oxoketene dithioacetals. J. Org. Chem. 73, 4983–4986 (2008).该研究报道了一价铜在α-氧代酮二硫代乙酰生成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对于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的合成具有实用性。

二、C-N键形成反应1. Chen, M., White, M. C. & Brookhart, M. C-H bond activation and catalytic functionalization by synthetic metal complexes - copper, rhodium, and ruthenium. Angew. Chem. Int. Ed. 51, 7252–7267 (2012).该综述详细介绍了一价铜催化剂在C-H键活化和C-N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涵盖了不同体系、不同配体的催化剂,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催化剂设计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机械夹杂损失
冰铜颗粒在炉渣中机械夹杂造成的损失,为 铜在渣中最大的损失。主要是冰铜悬浮物、 金属夹杂物和未来得及澄清分离的液滴 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渣的粘度和比重太大、 渣熔化温度太高、过热温度过低、澄清时间 短等。
38
炉渣的组成决定了炉渣的性质,如炉渣的 粘度、比重、表面张力和炉渣对冰铜的溶 解能力等。
10
► 铜的用途
应用范围仅次于钢铁;在有色金属中,铜的产量和消 费仅次于铝。 广泛用在电气工业(48.2%)、通用工具(20.6%)、建 筑工业(16.2%)、交通运输(6.6%)、家用及其它行 业(8.4%)等部门。 铜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农业和医药中。
11
3.1.3 炼铜原料及方法 3.1.3.1 炼铜原料 ► 在地壳中的丰度7.0×10-5(g/t) ► 铜矿物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 ► 硫化矿:Cu2S(辉铜矿),CuFeS2(黄铜矿), CuS(铜蓝) ► 氧化矿:Cu2O(赤铜矿),CuO(黑铜矿), CuCO3·Cu(OH)2(孔雀石) 目前,铜产量的90%来自硫化矿,约10% 来自氧化矿,极少量来自自然铜矿。
21
炉料中过量硫的作用机理 造锍熔炼条件下,Cu2O的生成不可避免,它 会与SiO2反应进入炉渣,造成铜损失。 炉料中的过量硫存在,将发生反应:
使Cu2O重新硫化成Cu2S,从而减少渣含铜损 失
22
炉渣中SiO2饱和的作用机理 熔炼体系没有SiO2时,铜锍和炉渣结合成共价 键的Cu-Fe-S-O相,铜锍与炉渣高度混溶。 有SiO2时,它与FeO反应形成离子型炉渣相:
20
造锍熔炼目的:铜以Cu2S形态富集到冰铜;部 分硫被氧化以SO2烟气形式脱离;脉石、氧 化物及大部分杂质进入炉渣,并与冰铜分离。 造锍熔炼属于氧化熔炼。 火法炼铜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炉料中必须 有相当数量的硫来形成冰铜;二、使炉渣中 SiO2含量接近饱和,以便冰铜和炉渣分离。 造锍熔炼所用物料主要有:硫化物精矿、造渣 熔剂。
3
Pyrometallurgy of Heavy Metals
Roast
Smelt
Convert
Fire refine
Electrolytic refine
Chemical refine
Metal
Metal
Metal
4
► 重金属矿大多是共生矿,主要为硫化矿,伴生有多
种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回收硫是重金属冶金的一项 重要任务,大部分硫酸由重金属冶金工厂生产。 ► 重金属的冶金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硫化矿物的造锍熔炼,如铜、镍及伴生金 属钴 第二类:硫化物矿原料先经焙烧或烧结后,再进行 碳热还原生产金属,如铅、锌、锑,以及锡的氧化 物矿 第三类:焙烧后的硫化矿或氧化物矿用硫酸等溶剂 浸出,然后用电沉积法或其它方法从溶液中提取金 属,亦即湿法冶金,如锌、镉、镍、钴。
Cu2S-FeS二元系相图
在熔炼温度下(1200℃)两种硫化物均为液相,而且完全互溶形 成均质溶液。 FeS-MeS共熔的特性就是重金属矿物原料造锍熔炼的依据。
28
当冰铜中Cu2S质量分数增加时,冰铜中溶解的FeO量随之减 少,当冰铜成分接近于纯Cu2S时,溶解的FeO量很少。这表 明,冰铜溶解氧主要是FeS对FeO的溶解,而Cu2S对FeO几 29 乎不溶解。因此,低品位冰铜溶解氧的能力高于高品位冰铜。
12
黄铜矿
分布最广的硫化铜矿 分布最广的铜氧化物矿
13
14
15
3.1.3.2 铜的生产方法 (1) 火法炼铜(占铜产量的80%) 将铜矿(或焙砂、烧结块等)和熔剂一起 在高温下熔化,或直接炼成粗铜,或先 炼成冰铜(铜、铁、硫为主的熔体),然 后再炼成粗铜。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 能耗低,生产率和金属回收率较高。 基本流程包括:造锍熔炼、锍的吹炼、 粗铜火法精炼或阳极铜电解精炼。
18
长远来看,湿法 冶金将逐渐取代 火法。阻碍其发 展的原因:没有 低廉的合适的浸 出剂,腐蚀比较 严重,固液分离 较为困难。
19
3.2 铜的造锍熔炼
几个基本概念 ► 锍:各种硫化物的混合物——铁的硫化物(FeS) 在高温下能与许多其它金属硫化物形成共熔体 ► 冰铜:Cu2S和FeS组成的合金,锍的一种。 冰铜组成:硫化物(包括PbS,ZnS,Ni3S2);少 量铁氧化物;Au,Ag,铂族金属全部溶入冰铜; Se,Te,As,Sb,Bi等元素部分溶入冰铜。 ► 通常冰铜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3%,氧在冰铜中 一般以Fe3O4形态存在,是有害成分——熔点高、 比重大,容易形成炉底。
16
98%
99.95~99.98%
17
(2) 湿法炼铜(约占15%) 在常温、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使铜从矿石中浸 出,经除杂后将铜从浸出液中沉淀出来。 对氧化铜矿和自然铜矿,可用溶剂直接浸出; 硫化铜矿则先经焙烧变成氧化铜后再溶浸。 流程:焙烧、浸出和净化、电沉积
优点:成本低,环境污染轻,可处理不能处理 的低品位矿或难选矿。
31
3.2.4 造锍熔炼的炉渣及其特性
► 炉渣:各种氧化物的共熔体,由各种金属和
非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组成的合金,其主要 成分为SiO2、FeO和CaO,三者总和占 85~90%。 ► 常用渣系: FeO-SiO2-CaO、FeO-SiO2Al2O3 和FeO-Fe2O3-SiO2 ► 炉渣是造锍熔炼主要产物之一,根据炉料含 铜不同,渣量约为炉料量的50-100%
渣 i xi
35
3.2.5 铜在炉渣中的损失
烟尘损失 (占0.5%) 铜的损失途径 炉渣损失 机械损失
36
化学损失
化学损失
化学损失包括铜硫化物的溶解和铜的氧化物与溶剂或 脉石发生造渣反应所引起的铜损失。
►Cu2S的溶解损失:Cu2S
在渣中的物理溶解。这种损 失不大,随渣含铁量增加而 增大,熔炼时应尽可能选用 硅钙较高的渣型。 ►Cu2O的成渣损失:Cu2O 与其它化合物成渣的损失。 由于有大量FeS存在,这种 损失很小。
2
►Metallurgy
Physical:通过非化学方法改变金属性能,如退火、
调幅分解、形核、长大和粒子粗化等。
Extractive:包括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的
工艺、冶金单元操作,以及传热传质原理、冶金过程的 物理化学等。
►Method
Pyrometallurgy(目前最主要) Hydrometallurgy Electrometallurgy
铜锍不与SiO2作用而保留为共价键Cu-Fe-S相, 使铜锍与炉渣明显分层。
23
3.2.1 造锍熔炼时物料的物理化学变化
(1) 各类高价化合物及碳酸盐的离解 (1200℃以上) FeS2 = FeS + 0.5S2 2CuFeS2 = Cu2S +2FeS + 0.5S2 2CuS = Cu2S + 0.5S2 3NiS = Ni3S2 + 0.5S2 CaCO3 = CaO + CO2 MgCO3 = MgO + CO2 在氧化性气氛中,S2会被氧化成SO2
5
第3章 铜冶金
3.1 概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 唐
6
3.1.1 世界铜生产概况 ►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 ► 中世纪铜矿的开采主要是在欧洲的西班 牙,日耳曼、英国、俄罗斯。 ► 目前粗铜产量顺序为:智利、美国、日 本、秘鲁、中国。
液态冰铜遇水分解产生H2 和H2S,发生爆炸!!!
30
冰铜品位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太低会使后续吹 炼时间拉长、费用增加;太高则使炉渣中的含铜量 增加,产生浪费。 铜在渣和冰铜中的平衡浓度遵循分配定律
对铜熔炼,K=0.01。 最常采用的冰铜品位为30~40%。不过,为了减少 熔炼能耗,冰铜品位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但一般不 宜超过70%。至于炉渣中的铜,可以回收。
25
3.2.2 造锍熔炼过程中FeS的优先氧化
► FeS是铜最终以Cu2S形态进入冰铜的保证
造锍熔炼的物料中,主要是铜和铁的硫化 物。只要料中有FeS存在,铜的氧化物(Cu2O) 就必然会按下式转变成硫化物(Cu2S)进入冰 铜相。 FeS(l.mt) + Cu2O = FeO(l.sl) + Cu2S(l.mt)
24
(2) 硫化物氧化 FeS + 1.5O2 = FeO + SO2 3FeS + 5O2 = Fe3O4 + 3SO2 Cu2S + 1.5O2 = Cu2O + SO2 (3) 冰铜的形成 Cu2S + FeS = Cu2S· FeS FeS(冰铜) + Cu2O(渣) = Cu2S (冰铜) + FeO (渣) (4) 造渣反应 2FeO + SiO2 = 2FeO· SiO2 3Fe3O4 + FeS + 5SiO2 = 5(2FeO· SiO2) + SO2 (5) 燃料的燃烧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CH4 + 2O2 = 2H2O +CO2
有色金属冶金学
Non-ferrous Metallurgy
Heavy Metals Metallurgy 重金属冶金(一)
朱 骏
zhujun@
有色金属冶金系 冶金楼602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1
有色金属的分类: ► 轻金属(Light Metals): 铝、镁、钙、钾、钠、钡等,比重小于5 ► 重金属(Heavy Metals): 铜、镍、钴、铅、锌、锡等,比重7~11 ► 贵金属(Noble Metals): 金、银、铂以及铂族元素,在空气中不能氧化,价 值比一般金属贵 ► 稀有金属(Rare Metals):不是根据金属在地壳中 的含量来定,而是指那些发现较晚、在工业上应用 较迟、在自然界分布较分散以及在提取方法上比较 复杂的金属。如钨、钼、锆、铪、铌、钽及稀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