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及分类和分级
糖尿病足分级标准(wagner分级法)

糖尿病足分级标准(wagner分级法)
1. 一级Wagner 分级:第一级分为0级到4级,该分级体系是观察受损病人植被、
炎症和皮肤萎缩状态,评估深度与病变的扩展,从实际上解决日常的护理医疗问题。
0级:正常皮肤,没有损伤或者萎缩。
1级:轻度指甲壁增厚,或者除皮肤有细微的变化外,没有出现皮肤的裂痕。
2级:除软组织受损外,出现皮肤出现裂痕以及脓疱,与深度2至4毫米的损伤。
3级:出现脂肪层发炎炎症,以及4毫米以上的软组织受损,如有深度更深的损伤,
将整块组织移除。
4级:出现骨的腐烂或者坏死,脂肪层的发炎较严重,需要将受损的部位完全移除,
并作进一步的处理。
2. 二级Wagner 分级:第二级分为0级到3级,这个分级体系用来识别足底处皮肤、软组织和骨头的损伤程度,它比第一级识别程度更轻重缓急,从而更加具体化地分类糖尿
病患者。
1级:轻度高度病变,皮下组织(包括软骨、软组织和腱)受损,皮肤变粗而有厚度,可能有少量的脓疱却不会引起皮肤的裂痕。
3级:重度受损,骨头受损,损伤部位有腐烂、脓肿或者坏死的症状,损伤的深度可
以达到脂肪层或者骨骼层。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糖尿病足PPT课件

神经病变
注: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11
血管病变
由于机体持续处于高 血糖状态,脂代谢紊 乱,血液的高凝状态 以及下肢循环障碍等 诸多因素使病人的下 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 病变
12
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 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使机体缺乏对足部 的保护措施,从而极易引起物理性的损 伤,一旦受损后,病理生理改变又使其 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发展成 为足坏疽。(见图1)
相关。
19
注:干性坏疽
20
(3)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 较干性坏疽稍多见,因肢端 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 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
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21
注:混和性坏疽
22
混合性坏疽的特点
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 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 端的不同部位。混合性坏疽患者一 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 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
15
坏疽
湿性坏疽
干性坏疽 混和性坏疽
16
(1)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 足多为此种类型,多因肢端循环及 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损伤感染化脓。
17
注:湿性坏疽
18
(2)干性坏疽
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 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 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 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 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 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 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 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
5
3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神经病变 外周血管病变 感染 其他危险因素
6
(1)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几种分级

临床应用
01
02
03
诊断与评估
分级系统用于评估糖尿病 足的严重程度,为医生提 供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治疗。
指导治疗
根据分级系统的评估结果, 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和药物。
监测病情
通过定期评估糖尿病足的 分级,医生可以监测病情 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
提高认识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的分 级系统,让患者了解糖尿 病足的严重程度和危害,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指导预防
根据分级系统的知识,指 导患者采取预防措施,降 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延缓病情发展。
促进自我管理
让患者了解分级系统与治 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04 分级系统的局限性
主观性强
分级系统主要基于医 生的主观判断,不同 医生之间可能存在差 异。
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 难以准确评估足部病 变的严重程度。
患者症状的描述和严 重程度的评估可能受 到语言表达和理解的 影响。
缺乏客观指标
现有的分级系统主要基于临床表 现和医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实
验室检查指标。
开发新的评估工具
数字技术
利用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 数据分析,开发新型的评估工具,
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理指标
开发能够实时监测生理指标的评 估工具,如血糖、血压、心率等, 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患者自评工具
开发患者自评工具,以便患者在 家中自行评估病情,提高自我管
理和控制能力。
加强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几种分级
目录
• 糖尿病足的分级系统 • 分级系统的意义 • 分级系统的应用 • 分级系统的局限性 • 分级系统的未来发展
糖尿病足的护理评估

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分工具,以便及 时了解疼痛变化。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如足 部按摩、屈伸运动等。
鼓励患者坚持锻炼,以促进血液 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下肢溃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肢溃疡形成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 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 营养不良,进而形成溃疡。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 、湿度及有无破损、 溃疡、水疱、胼胝等 异常表现。
注意趾甲、趾间及足 底部皮肤变化,有无 嵌甲、甲沟炎、真菌 感染等。
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 况,以了解足部血液 循环状况。
神经功能检查技巧
采用10g尼龙丝试验检查患者足部触觉。
使用音叉、震动觉检查器等工具评估患者足部震动觉。
测试踝反射、针刺痛觉、温度觉、轻触觉、本体感觉等,以全面了解足部神经功能 状况。
感谢观看
糖尿病足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糖尿病足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 度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皲裂;中度可出现足部溃疡、 感染;重度则可导致足部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发病率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 的增加而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 康问题。
地域差异
年龄与性别分布
糖尿病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糖尿病 患者,但以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比 例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更易患糖 尿病有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足部溃疡
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溃疡,可 能伴有疼痛、感染等症状。
下肢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刺痛 、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传统创面 治疗
自性溶清创、成纤 维细胞增殖、表皮 细胞爬行、血管增 生
先进创面 治疗
加速愈合理论
提供湿性环境、覆 盖、保护同时加速 愈合。生物或细胞 工程活性物质与敷 料结合
主动创面 治疗
创面处理方法
(1)湿干性敷料更换法(自溶清创) 指先用湿的盐水纱布外敷创面待其干燥,当 敷料被揭除时也将坏死组织带下,对坏死 组织多,创面污染较重的创面有效。
(6) 高压氧的治疗 氧是胶原合成与成熟、上皮化、伤口挛缩等 修复结局的重要因素,适合严重的厌氧菌 感染,下肢血管闭塞,有缺氧,血乳酸水平升高 的患者;Wagner分级中3,4级或较严重,不 易愈合的2级溃疡。
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中医治疗把创面分为阳性、阴性、半阴半 阳三种,阳性创面的特征为创面红,炎症 侵润明显,红肿热痛,浓汁稠,腐烂组织 多,苔黄,脉滑数。阴性创面表现为创面 经久不愈,清冷,暗淡,肉芽不新鲜,灰 白,分泌物少或无,舌苔淡,脉细无力。 分为消托补三法。早期以消为主,清热解 毒,中期以托为主,托毒外出,晚期以补 为主,益气托里生肌。并根据创面情况灵 活掌握,多法同用。
A、水疱、血泡的处理
小的水疱、血泡可有自行吸收倾向,可不予 处理; 如较大的水疱、血泡或不能自行吸收者,严 格消毒下,用无菌注射器,在水疱、血泡 低位处将内容物抽出使其干瘪,并涂以 2.5% 碘酒无菌包扎。
B、湿性坏疽伤口的处理
尽早行切开引流手术对于挽救患肢是至关 重要的。 去除坏死组织,如有骨髓炎死骨存在,必 须去除,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 冲洗,抗生素加胰岛素加山莨菪碱等纱条 (布)引流外敷,每日换药1~2 次。 对疑有厌氧菌感染或窦道较深、伤口脓性 分泌物多、恶臭者,可用 35双氧水清洗; 必要时适时切开窦道。
糖尿病足病的检查与诊断分级

[ 2 ] 宁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 J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 志 , 2006, 26 ( 3) :附录 - 3 - 2 - 3 - 4.
[ 3 ] 侯瑞芳 ,汤正义 ,宁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及其 诊断效率 [ J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2006, 26 (4) : 270 - 27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年 4月 第 27卷 第 7期
·489·
由于现在的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具有良好客观性 、量化 性 、非侵入性和可靠性的优点 ,许多研究推荐使用神经传导 功能检查来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但是 NCS只能反映 有髓鞘的大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 ,对鉴别小神经纤维病变 及脱髓鞘的神经纤维病变不敏感 ,在测试过程中患者有明 显不适感 ,而且价格比较昂贵和费时 [6 ] 。 412 定 量 感 觉 检 查 (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 QST的检查仪器具有多种感觉测量模式 。轻触觉及振动觉 可以评估有髓鞘的大神经纤维功能 ,包括 A 2α及 A2β感觉 神经纤维 。温度觉可以评估有髓鞘或无髓鞘的小神经纤维 功能 。另外 ,研究表明无伤害性的冷刺激由 A 2δ有髓鞘的 小神经纤维介导 ,而热刺激及伤害性刺激由 C2神经纤维介 导 ,而 QST的痛觉模式 (包括冷痛觉及热痛觉 )可以评估痛 觉过敏和感觉减退 。因此 , QST可以用来评估有髓鞘的大 神经纤维 、有髓鞘或无髓鞘的小神经纤维功能以及鉴别有 无痛觉过敏和感觉减退 ,从而比 NCS能评估更多的神经功 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
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
1.10 g尼龙丝检查法: 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
能够产生10 g的压力)。检查开始前,通常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 ~3次,让患者感受10 g尼龙丝产生压力的正常感觉。测试应对双侧足部进 行检查;每个检查点施压时间约2~3 s,时间不宜过长;检查部位应避开胼 胝、水疱和溃疡面等;建议检测点为第1、3、5趾腹,第1、3、5跖骨头处, 足心,足掌外侧,足跟及足背第1、2跖骨间共10个点,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 感觉异常点则视为异常。
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如 果踝动脉收缩压过高,如高于200 mmHg(1 mmHg=0.133 kPa)或ABI>1.3,则应 高度怀疑患者有下肢动脉钙化,部分ABI正常患者,可能存在假阴性,可采用 平板运动试验或趾臂指数(TBI)测定来纠正。 4.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ressure,TcPO2): 正常人足背TcPO2>40 mmHg;如<30 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 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如TcPO2<20 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台的 可能。
✓ 所有糖尿病患者:初诊及每年1次 ✓ 足部感觉缺失者:每季度1次 ✓ 足底有溃疡者:1-3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72-475 •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3月:73-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长病程、难治愈、高财务支出、致残致死率高为特点。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5%糖尿病病人有足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中六个人中即有一个人会患糖尿病足。
德国文献报道,30万患者足病归因于糖尿病,诊断4年内50%面临截肢。
在英国,2型糖尿病相关小截肢率增加了2倍,2型糖尿病相关大截肢率增加了43%。
全球每3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85%的糖尿病相关截肢继发生于足溃疡。
发展中国家40%~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有关。
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
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5%-10%,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
截肢后三十天内死亡率约有10%%14%,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
我科近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49人,其中:男性666人,女性383人;年龄<50岁的患者241人, 占22.97%;51-60岁的患者278人, 占26.50%;61-70岁的患者238人, 占22.69%;>70岁的患者295人, 占28.12%。
在1049人糖尿病足患者中,60岁以上(含60岁)患者702人, 占66.92%。
做好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对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
(一)、糖尿病足的分类
1、糖尿病足按照病因性质分类
1.1 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是造成足部损害的病理基础。
①感觉系统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敏感性丧失,这种对疼痛等刺激的麻木特别容易使足部受到外部暴力的伤害。
②运动性神经病变: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糖尿病足的形态学和机能的改变,促使脚底面的反常压力的发展。
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
1.2 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1.3缺血性溃疡单纯的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
2、糖尿病足按照病变性质分类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2.1 湿性坏疽
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
多因肢端循环(动静脉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
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2.2干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
多因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导致被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坏疽。
2.3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
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6。
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位则合并感染化脓形成湿性坏疽。
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
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足。
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发生。
3、糖尿病足按照病因与病变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分类
美国Texas大学糖尿病足分类方法考虑了病因与程度两方面的因素,截肢率随溃疡的深度和分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如感染的非缺血性溃疡,随访期间无一截肢。
Texas分类分级法
分级(溃疡深度)分期(溃疡原因)
1溃疡史 A 无感染、缺血
2表浅溃疡 B 感染
3溃疡深及肌腱 C 缺血
4、糖尿病足按照预后分类
由德国蒂宾根大学Beckert等提出,通过对1000例病人评估跟随了365d或直到痊愈或是截肢,证明该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的预后,DUSS 系统对四项临床指标进行评分。
①是否可触及足动脉波动(有为0分,无为1分);
②溃疡是否深达骨头面(否为0分,是为1分);
③溃疡位置(足趾为0分,其它部位为1分);
④是否为多发溃疡(否为0分,是为1分)。
最高评分为4分,得分为0分者的溃疡愈合率显著增高,而得分高者的溃疡愈合率降低,同时截肢率增高;得分相同的不同亚组病人,溃疡愈合率存在显著
性差异。
进一步分析显示,得分每升高1分,溃疡愈合率降低35%;同样,得分越高,初始溃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
(二)、糖尿病足的分期
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Wagner分级法)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双足麻、凉、疼及皮肤苍白、感觉迟钝或丧失,兼有足趾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现。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
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
常有蜂窝组织炎,有多发性脓肿及脓性分泌物,窦道形成。
3级:深度感染。
足部的肌腱、韧带组织被破坏,疏松结缔组织融合形成脓腔,坏死组织多,骨质组织破坏尚不明显。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缺损、骨髓炎及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趾发生干性或湿性严重坏疽。
5级:全足坏疽。
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累及踝关节和小腿部位。
一般多采用外科高位截肢术。
2、国内分级法—在干性、湿性、混合性坏疽基础上,分别以轻、中、重度进行分级。
3、Edmonds和Foster简单分级系统
由Edmonds和Foster建立,能够清楚地区别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和神经缺血性病变。
该分级系统是在区分神经性病变和神经-缺血性病变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此分类系统选择治疗方法。
4、IWGDF分级系统
灌注
1级:无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症状或体征,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可
触及或0.9≤踝臂指数(ABI)≤1.1或趾臂指数(TBI)>0.6或经皮氧分压>60 mmHg
2级:有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症状或体征,但无严重肢体缺血。
间歇性跛行或ABI<0.9(但踝部血压>50mmHg)或TBI<0.6(但足趾收缩压>30 mmHg)或经皮氧分压30-60 mmHg或其他符合PAD诊断的非侵入性检查(但无严重肢体缺血)
3级:严重肢体缺血,定义为踝部收缩压<50 mmHg或经皮氧分压<30 mmHg
病变范围
如果可能,损伤范围(用平方厘米表示)应在清创后确定,深度/组织缺损(在首次清创后评估)
1级:浅表全层皮肤溃疡,损伤不超过真皮层。
2级:深溃疡,穿透真皮至皮下组织,包括筋膜、肌肉或肌腱。
3级:涉及更深组织,包括骨、和/或关节(骨质暴露,可探及骨质)。
感染
1级:无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2级:感染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至少存在以下症状中两项:a局部肿胀或硬结;
b溃疡周围红斑>0.5~2 cm;
c局部触痛或疼痛;
d局部皮温升高;
e流脓。
没有以下描述的全身症状。
3级:溃疡周围红斑>2 cm加以上任意一项,或感染累及更深层组织,如脓肿形成、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筋膜炎。
无全身症状。
4级:具备以下两种或更多项的任何足感染:
体温>38 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二氧化碳分压<32 mmHg;白细胞>12×109/L或10%幼稚细胞。
感觉:
1级:受累足保护性感觉未丧失。
2级:丧失感觉,定义为10g尼龙丝触觉缺失,或128赫兹音叉振动觉缺失或震动感觉阈值>25v。
5、S(AD)SAD分级
6、SINBAD 分级
7、DUSS分级
8、Strauss评分
9、DEPA 评分
10、IWGDF改良风险分层
11、国际工作组的糖尿病组足风险分类系统
12、糖尿病足感染分级系统
小结
以上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根据面对人群及目的可选择应用。
临床书写医疗病历及用于回顾研究时如能将Wagner分级和Texas分级系统中的分期结合起来,可更好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根据我院内分泌科近30年的临床工作体会,国内分类、分级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功能预后,是比较理想的评价方法。
优于目前常用的Wagner分级和Texas分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