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防治考试版
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考核试卷

10.在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中,______是指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只需要在害虫出现时进行。()
2.生物防治方法对小麦加工仓储害虫的防治效果不如化学防治方法。()
B.谷盗
C.粮食象鼻虫
D.蟑螂
2.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的首要措施是?()
A.定期喷洒杀虫剂
B.保持仓储环境干燥
C.使用防虫剂
D.低温冷藏
3.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小麦加工仓储害虫的防治?()
A.磷化氢熏蒸
B.红外线照射
C.高频电磁波处理
D.植物精油驱虫
4.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中,哪种害虫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3.保持仓储环境的干燥可以有效预防小麦加工仓储害虫的发生。()
4.磷化氢熏蒸可以在仓储中有人的情况下进行。()
5.定期翻晒粮食是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
6.所有害虫对化学农药都有相同的抗药性。()
7.在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中,可以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8.低温冷藏可以有效地防治所有类型的小麦加工仓储害虫。()
4.结合实例,阐述小麦加工仓储害虫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D
6. A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D
13. A
14. D
15. A
16. C
17. B
仓储害虫防治考核试卷

D.分季节
12.以下哪些害虫属于仓储害虫的常见种类?()
A.谷象
B.谷斑皮蠹
C.粮食螨虫
D.麻雀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仓储害虫的监测?(]
A.目测检查
B.使用诱捕器
C.定期取样检查
D.电子监控
14.以下哪些情况下仓储害虫防治效果可能不佳?()
A.药剂选择不当
B.喷洒时机不对
C.仓库环境未得到有效控制
A.引入天敌
B.使用生物农药
C.仓库饲养家禽
D.稻谷浸泡处理
6.仓储害虫防治中的“三分法”指的是()
A.分级、分区、分时
B.分散、分区、分批
C.分级、分区、分品种
D.分散、分区、分品种
7.以下哪种环境因素最有利于仓储害虫的繁殖?()
A.高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高温、潮湿
D.低温、干燥
8.下列哪种仓储害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仓储害虫主要危害是造成粮食损失、降低粮食质量,影响食品安全。防治仓储害虫对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优点:无污染,不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局限性:效果较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
3.选择化学药剂时应考虑害虫种类、药剂种类、使用浓度和环境条件。注意事项:轮换使用不同类型药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综合防治方案:物理防治(定期翻晒、高温处理)、化学防治(合理选择药剂,定期喷洒)、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防治措施,加强仓库管理。
谷物储存的粮食储存病害综合治理考核试卷

C.适当降低储存环境氧气浓度
D.储存前对谷物进行高温处理
(注: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括号内。)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谷物储存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A.环境温度
B.环境湿度
C.储存时间
A.使用生物农药
B.利用天敌
C.施用微生物制剂
D.磷化氢熏蒸
9.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谷物储存环境的不稳定?()
A.温度波动
B.湿度变化
C.空气流通
D.谷物含水量
10.哪些做法有助于减少谷物储存病害的发生?()
A.储存前彻底清洁仓库
B.使用防霉剂
C.定期检查储存情况
D.避免谷物受潮
11.以下哪些是谷物储存中常见的害虫?()
D.谷物品种
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谷物储存环境的杀菌消毒?()
A.紫外线照射
B.氯气熏蒸
C.热处理
D.低温冷藏
3.哪些生物病害会导致谷物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发热现象?()
A.霉菌
B.细菌
C.线虫
D.谷盗
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谷物储存中的害虫侵害?()
A.清洁储存环境
B.使用防虫剂
C.适当通风
D.谷物低温储存
A.谷盗
B.红蜘蛛
C.谷蛾
D.鼠类
12.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持谷物品质?()
A.控制储存环境的温湿度
B.避免使用化学药剂
C.定期通风
D.快速冷却谷物
13.哪些条件会促使谷物储存病害的快速蔓延?()
A.高温度
B.高湿度
谷物储存的粮食储存病害预防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 答题日期: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导致粮食储存病害的发生?()
C. 定期检查粮食状况
D. 储存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1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温湿度?()
A. 温度计
B. 湿度计
C. 粮食水分测定仪
D. 目测
15. 下列哪些做法可能导致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破碎?()
A. 储存容器不当
B. 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C. 粮食含水量过低
D. 储存在过低的温度下
A. 湿度
B. 温度
C. 氧气
D. 食物的营养价值
2. 粮食储存病害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哪种?()
A. 霉变
B. 虫害
C. 氧化
D. 破碎
3. 下列哪种谷物最易受到霉菌的侵害?()
A. 小麦
B. 稻谷
C. 玉米
D. 大豆
4. 储存粮食的最佳相对湿度范围是多少?()
A. 30%-40%
B. 40%-50%
A. 小麦
B. 稻谷
C. 玉米
D. 花生
19. 以下哪些方法属于粮食储存病害的生物防治?()
A. 使用天敌昆虫
B. 使用微生物制剂
C. 使用化学杀虫剂
D. 储存在低温环境中
20. 有效的粮食储存病害防治应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预防措施
B. 检测措施
C. 控制措施
D. 忽视粮食质量监测
害虫防治知识试题

害虫防治知识试题
1、粮食害虫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粮食中常见的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长角扁谷盗、锯谷盗、赤拟谷盗、麦蛾、碗豆象等;贮粮害虫少数为单食性,一般食性较杂。
2、害虫生存条件是什么?贮粮害虫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害虫的生存有其滋生的各种必要条件,其中主要包括虫源、害虫生长时所需的温度、湿度、水分、空气。
贮粮害虫一般生长的温度在16-35℃,最适宜的温度为27℃左右,产品水分在13%以上,
3、诱发害虫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诱发害虫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周围环境、保管贮存条件、产品的质量等方面。
周围环境不洁净和有虫源存在,容易造成害虫感染;保管贮存条件不当,如潮湿又不通风的仓库,都将会是诱发害虫产生的因素;产品的质量不好,水分高也将是诱发害虫的产生因素。
4、宜采取哪些防治措施防治贮粮害虫?
⑴周围环境要定时清扫和消毒,保持干净和整洁卫生的周边环境;⑵仓库应设有防潮和通风设施,贮存环境阴凉干燥;⑶定期对仓库通风,保持低温贮存;⑷货物应避免与生虫的货物存放在同一仓库,避免交叉感染;⑸货物应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货物存放在防潮垫板上,防止货物受潮;⑹定期检查货物的包装,对包装裸露、破损和受到污染的货物及时进行处理;⑺对空仓可采取用高效低毒的熏蒸剂进行熏蒸后再贮存。
5、什么是防护剂(熏蒸剂)的安全间隔期?
防护剂(熏蒸剂)最后一次使用后至其在粮食中的残留量降至卫生标准要求的最大限度以下所经历的时间。
6、常用的粮食防护剂种类有哪些?
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基嘧啶硫磷、溴氰菊酯。
仓储粮食的除虫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5.以下哪种条件最有利于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A.低温、干燥
B.高温、湿润
C.低温、湿润
D.高温、干燥
6.在粮食仓库内采用气体熏蒸除虫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严格密封仓库
B.确保磷化氢浓度达到致死量
C.熏蒸结束后立即通风
D.佩戴防毒面具进行操作
7.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除虫技术?()
5.生物防治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6.红外线照射除虫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化学除虫方法。()
7.鼠类不属于仓储粮食害虫的范畴。()
8.仓储粮食害虫的防治应该从粮食入库前就开始进行。()
9.使用驱虫灯可以有效防止粮食仓储害虫的侵害。()
10.所有粮食仓储害虫都能对化学防治剂产生抗性。()
()
6.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的相对湿度范围是______。
()
7.低温冷冻除虫技术中,一般采用的冷冻剂是______。
()
8.在粮食仓库内采用信息素诱捕害虫,主要利用了害虫的______行为。
()
9.红外线照射除虫技术中,影响除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
10.仓储粮食害虫防治的最终目标是______,确保粮食质量。
D.采用信息素诱捕
13.以下哪种因素会影响磷化氢熏蒸效果?()
A.温度
B.湿度
C.熏蒸时间
D.害虫种类
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粮食防虫技术?()
A.高温灭虫
B.低温冷冻
C.红外线照射
D.防潮处理
15.仓储粮食害虫防治中,以下哪种方法对环境影响最小?()
A.化学防治
B.物理防治
粮食安全存储守则之虫霉防治专题选择题命题题本附参考答案

粮食安全存储守则之虫霉防治专题选择题命题题本附参考答案摘要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2小题)二、参考答案单位: 部(室): 岗位: 考号: 姓名: ………………………… 密 …… 封…… 线 …… 内 …… 不 …… 要 …… 答 …… 题 …………………… 《粮食安全存储守则之虫霉防治》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20××年度第×季度 《粮食安全存储守则之虫霉防治》专题考试卷 20××年×月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2小题,每小题X 分,共X 分) 1.熏蒸方案经粮库负责人审核后报( )。
A .当地派出所 B .当地消防机构 C .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D .当地政府 2.惰性粉拌合处理大豆粮堆表层的用粉量为( )g/t (粮)( )g/m ²(粮面) A .50,50 B .25,50 C .25,25 D .50,25 3.按120 g/m ²的用粉量,在门窗、通风道口和排风扇口布置宽( )cm 的惰性粉防虫线 A .20~30 B .5~10 C .30~40 D .10~20 4.惰性粉防治粮堆局部害虫,按( )g/m ²的用粉量。
A .200 B .100 C .150 D .50 5.按( )g/m ²的用粉量,在门、窗、通风道口和排风扇口布置惰性粉防虫线。
A .20 B .180 C .120 D .60 6.绿色安全防治储粮害虫,有条件情况下,可采取( )。
A .气调防治 B .熏蒸防治 C .食品级惰性粉防治 D .生物防治 7.熏蒸杀虫时,粮库仓储管理部门应根据( ),制定熏蒸方案。
A .领导意向 B .害虫数量 C .虫粮等级 D .害虫种类 8.当储粮出现发热生霉迹象时,应及时向( )通入臭氧或采用磷化氢熏蒸杀灭霉菌、抑制发热。
A .局部粮堆 B .地上笼 C .粮堆上层 D .粮堆 9.在( )等处布置和喷施食品级惰性粉、溴氰菊酯或防虫磷等防虫剂 A .通风口 B .仓房门窗 C .气密性检测口 D .排风扇口 10.粮温15℃以上的一般虫粮,应在( )天内进行除治。
畜牧饲料仓储管理与虫害防治考核试卷

3.饲料仓储环境对饲料质量有何影响?请列举并解释影响饲料仓储环境的几个关键因素。
4.在进行饲料仓库熏蒸处理时,应如何操作以确保人员安全和饲料不受损害?请详细说明整个处理流程。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B
4. A
A.定期吸尘
B.使用消毒剂清洁
C.定期更换防虫网
D.及时修补仓库裂缝
17.以下哪些条件是饲料仓储的最佳条件?()
A.温度控制在15℃-25℃
B.湿度控制在10%-20%
C.保持良好的通风
D.避免直射阳光
18.以下哪些害虫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
A.使用有机杀虫剂
B.引入天敌
C.使用超声波驱虫
D.热处理
B.湿度
C.光照
D.饲料的种类
11.以下哪些做法可以减少饲料仓库中的害虫侵害?()
A.定期清洁仓库
B.饲料堆放远离墙壁
C.立即处理受损饲料袋
D.使用驱虫剂
12.以下哪些条件是饲料仓储环境应该避免的?()
A.高温
B.潮湿
C.密封
D.通风良好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处理饲料仓库中的害虫?()
A.化学防治
A.保持仓库干燥
B.使用化学熏蒸剂
C.定期清理仓库
D.高频音波驱虫
2.饲料仓库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是多少?()
A. 30%-40%
B. 40%-50%
C. 50%-60%
D. 60%-70%
3.以下哪种害虫对饲料的破坏性最强?()
A.蚂蚁
B.老鼠
C.蟑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左右对称;2)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3)整个体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4)体腔就是血腔;2、科学意义上的昆虫是成虫期具有下列特征:1)体驱由若干个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的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
3、触角的类型:分三个部分:柄节、梗节、鞭节.根据鞭节构造不同可分为:1)刚毛状:触角短,基节与梗节较粗大,其余各节细似刚毛,如蜻蜓、蝉、叶蝉等的触角。
2)线状:线状触角又叫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向端部渐细。
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类型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3)念珠状:基节较长,梗节小,鞭节由多个近似圆球形、大小相近的小节组成,形似一串念珠。
如白蚁、褐蛉等的触角。
4)棒状:棒状触角又叫球杆状触角,结构与线状触角相似,但近端部数节膨大如棒。
如蝶类和蚁蛉类的触角属于此类。
5)锤状:似棒状,但触角较短,鞭节端部突然膨大,形似锤状。
如郭公虫等一些甲虫类触角。
6)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
如部分叩甲、芜菁雄虫等的触角。
7)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
如部分叩甲和豆象雄虫的触角。
8)羽状:又叫双栉状,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呈细枝状,枝上还可能有细毛,触角状如鸟类的羽毛或形似篦子。
如很多蛾类雄虫的触角。
9)肘状:又叫膝状或曲肘状,其柄节较长,梗节小,鞭节各亚节形状及大小相似,在梗节处呈肘状弯曲。
如蚁类、蜜蜂类、象甲类昆虫的触角。
10)环毛状:除柄节与梗节外,鞭节部分亚节具一圈细毛。
如雄性蚊类与摇蚊的触角。
11)具芒状: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触角芒。
为蝇类所特有。
12)鳃状:鞭节端部几节扩展成片,形似鱼鳃。
如金龟子的触角。
4、眼:单眼、复眼、背单眼、侧单眼5、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取食固体食物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为吸收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和原始的类型。
咀嚼式→吸收式: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舐吸式、捕吸式、刮吸式。
8、体壁:壳聚糖(几丁质)昆虫表皮具有高度抵制水分蒸发作用的特性,主要因为表皮中有蜡层。
9、多数昆虫的心脏仅局限于腹部内,少数昆虫如蜚蠊和铗尾虫等的心脏伸达胸部内。
它是保持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主要器官。
10、血液的功能作用:止血作用、免疫作用、吞噬作用、成瘤作用、包被作用、溶菌作用、解毒作用、阻止天敌捕食、贮存营养和运输作用、机械作用。
13、排泄的功能:1)保持昆虫体内清洁的生理环境;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保持昆虫血液正常的渗透压及化学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功能 1)与周围环境联系,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2)各组织器官的协调统一。
15、神经系统的来源及基本单位来源:外胚层,组成单位:神经元(由神经细胞体和细胞体上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
)16、轴突传异:静电电位(外正)→动作电位(外负)→静息电位(外正)端丛受刺激→突触前膜释放传递物→ACH→突出间隔→作用于突触后膜ACH受体并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兴奋→ACHE→抑制兴奋。
17、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多高效杀虫剂都是神经毒剂,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3方面。
(1)对轴突传导的影响,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主要作用于轴突传导。
滴滴涕分子能嵌入轴突膜上Na+通道,从而延缓轴突的去极化和Na+通道的关闭时间,表现重复的动作电位,产生中毒症状。
(2)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烟碱、箭毒、沙蚕毒素等能与突触后膜上Ach受体产生抑制作用,阻断了Ach与受体的结合,冲动不能传导,使昆虫死亡。
(3)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是AchE的抑制剂,它们能像Ach那样与AchE结合,但结合以后不易水解,酶解作用受阻,造成突触部位Ach大量积聚。
昆虫中毒以后,表现出过度兴奋,随之行动失调,麻痹死亡。
18、脑的神经分泌细胞:特点:a、具有神经细胞的特点,传递神经冲动。
b、具有分泌细胞的特点,分泌促前胸腺激素(PTTH)或促蜕皮激素。
功能:a、激发其它内分泌器官分泌有关激素; b、与其它分泌器官相互作用,可产生其他激素。
c、PTTH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刺激各种RNA的合成作用。
19、咽侧体功能:是分泌保幼激素的中心,当咽侧体受到PTTH刺激,即分泌保幼激素(JT)20、内激素:经血液运送到靶器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互相作用,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滞育、交配、两性异态,多态现象以及一般生理代谢作用。
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一直两方面的作用。
21、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体破壳而出的过程。
鳞翅目幼体、蜻蜓稚虫、直翅目幼体、半翅目幼体22、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不完全变态: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完全变态:复变态。
23、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叫脱皮,脱下的皮叫蜕。
生长蜕皮、变态蜕皮、生态蜕皮。
24、蛹化: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或现象叫蛹化或化蛹。
25、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叫羽化。
26、幼虫类型:原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无足型幼虫。
27、昆虫的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28、趋性:热、光、化、湿、声。
29、拟态:是一种动物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现象。
30、仓库常见昆虫:玉米象、谷蠹、麦豌豆象、锯谷盗、绿豆象、蚕豆象、长角扁谷盗、黑粉虫。
31、综合防治方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防治原则:有效、经济、安全、卫生。
32、3R: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害虫再猖獗。
33、害虫密度的表示与计算:①表示原则1、只计活虫数量。
2、各检测点分别计数。
3、以一个最多点的情况代表整体。
4、每点选1 平方米检查,以每公斤害虫头数表示害虫密度。
②检查范围,所有物品、库房、车间、包装物、器材、设备、工具。
34、四无储粮: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
35、物理防治:高温杀虫、低温杀虫。
机械防治:风车除虫、筛子除虫。
习性防治:埋管诱杀法、棱堆诱杀法、压盖杀虫法、移顶除治麦蛾法。
36、对外检疫对象:1)巴西豆象,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红豆、豌豆、扁豆及某些野生豆科植物。
幼虫严重蛀食豆类种子。
2)菜豆象:主要危害多种菜豆和其它豆类。
3)鹰嘴豆象:对豇豆、绿豆、鹰嘴豆等造成严重危害。
4)灰豆象危害:鹰嘴豆、扁豆、金甲豆、绿豆、豌豆、蚕豆。
5)大谷蠹:在尼加拉瓜,玉米经6个月储存后,因该虫危害可使重量损失达40%;6)谷斑皮蠹:谷斑皮蠹是最为重要的储粮害虫之一严重危害谷类、豆类油料等植物性储藏物对谷类造成的损失一般为5%~30%有时达75%,而又难以防除,因此被列为检疫对象。
37、病原体的利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昆虫病原体(pathogens)是指可以导致昆虫生理异常的致病微生物,也称病原微生物。
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最成功用来防治害虫的细菌之一。
目前Bt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储粮蛾类害虫。
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0种Bt的商品制剂,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要数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其防治对象主要是印度谷螟、粉斑螟和烟草螟等蛾类害虫。
38、粉剂的物理性质与毒效的关系1、有效成分的分布2、粉粒大小,粉粒越小毒效越高。
原因:小的颗粒作为胃毒剂所以能提高毒效,易于被害虫所吞食;颗粒小的黏性大,能提高接触毒效;小的颗粒覆盖面积大,增加吞食和接触的机会;小的颗粒可以堵塞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
3、粉粒的形状:片状与针状的粉粒易于粘着。
4、粉粒的硬度:坚硬的颗粒有磨损害虫表皮的作用,使害虫失水或促使药剂更易于透入虫体、提高触杀毒效。
5、吸收性和粘着性:取决于粉粒的大小、形状及基表面性质。
39、熏蒸剂物理性质与毒效的关系:熏蒸剂与害虫进行作用的过程,必须在固定的空间内或能密闭的容器中,并在这空间或容器中使毒剂气体达到害虫致死的浓度,这是熏蒸杀虫的基本条件。
1、熏蒸剂的蒸汽浓度2、影响熏蒸剂发挥毒效的因素:①挥发性是指一种液体或固体转化为气体的能力。
常以一定温度与气压下在单位容积的饱和蒸汽量来表示。
当一定容积内熏蒸剂蒸气能形成的气体浓度是有一个饱和点,达到饱和点后,蒸气浓度不可能再升高。
挥发性与熏蒸剂的沸点有关;与环境温度有关;与熏蒸剂的表面积有关。
②扩散性熏蒸要发挥毒效作用,就要使蒸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熏蒸范围内,使隐蔽在谷粒内部与其他物品缝隙中的害虫也能致死。
熏蒸剂的分子量或密度与扩散有关(扩散速率与分子量或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温度与扩散速率有关(扩散速率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气体浓度与扩散速率有关系(浓度差越大,气体扩散的速率越高)。
③钻透性,由于蒸气分子扩散运动所产生的压力,而使蒸气具有钻透物体孔隙的能力。
扩散性是造成钻透作用的主要动力。
钻透性与蒸气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钻透能力越小);钻透性与被熏物孔隙有关(颗粒小孔隙小的钻透性弱);钻透性与熏蒸剂的沸点有关(沸点越高,钻透力越弱)。
④熏蒸剂蒸气的比重与均匀分布,比重轻的易向上扩散;比重大的易向下扩散,注意施药点。
3、熏蒸对象及环境条件与毒效的关系:①熏蒸场所的密闭程度,②熏蒸时间的长短与药量的增减关系,药量与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也就是蒸气浓度越大(用药量越多),熏蒸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
③物体的吸附性对熏蒸毒效的关系,吸附物体的性能:粮食量大,蒸气浓度会显著降低;熏蒸杀虫并不完全依靠毒气吸附在虫体表面,而主要是毒气致死害虫的浓度,虫体吸收毒气而死亡。
被熏物体的表面积大小与吸附性有很大影响:颗粒越小,吸附量越大。
(可适当增加施药量)吸附量与温度的关系:吸附放热、解吸吸热,温度低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毒气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大。
④温湿度与熏蒸效果的关系。
温度对熏蒸效果的影响:温度上升后,熏蒸剂的挥发性、扩散性、浓度、钻透力都加强;温度上升后,害虫的生理状态随之旺盛,加速中毒死亡。
湿度对熏蒸效果的影响:湿度大,害虫代谢旺盛,中毒死亡速度加快;但湿度大,引起毒气分子动能减弱,影响空间毒气浓度;高湿情况下不宜熏蒸的。
40、抗药性产生的原因: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
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2)生活史短。
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