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技术方案样本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从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勘察进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勘察目的1. 了解工程地质背景,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2. 查明地基基础条件,为地基处理提供依据;3. 分析地下水位、岩土层分布及地质构造,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4. 评估工程地质风险,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勘察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 地质构造:查明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及分布,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3. 岩土工程:分析岩土层分布、性质、厚度及地质力学参数,评估地基承载力;4. 地下水: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5. 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6. 勘察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及地震烈度。
四、勘察方法1. 文献调查: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为勘察提供基础;2. 走勘调查:现场踏勘,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察重点;3. 地质测绘: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地质剖面图、地形图等;4. 岩土取样:采用钻探、钻探取样、槽探等方法,获取岩土样品;5. 室内试验: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性质试验,获取地质力学参数;6. 地下水调查:采用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水质等;7. 环境地质调查:采用遥感、地面调查等方法,查明环境地质问题。
五、勘察进度1. 勘察准备阶段:1个月;2. 勘察实施阶段:3个月;3. 勘察报告编制阶段:1个月。
总计:5个月。
六、勘察质量保证措施1. 勘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勘察方法;2. 勘察仪器设备应满足勘察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3. 勘察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4. 勘察报告应真实、客观、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案一、前言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前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调查、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性质和特征,揭示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下水情况和地貌特征等影响工程施工和安全的重要地质条件。
因此,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勘察目的1. 确定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据;2. 确定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可行性;3. 为保证工程安全、经济、合理进行地质依据和技术措施;4. 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三、勘察区域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区域为XX市某市区XX片区,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
四、勘察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层特征2. 地下水情况3. 地震烈度4. 地质灾害5. 地貌特征6. 天然气、煤矿等资源分布情况五、勘察方法1. 地质构造与地层特征的勘察方法地质构造与地层特征是影响地下水、地震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的主要地质因素,因此其勘察十分重要。
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钻探、地震勘探以及遥感技术等。
2. 地下水情况的勘察方法地下水是影响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其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埋深的测定、井位的布置、地下水位的连续观测等。
3. 地震烈度的勘察方法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质灾害,因此对地质地震烈度的勘察显得尤为重要。
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地质调查、震源机制研究等。
4. 地质灾害的勘察方法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质泥石流等,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其勘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察与评价等。
5. 地貌特征的勘察方法地貌特征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貌调查、地貌特征的形成机理研究等。
6. 天然气、煤矿等资源分布情况的勘察方法天然气、煤矿等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勘察方法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矿产勘查等。
勘察技术方案范文

勘察技术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本次勘察项目是为了开展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勘察工作。
该地区地质环境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1)获取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相关数据;2)评估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风险;3)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建设方案。
二、勘察范围和内容本次勘察的范围是整个项目区域,包括规划建设的道路、桥梁、房屋等。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察: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地质断裂带等方面的观测和分析,以及钻探、岩芯采样等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获取关于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等信息。
2)地貌勘察:主要包括地表地貌类型、地表覆盖物、地貌演变等方面的观测和测量,以及地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这些工作,获取关于地貌特征、地貌演变趋势、地质灾害风险等信息。
3)土壤勘察: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等方面的观测和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获取关于土壤特征、土壤侵蚀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
4)水文勘察: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文要素的观测和测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这些工作,获取关于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水文灾害风险等信息。
三、勘察方法和技术在本次勘察中,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地质勘察:采用地面地质调查、钻探和岩芯采样等方法,获取地质构造、地层和断裂带等数据。
地面地质调查包括对地表地貌、地质构造和断裂带等进行详细观测和测量;钻探和岩芯采样则用于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2)地貌勘察:采用航空遥感、地面观测和测量等方法,获取地貌特征和地貌演变趋势等数据。
航空遥感主要通过航拍、卫星图像等方式获取大范围的地貌特征;地面观测和测量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地貌要素的观测和测量。
3)土壤勘察:采用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取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和水分等数据。
野外取样包括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采样点的相关信息;实验室分析包括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颜色、土壤饱和含水量和土壤质地等方面的分析。
勘察技术方案范文

勘察技术方案范文勘察技术方案是指在土地开发、建设前,通过系统的勘察技术手段对目标区域的各种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地磁、地电、地化等基础信息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的一项工作。
下面是一份关于勘察技术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本项目是一个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项目,目的是为了满足未来工业发展的需求。
本次勘察技术方案的编制旨在全面了解目标区域的地下结构、地质状况以及环境特点,为园区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二、勘察内容和方法1.地质勘察采用现场勘察和钻探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区域地质岩性、地层特征、地下水位以及地震活动等进行详细调查,获取地质勘察资料。
2.水文地质勘察通过地下水位、水化学指标和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可行性。
3.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堆载试验、土壤力学试验等手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预测。
4.地环境勘察通过采样分析和现场调查,了解目标区域的环境状况、土壤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
5.地理探测技术利用地电、地磁、地形雷达等非侵入性地理探测技术,获取地下结构和工程物质的位置分布。
三、勘察结果的应用1.建设规划和设计通过对目标区域地质和环境特征的详细了解,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工程施工根据勘察结果,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地环境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四、勘察报告根据勘察收集到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内容包括地质概况、地下水资源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环境状况以及勘察结果的应用建议等。
报告需要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以及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总结:综上所述,勘察技术方案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勘察技术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工程地质钻探方案范本大全

工程地质钻探方案范本大全一、项目名称:工程地质勘察钻探项目二、项目地点: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村三、项目背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进行地质钻探勘察,以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四、项目内容:1. 对项目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分析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情况;2. 进行钻孔勘探,获取地下介质的样品,进行地质分析和实验;3. 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地下水位、水质等参数;4. 对地下工程施工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五、项目范围:本次地质钻探项目范围包括某某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钻探区域为某某村周边地区。
六、项目标准:1. 地质勘察与钻探项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2. 钻探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规定;3. 项目施工及样品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环保和安全,确保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七、项目内容及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了解项目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参数;2. 钻孔勘探:选择合适的钻探方法,进行现场施工并获取地下介质样品;3. 地下水分析:采取地下水取样和现场测试,获取地下水位、水质等参数;4. 地质灾害评估:通过地质调查和钻孔勘探结果,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八、项目周期:本次地质钻探项目预计耗时1个月。
具体工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九、项目费用:本次地质钻探项目预算费用为100万元。
十、项目安全与环保:1. 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2. 施工现场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
十一、项目风险与对策:1. 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钻探设备故障、地下水突发情况等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与相关部门、村民沟通,避免因施工造成的不必要纠纷和损失。
地质勘探实施方案范文

地质勘探实施方案范文地质勘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科学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的活动。
地质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对于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地质勘探实施方案的范文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资源潜力巨大。
本次地质勘探旨在对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地质构造等进行全面勘探,为后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探目标。
1. 对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勘探,掌握地下资源分布和储量情况;2. 对目标区域的矿产资源进行详细勘探,确定矿产资源的类型、品位和分布规律;3. 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勘探方法。
1. 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构造信息;2. 地球化学勘探,采用岩石、土壤、水样等采样分析技术,获取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信息;3. 地质勘探,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等技术手段,获取地质灾害隐患信息。
四、勘探方案。
1. 制定详细的勘探计划,包括勘探区域划分、勘探方法选择、勘探工艺流程等;2. 配备专业的勘探人员和设备,确保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3. 制定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案,对勘探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4. 编制勘探报告,对勘探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后续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五、勘探保障。
1. 加强勘探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勘探作业人员的安全;2.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勘探工作的协调和配合;3. 加强勘探数据的保密工作,确保勘探成果的安全。
六、总结。
地质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对于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探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才能确保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
希望本次地质勘探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地质勘探实施方案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矿区工程地质勘查方案范本

矿区工程地质勘查方案范本一、勘查背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我国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工业制造和建设领域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了解矿区地质情况,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本方案旨在对某矿区进行工程地质勘查。
二、勘查目的1. 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地质成因,明确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2. 掌握矿区地质地貌特征,评价地表稳定性和地质灾害风险;3. 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情况,评估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灾害风险;4. 评估矿区土壤和岩石工程地质特征,明确地基承载能力和地质灾害风险;5. 提出合理的工程地质勘查成果应用方案。
三、勘查范围本次勘查范围为某矿区,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为XXX至XXX。
四、勘查内容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图、地球物理勘查等方式,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带情况;2. 地质物探勘查:根据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地球化学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等,勘查矿床产状和储量;3. 地质地貌调查: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形测绘、野外调查等手段,评估地表稳定性和地质灾害风险;4.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地下水勘察、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勘查等手段,评估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灾害风险;5. 工程地质勘查:根据地质岩土工程特征,进行室内室外勘查,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地质灾害风险。
五、勘查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矿区地质构造、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勘察,制作地质调查报告;2. 地球物理勘查:采用磁力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手段,获取地下矿产资源信息;3. 遥感影像解译: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地形测绘和影像解译,获取地表稳定性和地质灾害信息;4. 水文地质勘查:采用水文地质勘查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灾害信息;5. 室内室外勘查:采用室内室外勘查手段,获取地质岩土工程特征,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地质灾害风险。
六、勘查成果应用方案1. 根据勘查成果,编制《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提出合理的勘查成果应用方案;2. 根据勘查成果,为矿区开采和建设提出科学的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工程设计建议。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范本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XXX工程地质勘察1.2 项目地点:XXX省XXX市XXX区1.3 委托单位:XXX工程公司1.4 勘察单位:XXX地质勘察公司1.5 勘察目的:为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地质资料。
二、勘察范围2.1 勘察范围为工程所在地域中所有与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相关的地质问题。
2.2 勘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地貌、地层、地下水文地质等内容。
2.3 勘察范围涵盖工程建设规划范围内所有相关地质问题的勘察。
2.4 勘察单位应保证勘察过程中不影响周围环境和人员。
2.5 勘察单位应程序保证所提交的调查、测量和试验方法准确、可靠。
三、勘察方法3.1 地质勘察主要采用地质勘察、测量、试验等方法。
3.2 地质勘察主要包括地面勘查和钻探。
3.3 测量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起伏、地面荷载等数据的测量。
3.4 试验主要包括岩土力学试验、水文地质试验等。
3.5 勘察单位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综合分析地质、地貌、水文等信息。
3.6 勘察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和仪器设备,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用地、用水情况4.1 勘察单位应了解用地范围内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情况。
4.2 勘察单位应了解用水情况,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
4.3 勘察单位应了解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勘察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做出合理评价。
五、风险评估与处理5.1 勘察单位应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勘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地形起伏等风险,并提供相关的处理意见。
5.2 勘察单位应提供地质问题处理及风险控制的建议方案。
5.3 勘察单位应评估勘察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地质、地形灾害等风险,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出防范、控制和处理措施。
六、报告编制6.1 勘察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勘察报告。
6.2 勘察报告应包括勘察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分析、评价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察方案
1. 勘察的条件与技术要求
1.1建筑物性质及勘察的条件
置地城项目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外环路南段。
项目业主为四川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为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群组成。
我公司受四川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 承担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现编制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 现场施工中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勘察技术大纲及方案进行勘察工作。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拟建物特征和场地条件实际情况, 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对拟建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性质作出评价, 为地基基础设计、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其技术要求主要是:
1)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作用, 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 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提出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对可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 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 并对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6)提供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必要时提供基坑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
勘察工作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原则进行, 并达到与设计阶段相应的技术要求。
1.3勘察标准及技术依据
本勘察方案依据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 以及已收集到的上述场地附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编制, 其主要的依据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 ( ) ;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 ) ;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
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 )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 ;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 ;
8)《建筑基坑支护规程》( JGJ120-99) ;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 ;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
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GBJ89-92) ;
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
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79—98) ;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99:98) ;
15《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T0051— )。
2. 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场地原地形高差起伏较大, 多为耕种地, 现已进行场平, 地貌上属四川盆地浅丘地貌, 场地微地貌单元为浅丘斜坡沟谷地貌。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第三纪末新构造运动较强烈, 四川全境产生了广泛褶皱降升, 至晚第三纪中新世, 四川处于上升夷平。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 勘察场地区域, 处于四川
盆地中部, 位于新构造缓慢均衡抬升区, 拟建场地内新构造活动微弱, 受龙泉断裂及威远旋扭构造影响小, 无深大断裂经过, 周边无明显的构造活动痕迹, 岩层产状平缓, 倾角1°~3°, 根据区
场地位
图2.1 场地位置图
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统计资料, 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 场地及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为5.12大地震波及区, 震感明显, 但震害后果较小, 拟建场地区域上处于较稳定的地段。
2.2气象水文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 属亚热带气候, 具有气温高,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多年最高气温37.5~39.8℃, 最低气温-1.5℃~-3℃, 年平均气温14℃~1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
风向多为北北向, 最大风
速25m/s, 风压力值为0.4KN/m2。
2.3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g为重力加速度值) 。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4场地岩土构成简述
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
4ml)、全新统坡-洪积层(Q
4
dl+pl)、侏罗系
蓬菜镇组基岩( J
3p
) 组成。
预计各岩土层构成如下:
填土(Q
4
ml): 灰黄、灰褐色, 松散, 稍湿, 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及人工垃圾组成, 厚度一般为1.00~15.00m, 分布于部分场地。
根据填土的性质可分为杂填土与素填土。
粉质粘土(Q
4
dl+pl): 褐黄色, 很湿-湿, 软-可塑, 含少量钙质及铁锰质氧化物, 厚度一般为1.00~5.00m, 分布于部分场地。
粉质粘土(Q
4
el+dl): 褐红色, 湿-稍湿, 可-硬塑, 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 厚度一般为1.00~2.00m, 分布于部分场地。
砂质泥岩( J
3p
) : 紫红色、灰白色, 泥质结构( 含粉细粒) , 薄~中厚层状构造, 部分地段夹有薄层状泥质砂岩, 部分地段达1.00m。
岩层产状近于水平, 倾角1-3º, 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少量长石、石英矿物为主, 泥质胶结, 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和中等风化砂质泥岩二个亚层。
2.5场地地下水
由于拟建场地地势较高, 起伏较大, 大气降水时, 地表水大多顺坡或由排水沟向坡下排泄, 仅有少量下渗进入地下, 向下游渗透排泄或排泄于沱江河中。
场地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 赋存于填土中的上层滞水, 靠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小, 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 无统一水位, 一般情况下在大气降水期方存在该类型地下水, 主要以蒸发形式或向坡外及下游渗透排泄; 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 水量受大气降水、裂隙发育程度、地势状况控制, 因此裂隙水在基岩中的水量分布均匀性差, 在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总体而言, 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靠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补给, 向下游渗透排泄。
3. 勘察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规划
3.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根据该工程的建筑规模、重要性、破坏后果, 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 确定场地等级为二级; 根据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 确定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
据此综合确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2勘察工作内容
根据拟建物的性质、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工作的原则、方法和工作量应当全面满足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基础型式与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
勘察工作的任务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作原则与方法是:
1) 经过搜集与研究地震地质背景资料, 结合场地的钻探取样, 分析、论证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2) 经过对场地岩土的钻探、取样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查明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并评价其工程性质。
为各种类型基础的选择及其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提供全面完整的岩土工程资料, 准确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与变形特征和地震效应, 推荐适宜的、经济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
3) 经过钻探取样与试验等资料成果, 论述与评价地下室开挖形成的边坡的稳定性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推荐场地因地下室开挖形成的边坡支护方案与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以及整治措施。
4) 经过场地勘探与测试, 研究与评价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建筑物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因地下水引起的有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并推荐整治措施。
3.3工作量的规划
3.3.1勘探点的平面布设
由于现阶段未提供建筑平面布置设计,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及位置未具体确定, 因此勘察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 (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详细勘察阶段关于勘探线及勘探点间距的要求为标准, 一般孔间距在15-30m之间, 并根据规范布置取样及现场原位试验钻孔, 取水孔。
钻探施工时, 如果现场地质条件变化较大, 现有钻孔间距不能控制地层变化时, 经请示业主同意, 有针对性地增加钻孔。
3.3.2勘探点深度的确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的技术要求, 结合拟建物性质、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 一般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持力层, 控制性钻孔深度应满足基础下进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