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丝绸之路感想

观丝绸之路感想
观丝绸之路感想

观“丝路”感想

看了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后。我感到这条路传承了无数的骆驼商旅,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亚欧,将那里的食品带回中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由于吸收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美轮美奂……正是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这条路传承了亚欧的文化与友谊-----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亚欧各国的人们能这样友好相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为他们知道友好相处;因为大家懂得互帮互利!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长安城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历史上,长安城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我们今天所见长安城,只是一些明清建筑,远不足以说明汉唐长安城昔日的辉煌。唐代长安城还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际都市。就像今天许多中国人梦想到北京天安门一样,当年世界各地的许多商人和使者,都把长安之行作为自己人生的梦想。在这些人当中,不仅包括丝绸之路终点东罗马帝国的拂林商人,中亚撒马尔干城的粟特使者,而且包括来自海东日本的留学生——遣唐使。

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喀什,给我们留下重温丝绸之路的路线,总而言之这部片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让我对新疆也有了新的认识。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贸易合同】 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

《丝绸之路》读书笔记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文化的吸引。 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中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什么位置,都可以在刘迎胜教授的新书《丝绸之路》中找到答案。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丝绸之路》一书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散布于亚、非大陆,地理位置的排列,决定了古代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东西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同文明的人们征服巨山大川,克服天然的、地理的巨大障碍,建立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如同丝绸的璀璨斑斓一样,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绚烂辉煌。 丝绸是华夏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源于农耕文明的丝织物,由于其轻软、耐用的特性,对于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丝绸西传的物理特性。随着我们祖先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绸象征着华美、尊贵、富有,中世纪欧亚大陆乃至欧洲的贵族对丝绸产生迷恋甚至膜拜,这是丝绸西传的文化特性。丝绸因其物质的、文化的特性,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纽带和媒介。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以丝绸为介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交融。时至今日,生活在这个世界相当多的人们仍然享受着丝路文明带来的福荫。 既然丝绸之路是联系、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就会走自己最适合的通道,因而丝绸之路犹如沟通东西文明的血管,有很多条,但主要的也就是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书是刘迎胜关于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成果,由此构成本书最突出的特色。作者早年师从蒙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通晓十几种语言,包括欧亚大陆的古代语言,在蒙元史、中外关系史、内陆亚洲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这本书作为学术大家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结晶,其权威性、前沿性在丝绸之路主题图书中独树一帜。书中,作者实地考察与文献记录相结合的论述随处可见,有着很强的现场感,更不用说订正传说中以讹传讹的谬误了。无论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始终是丝路的主角,中国古代文献的记录是最为丰富的,成于中国知名学者的著作也最具参考价值。 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相互吸引的产物,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一直衔接着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华文明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观后感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千年后,我重新回眸这条美丽而神奇的路,只能惊叹那高山,大漠,高原,海洋竟没有阻挡住中国商人的步履。于是,在那一片由神话和信仰编织的土地上留下了绵延岁月的奇迹,给后世留下富于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 闭上双眼,仿佛看到那骆驼的商队从长安城出发,经过繁华的集市,走过宽阔的朱雀大街,来到明德门的阴影中,后头望去,是全盛时期美丽的大唐盛世。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曾经,这条路代表,另一种辉煌。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年,行程数万里,遭遇苦难,备尝艰辛,终于打通了中远通往西

域的道路。从此,西亚和欧洲的人们爱上了如黄金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丝绸,中国人为那坚毅果敢和昂扬勇决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上展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随着丝绸之路顺流而下的是伴着漫天黄沙的驼铃悠悠,是石窟画壁上佛祖拈花微笑,是明月照耀下的生死楼兰,是法门寺大雁塔里供奉的舍利,是将士出征前的酒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那宛若冠上明日,剑上星辰的盛唐。 如黄钟大吕般厚重而尊贵的长安城,用它恢弘的气势和大度的胸怀接纳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文明,最后融入到中华大地浩瀚的文化中,就像一把折扇,把无数色彩汇集到一起牵出一个美丽的画卷。 不知道古人望着映在玲珑夜光杯上的陇西高原,河西走廊,重重高山峡谷会不会像今人一样满怀着敬畏和惊叹。不知道那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漠黄沙掩盖了多少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印,埋藏了多少先人生活的痕迹和宝藏。不知道那片瑰丽土地上的哪一块石子上记录了一代数不清的无名画师工匠日日夜夜在幽暗狭小的窟洞中忙碌的身影。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这条路上的血雨腥风,曾将这条路上的欢声笑语,曾经这条路上的刀光剑影,曾经这条路上的莺歌燕舞都成了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的美好,只有那声声驼铃穿越时空的思念为我们描绘过往的美丽动人。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光如白驹过隙,顷刻之间,已为陈迹。丝绸之路在经过了他的全盛时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笑容,逐渐淡去了视线中的身影,逐渐成为了遥远的神话。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作者:席平、张宇圣;分为纸质图和挂图两种板式,样式分别为:1380x980,1800x1300。是这个中国第一幅正式出版的,研究“一带一路”的专业地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内容详情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全面展示亚欧大陆板块,同时包括北非、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区域。《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粗线条的勾画出古代不同朝代的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所经之处;二、重点标明现代丝绸之路——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南亚欧大陆桥;三、将古今丝绸之路的线路融入一图,将国际贸易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文化开发渊源融入一图。本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席平,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亚欧大陆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员,西安建设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现任陕西省口岸协会陆港经济研究室主任。

2000年,创立了国际陆港理论,提出并推动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昆明陆港等项目立项;设计了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划定了第五代港口标准、设计了第五代经济开发区、修编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发表了相关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陆港临港产业区布置,规划国际陆港、自由港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张宇圣,中共党员,西安欧亚学院国际陆港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物流学会会员,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现就职于深圳市万千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主要研究国际陆港规划发展与实践建设,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岛旅游产品对南海旅游的启示 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发起,促进了南海群岛的旅游规划开发,但是南海群岛开发程度非常低,除去已有基础设施的西沙永兴岛外,其余岛屿的旅游开发程度约等于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存在不少旅游发展规模成熟的著名海岛,所以本篇论文就希望借鉴海丝沿线的国外成熟的热带海岛旅游产品设计经验,将其经过合理的筛选统计,制作一个适合南海三沙群岛的旅游产品设计。 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岛屿地理环境介绍 本研究选取的海岛特点为热带及亚热带的国际著名海岛,海岛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范围内,且海岛开发系统成熟。针对这两类要求,筛选出五个海岛,分别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厘岛、毛里求斯、普吉岛。 1.1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26组自然环礁[1]和1192个珊瑚岛[1]组成的海岛国家,共计总面积(包含水域面积)达到90000多平方公里[1]。拥有1192个海岛的马尔代夫实际上拥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只有199个[1],剩余的岛屿都是从未有人居住的无人岛屿。属于南亚的马尔代夫,全国都处在热带区域,并且赤道横穿马尔代夫的南部岛屿,也是一个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海岛国家。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和印度两个国家隔海相望,分别相距669公里和600公里。马尔代夫的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1],岛与岛之间的出行需要依赖水上飞机和快艇。马尔代夫度假的酒店淡水资源紧缺需要依赖大量海水淡化去满足酒店的日常的生活用水。马尔代夫具有适宜潜水的优质海域水体资源。 1.2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坐落在亚洲南部的岛屿国家,其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方向,保克海峡间隔了印度与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整个岛屿的形状类似于梨形,拥有65600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2],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及沿海区域是平原。全国位于热带覆盖区域内,拥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是夏季,国内河流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斯里兰卡国家拥有丰富的锆石、云母、钛铁、宝石等自然矿藏资源和林业渔业资源。 1.3 巴厘岛 巴厘岛是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行政省份,全岛面积约为5630平方千米,当地居住人口约315万。呈菱形的巴厘岛全岛是山地型地貌,也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及海滨浴场,岛民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岛上曾被发掘出来许多古代的帝国遗迹,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因素造就了以雕刻、绘画、建筑、音乐出名的巴厘岛。被植被种类多样,鸟类种群丰富及海底世界风景独特所环绕的巴厘岛地处热带,热带海岛气候造就了巴厘岛鲜花烂漫,气候湿润。岛上仍留存有四五座火山,是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 1.4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国家,该岛的国土面积达到2040平方公里,海岸线绵长达到217 千米,但是当地的自然矿产资源匮乏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石油、天然气。毛里求斯的渔业资源稀缺、淡水资源少,自然的淡水资源只有存在少量的高山湖泊。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毛里求斯在浅海区域生长了珊瑚礁,海岛水质质量优良。岛上拥有有几种世界珍稀动物。毛里求斯的地势走向呈现中间高原,四周为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 1.5 普吉岛 安达曼海西南部的普吉岛是整个泰国区域内最大的岛屿,并且还有39个附属小岛隶属普吉岛管理。海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具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和海鲜。普吉主岛和陆地有桥梁连接上岛便捷和泰国省会曼谷距离867公里。岛屿的东边和南部设有养殖渔场,约有70%是山区,全岛拥有茂密的植被,沙滩沙质洁白细腻,海水清澈可见度高,海域活动丰富,岛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文 本)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的道路,在各朝各代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法,商业利益驱动他们冒险远行,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亦为东西方传递了不同的观念、文化和物产。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中亚地区的民族都是经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背后,往往有中亚的商人集团在活动。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远方国度的使者,有时就是由商人担任的,在给中国皇帝进贡的同时,实际上也从事贸易活动。著名的使者马可孛罗(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二: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

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於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予中国的官职,表达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称为「册封体制」。二是和亲,中国公主嫁给当地首领为妻,两国用这种婚姻关系达成联盟。 当然,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家,中国才会向其施行和亲政策。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公元前110年),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绛宾向乌孙和汉朝派出使团进行游说,最后乌孙王和解忧同意了这门婚事,西汉皇帝还特意封了第史为公主。 及后吐蕃王朝兴起,适逢唐朝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浑(青海的少数民族)和亲。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

《丝绸之路》内容简介及读后感800字

《丝绸之路》内容简介及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丝绸之路》内容简介及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丝绸之路》内容简介及读后感800字: 《丝绸之路》内容简介: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读后感:丝绸之路,连接路上的你我他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历史类书籍,洋洋洒洒几百页,砖头一样厚实,知识量很大,范围太广。不过书也不曾让人失望,通过书中的描述在不断的切换着视角,并不从某一国、某一民族的单一角度去陈述,而是通过约1000多篇参考文献(足以见其客观性),从大量历史的碎片资料,整和成了关于丝绸之路这一欧亚大陆动脉的漫长历史。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通过这400余页的碎片重放,我们还是可以细细的品味着这条辉煌之路的历史变迁,以及围绕着这一区域展开的“权利游戏”。 近几十年来,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中东、中亚地区,仿佛只有这

几个关键词:战乱、恐怖主义、宗教冲突、石油、落后。但是将时间尺度拉长,就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这片区域,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曾经是人人向往的圣地,曾经是财富流通的“黄金通道”,曾经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地。读后感·从波斯导到拜占庭,再到阿拉伯帝国,以及这期间各王朝的兴衰,都证明这里曾是世界的焦点,在那些年代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权力的象征。 世界从一个分布的零星的的点逐步变成地球村。各个的兴衰起伏是历史规律。而我们现在正努力打造一个可以持续很久的国家,世界。我们已经再为未来做考虑。借鉴曾经辉煌的模式,打造国家与国家共同的富裕!丝绸之路,联系地球上的你我他!作者:王智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_教案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 本文是关于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发自灵魂深处的守望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发自灵魂深处的守望 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 家和地区,我们会在新栏目丝路行中为读者带来沿路国家和地区最美的人文景色。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即已开始的国策,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的大政方针,也成为音乐学术探研的主要领域,各类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音乐活动可谓不胜枚举。 但在大众的认识中,张骞开辟的从汉代长安经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到今印度、伊朗等国一直到地中海的路上通商之线的丝绸之路应该早于经航船而从海上到达朝日、东南亚乃至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早在1877年就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奇德封就提出了丝绸之路一词,汉代的《摩河兜勒》曲经乐府更造新声28解而为朝廷用作武乐即是实证;利玛窦曾向万历皇帝进献西琴(羽管键琴),19世纪德国学者正式将这条海上通路命名为丝路,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于1903年发表的《八世纪中印两国的通商路线》一文中才明确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在大众海丝之中,还有很多人认为是郑和下西洋之始,之功。在纷繁的探研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人摸象之见,或仅为本地利益而突发奇想的狭隘主见,都是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之弊。杜亚雄在其《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之后出版的姊妹篇《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下简称《海丝乐》)就是旨在全面、系统评述从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发生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有着解惑、史考之功。 从《海丝乐》的总体规划上看,其特色之一在于系统性规划,它在全局审慎海丝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与航行轨迹的基础上拟定出其全书框架,从祖国海岸线中对外交流之地的音乐事项出发,以由近及远的海上交流路线进行逐一音乐事项的评介,从而以六章而逐步展示了中国与东亚、南洋、南亚、西亚及至非洲各国的音乐交往,是当前所见的研究海上丝路文化音乐文化的最新成果,齐全构思,显示出杜公作为理论家的宏观的系统把握能力。 特色之二在于乐种实物的考述,按照海岸线上的乐种分布,书中评介了远古即有的埙之传播、山东鼓吹中唢呐的海外关系、江苏海岸昆山之地的昆曲外流、吴越之地的古琴与江南丝竹的外显、福建的古曲南音的海外乡音、广东音乐及海南调声的地方乐种等。评介中注重实证是著述的论述特点之一,其法也表现在东南亚的印尼佳美兰与印度拉格、西亚的阿拉伯木卡姆乃至非洲鼓乐等西行路线上的世界著名的音乐乐种。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两家子小学 宋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略读课文)《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读,自学,自写课文内的生字词,能独立阅读文章,会查阅课外资料,有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集体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交流互动、角色扮演学习方式,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理通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故事理解丝绸之路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从课文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展示,沉美朴实的图片吸引学生对图片主题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要去罗马,可以搭飞机,坐轮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样到达遥远的罗马呢?(学生小声讨论)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们就走一条特别的道路,感受东西文明是怎么通过这条道路交流的。这条路便是——丝绸之路(板书) 二、新授: 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师:从课题中,大家对丝绸之路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自由发表,) 让学生略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间相互帮助学习。老师个别辅导。 1、读读记记“矗立、凹陷、戎装、循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美仑美奂”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在认识生字后,学生再细读课文,熟悉课文。 3、老师导读第一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师:丝绸之路是怎样的景象,又有怎样的悠悠驼铃声?现在我们也随作者看一看丝绸之路的繁华,听一听丝绸之路的故事,好不好?

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XX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这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XX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完整看过《新丝绸之路》后,留下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震撼,向往于考古探索的神秘,顿悟于历史的闪存,更震撼于文明的永恒。 丝绸之路开创于东方国人,但近代的开启却源自于西方人。“丝绸之路”命名是西方人--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重新“发现”丝绸之路也是一批西方探险家,在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都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 看完第一集《生与死的楼兰》后,留给我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看到这么多国家的珍贵文物流失国外,无不为之扼腕唏嘘。。。。。。然而,我又想,或许,没有他们这些西方学者探险家的发掘,丝路文明依然埋藏在漫漫黄沙之下,人类文明的交融将会缺失珍贵的印证。 在贝格曼“死者的殿堂”记录中,我们感受到四千年东

西方文明的碰撞,让我们有幸一睹小河公主的芳容。4000多年前的欧罗巴人是如何来到东方,并在罗布泊繁衍生息?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次消失或者迁徙,只留下用生牛皮包裹的小河船棺。或许,现在新疆唯一的白种人--塔吉克人就是小河人的后裔,或许这仅仅是一个联想,是留给后人的一个难解的谜。然而,正是在这个小河船棺中发现的小河人身边的羊毛编织小篓中,我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麦粒,这至少见证了4000年前,就有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不论楼兰王国的生还是死,不论小河人迁移或消亡,东西方文明的见证在延续,带给我的是对丝绸之路的重新认识,或许从此,丝绸之路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XX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观后感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

浅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元融合

浅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元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为起点,东达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这条丝绸之路分为两条航线,一条是从中国起,经朝鲜半岛通到日本的东海航线;另一条是从中国出发到达东南亚半岛、西亚的南海航线。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饮食文化三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世界多文化融合的发展进程。 标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中国精美优良的丝织品、五彩缤纷的印染品、绚丽璀璨的刺绣品为媒介,传播到欧、亚、非各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浩浩荡荡的海上贸易商船络绎不绝,载着东方人的梦想航行世界,所到之处,必有一番奇妙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们无法真实地看到那样辉煌的历史场景,只能将渴望真知的眼睛投向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从中搜寻答案,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壮观与骄傲。这些幸存的文物,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纹理,镌刻着历史赋予它的生命厚度。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时,除了实质商品贸易外,还有丰富的中华文化的输出。现在,我们将穿越重重历史迷雾,从以下几个方面看清文化融合撞出了哪些火花。 一、物质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中最直接的就是货物之间的交换,中国用自己的特色产品换回带有异域风情的日用品,如:沉香、琉璃、猫眼石等等。现存的文物中,也能证实当时所交易的物品。“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海汉墓出土的水晶、玛瑙、琥珀饰品、金饰,宁波出土的玻璃瓶,扬州出土的波斯陶等国外输入的展品,明显带有异国风情,是丝绸之路过程中引进的。2015年8月7日,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在天津博物馆亮相,展览品包括青铜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石雕、壁画等;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为丝绸之路的精美礼物所惊叹不已。展出的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件清乾隆年间制作的“潘趣碗”。这是一件带有“故事性”的广彩瓷器,碗身绘的图案是西方“帕里斯的审批”图案。据考察,这是西方在东方定制用来盛酒的容器。从这件文物的图案纹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为我国的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展览上还有其它许多舶来品,其中。一件北海市1990年出土的汉代多面体紫色水晶串珠非常引人注目,它闪耀的光芒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繁忙的贸易。它体现的是海内外双边文化及商品交易的交流。我们在感叹文物精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化积淀。 在国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上,许许多多的文物在向我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广陵玉玺,这件文物凝聚着中日友好的交情。金印的发现与1784年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两件文物给我们述说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中日之间的友情往来至少可以追寻到西汉年间,这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2丝绸之路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省、市、区、县)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

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一: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

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它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道路的一个代名词。 从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通道一直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渠道。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产品历来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方贸易,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因时而变。唐代以前,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和黄金。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珠玑、翠羽、犀角、象牙、玳瑁、琉璃、玻璃、玛瑙及各种宝石等奢侈品。唐代以后,陶瓷受到海外市场青睐,成为丝绸之外另一种主要的输出商品。明末,茶叶传入欧洲,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进口商品除了传统的南洋诸地土特产外,增加了西洋货物如毛织品、棉织品、钟表、香水、皮毛、金属等。东西方各国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进行经贸交往,丰富彼此间的经济生活,分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其次,“海上丝路”还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礼仪服饰等向韩日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实现的。而高丽乐、天竺乐也是通过“海上丝路”进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是通过“陆海丝路”得到广泛传播。同样,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也是通过“海陆丝路”影响着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向唐正式派出19次每次约400人的遣唐使团来华学习、交流;新罗国与唐朝的关系更为密切,据统计,新罗国以各种名义向唐派出使节126次,唐向新罗国派使节34次。明代郑和从西洋返回时,许多国家都派使者甚至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来特产珍奇,返程时又带回更多的“礼物”。他们与我国保持了长期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各国在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各国文明交流的“文化交流之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1/ 1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欢迎阅读。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一: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潜行至瓜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只得瘦马一匹伴随。几经艰险,到达伊吾,后转至高昌。 时高昌王鞠文泰以玄奘一人,身经大沙漠而至,视为有道高僧,殷勤地接待,力劝其留在高昌弘法,但玄奘因决意往天竺求经,高昌王苦留不获允。于是玄奘在此说法一月,并与高昌王结为兄弟。其后高昌王送以钱财货物,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及西突厥,请他们在玄奘过路时,照顾玄奘,于是玄奘便继续西行。 他先后经过阿耆尼国(焉耆)、屈支(龟兹)、跋禄迦(姑墨),越过葱岭,从者十死其四,最后到碎叶城,得见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以为唐使,礼待之,并遣使知会所属各国,要他们款待、保护玄奘。玄奘乃顺利经昭武九姓国、吐火罗国,无阻而至天竺。玄奘边行边参观佛祖遗迹,终至东印度摩揭国的那兰陀寺(631年),戒贤大师见玄奘大

喜。戒贤为世亲大师所传法相宗嫡传,虽年过百岁,仍为玄奘开讲《瑜珈师地论》、《显扬论》、《对法论》、《因明论》、《顺正理论》等。玄奘在那兰陀寺凡五年,成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后遍游五印度,四年后再返寺中(639年),代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听者无不佩服。复和会法性、法相二宗,着《会宗论三千颂》,此对印度佛学影响至大。 玄奘本欲归国,惟当时印度教派甚多,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批评大乘佛教,玄奘为大乘佛教辩护。摩揭陀之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遍请五印度国王、沙门、婆罗门、外道等。当时印度各国国王到者十八人,高僧三千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人、那兰陀寺僧众千余人。玄奘登坛说法,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称 :『如有一字无理,能被难者,则斩首相谢。』如是者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条。于是印人称玄奘为『大乘天』,声威震葱岭,名留西域及印度百余国,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空前的光荣。由于摩揭陀国戒日王钦佩玄奘,特派人到中国朝贡。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启程东归,时年四十八。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二: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