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特点:1. 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2.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3.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新闻评论的功能: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新闻评论的原则: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基于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理性平和:新闻评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评论,避免情绪化和偏激。

3. 通俗易懂:新闻评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容易理解。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包括:1. 独立性: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具有独立性。

2. 时效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

3. 评论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性。

4. 公开性:新闻评论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具有公开性。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属性与功能新闻评论的属性包括:1. 新闻属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新闻属性。

2. 评论属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属性。

3. 社会属性:新闻评论是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具有社会属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圣才出品】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圣才出品】

第一章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界说1.新闻评论的界定(1)新闻评论的含义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2)在界定新闻评论过程中应把握的方面①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来考察。

②着重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

③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受众的关系。

2.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新闻评论的界定新闻评论的界说 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对待不同界说的看法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性的意义 政论性的基础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政论性的核心 政论性特征的意义 新闻评论的性质 新闻评论的性质和功能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1)新闻评论与新闻媒介相互依托,媒介的需要是这种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善于运用新闻评论,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喉舌、桥梁作用,更好地履行反映、影响、引导和组织健康舆论的使命,满足社会的需要。

(2)新闻媒介需要的背后,其实是社会或受众的需要。

新闻评论满足了社会对语义、语用信息的需求。

3.对待不同界说的看法(1)不同界说除个别反映基本新闻观的分歧外,多数是由于定义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不同的见解可以分长短、论得失,但并没有原则性分歧,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其中不少甚至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2)不同界说即使反映基本新闻观分歧的看法,也不见得没有合理的内核。

(3)诸说并存将是一种长期现象。

采取取长补短的态度,更有利于深化和完善对于新闻评论的基本认识,有利于体裁的完善和论坛的繁荣。

二、新闻评论的新闻性1.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或特征。

其具体内涵概括为: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1)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同消息、通讯一样重视时效性,但着眼点有所不同。

时效性有以下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①时间。

《新闻评论》第三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分解

《新闻评论》第三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分解
方法:或直接说明,或采用假设题,或采用反话句
❖ 4、精炼
精炼恰当,避免俗套与人云亦云,也要注意பைடு நூலகம்要 使用一些容易引起歧义和使人费解的词句
结构简单,简短
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如:《论解放思想》(人民日报社论1992.7.4)、 《论锐气》(浙江日报评论员文章1983.10.4)
❖ 5、生动
新意和活力,吸引人 追求形象性
❖ 2、功能
提示论题:以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等吸引受 众
体现观点:以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吸引受众 表明态度: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引发兴趣:新鲜事例、新颖手法、新巧角度、鲜 活语言吸引受众
(二)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 1、贴切
题文一致 词语运用准确恰当 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 2、具体:
❖ 结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得出结论,使中心论点鲜 明突出
(二)结构要求
❖ 1、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 应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 应有自己的文风
❖ 2、结构的三点要求
布局合理:
❖ 如何开头,先出什么观点,后出什么观点,先用什么材料,后用 什么材料,中间如何过渡承接,段落层次如何安排,最后如何收 尾
❖ 2、演绎式
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析
❖ 3、并列式(横式结构)
各层次之间呈现并列平行的关系。围绕看中心论点,分别从几个例 而、几个角度去分析论证
❖ 4、递进式(纵式结构)
逐层深入,各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或由 果溯因,或由因到果,问题的论述逐步趋向深入
❖ 5、综合式(纵横交叉式)
层次明晰:
❖ 纲举目张、条理分明,这是安排评论文章结构的一个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的问题

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一、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

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

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

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

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

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强烈的时效性。

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

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③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①面向广大受众。

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

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1、引导的作用。

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

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第一章绪论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一、强烈的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鲜明的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新闻评论完整笔记

新闻评论完整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第一章绪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最早出现在报刊。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地行驶。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题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两者互相配合,不可或缺。

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新闻事实,重在真是客观,作者的倾向、感情、意见是包括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

评论则是针对新闻事实,分析说理,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新闻评论对新闻所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神话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

所以,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而对评论作者在某些方面的要求也应当更高。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一、强烈的新闻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二、鲜明的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据偶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即使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方面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任命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区中的要求和呼声的。

新闻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不仅内容上要符合群众的要求,而且论述方式上也要考虑读者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圣才出品】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圣才出品】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选题、立论及其关系1.选题的含义(1)在新闻评论领域中,选题有两种含义。

①广义的选题,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称为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具体选题的取舍具有支配作用。

②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

受选题计划的支配,选题的含义选题、立论及其关系 立论的含义选题、立论的关系选题、立论服从于评论的总目标选题、立论的目标和根据 选题和立论的根据 选题和立论的思维特征 选题现实性对评论效果的影响选题的现实性 选题唯真 选题务新把提高立论思想性落到实处 立论的思想性 立论要副实立论要求新广播、电视评论选题的前提和要求 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和立论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但也常有随时根据实际需要选题。

这种随机性论题,不管是怎样确定的,不管作者是谁,也不管是否包括在既定的选题计划之中,只要评论一经发表,就自动成为新闻单位选题计划的组成部分。

(2)评论对象与论述范围评论对象和论述所针对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评论对象大于论述范围有些阐述方针政策、分析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评论,由于评论对象本身涵盖面很宽,为了更好地驾驭论题,往往需要适当缩小论述范围。

②评论对象小于论述范围这是以典型事例为评论对象的评论选题常见的格局。

对于以典型事例为评论对象的评论来说,通过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种种引申,适当扩大论述范围,无疑是增强论题社会意义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必由之路。

③评论对象与论述范围相当论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评论选题,多数属于这一类。

因为这类评论的着眼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措施等等的论述是切合实际的,评论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立论的含义(1)立论的含义新闻评论的立论,是指一篇评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2009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串讲笔记第三章

2009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串讲笔记第三章

2009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串讲笔记第三章
更多信息请访问:第三章新闻评论的标题
 评论标题主要功能的含义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有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

)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绝大多数评论体裁都有标题,只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评论不在此列。

因文前按语位置居于报道或文稿的文前提下,本身无需标题;文中按语直接插入文章的字里行间,自然不必做题;主持人评论多见于杂志型节目或现场直接节目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也使标题显得多余。

)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文章的要素,是指一篇完整文章的必要构成因素。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构成因素。

1.新闻评论的要素
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的要素实际上是论说文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项,但具体要求与一般论说文有所不同。

论点是指对于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论据则是社论列举的三个可能的原因,贯穿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是论证。

2.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新闻评论的要素
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特殊的论说现象 要素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论点
论点 总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的要求
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的功能 与确切理解、恰当运用论据有关的问题 论据 论据的种类 论据材料与论点必然联系的条件 论证的概念 论证 恰当论证的要求
论证的逻辑方式
论证的方法

闻评论
的要素
在一些新闻评论中,常常出现一些仿佛三要素不全的现象,但是又不影响人们准确理解。

任何一篇有存在价值的评论,都需要论据;至于具体论点或论断是否需要论据,则取决于论点或论断本身是否具有明白性,而不是作者是否掌握所需的论据。

3.要素间的关系
具体理解评论三要素的关系,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层面:
(1)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们都是有形的存在;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属于无形的存在。

(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

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不论是事实还是理由,都是处于评论作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具体甚至生动的。

论点与论据既以各自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又因之相互为用。

(3)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二、论点
1.新闻评论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指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2.总论点与分论点
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论点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1)总论点
总论点,又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

被人们视为“评论的灵魂”的论点,是指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总论点
(2)分论点
分论点,又称子论点,它是由总论点派生的,在评论中承担着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任务。

论点对于总论点来说,其作用其实相当于论据。

3.论点的要求
(1)正确
正确是相对于荒谬、悖理而言的。

新闻评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甄别是非,表达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看法,以帮助公众释疑解惑,树立正确的态度。

(2)鲜明
鲜明就是反对吞吞吐吐、模棱两可。

特别是在一些关乎全局的重大事件、乃至一些敏感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态度,对于发挥评论的社会功能意义重大。

(3)中肯
中肯以正确为前提,是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力求论点切中要害,准确揭示事物本质或问题实质。

正确、中肯、鲜明,这是论点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论点存在价值的基本准绳。

如果进而力求新颖、隽永,那等于给论点增添了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魅力。

(4)新颖
即“言人之所不能言”。

新颖的论点,既要求“惟陈言之务去”,避免人云亦云、陈陈相因,也要求“师心独见”,蕴含非同寻常的见解。

(5)隽永
即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隽永的论点大多是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因此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联想,具有举一反三的内在力量。

4.论点间的关系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1)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评论的总论点总是统帅分论点的,但有的表现为主从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

①主从关系是恒定的,即总论点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而分论点则总是处于从属地位。

②因果关系属于非恒定关系,总论点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分论点则相应地表现为“果”或“因”。

这种因果互易并不改变二者关系的统帅和被统帅的性质。

(2)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①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里,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a.并列关系中,意味着诸分论点处于同一等高线上,分别从不同侧面或角度为体现总论点服务。

b.递进关系中,诸分论点呈纵向分布,前一分论点成为后一分论点存在的条件和推理前提。

②存在多层分论点的评论中,上、下层次的分论点之间,则形成另一重主从和因果关系。

三、论据
新闻评论的论据,是指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论据的功能在于“辨正”,即通过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弄清“所以然”或“所以否”。

1.论据的功能
(1)证明论点
证明主要为论点提供充分的支持,让人深信它的论断是有充分根据、无可置疑的,从而或是欣然接受,或是不得不接受它所表达的见解和主张。

(2)说明论点
说明侧重于解释论点,帮助人们确切理解论断的具体内涵。

2.与确切理解、恰当运用论据有关的问题
(1)界定或区分具体作品中的论点与论据
①在具体作品中,论点和论据的界限,是绝对的,不容混淆、不能相互取代。

②一般地说,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

理解这点,既有利于拓宽论据的选择范围,也可以避免重复论证。

(2)论点先于论据还是论据先于论点
①从唯物论反映论的观点看,材料先于观点、论据先于论点。

②存在先于认识,正确的论点都是在大量掌握各种各样论据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认识和表达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阶段,表达中所运用的论据存在于论点赖以形成的各种材料之中,但更为精练简约,与论点的逻辑联系也更为紧密。

3.论据的种类
新闻评论的论据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

(1)理论性论据
理论性论据,又称理性论据。

这类论据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为人们接受了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思想、观点、社会准则等。

理论性论据要求理解准确、尊重原意,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引用恰当,适当阐释、引申,切莫以论据代替论点。

(2)事实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是指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具体材料的总称。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性论据,
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包括典型事例和概括性材料。

事实性论据要求材料本身真实、准确、可靠。

4.论据材料与论点必然联系的条件
论据精当的根本标志,是用作论据的材料与论点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从论据的角度说,主要依赖于:
(1)材料本身蕴含可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素质;
(2)材料的总和能够为论点提供充分的支持;
(3)材料与论点间的逻辑联系符合事物的客观逻辑。

这是形成必然联系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难免影响论据的精当程度,削弱论据的论证能力。

四、论证
1.论证的概念
论证是指在表达阶段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在有分论点的评论中,它包括用分论点体现和支持总论点。

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

(1)证实是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这在形式逻辑中称为“论证”。

(2)证伪是用论据推翻、否定论敌的论点,在形式逻辑中则称为“反驳”。

2.恰当论证的要求
(1)恰当的论证的两个前提条件
①论点确切地概括评论对象的实质,本身具有真理性。

②论据充分,具备支持论点的基本素质。

(2)恰当的论证,还要遵循逻辑规律,掌握科学的逻辑方式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