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仓地质说明书
采区水仓探放水设计1

采区水仓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为搞好我公司矿井防治水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编制采区水仓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内没有大的地表积水和河流,仅发育季节性的冲沟,雨季来临时,自然降水大部分顺沟谷流出井田,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转为地下水。
2、井田内本矿1#、2#煤层已基本采空,10#上煤层经多年的开采,形成采空区,局部采空区存在积水的可能。
井田内10#下、11#煤层尚未开采。
3、井田内发育三条断层,目前在开采断层附近煤层时,未发现断层导水现象。
4、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在527m之间,低于11#煤层最低底板标高560-640m,因而本矿不存在带压开采问题。
综上所述,本矿主要水害是上部采空区局部积水、其次是采空区引起的冒裂带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的裂隙水和断层导水,采区水仓主要探10#上煤层采空区积水。
二、采区水仓布置根据我公司60万吨/年矿井初步设计,采区水仓布置在井田西南矿界边缘,位于11#煤层下部岩层中,距11#煤底板4.5-7m,水仓形状为U形(见附图)。
采区水仓设计工程量共86.7m,其中:水仓通路14.5m,掘进方位26°,水平掘进;清仓斜巷12m,掘进方位26°,倾角-20°;水仓落底后,掘进方位分别为312°和238°,沿岩层水平掘进。
三、探放水设备的选择根据我矿现有探放水设备,采区水仓掘进工作面使用ZLJ-250A 型探水钻机,钻孔深度可达200m。
四、探放水钻孔布置根据采区水仓形状及坡度,水仓探放水分四处进行。
探放水钻孔按扇形布置,每组由5个钻孔组成,一个为中心眼,另四个为外斜眼,钻孔深度采用60m,钻孔夹角分别为3°和30°,每次探放水钻孔方位、倾角(见附表),帮距采用30m,超前距采用30m,允许掘进距30m;掘进前,在探放水点附近两帮盲区(未探清区域)用小电钻补探。
2#采区水仓地质说明书

XX集团 XX 煤业2#煤采区水仓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地测科审核: XXX编制日期: 2012年5月2#煤采区水仓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2#煤水平名称单水平采区名称下山采区工作面名称2#煤采区水仓地面标高(m)1200-1280工作面标高(m)760-720地面位臵矿区东南部地面对应位臵,地表多为荒山荒坡。
井下位臵采掘情况井下位臵:位于轨道500米处,四周均为实体煤层。
走向长(m)90倾斜长(m)4.2面积(m2)378煤层情况煤岩层总厚(m)2.0-2.4煤层倾角(°)4°-8°6°概况:该工作面所采2#煤层,煤层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稳定,属近水平煤层。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中砂岩8~10m灰及深灰色,石英为主,半园状,泥质胶结,波状层理,层面富炭质,具煤绞。
直接顶粉砂岩0.6m灰黑色,含较多的植物化石及炭化植物化石,层理不清。
伪顶黑色页岩0.2质地松软煤层2#2.0-2.4主焦煤底板细砂岩 4.2~4.65m深灰色,石英为主,夹泥质条带。
具波状层理,夹薄层中砂岩。
物探情况经物探本区域未见异常情况地质构造情况断层编号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对生产影响程度陷落柱编号预计位臵预计穿过长度(m)长轴( m)短轴(m)面积( m2)无褶曲褶曲名称轴部位臵轴向两翼倾角无水文地质情况及探放水措施水文地质情况:一、含水层含水层:2号煤上部发育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含水层,厚4.42—8.59m,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埋藏较浅时,裂隙发育,成为良好透水层及含水层,随埋深增加裂隙逐渐变少发育,钻液消耗量0.04——0.35m3/h,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含水层。
二、隔水层:2号煤至K2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岩层组成的隔水层,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导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2号煤上含水层与K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132水仓掘进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
编制:
科长:
总工:
日期:2004年02月09日
工作
面概
况
该巷道位于一采区,巷道标高为-404.4~-425.6m,该巷道为13机尾检修斜巷,在煤层底板中掘进。上部为132综采下溜子道及132车场,西部为1321中工作面(已采),附近无其它巷道或积水区。对应地面标高为+41米,地面无其它建筑物,无常年地表水。
2、掘进中应加强附近巷道站岗及贯通侧瓦斯检测。
3、巷道贯通处底板距三灰较近,应注意观察出水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撤人并汇报。
附
图
1、13机尾检修斜巷平面图(1:2000)
2、13机尾检修斜巷地质剖面图A-A(1:400)
3、13机尾检修斜巷综合地质柱状图(1:400)
巷道
穿层情况
巷道所穿岩层依次为:粉砂米)——粉砂岩(厚6.8米)——泥岩(厚2.9米)
详见综合柱状图(后附)
地质
构造
情况
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但不排除DF5-2断层之派生断层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水文
地质
情况
及探
放水
施
该迎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砂岩裂隙水为工作面主要直接充水源,小断层附近顶板淋水对掘进有一定影响,预计单位涌水量约0~0.1m3/h,在巷道一侧设水窝用风泵排出经132车场至132水仓。另外,该巷与13皮带下山贯通处距离三灰约5.5米掘进中应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尤其岩石破碎带坚持“边探边掘”预防三灰水危及安全生产。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最大涌水量
0.1m3/h
正常涌水量
0
瓦斯
瓦斯涌出量较低,正常涌出量为0~0.27m3/min
水仓

联松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水仓编制人:施工单位:开拓队批准人:编制日期: 2008 年 9 月 1 日执行日期: 2008 年 9 月 10 日目录矿审批意见 (3)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4)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5)第一章概况 (6)第一节概述 (6)第二节编写依据 (6)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7)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7)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7)第三节地质构造 (8)第四节水文地质 (9)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9)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支护设计 (10)第三节支护工艺 (13)第四章施工工艺 (15)第一节施工方法 (15)第二节凿岩方式 (15)第三节爆破作业 (15)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17)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8)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9)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9)第一节劳动组织 (19)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第六章生产系统 (23)第一节通风系统 (23)第二节压风系统 (25)第三节防尘系统 (25)第四节防灭火 (25)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26)第六节供电系统 (26)第七节排水系统 (27)第八节运输系统 (27)第九节通讯系统 (27)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27)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31)第一节施工准备 (31)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1)第三节顶板管理 (33)第四节爆破管理 (35)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38)第六节机电管理 (39)第七节运输管理 (42)第八节其它 (46)矿审批卡通风科长:技术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调度主任:技术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矿长: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水仓。
中央水仓(内水仓)掘进地质说明书

Q
M(%)
A(%)
S(%)
V(%)
P%
27.62-36.15
31.48
0.95
6.73-36.15
12.82
0.42-1.03
0.57
11.81-16.79
10.48
0.004-0.04
0.022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
岩石名称
厚度
岩性特征
老顶
砂岩
3-5
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为主,胶结致密。
直接顶
砂质泥岩
3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水措施,并要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在井下配套具备一定排水能力、抗灾能力的排水设备。
4、要求施工单位在保证进尺的条件下,也要保证煤炭质量,严格按照马尾沟煤矿煤质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煤炭质量进行管理,
0.5-1.4
泥岩、砂质泥岩、厚层状,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岩石中长石含量较高,硅质胶结,常呈倒粒序。
伪顶
炭质泥岩
0.2-0.5
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受上部岩层挤压、片状,破碎常随采动跨落。
直接底
砂质泥岩
1.0-2.6
顶部为砂质泥岩无层理,较硬,含砾石,不易切割。
老底
砂岩
3.5
砂质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地质构造情况
构造名称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及陷落柱范围
对掘进的影响
工作面靠下巷附近有一短轴背斜,受背斜轴影响断层裂隙发育,顶板破碎,应加强支护,在巷道开口750米处有推测陷落柱,沿巷道方向60米,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
水文地质情况及
防治水措施
最大涌量(m3/h)
6
正常涌水量(m3/h)
水仓施工作业规程

水仓施工作业规程一、概况:设计要求,排水水仓位于付井大巷井底车场的左侧,其开口位置距付斜井变坡点56m处,以55°夹角掘进4m后,转为90°夹角垂直于付巷开拓,水仓分为立水仓和副水仓两个,具体位置见附图。
二、地质构造本矿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1~3°含煤的三叠系瓦窑组岩层呈简单层状叠置。
局部地段发育有宽缓的波状或鼻状起伏,未发现较大的断层,无岩浆活动痕迹,构造简单。
三、巷道规格水仓巷道以半圆拱形开拓,巷道断面为:毛宽 2.4m,毛高2.58m,毛拱高1.2m,毛断面5.57㎡静宽2.2,静高2.48m,静拱高1.1m,静断面4.93㎡四、支护形式及要求(一)支护形式巷道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网、锚喷支护,巷道顶部4根锚杆,两帮各两根。
顶帮全部挂网,然后锚喷,锚喷时添加防水剂,锚杆排距为800mm,间距为800mm。
锚杆采用18—20mm的圆钢锚杆,锚杆长度2.06m,托板为方形钢板,锚网采用6mm的钢筋网,网孔为120mm×120mm的方形孔,网片长2m,宽1m。
1、临时支护掘进巷道要控制最大空顶距,如巷道空顶距超过2米或顶板破碎段,要采取临时支护,临时支护的材料规格,用圆木直径不得小于Φ200mm×巷道高度,支护必须打在硬底上,在顶板破碎要加密支护数量。
在临时支护之前,必须敲帮问顶,发现活石头立即处理。
2、永久支护在临时支护下进行永久支护,按装锚杆要由外向里按顺序按装,锚固剂采用K2835型号,每根锚杆使用2节药卷,特锚固剂凝固5分钏后再按托板紧螺丝,托板要托住锚网,喷浆厚度不低于10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其正负误差不得超过100mm,锚杆托盘必须紧贴岩面,然后上紧螺丝喷浆水泥要用达标水泥,水泥、石子、砂子,配合比为1:2:2。
喷浆强度不小于C20。
(二)支护要求1、锚杆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
2、锚杆垂直于岩面不小于75º。
采区外环水仓设计说明书

采区外环水仓设计说明书郑煤集团马池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一年十一月五日目录第一章概况及地质特征 (2)第一节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2)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三章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7)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7)第二节各工序操作要求 (8)第三节工程质量要求 (11)第四节劳动组织 (12)第四章生产系统 (13)第五章灾害预防措施 (16)采区外环水仓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概况一、巷道位置本巷道为采区外环水仓及附属巷道,巷道开口位于八水平内环水仓通道变坡点处,具体见采区外环水仓设计平面图。
二、巷道用途目前的下部采区只布置有一个水仓,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
现在矿上准备重新再掘进一个外环水仓,外环水仓施工完成后,容水量可以达到800m³,使矿井排水系统更加完善、合理。
三、水仓巷道设计长度、施工顺序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总长度为165.29m,计划从两侧开口掘进施工该巷道,外水仓巷道贯通后与内环水仓通过配水巷连接。
该水仓的服务年限等同于矿井服务年限。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煤(岩)层赋存特征二1煤层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全区发育,结构简单,层位稳定。
二1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为砂岩。
煤层厚度0~6.0m,平均3.5m,煤层走向270~273°,倾向0~3°,平均倾角25°,表现为单斜构造。
该外环水仓主巷道布置在距离一8煤层4.7m的石灰岩中,该地区岩层稳定,没有断层等大的地质构造存在。
具体见下图二、水文地质特征1)、主要含水层(1)上寒武统和中奥陶统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溶洞发育,揭露最大厚度111.14m;该含水组单位涌水量0.00962~1.863L/s.m,渗透系数0.1567~5.85m/d,水位标高+229.25~+428.62m。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
水仓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名称:+1320水仓掘进作业规程。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的目的是作为+1320水平储水及转排水。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该巷设计全长约148m,其中内水仓长约74m,外水仓长约74m。
2、服务年限:服务+1320水平。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1年3月12日开工,预计2011年9月竣工。
附图:巷道布臵平面图。
第二节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图纸及说明设计图纸及说明名称为《+1320水仓》。
二、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名称为《+1320水仓地质说明书》。
+1320内水仓在1320集轨巷Δ7#点往西29.8米处(开1点)为中开门。
开门点标高约为+1320.84m(⊥)。
巷道以a1=188°的方位,δ1=-3‰的坡度掘进37米,再以a2=120°的方位,δ2=+3‰的坡度前掘6米至变坡点(变坡点标高为1320.7m⊥),之后以a3=300°的方位,δ3=+3‰的坡度前掘5米,然后以a4=120°的方位,δ4=-20°的坡度掘进9米放平(放平点标高为1317.692m⊥),再以a5=120°的方位,δ5=+2‰的坡度掘进15.6米,然后以a6=157°30′的方位,δ6=+2‰的坡度掘进4.6米,再以a7=75°的方位,δ7=+2‰的坡度掘进22米至1317.77m⊥。
+1320外水仓在+1320内水仓1#点处为中,以a1=188°的方位,δ1=+2‰的坡度掘进7米,以a2=188°的方位,δ2=-20°的坡度掘进7米到变坡点(变坡点标高为1320.695m⊥),之后以a2=188°的方位,δ2=-20°的坡度掘进9米掘进至放平点(放平点标高为1317.632m⊥),以a3=188°的方位,δ3=+2‰的坡度掘进4.1米,以a4=171°的方位,δ4=+2‰的坡度掘进3.5米,以a5=137°的方位,δ5=+2‰的坡度掘进3.5米,以a6=120°的方位,δ6=+2‰的坡度掘进25米,以a7=97°的方位,δ7=+2‰的坡度掘进4.6米,以a8=75°的方位,δ8=+2‰的坡度掘进32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并确保能正常使用。
影
响
掘
进
的
其
它
地
质
因
素
最大涌水量
5.7m3/h
正常涌水量
3.1m3/h
煤 尘
煤尘具有爆炸性
瓦 斯
绝对涌出量0.21m3/min。
煤的自燃
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属Ⅰ-Ⅱ级
地 温
年平均气温18.7度
间题
及
建议
1.根据三维物探资料确定的断层有待进一步探明其走向、倾向、落差及富水性。
老底
泥岩
10.05m
泥岩为灰黑色,平坦状断口,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主要成分为泥质及其它陆降碎屑物质泥质胶结。f=3~4。
地
质
构
造
情
况
副斜井井底水仓位于井田中部首采区,受断层和其它构造的影响,位于F2断层的尖灭处,岩(煤)层倾角8-23°,平均倾角<15°。由于四周的围岩均已揭露出来,根据已揭露的岩层看本地带地质构造简单,没有含水层,没有采空区,及小窑的存在。
2.巷道接近预计的断层构造带时,要进行导富水性探查。
3.排水设施完善,排水能力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矿井防治水害的原则,本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性弱,一般不可能产生水害事故,对矿井产生突水事故的主要可能为老窑、采空区积水,开采靠近时应引起注意,并在井下采煤时,掌握突水征兆,其征兆有以下几点:(1)煤层发潮发暗,正常情况下煤层是干燥光亮的,当有水渗入时,使之潮湿变暗,说明附近有积水。(2)煤壁出汗,煤层是隔水的,当煤层附近和其上方存在有积水,使得煤壁温度低于巷道空气温度,在冷热交换作用下而出汗。(3)工作面温度低,迎头必有积水区,当煤层渗透进水后,吸收热量而使工作面温度降低。(4)煤壁挂红毒气增生,注意积水老窑,积水年久,煤质变松,裂隙面生锈,由于积水年长日久,水渗入裂隙中挤出气体,这些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等在未采掘前被迫压缩于裂隙中,巷道开拓后,获得释放,溢水巷道。上述突水征兆一经呈现,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查明情况,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山西沁源梗阳煤业有限公司
副斜井井底水仓地质说明书
施工单位: 中煤三十一处梗阳项目部
编制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
工
作
面
概
况
岩(煤)名称
11煤底板
水平名称
采区名称
首采区
工作面名称
副斜井井底水仓
地面标高
(m)
1464~72
工作面标高
(m)
1288
地面位置
该掘进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副斜井井口东南800~1000m的范围内,地表为山脉和山沟。
附
图
1.副斜井井底水仓预想剖面图1:1000
2.副斜井井底水仓综合地质柱状图1:500
3.副斜井井底水仓平面位置图1:2000
3、断层水:施工中可能揭露落差小于5米的断层,会有3m³/h的淋水。
4、无封孔不良钻孔,不受封孔不良钻孔水威胁。
二、涌水量预计:
Q正常=KF×F=54.35×3.86=3.1m3/h
Q最大=KF×F=97×83×3.86=5.7m3/h
三、防治水措施:
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加强构造附近(断层、裂隙发育带、褶曲轴部等)、冲刷带附近水情的探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撤离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同时汇报调度室,经分析无水害威胁后,方可恢复掘进。
根据物探资料和钻探揭露,推断对本工作面有影响的断层如下: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 质
落差(m)
对掘进影响程度
F2
NW-NE
E
50
逆断层
70
较大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及
防
治
水
措
施
一、水文地质条件
副斜井井底水仓位于井田中部首采区,西距主斜井800m。水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简单矿床,影响掘进的含水水源主要为11煤顶底板砂岩水、石灰岩水。
2.《地质精查勘探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有待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的校对,核实。
3.首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由于断层构造的切割,而形成不同的水文地质块段,应选择适当的位置。
4.由于断层等构造发育,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瓦斯检测,查明是否存在瓦斯异常区。
5.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接近预计的断层构造带附近时,应加强水文地质的探查工作,以防断层垂向裂隙发育,隔水层厚度不足,而发生溃水、溃沙事故。
井下位置
及四邻
采掘情况
该掘进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井田中部,西距主斜井800m,11煤位于山西组底部,煤层厚度0-3m,尚未开拓开采。
走向长(m)
倾向长(m)
面积(m2)
可采:
煤
岩
层
情
况
煤(矿)层
总厚
(m)
0—3
2.5
煤(矿)层结构
煤(矿)层倾角(°)
8-23
简单
15
巷道开门点岩层层位为11煤层底板,该掘进工作面为穿层全岩巷道,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硬度系数f=3-5。3煤上距K2灰岩9m,下距距奥灰60m左右。
1.顶底板砂岩水:粉砂岩、泥岩平均厚5m,富水性不均一,为弱含水层。巷道掘进时会有少量砂岩水以滴水或淋水的形式涌出。
根据地质精查勘探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顶、底板砂岩正常涌水量3.1m3/h,最大涌水量5.7m3/h。
2.奥灰水:下距奥灰岩60m,奥灰水水位920m,水仓底板变高1288m,不受奥灰水影响。
煤
层
顶
底
板
情
况
顶底板情况
岩石名称
厚 度
岩 性 特 征
老顶
粉砂岩
4m
灰黑色,薄层状,局部夹细砂岩薄层,含植物化石。f>5。
直接顶
泥岩
12m
泥岩为灰黑色,平坦状断口,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主要成分为泥质及其它陆降碎屑物质泥质胶结。f=3~4。
直接底
细砂岩
3m
深灰-灰色,石英为主,富含暗色矿物,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中等。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