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地球圈层结构与物质循环

地球圈层结构与物质循环

地球圈层结构与物质循环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机器”,它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被称为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时,地球内部的物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输送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神奇的物质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壳”,就像鸡蛋的蛋壳一样。

地壳的厚度在大陆地区和海洋地区有所不同,大陆地壳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5 千米,而海洋地壳则较薄,平均厚度约为 7 千米。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它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地幔的深度从地壳底部一直延伸到约 2900 千米深处。

地幔的物质主要是由橄榄岩等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在地幔中,存在着对流现象,就像锅里的热水在翻滚一样,这种对流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板块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核则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组成,主要是铁和镍,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压力也极大。

了解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接下来我们看看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如何循环的。

物质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岩浆活动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当地幔中的物质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会形成岩浆。

岩浆会通过火山喷发或者侵入地壳等方式到达地表。

火山喷发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火山岩。

而当岩浆侵入地壳时,会慢慢冷却结晶,形成侵入岩。

变质作用则发生在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时。

原本的岩石在这种环境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

沉积作用是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介质的能量减弱,这些物质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岩石类型之一。

地球的物质循环不仅在地球内部进行,也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密切相关。

岩石圈与其物质循环课件

岩石圈与其物质循环课件

板块构造学说
•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 •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4、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 山、地震分布在此。
问题:1.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阿拉伯
六半岛大位于板哪一块个板示块中意? 图 2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亚 欧 板 块喜马拉亚山脉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张力或压力,使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形成断层。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
沉积岩
①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 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 ②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 等
①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 变质岩 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材料
②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堆积
固结 成岩
冰岛位于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消亡边界,
褶皱山系
海岭
海岸山脉 海沟
地幔物质
软流圈
板块运动示意图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 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形成褶皱。
两种基本形式:背 斜和向斜
背斜 岩层向上拱 起
阿留申群
千岛群岛







琉球群 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②板块相撞挤压:
②板块相撞挤压:
A、大洋版块和大陆版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第3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3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地球的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部由表及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上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下图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考向一地球的圈层结构(2014·学测8)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答案D解析季风环流会将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大陆上空,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生物生长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判断题](2017·学测3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答案正解析岩石圈的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以及地壳的全部。

3.[判断题](2015·学测3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答案正解析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图解岩石圈的位置和围考向二岩石的类型(2016·学测4)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A.沉积岩层B.花岗岩层C.玄武岩层D.变质岩层答案A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重要特征。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详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①地壳:地球表面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②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以上,厚度2800多千米,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其中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③地核:地球最内部,厚度3400多千米,分为内核、外核。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图1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例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2、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以转换成()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山体岩石的种类。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正在喷发,火山喷发会产生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②岩浆冷却后,与碎屑物质一起,沉积在山体表面;③因此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主要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因此选项D正确。

(2)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岩浆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②在地表,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过程,逐渐沉积,固结成岩;③在地下,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题干中说的是地表,因此选项C的沉积岩正确。

总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读图,分析山体的形成过程(火山喷发),进而分析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软流层);②分析在物质循环中,岩浆岩在地表可以转化成的岩石(沉积岩)。

三种岩石形成后,会发生相互转化,如下所示: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的变质作用形成(一般发生在地下);③沉积岩:由岩浆岩、变质岩的外力作用形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一般发生在地表);④岩浆:由三种岩石重熔再生。

地球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高中地理

地球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
地球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
人工钻井
目前最深钻井不 超 过 13km , 但 还 不到地球半径的 1/516。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能将地 下几百千米的岩 浆泛到上层,但 最深不超过450km。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能掀起 地 下 20 ~ 30km 的 物质到地球表层。
18
大气圈
A
B
C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别是什么?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来认识
(1)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 有哪些?
山、云、山顶积雪、河流、湖、 草、树木
(2)举例说明各事物之间的联 系。
一波、二面、三层、四圈
软流层
33 2900 17 39-图42.11-1 地5球-的1圈0层结8构0示-意400 2000-3000
连续:指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循 环相互联系在一起
不规则:指地球上的水时空分布不均。 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 水的主要来源。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1)不独占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 石圈上部; (2)生物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1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范 围内(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3)生物是生物圈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4)生物的多样性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固态、液态、气态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 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造岩矿物 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2) 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写出右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物质循环图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物质循环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个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如下图所示。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

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2年11月2日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 外部 圈层 地壳 地球 内部 圈层 地幔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 而形成的岩石(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1)填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 A 沉积岩 B (2)C 经过 C D 和E 均属于
转化为C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岩浆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D ) A.马里亚纳海沟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D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莫霍界面
地壳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大洋地壳:单层 (较薄)
地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一)岩石圈的组成
(喷出型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高三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三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建筑 材料

层理

结构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二、主要的岩石类型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沉积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地壳运动 ④变质作用 ⑤侵蚀作用 ⑥冷凝作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⑥④③⑤ D.①②⑤③
地貌景观图岩层的判读方法
地球上岩层的形成以沉积作用为主,且地貌景观图内部 岩层形成早于其外部地表形态的形成。
现以沉积岩为例,对其景观图进行分析,具体步骤为:
二、主要的岩石类型
岩石的主要类型: ③变质岩项目 类型 Nhomakorabea形成
特点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不可直接塑 造地表形态
代表岩石 影响及应用
大理岩 石英岩
建筑 材料
石灰岩→大理岩 花岗岩→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4.1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张PPT
4.1 地球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内部圈层
陆壳较厚 洋壳较薄 是岩浆的
发源地
固态(横、纵 波均通过,温 度升高,压力
增大)
接近液态(横波 不能通过,但纵
波可以通过)固体
(一) 地震波
大气圈

生物圈(大气圈底部,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上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下图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考向一地球的圈层结构(2014·江苏学测8)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答案D解析季风环流会将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大陆上空,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生物生长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判断题](2017·江苏学测3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 )答案正解析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以及地壳的全部。

3.[判断题](2015·江苏学测3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答案正解析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图解岩石圈的位置和范围考向二岩石的类型(2016·江苏学测4)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答案A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重要特征。

(2017·江苏学测5)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

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解析形成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其属于沉积岩。

知识归纳三大类岩石的特点考向三岩石圈物质循环(2015·江苏学测6)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

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第6题。

6.图1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图2中相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根据“变质作用”提示可得出丁为变质岩。

其次从图中看出,乙、丙、丁都可以转化为甲,可推断出甲为岩浆,所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

图1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

方法技巧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跟踪检测1.(2017·苏州模考)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答案D(2017·镇江学测一模)下图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A.大理岩B.砂岩C.花岗岩D.板岩3.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是( )A.岩浆侵入B.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岩浆喷出答案(2017·宿迁学测一模)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图1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2中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的是( ) A.甲B.乙C.丙D.丁5.形成图1中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6.[判断题](2014·江苏学测3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答案正一、选择题(2016·南通学测一模)2015年12月6日,“决心”号钻探船自科伦坡出发前往西南印度洋目标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开展旨在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计划钻探深度1 300米。

下图为“印度洋局部海区图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第1题。

1.通过本次钻探可以了解该地( )A.地壳的双层结构B.岩石圈大致深度C.地壳的物质组成D.莫霍面波速变化答案C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根据循环图和关键词提示,如①提供“供水”功能,可推知其为水圈,并通过“渗透”进入②岩石圈。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供氧”功能,可推知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

第3题,“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

(2015·徐州学测模考)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为( )A.地表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

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厚度受地形影响。

(2017·连云港学测模考)南京桂子山石柱林由多边形石柱构成,岩石是玄武岩。

读“桂子山石柱林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

6.石柱林的岩石属于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7.石柱林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答案(2017·宿迁学测二模)图1为我国首次发现的位于河北阜平的片麻岩天生桥(天生桥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形成的),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2中表示天生桥岩石类型的是( ) A.甲B.乙C.丙D.丁9.形成图1中天生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2016·南通一模)河北省拟申报世界遗产的嶂石岩地貌,位于太行山中南段,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

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

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图1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岩石类型属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11.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2016·扬州学测二模)大金石是缅甸一处着名的佛教朝拜圣地。

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米的佛塔(图1)。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12~13题。

12.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A和① B.B和②C.C和④ D.D和⑤13.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B.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C.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类岩石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答案(2015·镇江学测模拟)“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石是制作石砚的原料。

我国石砚种类繁多,其中广东端砚制作石材属于一种泥质变质灰岩,也可叫端石。

读图回答14~15题。

14.端砚制作石材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15.形成端石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固积成岩作用—变质作用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答案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端砚石材属于变质岩。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第15题,根据题意可知,泥质变质灰岩是泥质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二、判断题16.(2017·苏州学测模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 )答案误17.(2016·苏州学测一模)莫霍界面是岩石圈和地幔的分界线。

( )答案误18.(2015·苏州学测模拟)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 )答案误19.(2015·南通学测模拟)含有化石是岩石的基本特征之一。

( )答案误20.(2016·南京学测一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 )答案误(2015·苏州学测一模)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太湖石景观图”。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②为外力作用B.③④为变质作用C.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D.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2.下列有关太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变质岩B.非常坚硬,是理想的建筑材料C.由②③作用形成的D.由①④作用形成的答案解析第1题,据图可推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

据此分析①④为变质作用,②③为沉积作用(外力作用),⑤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第2题,太湖石属于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易受外力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