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304411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 ,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 ,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 ,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 ,种和物种是难点 ,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 ,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邮递员的经历〞 ,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 ,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 "邮递员的经历〞 ,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 ,了解分类的等级|| ,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 ,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 ,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6.1.2从种到界导学案新版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第一认识生物分类的单位,明确从大到小的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尔后,经过小组合作,仔细讨论分析教材中马是怎样被引入不同样样级分类单位的实例,再结合常有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掌握将不同样物种引入不同样样级分类单位的方法和技术。
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括生物分类的依照和意义3.能将物种引入不同样样级的分类单位4.经过学习分类知识,认识个性与性的关系授课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括生物分类的依照和意义。
授课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授课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科学家将生物分红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
每个界又分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2.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最亲密。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种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依照生物之间的相像程度把它们分红不同样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三、合作研究阅读教材内容,思虑并理解以下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沟通。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地址应在_________和 _________之间。
2.依照资料来分析:(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3)一个物种即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共同特点比较_________。
所以,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___,共同特点越 _________。
反之亦然。
生物学家就是依照生物之间的_________来把生物分红不同样样级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到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定义。
2.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3.生物分类的意义。
难点:
1.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层次关系。
2.分类方法的运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标本、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定义。
2.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分类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他们还能够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研究生物演化方面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生物标本或图片,尝试进行生物分类,并分享分类方法和结果。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验,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进行分类实践,并展示分类成果。
-总结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生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意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3.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搜集生物种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生物分类图谱:提供一套详细的生物分类图谱,包括各个分类等级的生物图片和简要描述,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分类的层次和特点。
- 生物多样性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一部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纪录片,如《自然世界:生物多样性之谜》,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分类知识点,包括生物分类的等级、方法和原则等。
(2)完成生物分类练习题:布置一些与生物分类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进行生物分类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身边的生物,尝试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物分类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生物分类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生物分类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生物分类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从种到界 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从种到界教学随笔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学习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学习难点:分类依据和意义 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情境引课:1.什么叫生物分类?2.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二、预习全文、自主学习,梳理疑难: 通读课文,勾画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3、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所包括的生物种类就越______。
4.狼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9、分类的规律:分类的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反之分类的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
四、梳理小结:五、达标检测1、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
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 、种B 、门C 、属D 、目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 A 、种加词+属名 B 、属名+种加词C 、种加词+科名D 、科名+界_______ 门_______ 亚门________纲_______目_____科_____属_____种。
5.桃在分类上隶属于: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
6.对生物进行分类什么意义?7.植物园内植物上挂的标牌上的拉丁文写的是该植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8、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种加词3、“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4.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较多的是()A.种子植物门B.蔷薇目C.百合科D.单子叶植物纲5.下列哪一个分类单位不能包括“桃”这种植物?()A.被子植物亚门B.桃属C.蔷薇科D.双子叶植物纲6.下列与马亲缘最远的是()A.海马B.鲸C.牛D.驴7.提出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是()A.达尔文B.李时珍C.袁隆平D.林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种和物种是难点,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邮递员的经历”,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分类的等级,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科学家传记:介绍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传记,让学生了解他们在生物分类领域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4)生物分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提供一些生物分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供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阅读和引用。
3.生物分类的应用:生物检索表、生物分类体系。
4.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生物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分类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检索表和生物分类体系对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同时,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理解生物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介绍生物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生物分类体系及生物多样性层次时,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生物案例,使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生物学家,模拟进行生物分类的过程,增强对生物分类实际操作的理解。
(2)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分类实验,如制作生物检索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游戏设计:设计“生物分类大富翁”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生物分类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生物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生物分类体系及生物多样性层次的图像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1

《从种到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品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述法【教学预备】多媒体电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温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咱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咱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师:分类的大体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能够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能够分为哪些小类?生:能够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能够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能够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专门好,这堂课咱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教学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依照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品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度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依照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别离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可否明白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品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增强了动物的分类品级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品级中的地位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3、分类的意义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明白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品级4、双名命名法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熟悉5、总结:师生:一路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
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
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
【测试题】
1.1.马属于界门纲目科属种。
1.2.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
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种B.门C.属D.目
1.3.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门C.属D.种
1.4.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门
B.纲
C.种
D.属
★2.1.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不在同一“目”中,你认为哪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A、A和B
B、B和C
C、D和A
D、都一样
★2.2.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从生物分类的角度来看,牛和马是有共同特征的,它们共同的最低分类等级和共同特征分别是()
A.亚门.草食性
B.纲.胎生和哺乳
C.目.恒温动物
D.科.体表被毛
2.3.转基因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属于()
A.不同科
B.不同属
C.不同种
D.同一种
☆2.4.“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3.1.瑞典植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3.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A.种加词┼属名
B.属名┼种加词
C.种加词┼科名
D.科名┼种加词
第二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答案】
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
等级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大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分离单位是:种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
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
【测试题答案】
1.1.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1.2.D 1.3.D 1.4.C
2.1. B 2.2.B 2.
3.D 2.
4.D
3.1.林奈,双名法, 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