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红眼病安全教案
预防红眼病教案

预防红眼病教案预防红眼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眼病的病因和症状;2. 掌握红眼病的预防方法;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1. 红眼病的预防方法;2. 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2. 演示;3. 实践。
五、教学内容:1. 红眼病的病因和症状的讲解;2. 预防红眼病的方法;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过程:1. 介绍红眼病的病因和症状。
红眼病是眼睛发炎的一种常见病,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
传染性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症状有眼睛充血、流泪、畏光等。
非传染性红眼病是由过敏、疲劳、干眼等原因引起的,常见的症状有眼睛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等。
2. 讲解预防红眼病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避免摸眼睛,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2)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3)注意眼部卫生。
不化妆时,保持眼部清洁;不使用过期的眼药水;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部用品。
(4)保护眼睛免受外界损伤。
使用护目镜、太阳镜等,避免眼睛受到刺激或外伤。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
3. 进行实践操作。
(1)让学生们模拟洗手的过程,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2)组织学生们进行眼部卫生检查,检查学生们的眼部清洁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组织学生们讨论并制定个人卫生计划,明确每个人的卫生习惯改进点。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的问答;2. 学生的参与和反馈;3. 学生的卫生习惯改进计划。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内容具体明确,容易掌握;2. 教学方法多样,既讲授又实践,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红眼病,也称为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红眼病的症状包括眼红、眼痒、眼屎增多、眼睛疼痛等。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制定了本教案。
二、教案目标1.了解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掌握红眼病的预防措施。
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意识。
三、教学内容1.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红眼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患有红眼病的人咳嗽、打喷嚏或接触眼部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红眼病的症状包括眼红、眼痒、眼屎增多、眼睛疼痛等。
2.红眼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部之前和之后要彻底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播给眼部。
(2)避免用手揉眼睛:手是最容易接触到病毒的部位之一,揉眼睛会将病毒传播到眼部,增加感染的风险。
(3)避免与患有红眼病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患有红眼病的人共用毛巾、枕头等物品,以免病毒传播。
(4)注意眼部卫生:使用干净的毛巾和洗脸巾,定期更换枕头套,避免眼部感染。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病毒的传播。
3.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2)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公共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3)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红眼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4)建立红眼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提高学生对红眼病的认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和眼部清洁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眼病的预防措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红眼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标题:红眼病预防教案引言概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症状是眼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疼痛等。
预防红眼病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眼部卫生。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红眼病预防教案。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定期洗手:时常洗手是预防红眼病的有效措施,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后及时洗手。
1.2 避免揉眼睛:揉眼睛会导致细菌感染眼部,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1.3 使用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镜、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二、避免接触感染源2.1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眼部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2.2 避免使用他人眼药水:眼药水是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以免传播细菌。
2.3 避免使用过期化妆品:过期化妆品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可能导致眼部感染。
三、保持眼部卫生3.1 定期清洁眼镜:眼镜是日常用品,要定期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2 避免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增加感染红眼病的风险。
3.3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减少眼部疲劳。
四、加强营养补充4.1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眼部感染。
4.2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
4.3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五、定期眼部检查5.1 定期眼部检查:定期到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眼部问题,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5.2 遵医嘱治疗:如有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5.3 注意眼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眼部健康,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结论:通过以上的红眼病预防教案,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红眼病的发生,保护眼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眼部卫生,做好红眼病的预防工作。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引言: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疾病,其传播速度快、易感染他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预防红眼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视力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饮食习惯、眼部保护和医学预防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红眼病的预防教案。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经常洗手:红眼病是通过病原体的传播引起的,经常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动物或患者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1.2 避免眼部摩擦:用手揉搓眼睛容易将病原体带入眼部,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尽量使用眼部清洁产品来清洁眼部。
1.3 分享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分享眼镜、眼药水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个人用品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
二、环境卫生2.1 定期清洁环境:红眼病病原体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因此,定期清洁环境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加强卫生清洁工作,定期对桌椅、门把手、公共设施等进行消毒。
2.2 保持通风:红眼病易在封闭空间内传播,保持室内通风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2.3 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接触污染物,如污水、垃圾等,以免病原体通过这些途径进入眼部。
在处理垃圾时,要戴好手套和口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三、饮食习惯3.1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柠檬和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眼部健康。
3.2 饮食卫生:保持饮食卫生是预防红眼病的基本要求。
避免食用生食、变质食物,尽量选择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物中毒引发红眼病。
3.3 增加饮水量: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健康。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维持眼部的湿润,减少眼部疲劳和不适。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疼痛、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教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红眼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了解红眼病1.红眼病的病因:红眼病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过敏、疲劳、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
2.红眼病的传播途径:红眼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眼泪、手部接触等途径传播。
3.红眼病的高发季节:红眼病在春夏季节较为常见,尤其是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易发生疫情。
二、红眼病的预防措施1.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部、打喷嚏、咳嗽后要及时洗手。
(2)避免眼部接触:不揉眼睛,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尽量避免眼部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刺激。
(3)个人用品不共享:不与他人共用眼镜、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2.环境卫生的维护:(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清洗和消毒公共场所的桌椅、门把手、开关等易受污染的物品。
(3)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减少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时间,尽量避免疫情传播。
3.注意个人健康管理:(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2)避免疲劳: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引发红眼病。
(3)加强身体锻炼: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三、红眼病的治疗方法1.就医就诊:一旦出现红眼病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病毒、抗菌药物或眼药水等进行治疗。
3.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
四、红眼病的疫情控制1.及时报告:对于红眼病疫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隔离措施: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3.宣传教育:加强红眼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对红眼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眼病。
掌握红眼病的预防措施。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红眼病,避免恐慌和过度反应。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红眼病病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病症。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红眼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及治疗方法,配合PPT展示相关内容。
预防措施:讲解如何预防红眼病,如勤洗手、不共用毛巾、避免接触患者等。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问,并针对学生问题作出解答。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提醒学生牢记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PPT、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采用互动问答方式,鼓励学生参预讨论。
小组合作,互相监督落实预防措施。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现场摹拟洗手步骤,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红眼病预防知识。
评价方式: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赋予反馈和指导。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PPT:包含红眼病的图片、病例、预防措施等内容。
视频:关于红眼病的相关知识宣传片。
实物模型:摹拟手部结构的模型,用于讲解洗手步骤。
七、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红眼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预防方法,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希翼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共同维护健康。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一、引言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疾病,其症状包括眼睛发红、痒、流泪、分泌物增多等。
这种疾病在人群中传播迅速,因此预防红眼病的教育宣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详细的红眼病预防知识,帮助人们了解红眼病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红眼病的概述红眼病,也称为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过敏原引起的结膜炎症。
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物、空气飞沫传播以及共用物品等。
红眼病的症状包括眼睛发红、痒、流泪、分泌物增多等,有时伴随着眼睑肿胀和视力模糊。
红眼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眼药水和热敷等。
三、红眼病的预防措施1. 手部卫生红眼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物,因此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非常重要。
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部区域前后,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
避免触摸眼睛或摩擦眼睛,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避免眼部接触感染物避免共用眼镜、眼罩、眼影刷等个人用品,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此外,避免与感染红眼病的人进行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其眼部分泌物。
3. 避免眼部过度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读书或长时间开车等都会造成眼部疲劳,增加感染红眼病的风险。
因此,应定期休息眼睛,进行适当的眼部放松运动,如闭眼深呼吸、远离屏幕等。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脸、勤洗头发、定期更换枕头套等,有助于减少感染红眼病的机会。
此外,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洗脸巾等个人用品,以防止感染传播。
5. 加强室内通风红眼病的传播也与空气中的病原体有关,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6. 避免过度接触眼部避免频繁揉眼、擦眼或使用过多的眼药水等,以免引起眼部刺激和感染的机会增加。
7.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红眼病的风险。
四、红眼病的应对措施1. 如果出现红眼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红眼病,也称为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它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是由细菌或过敏原引起。
红眼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红、眼痒、眼泪、眼屎等。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特别是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
因此,预防红眼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预防红眼病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部区域之前和之后。
- 不触摸眼睛: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减少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 不共用眼部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镜、眼药水等眼部用品,以防止疾病传播。
2. 做好环境卫生- 经常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桌子、门把手等。
- 避免污染源:避免接触和靠近有污染源的地方,如垃圾堆、下水道等。
3. 加强个人免疫力-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 适度锻炼: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注意眼部健康- 避免眼疲劳:长时间盯着电视、电脑或手机屏幕会导致眼部疲劳,应适时休息,做眼部放松运动。
- 避免刺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品、烟尘等,以防止眼部不适和感染。
三、红眼病的常见治疗方法1. 病毒性红眼病的治疗- 对症治疗: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涩和痒感。
- 冷敷:用冷毛巾或冷水敷在眼部,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和红肿。
2. 细菌性红眼病的治疗- 抗生素眼药水: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眼药水,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 清洁眼部:用温水轻轻清洁眼部分泌物,以保持眼部清洁。
3. 过敏性红眼病的治疗- 抗过敏药物:使用医生开具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以减轻过敏反应。
- 避免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四、红眼病的就医建议1.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眼红、眼痒、眼泪、眼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遵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开具了眼药水或口服药物,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红眼病安全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红眼病的病因,症状,预防。
2、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预防红眼病。
【教学难点】:红眼病的病因,症状。
【教学准备】:上网查找有关红眼病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1、近来病例2、交流对红眼病的认知二、学习1、红眼病是有什么引起的?2、患红眼病有哪些感觉?3、红眼病传播有何特点?4、患了红眼病要注意些什么?5、怎样预防红眼病?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的提示。
师小结:我们弄清楚了关于红眼病的几个问题,重点是第4和第5个问题。
严格按要求去做就可免遭红眼病的危害。
一旦染上红眼病,一定要按我们今天学得去做,不能勉强上学,否则,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容易传染给其他同学。
三、巩固提问1、怎样预防红眼病?2、得了红眼病后应怎么办?认识和预防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当前是流感发生的多发性季节病,认识流感的重要性,一旦遇到感冒发烧应该及时治疗,掌握流感的主要症状;.使学生了解流感有关知识并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护。
2、明确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流感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交流生病史。
2、引出学习主题并板书(二)了解病症1、什么是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
是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
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
而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
流感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常呈暴发流行并多次反复。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
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流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症状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全身酸疼,体温高达39—40℃,2—5天后热退,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流感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症状如上所述,病程约一周。
2、中毒型:全身中毒型症状严重,具有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
3、肺炎型:老幼患者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本型流感,可由流感病毒引发,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
(三)辨析1、给学生看一些片段和图片,从视觉上认识流感。
2、判断这样的病症是否属于流感?为什么?第(1)天该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
第 (2)天该同学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
2、讨论。
自我认识和分析3、小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四)治疗过程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腔清洁。
2、对症治疗。
高热烦躁者,给解热镇静剂,高热持续伴呕吐、食欲差,适当静脉补液,并辅以物理降温。
3.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板蓝根、金刚胺等。
(五)预防措施1、三避免:①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扎堆;②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鼻子、嘴巴和眼睛;③避免密切接触流感样带症状者,特别是来自美国、墨西哥来的人。
2、五做到(核心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①做到睡眠充足;②做到摄入足够、齐全、丰富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③做到坚持合理锻炼身体;④做到勤用肥皂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咳嗽、喷嚏后;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⑤做到远离或避开不加防护的咳嗽、喷嚏者,自己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等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等及时丢入垃圾箱桶,然后用肥皂清洗双手。
⑥做好厕所、走道等校内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房间通风出气,卫生良好。
3、及时:发现症状,及时就医,并要到正规大医院就医;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
4、稳定:情绪乐观,心理稳定,切忌惊慌。
六、小结:流感并不可怕,每年都会发生,但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重要。
认识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火灾一、教学目标1、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火灾发生时每个人的责任。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练,知道报火警的方法以及火灾来临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报火警的方法,并牢记火灾中的自救和互救知识。
难点:体会灾害来临时自护自救和互救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列举近来发生的火灾事件。
(配以图片)2、听到这样的消息,看了这样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生答)3、出示教学主题《如何预防火灾》。
二、历史再现,探寻原因1、沉痛的记忆小结:大家每带来一个案例就给了我们心灵上的一次震动,看来我们身边的火灾的隐患还真不少,真是触目惊心。
我们不能小看这些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如果轻视它,也许就会酿成大祸。
2、惨剧的发生原因剖析。
三、预防为主,远离火灾1、说说防止火灾,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发生火灾后应该做什么呢?模拟情景:(1)我们正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火灾。
(逃生的方法)第一小组进行模拟演练。
(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和实物学用干粉灭火器师:孩子们如果这时你的身边有灭火器,你会使用吗?(生:不会)介绍:灭火器有很多种,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等,我们常用的是——(出示实物)干粉灭火器。
(2)下午你正在写作业,发现邻居家着火了,你的邻居住在建明小区三栋3单元3楼303室(报警的方法)第二小组进行模拟演练。
(评价)拨打119的时候,注意事项:a.说明失火地点,说清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使用简称。
b.要说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
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
d.任何人都不能假报火警,发现有人假报火警,应及时制止。
四、总结升华,学以致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模拟演练,能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课下我们还要积累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常识。
其实火灾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大家在真正遇到火灾的时候一定要镇静,争分夺秒,想出巧妙的办法,安全脱险。
家庭火灾预防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家庭火灾,提高安全意识。
2、学习火灾时的自我救助。
教学重点如何在预防家庭火灾教学难点火灾中如何逃离教学流程一、家庭火灾案例分析1、讲述案例2、引导分析二、认识火灾隐患1、实例再现2、排查隐患三、如何预防厨房防火1、学会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使用煤气、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做到点火后不离人。
防止火焰意外熄灭而造成煤气、液化气泄漏。
●使用带安全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灶具,不用时一定要关闭气源。
防止漏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不存放可燃物。
煤气灶旁严禁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和木柴、纸盒等可燃物,液化气瓶要远离火源、热源,钢瓶严禁卧放,严禁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来修理。
2、慎防油锅火灾像这类油锅起火的事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那么,如何看好自己厨房中的油锅呢?●加热的油锅要有人看管,不要长时间远离,当食油在锅内被加热到450℃左右时,就会发生自燃,因此,油锅不可加热时间太长,以防自燃。
●在炉灶上煨炖食物时,汤不宜太满,防止因汤水沸腾时,溢出锅外,熄灭灶火,造成漏气、起火。
●在做饭、烧汤时,如果要接电话或去菜场或与人聊天,一定要先关掉灶火。
电视机火灾的预防防火要点:(1)正确摆放电视机,保证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
(2)收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连续收看5—6小时后应关机一段时间,待机内热量散发后再继续收看,高温季节尤其注意。
(3)看完电视后勿忘拔下插头,或关掉电源,以免变压器长时间通电过热引起事故。
电热炊具火灾的预防防火要点:一是选购电热炊具,一定要购买合格产品。
二是根据家庭电气线路情况和电表的承载能力,选购适当功率的电热炊具,以免造成电气线路短路着火。
四、火灾发生时的自我救助家庭火灾扑救一旦发生火情,在场人员既要及时报警,也应积极扑救。
尤其是火灾初起时,更应及时采取行动,控制扑灭火灾。
下面介绍几种家庭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
1、油锅火灾的扑救方法●用锅盖盖住起火的油锅,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油锅里的火便会因缺氧而立即熄灭。
●用手边的大块湿抹布覆盖住起火的油锅,也能与锅盖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只是要注意覆盖时不能留下空隙。
2、电气火灾的扑救对于一般电气线路、电器设备的火灾,必须首先要做到的是迅速切断电源,然后才考虑扑救措施,否则异常危险。
●只有当确定电路或电器无电时,才可用水扑救,在没有采取断电措施前,千万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
●对于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器火灾,在断电后,用棉被、毛毯等覆盖住着火的电器,再把水浇在棉被、毛毯上,才能彻底进行灭火。
为防止电器着火后爆炸伤人,在进行扑救时,人要站在电器的侧面。
3、家具的扑救可直接用水或灭火器进行灭火。
不可遏制的重灾对外求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