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地史学思考题51-77题

地史学思考题51-77题

51题在前面的复印小册子上52.叙述吕梁运动及其地质意义吕梁运动是指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它分为两期,分别使古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以及后期的磨拉石建造褶皱变质。

意义:它对华北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把原来分裂的陆核“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后代,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

53.简述华北板块形成历史太古宙陆核形成:华北地区上太古界分布较广,山西太行山、五台山研究详细,自上而下分为阜平群和龙泉关群,两者角度不整合。

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古元古代是古板块定型的重要时期。

五台群不整合于太古宙之上,为一套中低变质岩系,反映绿岩带性质,与花岗岩一起构成古元古生代的花岗-绿岩区。

五台运动使五台群褶皱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

古元古代后期吕梁运动对华北地区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

中元古届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和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

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口群为代表。

其厚度小且无火山物质,属稳定性盖层沉积。

54.简述扬子板块震旦纪古地理特征扬子西部:Z1裂陷槽沉积,Z2浅海碳酸盐沉积;上扬子(鄂西):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沉积;下扬子: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黑色页岩沉积。

扬子板块西部Z2灯影组: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

陡山沱组:碳酸盐岩。

上震旦统浅海碳酸盐岩沉积Z1列古六组:含火山灰、砂的冰川湖泊沉积。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

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

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

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

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

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

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docx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docx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儿种?化右:保存在岩层屮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工物活动痕迹及工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屮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筹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屮和海洋)。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索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 (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人5.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宜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索、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人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一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屮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FBI岩表而上的卬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换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换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屮留下的卬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厉,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來。

最新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最新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复习思考题古生物学部分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古生物学第三章•什么叫化石第四章•化学(分子)化石第五章•生物层序律第六章•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第七章•石化作用第八章•化石的石化作用有哪些类型?第九章•矿质充填作用第十章•置换作用第十一章•碳化作用第十二章•如何区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第十三章•概述“ 化石记录不完备性” 的原因影响化石记录的因素有哪些?•化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外模•内模•核化石•内核•外核•铸型化石•遗迹化石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古生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古生物的分类系统•双命名法•优先律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一 . 珊瑚动物•珊瑚的隔壁•鳞板•横板•泡沫板•中轴•联接孔•联接管•联接板•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二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主要分哪几个纲?•双壳类的新月面•双壳类的盾纹面•外套湾•外套线•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头足类的住室•头足类的缝合线•头足纲体管类型及其特征•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三 . 三叶虫动物•三叶虫的头鞍•三叶虫的头盖•三叶虫的固定颊•三叶虫的活动颊•三叶虫的面线•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几种尾甲类型?四 . 腕足动物•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五 . 笔石动物•树形笔石有几种胞管?•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第五章古植物•茎的分枝方式主要有哪些?•叶序•植物界分哪些主要门类?蕨类植物和裸子包括哪些门类,各有什么特点?•试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第六章微体古生物学•有孔虫壳壁成分及其特点•蜓壳的旋壁有哪些组合类型,每种组合有哪些构造?•牙形石的主要类型•牙形石的地史分布地史学部分1.鲍马序列2.地史学3.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哪些?4.地层层序律5.复理石6.什么叫相、相变、相分析?7.垂向加积作用8.标准化石9.层面构造10.暴露标志11.非补偿、补偿、超补偿12.历史构造分析13.地缝合线14.被动大陆边缘和主动大陆边缘15.地层划分对比有哪些方法,每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16.简述古板块的识别标志17.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8.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19.论述岩石地层单位系统20.补偿与非补偿21.沉积组合22.组与阶23.构造旋回与构造阶段24.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25.海侵超覆和海退退覆26.什么是年代地层单位,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并写出与其相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理环境2、传统历史地理学、近代历史地理学、现代历史地理学3、西周时期、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北宋至南宋初期、明清时期4、李固渡、铜瓦厢5、自然因素、人为活动6、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昭余祁7、下荆江8、狩猎区、湖沼地貌9、八百里洞庭10、清初11、鄱阳湖12、森林、草原、荒漠13、黄河流域14、西北、东南15、殷商16、道17、省(行省)18、瑷珲条约19、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20、黄河21、南京22、方城23、边壕24、黄河中下游25、广东佛山26、景德镇27、陶28、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29、生存型、强制型、开发型、少数民族的内徙西迁、海外移民30、咸阳、直道31、站赤、大都32、成都33、内河航运、海上航路、运河34、广州屯门山35、成都36、两浙地区、福建、江西、四川37、江西、湖南、浙江、福建38、长安、洛阳39、路40、征东行省41、县、郡国42、巨防43、河上之塞、河西长城、塞外列城44、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45、6:446、禹贡学会47、大河故渎48、潘季训49、大野泽(巨野泽)50、寒温带森林二、选择题1、A;2、B;3、A;4、D;5、C;6、B;7、D;8、C;9、D;10、D;11、C;12、C;13、C;14、B;15、C;16、C;17、C;18、D;19、A;20、C;21、C;22、A;23、D;24、D;25、A。

三、简答题:(要点)1、(1)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先秦至清代;(2)近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3)现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2、(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3)西周时期,气候寒冷期;(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趋于寒冷;(6)7世纪至10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大幅度降温。

古生物

古生物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指相化石:标准化石:适应辐射和适应趋同: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界限层型和单位层型历史构造分析:沉积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联合古大陆:冈瓦纳古陆:广西运动:地层沉积三定律:1)地层水平律:2)地层连续律:3) 地层层序律:岩相古地理:构造旋回与构造阶段:威尔逊构造旋回构造阶段的划分:蛇绿岩套:混杂堆积:A式俯冲:B式俯冲: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二、填空题1、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2、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3、化石的分类:4、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5、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6、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7、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8、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大小,单瓣壳两侧;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9、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0、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1、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面线、面线、面线、面线。

12、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螺顶指向两侧的为13、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和。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一、古生物学基本概念1.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的条件如何?化石保存的类型有哪几种?化石: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保存的条件: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最好具硬体,如贝壳、骨骼、牙齿等。

硬体矿物质成分不同,保存成化石的可能性也不同。

软体易腐烂,除非有特殊条件,如极寒冷条件。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低能条件易保存;酸性环境中(ph〈7.8),碳酸硬体易溶解,中性至弱碱性易保存;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还原条件下有机质易保存。

埋藏条件被化学沉积物和细粒沉积物埋藏,硬体较易保存下来时间条件被埋藏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成为化石。

成岩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到化石保存。

只有压实作用较小、未经重结晶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化石保存的类型实体化石: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研究化石有何意义?化石为什么能确定地层时代及进行地层化分与对比?意义:(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系统、生物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时空分布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为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服务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Why: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层序律。

3.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时代,化石证据。

)生命起源三阶段①原始海洋中的N、H等元素和水、CO、CO2、 H2S、HCl、CO4等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③生物大分子聚集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呈现生命现象,构成有生命的原生体。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资勘专业2006-1、2、3班考试时间:2007.11.25上午9:00〜11:00,地点:9301教室一、名词解竹(共18分,每题3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头足壳缝合线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指相化石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 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历史构造分析沉积组合(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威尔逊旋【门I埃迪卡拉动物群震旦系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1.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层理、层理、层理、层理和层理。

2.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3.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4.化石的保存类型:、、、o5.化石的分类:、、、、、、o6.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7.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8.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9.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10.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11.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12.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3.缝合线根据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一五种类型:、、14.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1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蝶顶指向两侧的为。

16.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17.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为主,地质时代是;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但它不能远离,只能在边的陆地上生活;18.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其地质年代是: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其地质年代是,现归属: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国内为>19.泥盆纪也称为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史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地史学的概念和任务。

2、了解地质学发展简史。

集群绝灭、背景绝灭的概念,新灾变论、进化论、均变论对地层学基本理论的影响,地层学的五大定律(地层层序律,原始侧向连续律,原始水平定律,生物层序律,瓦尔特相对比定律)
第二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作用
3、岩层及地层的概念;沉积环境、沉积相及相分析的概念。

简述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的主要内容。

4、简述“将今论古”的现实主意原则在古生物地史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5、相标志的概念及其主要的相标志(物理标志:颜色、沉积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化学及生物成因的构造;岩矿标志:沉积物组分和结构、自生矿物;生物标志:指相化石、形态功能分析、群落古生态分析)
6、主要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类型;图示完整的鲍玛序列。

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纵、横向堆积作用和生物筑积作用;旋回沉积作用和非旋回沉积作用。

纵向堆积作用引申出地层层序律,横向堆积作用引申出普遍穿时性原理)。

海进与超覆、海退与退覆。

第三章地层系统及地年代质,
7、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的概念;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及原则。

等时面和穿时的概念。

8、岩石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年代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生物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地磁极性等其他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简述各类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之间的关系。

9、层型的概念、单位层型和界限层型;正层型、副层型、选层型、新层型、次层型的概念。

10、前积式、退积式、加积式准层序组
1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的研究内容。

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Ⅰ型层序、Ⅱ型层序的概念。

什么是最大海泛面和饥饿段(浓缩段),如何识别?
12、古地磁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目前的古地磁极性年代表[布容正向极性时0-0.73Ma(带)、松山反向极性时0.73-2.48Ma(带)、高斯正向极性时2.48-3.40Ma(带)、吉尔伯特反向极性时3.40-5.00Ma(带)
第四章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
13、历史构造分析的概念,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内容(沉积组合和沉积物组合(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分析(补偿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分析,沉积盆地分析,构造运动面分析)。

14、岩石圈、软流圈、海沟、洋中脊、大洋盆地、转换断层、海底扩张、活动褶皱带、沟—弧—盆体系、沟—弧体系、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发散(背离)板块边界、聚合(收敛)板块边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槽台构造学说、地台(地盾、地轴、台向斜、台背斜、裂陷槽)、地槽(优地槽、冒地槽、地背斜、地向斜)、中间地块、地槽旋回、威尔逊旋回、变质双带、B式俯冲、A式俯冲、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的概念,劳伦斯古陆,冈瓦纳古陆,劳俄古陆,劳亚古陆,罗迪尼亚古大陆,联合古大陆,古特提斯洋等概念
15、简述板块学说对地台和地槽的解释。

简述地史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

了解我国几条主要的板块缝合线。

16、海退序列的出现是否必定与地壳上升有关?为什么?补偿非补偿沉积对岩相变化和地层厚度或沉积厚度有何影响?地台的基底与盖层必定是角度不整合关系,是否具角度不整合关系的上覆和下伏地层就是盖层与基底。

17、大地构造分区和板块划分的依据。

了解世界各大陆主要大地构造分区以及现代六大板块,掌握我国大地构造分区及古板块划分情况。

第五章前寒武纪地层及其地史特征
18、前寒武纪的划分,前寒武纪的生物界及其演化(总体面貌及其演化、几个主要的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和庙河动物群等)。

前寒武系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9、简述华北板块的形成史(阜平运动与陆核的形成以及我国太古宇的分布特征、吕梁运动与原地台的形成以及山西五台山地区古元古界剖面、蓟县运动(或芹峪抬升)与华北地台(板块)的形成以及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

简述晋宁运动与扬子板块的形成史。

20、列述长江三峡南华系和震旦系剖面。

世界南华纪和震旦纪古气候有何异常?在我国华北华南地层中各有什么表现?
21、明确下列名词的含义:陆核、原地台与地台、似盖层与盖层、结晶基底、华北板块与华北地台、伊迪卡拉动物群、庙河动物群、小壳动物、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叠层石、吕梁运动、哈德逊运动、卡瑞里运动、阜平运动、基诺尔运动、萨密运动、晋宁运动、格林威尔运动。

22、明确下列地层的分布和所属时代:集宁群、鞍山群、迁西群、龙泉关群、阜平群、大红山群、崆岭群、神农架群、昆阳群、罗圈组、建瓯群、陈蔡群。

23、简述前寒武纪地史特征(地壳构造及其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的演化、沉积特征、生物进化、主要矿产)。

第六章早古生代地层及其地史特征
24、早古生代的划分(要求到世),早古生代的生物界及其演化(总体面貌及演化,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重要的标准化石)。

寒武纪三叶虫的生物地理区系。

早古生代中国及世界古地理格局。

25、简述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山东张夏及河北开平下古生界剖面,豫西、淮南寒武系底部特征,陇县、礼泉一带中、上奥陶统的发育特点,华北地台南北大陆边缘的特征)。

26、简述扬子板块早古生代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宜昌下古生界剖面,滇东寒武系及中、上志留统剖面)。

了解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早古生代古地理特征。

27、掌握世界及中国主要的加里东褶皱带的分布,总结早古生代的古构造特征,早古生代的沉积矿产及分布。

28、明确下列名词的含义:祁连运动及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广西运动及东南加里东褶皱带、黑色笔石页岩相、壳灰岩相、古杯礁相、底栖相(壳相)、浮游相、混合相、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冈瓦那大陆、劳俄大陆、古亚洲洋,古乌拉尔洋、泛中国陆块群。

29、明确下列地层的分布和所属时代:辛集组、猴家山组、昌平组、峰峰组、阁庄组、八陡组、背锅山组、天柱山段、丹凤群、二郎坪群、
第七章晚古生代地层及其古地理特征
30、晚古生代的划分(要求到世),晚古生代的生物界及其演化(总体面貌及演化、重要的标准化石);石炭—二叠纪的植物分区(范围,代表属种,所反映的古地理古气候特点)。

晚古生代中国及世界古地理格局。

31、简述华北板块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山西太原西山上古生界剖面,上石炭统华北板块上南北古地理特征上的“翘翘板”式的变化。

二叠纪古气候及沉积盆地和成煤环境的演变)
32、简述华南板块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桂中泥盆系剖面,泥盆纪时自东南向西北地形及沉积相的有规律变化,早泥盆世南丹型与象州型的分异;黔中南C-P系剖面,早石炭世旧司煤系的分布,晚石炭世的海侵与超覆,二叠系底部梁山煤系的分布,栖霞期的广泛海侵,矛口期的岩相分异,东吴运动的影响及龙潭煤系的分布特征,长兴期的海侵以及与大隆组的关系)。

33、掌握世界及中国主要的海西褶皱带的分布,总结晚古生代的古构造特征,晚古生代的沉
积矿产及分布。

34、总结联合古大陆的形成历史。

第八章中生代地层及古地理特征
35、中生代的划分(要求到世),中生代的生物界及其演化(总体面貌及演化,主要的生物群或生物组合,重要的标准化石,晚三叠世古植物分区D-B植物群和D-C 植物群)
36、简述我国华南浅海区三叠纪古地理特征及演变(黔南贞丰剖面,早三叠世早期自西向东的岩相分异。

早三叠世晚期及中三叠世早期上扬子海盆的闭塞及咸化,中三叠世拉丁期大海退。

晚三叠世湘黔桂高地的形成及其对两侧海盆的隔离)
37、简述中国北方古陆三叠纪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剖面,其它盆地的相似性)。

38、简述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理特征(辽西剖面,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

39、中国西部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理特征(陕甘宁盆地剖面,四川盆地剖面)。

40、总结印支运动及板块的拼合作用,燕山运动及板块的变形拼合作用,青藏地区板块的拼合过程。

明确我国主要的印支褶皱带。

41、印支及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格局、古气候变迁的影响。

总结中生代古气候演变的规律。

明确我国主要的燕山褶皱带。

42、中生代的主要沉积矿产。

第九章新生代地层及其古地理特征
58、新生代的划分(要求到世),新生代的生物界及其演化(总体面貌及演化,主要的生物群或生物组合,重要的标准化石,第四纪动物群。

如周口店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等)
59、人类从古代的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60、中国新生代地层及地史特征(东西分异、东部的三列隆起带及沉陷带、台湾的海相第三系、渤海沿岸的陆相第三系、庐山的冰川相第四系、黄土高原(陕北洛川)的黄土剖面、中国西部山间盆地陆相沉积、塔里木盆地西缘及雅江以南下第三系的海相沉积)。

61、总结新构造运动对我国现代地势特征的影响。

62、第四系黄土剖面中古土壤与黄土互层的古气候学意义。

63、新生代的主要沉积矿产。

64、总结地史发展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全球等时性、阶段性和演化节律、沉积演变的阶段性、岩石圈构造演化的阶段性)。

65、总结联合古陆的分裂漂移史。

66、“米兰柯维奇理论”是如何解释第四纪气候波动原因的。

中国冰期间冰期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