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小说类文本阅读(一)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复习系列:小说阅读第一课+小说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课件

2024届高考复习系列:小说阅读第一课+小说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课件

考情分析:
4.题型分值。(1)新高考:两道选择题各占3分,分别从理 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考查,均设置选择不正 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6)或(6+6),设问指 向非常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6— 18分)(2)旧高考(全国卷):一道选择题占3分,从理 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通常设置选 择不正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各占6分,设问指向非常具体 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5分)
考情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素养方向。
(1)知识构建。全面考查学生对小说文体的认识能力 ,兼顾小说各个要素。如对人物心理、人物塑造手法的 分析,对情节安排、语句意蕴的鉴赏,对创意构思、艺 术手法的探究。
考情分析:
3.素养方向。
(2)思维发展。注重“去模式化”,重点考查学生形象 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2023新课标II卷材料节选 自沈从文的代表作《长河》,节选部分描写萝卜溪社戏 的盛况,情节集中,富于民俗趣味,需要考生有较强的 形象思维能力。
2024小说阅读第一课
小说的阅读方法
目录
CONTENTS
1
走进高考
2 小说的基础知识
3 考场小说阅读方法
4
真题精讲
01 走进高考
高考中的小说题命题有什么特点?
考情分析:
1.价值引领。 从选材上看,注重立德树人,侧重弘扬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精神,注重劳动教育、审美教育。 如2023全国乙卷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体 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2023新课标I卷 陈村的小说《给儿子》,传递年轻人要经受劳动洗礼的 道理。
第二步——带题阅读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共489张PPT)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共489张PPT)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 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我们 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二)小说的阅读角度 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与小说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 分的。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情节,析人 物,看环境,谈构思,讲方法,明主题。 1.叙述 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墙上的斑点》)和有限 视角(《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 理描写。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第三人称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 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 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 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 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 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 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 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 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 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 妈妈, 一个是有奶的 “铁皮妈妈” , 一个是没有奶的 “绒 布妈妈” 。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 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 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 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 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 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1讲厘清小说情节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1讲厘清小说情节课件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 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 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 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 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 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 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 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3.小说常见主题归纳
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1.微型小说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 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 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 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 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 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 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 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 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 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 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讲座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讲座

03 小说人物形象塑 造与赏析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04外貌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 态等的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性格等特征。
语言描写
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 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的人物
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动作描写
通过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行为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 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
突出重点与高潮
情感渲染与烘托
通过突出重点情节和高潮部分来展现故事 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使读者印象深刻 。
通过情感渲染和烘托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和情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05 小说环境描写与 主题思想表达
环境描写类型及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包括时令、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气氛,同 时也暗喻社会环境,衬托人物性格。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常见题型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探究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本内容或分析文本特点;探究题则要求学生深入探讨文本内涵或提出个人 见解。
解题技巧
针对不同题型,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解题技巧。对于选择题,要仔细审题,明确选项与文本内容的对 应关系;对于简答题,要注意提炼文本关键信息,言简意赅地回答问题;对于探究题,要深入挖掘文 本内涵,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现实进行思考和阐述。
在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高考语文小说阅 读考点分析
考点概述与命题趋势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能力、分析能 力和鉴赏能力。具体考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 题、风格等方面。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 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 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 “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 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读文示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何效果?(4分)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读文示范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 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 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愿望。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 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 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 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 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 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 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 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学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第1讲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学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第1讲
高考命题人对小说的考查,往往围绕小说的文体特征,从以下角度命题:①把握故 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赏析 艺术技巧。
第5页
栏目导航
高考二轮总复习 ·语文
第一部分 语文素养文体研读
第6页
栏目导航
高考二轮总复习 ·语文
第一部分 语文素养文体研读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 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 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 个突破口。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面还有 序幕,后面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 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第8页
栏目导航
高考二轮总复习 ·语文
第一部分 语文素养文体研读
第三步:联系环境,体会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 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 的思想意义。
第9页
栏目导航
高考二轮总复习 ·语文
第一部分 语文素养文体研读
2.中间部分 ①病床上的赵一曼时刻 思念着在崇山峻岭中的 抗联战士,床前时刻摆 放着象征其高洁操守的 白色的丁香花。 ②介绍赵一曼的身份, 显示严刑拷打下的赵一 曼女士坚贞不屈。
1936 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
治疗。
第12页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专题入门 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专题入门 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体特点
高考考点
①小说通过描写具
①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如:
有鲜明特点的形象

[2016•全国甲卷T11(2)]小说中
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这样的形象具有普
请简要分析。
遍的代表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体特点
高考考点
②形象分为主要形象和次要 形象,二者互有相辅相成的 作用。
节 主题的作用。
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③情节手法题,如:[2016·全国甲
③情节安排讲究技巧,卷T11(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
前后情节须做到有机 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
的结合。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也可理解
为形象作用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体特点
高考考点
①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包括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入门 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
——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 一、考纲要求下的大范围 1.考纲变化 (1)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 (2) 在 “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 的 能 力 层 级 要 求 中 增 加 了 “理解”这一 B 级的层级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理 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修订意见”中提出“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 力”的要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体特点
高考考点
①发四序展部幕情、分、节高,尾一潮有声般、的。包结还括局包开等括端、①T格1对情1)请达节用子概简的括洁态题的度,文的如字变:写化(20出过15小程·说安。中徽小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类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15 分)夜渔周天红江田湾,一条小河从村子口绕着流过,九湾十八沱,沱沱有鱼。

最大的当数泡子沱了。

泡子沱有五六个大簸箕那么大,水深,鱼也多。

泡子沱是村里人最喜欢去钓鱼的地方。

那沱里,只要把钓竿放下去,大大小小的,鲫鱼鲤鱼草鱼大口鲢,什么品种都有,少有放空的。

白天,那里可是热闹着呢,多时有十好几人,少时至少也有一两个人,钓鱼呀。

大家都知道,要钓鱼,就得去泡子沱。

村里人常说,吃鱼没得钓鱼欢。

钓竿上拉着鱼的感觉,和吃鱼相比,又是一种味道了。

二爷喜欢钓鱼,但二爷从来不在白天去泡子沱钓鱼。

用村里人的话说,二爷喜欢夜渔。

夜渔是个什么感觉和味道呢?村里好多人尝试过,但村里好多人都不去泡子沱夜渔了。

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

泡子沱水深得蓝汪汪的,泡子沱旁边就是滩子口,滩子口是村里人去镇子上的必经之道。

那地方险着呢,没有桥,在石滩子上只有五个竖着的石礅子。

上百年来,江田湾的人要出门,就得踩着石礅子过河。

天干时节好多了,要是涨了水,河水漫过了石墩子,那就吓人了,一不小心踩虚了脚,掉在石滩子上被水冲下去,能把命捡回来,那就是上天保佑了。

那石滩子上被水冲了去死了人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再说泡子沱那地方,两河两岸是竹林子阴着,有点风吹草动,竹林子吹得哗哗响,再来上几声怪头怪脑的鸟叫,胆小的,吓得你汗毛儿根子都要立起来。

可再怕,还得从滩子口经过呀。

抬个肥猪儿到镇子上去卖得经过那里,出门走亲戚会个朋友得经过那里,就是娃娃上学放学,还得经过那里,江田湾就这个条件,三面都是大山,村子门前一条小河围着,就泡子沱那个石滩子踩着石墩子过河,那是最好的出脚路了。

怕能起个什么用?得生存下去呀,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就赌个命大了。

二爷不怕,二爷就不怕赌命,二爷就敢趁着夜色或是月黑风高的时候,到泡子沱去夜渔。

二爷指着村子里爱熊模狗样钓鱼的说:你几个,都不晓得,夜深,人静,才是钓鱼的最好时候。

只要用手电筒一照着,那鱼呀,牵起绳索索一样往竿儿上爬,好钓得很呀。

二爷说得村里几个人羡慕得直流口水,但没一个敢去夜渔的。

那几个说起来胆子大的,成天想钓鱼想疯了的,都不敢给二爷比。

就是比了两回,晚上去了,听到几声野猫子叫,吓得赶紧收了竿儿,走人。

只有二爷一直坚持着,夜渔。

村里人说:二爷天生就是个怪人。

当年村子里没人敢背起包包出门做生意到城里山外闯荡,他就一个人出去闯了。

等大家都忙着出去闯荡时,他呆在村子里,偏就不出去了。

人家白天钓鱼钓得欢,他却在家里睡大觉,等晚上吓得人不敢去钓鱼,他又偏去了。

这回二爷却放空了,不但鱼没钓上,还把命搭上了。

那晚,二爷又去夜渔,天突然下起大雨,泡子沱的洪水猛涨。

等二娘打着电筒去送雨具时,二爷没了。

只有两个上学回家的娃站在岸边吓得发抖,话都说不出来。

村里人说:这下子,二爷真被夜晚的鱼给带走了。

夜渔,不吉利呀。

村长说:你们瞎说啥?二爷是为了救那两个上晚自习夜晚回家的娃才被洪水冲走了的!现在还没找着人呢。

村里人一地哗然。

天亮了,洪水退后,村长带着人在泡子沱下五里地的一个竹林窝子里找到了二爷,早没气了。

二娘说,自从那年我家二娃从镇子学校里上完晚自习回来,在滩子口石墩子过出事儿后,他就一直坚持晚上去钓鱼。

他哪里是钓鱼哟,就是想晚上护着村里娃过滩子口那石墩子!他不放心呀,他怕村子里有娃还像我家二娃一样,再出事。

二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

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

半年后,江田湾还是江田湾,泡子沱还是泡子沱。

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事。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 .小说以“夜渔”为中心,开头写江田湾的人喜欢吃鱼、钓鱼,由此引出二爷夜渔的故事,而后揭示二爷夜渔的原因,情节展开自然,构思巧妙。

B.滩子口是去镇子的必经之道,小说较为详尽地描写村里人来往经过滩子口的艰难,突出了滩子口地势的险要,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C.小说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没人敢去夜渔,而二爷偏偏喜欢夜渔,着力表现出二爷艺高胆大、与众不同。

D.二爷坚持夜渔、为救两个孩子搭上性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主人公大爱情怀的赞美,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解析】结合结尾部分可以知道,二爷夜渔,不是为了着力写他艺高胆大、与众不同,而是写他大爱情怀。

2.“二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

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静” 有什么含义?(6 分)答:示例:①村里人的震惊:村里人明白了二爷夜渔的真正原因,为他的大爱情怀而感动。

②气氛的肃穆:表达了村里人对二爷舍己为人的由衷敬意。

(答对1 点给3 分,答对2 点给6 分,意思对即可)3.小说以“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事”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分)答:示例:①突出人物形象,表明二爷夜渔的故事影响深远;②深化主题,村里人用行动表达对二爷的敬佩;③意味深长,让读者受到感染,引发思索。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15 分)笛音李铭本地要排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去的。

剧本经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

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高薪从北京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

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

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

这个戏是一部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启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

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进行商量,既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

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

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

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的傲慢无礼。

事情后来很尴尬,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

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

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

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

吴大咖苦笑一声,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

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

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

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桃花凹。

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

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笛音真干净!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

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儿。

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儿初学,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儿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儿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

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

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

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

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

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

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

但不是我想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

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

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

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 .小说开头部分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缘起,说明了“音乐”在这部戏中的重要地位,为吴大咖的出场提供了特殊的活动环境。

B .选拔生活在本地最闭塞山村的盲女进行笛子演奏,而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却遭到吴大咖淘汰,这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注重虚名的现象。

C.“背向后仰”“闭眼,良久睁开”和“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等细节描写,揭示了吴大咖两次听笛的心理活动。

D.小说将两个“非常棒的艺术家”与一个“只会吹一首曲子”的乡村盲女放在一起描写,在对比中凸显了“笛音”的深刻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 这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注重虚名的现象” 说法错误,从文章情节来看,并无讽刺社会上注重虚名之意。

5.小说在结尾处才交代吴大咖否定了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6 分)答:①这样安排回应了前文否定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悬念,同时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这样安排将吴大咖对三位笛子演奏者的认识放到一起,构成对比、衬托,更突出了盲女干净纯洁的笛音和清纯脱俗的品质。

③这样安排运用了卒章显志的艺术手法,使文章呼唤纯净、清除欲望、不慕名利的主题更加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6.小说为什么以《笛音》为标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分)答:①故事情节围绕着吴大咖要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征,笛音不仅表现了前两个演奏员的匠气和欲望及盲女的内心纯净,还表现了吴大咖对不慕名利的执着追寻。

③暗示了文章主题,借用“笛音”悠扬动听的意境来暗示了文章追求美好主题,使标题具有诗意的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