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习题集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习题集

操作系统习题集
32.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每当处理器形成一个有效地址,就要通过( )来查找页表,得到绝对地址。
A操作系统 B硬件机构
C查找程序 D用户作业的相关过程
33.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的大小由( )决定。
A 1 B 8 C 9 D 10
16.每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可以处于 ( )个状态。
A1 B2 C3 D4
17.进程调度是从 ( )选择一个进程进入处理器中运行。
A选取某些作业进入内存 B从读卡机挑选作业进入输入井
C从主存中挑选作业进程处理器 D从等待设备的队列中选取一个作业进程
8.一个作业被调度成功后,系统创建相应的进程,该进程的初始状态是 ( )
A等待态 B运行态
19.进程从运行态变化到就绪态的可能原因是 ( )。
A时间片到 B有新进程到来
C需要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D等待的事件结束
20.以下不属于进程调度的算法是 ( )。
A先来先服务 B轮转法 C分级调度 D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44.在脱机外围设备中,负责将结果输出到打印机的是 ( )。
A输入外围计算机 B输出外围计算机
C主机 D通道
45.文件系统是指( )。
A文件的集合
C运行 D等待访问设备
43.SPOOL系统中,负责将数据从输入并读到正在执行的作业中的是( )。
A预输入程序 B缓输入程序
C输入并写程序 D输入并读程序
14.进程在3个基本状态中的转换,肯定不会有的转换是 ( )
A运行态 就绪态 B阻塞态 运行态
C运行态 阻塞态 D阻塞态 就绪态
15.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如果同时存在有10个进程,则处于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最多为 ( )个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二章 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二章 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二章答案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二章答案第二章进程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单一处理机上执行程序,多道程序的执行是在(b)进行的。

a.同一时刻b.同一时间间隔内c.某一紧固时刻d.某一紧固时间间隔内2、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c)。

a.减少了b.有所改善c.大大提高d.没变化,只是程序的继续执行便利了3、顺序程序和并发程序的执行相比,(c)。

a.基本相同c.并发程序继续执行总体上继续执行时间慢b.有点不同d.顺序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4、单一处理机上,将继续执行时间存有重合的几个程序称作(c)。

a.顺序程序b.多道程序c.并发程序d.并行程序5、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就是(d)。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b.顺序和非顺序继续执行机器指令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d.动态和静态特征6、进程就是程序在mammalian环境中的继续执行过程,它就是系统展开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

进程具备[1a]、[2d]、调度性、异步性和结构性等基本特征。

进程就是一次继续执行过程,具备生命期彰显了进程的[1]特征。

进程由程序段、[3b]、[4c]共同组成,其中[4]就是进程在系统中存有的唯一标识。

供选择的答案:[1][2]:a、动态性b、静态性c、共行性d、并发性e、可执行性f、易用性[3]:a、过程b、数据c、进程标识符d、函数[4]:a、fcbb、fifoc、pcbd、jcb7、进程执行时的间断性,决定了进程可能具有多种状态。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三种,在分时系统中,当一个进程拥有的时间片到时,则该进程即由[1d]进入[2a]。

如果出现因某种原因使得处理机空闲时,则需要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进程,并将处理机分配给它,此时该进程进入[3d],这个过程是由[4c]来完成。

供选择的答案:[1][2][3]:a、准备就绪状态b、静止状态c、阻塞状态d、运转状态[4]:a、进程控制程序b、资源分配程序c、进程调度程序d、处理机分配程序8、为了叙述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使用了一个与进程二者联系的(c),根据它而认知进程的存有。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四章 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四章 答案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B.请求页式管理C.段式管理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可执行程序D.非执行程序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相对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

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D 连接装入程序E 调试程序F 编译程序G 解释程序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B.若干地址不连续C.若干连续的帧D.若干不连续的帧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虚拟存储技术与(A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B.动态分页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2、(B )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操作系统》习题集:第3章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习题集:第3章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习题集:第3章存储管理第3章存储管理-习题集⼀、选择题1.把作业空间中使⽤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联考】A. 加载B. 重定位C. 物理化D. 逻辑化2.为了保证⼀个程序在主存中改变了存放位置之后仍能正确执⾏,则对主存空间应采⽤()技术。

【*,★,联考】A. 静态重定位B. 动态重定位C. 动态分配D. 静态分配3.分区分配内存管理⽅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注:分区包括“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09考研】A. 界地址保护B. 程序代码保护C. 数据保护D. 栈保护4.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个作业都分配()的内存单元。

【*,★,联考】A. 地址连续B. 若⼲地址不连续C. 若⼲连续的块D. 若⼲不连续的块5.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是()。

【*,联考】A. 相同B. 随作业长度变化C.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D. 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6.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

(注:拼接是指通过移动将多个分散的⼩分区合并成⼀个⼤分区。

)【*,★,联考】A. 集中空闲分区B. 增加内存容量C. 缩短访问周期D. 加速地址转换7.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采⽤拼接技术的⽬的是()。

【*,联考】A. 合并空闲分区B. 合并分配区C. 增加主存容量D. 便于地址转换8.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采⽤最佳适配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8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空闲分区的⼤⼩是()。

【**,★,10考研】A. 7MBB. 9MBC. 10MBD. 15MB9.在分页存储管理中,主存的分配是()。

【*,联考】A. 以块为单位进⾏B. 以作业的⼤⼩分配C. 以物理段进⾏分配D. 以逻辑记录⼤⼩进⾏分配10.⾸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分区是()。

【**,★,联考】A. 按⼤⼩递减顺序连在⼀起B. 按⼤⼩递增顺序连在⼀起C. 按地址由⼩到⼤排列D. 按地址由⼤到⼩排列11.最佳适应算法的空闲分区是()。

操作系统练习题+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练习题+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若系统中有5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由()个临界区构成。

A、1B、3C、5D、6正确答案:C2、在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采用某些页面置换算法,会出现Belady 异常现象,即进程的缺页次数会随着分配给该进程的页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下列算法中,可能出现Belady现象的是()。

①LRU算法②FIFO 算法③OPT算法A、仅2B、仅1、2C、仅1、3D、仅2、3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管道通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管道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B、管道的容量仅受磁盘容量大小的限制C、进程对管道进行读操作和写操作都可能被阻塞D、一个管道只能有一个读进程或一个写进程对其操作正确答案:C4、不属于基本操作系统的是()。

A、网络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C、分时操作系统D、批处理操作系统正确答案:A5、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B、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C、提高主机的效率D、减轻用户的编程负担正确答案:A6、在()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A、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C、批处理操作系统D、多处理机操作系统正确答案:B7、在分页虚拟存储管理中,当发现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时,则由硬件发出()。

A、输入输出中断B、时钟中断C、缺页中断D、越界中断正确答案:C8、()可以用来解决临界区问题。

A、时间片轮转算法B、银行家算法C、LRU算法D、Test正确答案:D9、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若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区应该按()顺序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B、大小从大到小C、地址从小到大D、大小从小到大正确答案:D10、进程从运行状态转换到阻塞状态可能是由于()。

A、现运行进程执行了signal操作B、现运行进程时间片用完C、现运行进程执行了wait操作D、进程调度程序的调度正确答案:C11、()不是进程的特征。

《操作系统》习题集参考答案:第4章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习题集参考答案:第4章 文件系统

第4章文件系统-习题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A5. B6. A //一个文件对应一个文件控制块,所有文件控制块构成目录文件7. A //在文件系统中,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文件目录,作为目录文件的一个目录项,包含文件的名称及其属性。

8. C9. C //在设置当前工作目录后,文件查找在默认情况下是查当前目录,从而提高查找速度。

10. D11. C12. B13. C //如UNIX中,采用了把文件名与文件描述信息分开的方法,即使文件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称为索引节点的数据结构,简称i节点(索引节点),这样文件目录中仅由文件名各指向该文件所对应的i节点的指针所构成,这样目录项仅有16个字节,其中14个字节为文件名,2个字节为i节点指针。

在1KB的盘块中可做1KB/16B=64个目录项,这样,为找到一个文件,可以大小减少读入内在的信息量。

14. B //只有索引分配方式中的FCB才包含索引表地址15. B16. B17. D //1K/64=1618. C //本注:每块能存放的目录项=1K/64=16个;3200个目录项占用盘块数=3200/16=200。

因为一级目录平均访问盘次数=1/2盘块数(顺序查找目录表中所有目录项,每个目录项为一个FCB),所以平均访问磁盘次数=200/2=100次。

19. C//本注:1.用的是称做“混合索引”的方式。

2.思路很简单,只是要用些专用概念3.三类地址项:1)直接地址项,每个地址直接管理一个“文件块”,而每个“块”是256字节。

共4个这种地址,所以管理:4*256=1KB2)一级间接地址项,每个地址项管理一个“索引块”,而索引块的大小也是256字节,其中可放置:256/4=64个地址项,而每个地址项管理256字节文件。

所以,2个一级间址可管理文件大小:2*64*256=32KB3)二级间接地址项,地址项→索引块→索引块→文件数据块。

所以可管理文件数据:1*64*64*256=1024KB.4.综合上面可管理的文件大小为:1+32+1024=1057KB20. B21. B22. B //每个盘面物理块=200*4=800块,盘面数=8000/800=10,互盘有两个盘面。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习题集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习题集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习题集1.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目标为用户提供便利,统一的使用界面、设备文件和普通文件纳入同一保护机制下以及提高系统CPU与设备、设备与设备并行运行程度,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称透明性的实现分布式系统的技术有位置透明性、迁移透明性、复制透明性、并行透明性、并发透明性。

3.具有通道的计算机系统中,设备分配程序分配外部设备时,先分配CAW ,再分配CPU ,最后分配主存固定单元。

4.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分为__命令接口_______和__系统调用_______两类5.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__进程_____,它也是核心调度及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6.从中断事件的性质和激活手段来说,中断源可分成强迫性中断和自愿性中断。

P697.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占有和等待条件、不剥夺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P1998.把程序装入内存中随即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静态重定位,而在程序执行期间,当访9.问到指令或数据时才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动态重定位。

P23510.从文件的逻辑结构来看,文件类型有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两种P36711.管程三基本属性为共享性、安全性、互斥性。

P18312.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一个接口,除了应具备通常操作系统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该具有联网功能功能,支持网络体系结构和各种网络通信协议,提供网络互连能力,支持有效可靠安全地传输数据。

P48113.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通常分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和图形化用户接口这三种主要类型。

P281.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C )。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2.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D )。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

3.下面关于SP OO Ling的叙述错误的是( B)。

操作系统练习题集

操作系统练习题集

操作系统练习题集21填空题1. 与顺序执行时相比,程序并发执行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①、②和③。

3. 进程是一个①态的概念,程序是一个②态的概念。

4. 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①,它是由程序、②和③组成的。

5. 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①的存在。

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系统为其建立一个②,当进程被撤消时系统就将其收回。

6. 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即(1) ①状态、(2) ②状态、(3) ③状态。

当进程由(1) 变换到(2) 或(3) 时,就会立即引起④。

7. 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①。

8. 并发进程之间的基本关系是①或②。

其中③是指进程之间的一种间接关系。

9. 临界资源是指①,而临界区是指②。

10. 在并发进程中,访问①的代码段称为临界区。

为保证进程②,应在进程的临界区前设置③,在临界区后设置④。

11. P,V操作原语是在①上操作的。

12. 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当信号量的值大于零时,表示①l;当信号量值小于零时,其绝对值为②。

13. 有n个进程共享同一个临界区,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值的变化范围是①。

14.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在等待(阻塞) 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可为①个。

15.系统有n (n>2) 个进程,且当前不再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访问下述情况中,①是不可能发生的。

(1) 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2) 有一个运行进程,有一个就绪进程,n-2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3) 有一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4) 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过程处于阻塞状态。

16. 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5,则表示系统中在该信号量上有①个等待进程。

17. 某程序运行时经常需打印中间结果。

计算时,该进程处于①态,打印时处于②态,打印结束时进程处于③态。

20.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主要目的是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四、是非判断题第二章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六、综合应用题•1.某系统中进程有如下的状态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系统采用了怎样的进程调度算法?说明理由。

(2)把图中发生①-④的状态变化原因填入下表中。

【参考答案】(1)该系统采用的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该调度算法让就绪进程按就绪的先后次序排成队列,每次总是选择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但规定只能使用一个“时间片”。

如果一个时间片用完,进程工作尚未结束,则它也必须让出处理器而被重新排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再次运行,当再次轮到运行时,重新开始使用一个新的时间片。

这样,就绪队列中的进程就依次轮流地占用处理器运行。

(2)2.设某系统采用可抢占的优先级进程调度算法,系统在某一段时间内有A 、B 、C 三个进程,进程C 优先级最高,进程A 优先级最低,进程B 优先级介于进程A 、C 之间,它们的就绪时刻、计算与I/O 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1)若系统采用多道方式运行,给出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并用图示给出三个进程的实际运行过程(忽略进行系统调度所需时间)。

(2)采用多道方式运行比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节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1)若系统采用多道方式运行,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为68ms 。

(图示略)(2)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为113ms采用多道方式运行比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节省时间:113-68=45ms3.设某系统采用可抢占的优先级进程调度算法,在系统的就绪队列中有X 、Y、Z 三个进程,进程Z 优先级最高,进程X 优先级最低,进程Y 优先级介于进程X 、Z 之间,它们的计算与I/O 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1)若系统采用多道方式运行,给出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并用图示给出三个进程的实际运行过程(忽略进行系统调度所需时间)。

(2)采用多道方式运行比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节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1)若系统采用多道方式运行,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为68ms 。

(图示略)(2)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这三个进程运行完成总共所需的时间为113ms采用多道方式运行比采用单道方式运行节省时间:113-68=45ms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四、是非判断题 五、简答题六、综合应用题1.有一128行、128列的整数数组A 在系统中按行存放。

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内存一个页面可放128个整数。

给数组A 赋值分别采用程序段(1)、程序段(2)时,各自产生的缺页中断次数为多少。

程序段(1):for i:=1 to 128 do for j:=1 to 128 do A[i][j]:=0;程序段(2):for j:=1 to 128 do for i:=1 to 128 do A[i][j]:=0;设在内存中给A 分配十个物理页面,并且开始时A 的第一个页面已在内存,当分别完成上述程序后, 【参考答案】采用代码(1)其访问顺序与数组存放顺序一致,由于第一页已在内存中,所以除了访问第一页时不发生缺页,对其余127页的访问均发生缺页,所以共发生128-1次缺页中断。

采用代码(2)其访问顺序是按列访问,与数组存放顺序不一致,经分析可知共发生128*128-1次缺页中断。

2.已知某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虚地址为16位,其中第10~15位为页号,0~9位为页内地址。

(1)假定某进程P 包含5页,操作系统为该进程在内存中固定分配了3个物理块,开始时为空。

设该进程运行时对页面的访问顺序为:1,2,1,0,4,1,3,4,2,1,4,1在采用FIFO (先进先出)、LRU (最近最少使用)两种置换算法的情况下,分别会产生多少次缺页?给出各自被淘汰的页。

(2)假定在时刻t ,进程P 只有第0、1、2页在内存中,对应物理块号分别为5、8、10。

下列虚拟地址是否在内存中。

若在给出相应的物理地址。

(a )0A4EH (b )122AH 【参考答案】 (1)FIFO 共发生9次缺页依次被淘汰的页为:1、2、0、4、1、3LRU 共发生7次缺页依次被淘汰的页为:2、0、1、3(2)(a)0A4EH对应的二进制为 0000 10,10 0100 1110该地址表明它对应第2页,根据已知该页在内存,对应物理块为10,所以,物理地址为: 0010 10,10 0100 1110 (十六进制为2A4EH)(b)122AH对应的二进制为 0001 00,10 0010 1010该地址表明它对应第4页, 根据已知该页不在内存中。

3.分页式存储空间的分配由于块的大小是固定的,可以用一张位示图来构成主存分配表。

现设主存有8192块,则可用字长为32位的256个字作为位示图。

若块号、字号、位号(从高位到低位)都是从0开始,试问4999块对应的字号和位号;129字的29位对应哪一块?【参考答案】依题目所给条件,已知位示图如下所示:4999÷32=156,余1。

所以4999块对应的字号为156,位号为1。

129字的29位对应的块号为:129*32+29=4157(块),即对应内存的第4157块。

4.某进程,若它对页面的访问串为: 7 0 1 2 0 3 0 4 2 3 0 3 2 1 2 0 1 7 0•••设运行开始时,内存中没有属于该进程的页面。

当分别用最近最少用(LRU)调度算法、先进先出(FIFO)调度算法实现页面更换时,写出相应的淘汰过程并给出各自依次淘汰页及缺页次数。

(设允许进程在内存中最多占三个页面)【参考答案】LRU更换算法:共发生12次缺页,依次淘汰页为:7 1 2 3 0 4 0 3 2FIFO更换算法:共发生14次缺页,依次淘汰页为:7 0 1 2 3 0 4 2 3 0 15.描述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机制的系统,当发生缺页中断时系统的处理过程。

【参考答案】空闲页吗?页修改过吗?护现场择一页淘汰写回外存修改页表将该页调入内存,修改页表相应表目复现场,返回缺页中断6.某进程,若它对页面的访问串为:7 0 1 2 0 3 0 4 2 3 0 3 2 1 2 0 1 7 0 试用LRU、FIFO两种算法实现页面更换,并给出各自的缺页次数。

(设该进程在内存中占四个页架)【参考答案】M=4时,采用LRU算法,系统的淘汰过程:即F=8(次缺页)M=4时,采用FIFO算法,系统的淘汰过程:即F=10(次缺页)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六、综合应用题1.说明文件的保护和保密各自的含义【参考答案】文件系统在实现文件共享时,应考虑文件的安全性,安全性体现在文件的保护和保密两个方面。

(一)文件的保护文件的保护是指防止文件被破坏。

造成文件可能被破坏的原因有时是硬件故障、软件失误引起的,有时是由于共享文件时引起错误,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

(1)防止系统故障造成的破坏为了防止各种意外破坏文件,可以采用建立副本和定时转储的方法来保护文件。

(2)防止用户共享文件时造成的破坏为了防止不同用户使用文件时破坏文件,可规定各用户对文件的使用权限。

例如:只读、读/写、执行、不能删除等。

对多用户可共享的文件采用树形目录结构,能得到某级目录权限就可得到该级目录所属的全部目录和文件,按规定的存取权限去使用目录或文件。

(二)文件的保密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他人窃取文件。

“口令”和“密码”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一旦为文件在目录中设置口令后,文件使用者必须提供口令,只有提供的口令与设置的口令一致时才可使用该文件,否则无法使用。

“密码”是把文件信息翻译成密码形式保存,使用时再解密。

密码的编码方式只限文件主及允许使用该文件的用户知道,但这种方法增加了文件编码和译码的开销。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五、简答题六、综合应用题1.假定磁盘的移动臂现在正处在第8柱面,有如下6个请求者等待访问磁盘,请你列出最省时间的响应次序:【参考答案】做这一题的基本思路是优先考虑柱面号,也就是先考虑对磁盘的查找优化,然后再考虑磁头号、扇区号的因素。

由于目前磁盘的移动臂正处在第8柱面,因此先响应(2)、(6)请求(因为,它们处于第7柱面),然后响应(1)、(4)请求(因为,它们处于第9柱面),再响应(3)请求,最后响应(5)请求。

最省时间的响应次序为:(2)、(6)、(1)、(4)、(3)、(5)其中,(2)、(6)顺序可颠倒,(1)、(4)顺序也可颠倒。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6.87六、综合应用题1.在一个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不采用移动技术的可变分区方式管理内存。

设用户空间为100K,主存空间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采用计算机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管理作业。

今有如所示的作业序列,请分别列出各个作业的开始执行时间、完成时间和周转时间(忽略系统开销)。

【参考答案】分析:由于JOB1、JOB2、JOB3、JOB4是依次到达输入井的,所以JOB1、JOB2进入内存;但在8.4时,由于JOB3主存需求量25K,系统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不能进入内存;在8.6时,JOB4进入内存。

作业JOB1,8.0时进入内存后便开始执行,执行结束时间为9.0时,释放内存,但仍然不能满足JOB3主存需求量;接下来JOB2开始执行,从9.0时至9.6时,然后释放内存,此时JOB3进入内存;JOB4自9.6时开始执行至10.0时结束;最后JOB3从10.0时开始执行至10.5时结束。

每个作业的周转时间=“执行结束时间”―“进入输入井时间”平均周转时间=(1+1.4+2.1+1.4)/4=1.975(小时)第七章习题及答案六、综合应用题1.设有3个并发执行的进程:输入进程Pi、计算进程Pc和输出进程Po。

其中进程Pi不断地从键盘读入整数,放入缓冲区Buf1,Pc按输入顺序从Buf1中取数据,每次取出2个整数,计算其和,将结果放入缓冲区Buf2。

Po负责将Buf2中的数据按顺序输出。

设缓冲区Buf1、Buf2可存放的整数个数分别为m、n(m、n>0)。

要求利用信号量的P、V操作写出进程Pi、Pc、Po的算法。

【参考答案】设信号量e1,f1,e2,f2,其初值分别为:e1=m,f1=0,e2=n,f2=03个并发进程分别为:读者还可以考虑,通过引入下标变量对缓冲区进行存取。

2.今有3个并发进程R、M、P,它们共享一个缓冲器B。

进程R负责向B中输入数据;进程R每输入一数据,进程M对其进行加工;进程M加工完成后,进程P负责打印输出。

缓冲器B中每次只能存放一个数据,数据一旦被打印,进程R又可存放下一个数据,……。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用PV操作机制进行控制,写出三个进程的工作流程。

【参考答案】设信号量e,f1,f2:semaphore;初值 e=1;f1=f2=0;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