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

(分数:1.00)A.张家界自然保护区B.承德避暑山庄C.南海D.创新创业环境√解析: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垃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解析: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

(分数:1.00)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解析: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亊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无过错)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解析: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符部门制定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解析: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2分义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我国在( )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省级人民政府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D、省级环保机构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A、5 日B、10 日C、15 日D、20 日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A、环境行政处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许可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9、在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入境的有关法律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B、国家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C、国家禁止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D、国家并不禁止进口未列入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的固体废物10、下列关于我国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B、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如属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则仍适用我国国内法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C、国内环境法的效力优于国际环境条约;D、国际环境条约在我国境内直接适用,不需要国内立法机关将它转换为国内法(4分义5=20分备选项中有2—4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 )A、清洁的技术标准B、清洁的能源C、清洁的生产过程D、清洁的产品2、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全国环境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置B、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三级监测站,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C、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D、各级监测站是技术事业单位3、下列哪些行政责任形式属于财产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 )A、责任停业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行政赔偿4、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是( )A、经济刺激方法B、直接管制方法C、间接管制方法D、行政处罚方法5.根据污染的特性,污染可分为( )A、生物污染危害B、化学污染危害C、物理污染危害D、放射污染(5分义4=20分)1、什么是绿色消费?其包含哪三个层次?2、环境法的特点3、什么是自然资源保护?简述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一、简答题1. 环境污染是指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而环境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其利用应遵循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的关系。

3.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政府对排污单位实行收费,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述题1.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

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典型适用,它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环境诉讼,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2.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污染者或者破坏者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归责原则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先污染者负责、连带责任等。

构成要件包括环境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因果关系等。

环境民事责任的应用价值在于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总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D )A.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B.承德避暑山庄 C.南海 D.创新创业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C )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 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D )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 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 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B )A.统一规划 B.共同负责 C.统一标准 D.统一监测7.某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该企业拒不执行,继续排放污染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B.情节较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拘留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 D.处以拘留后,不再予以其他处罚8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A.自然保护区B.避暑山庄C.南海D.创新创业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垃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亊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无过错)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符部门制定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A.统一规划B.共同负责C.统一标准D.统一监测7、某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该企业拒不执行,继续排放污染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B.情节较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拘留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D.处以拘留后,不再予以其他处罚8、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其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是()。

A.未在亊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B.未征得环保部门同意C.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9、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履行的职责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B.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容C.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D.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调解决10、村民甲准备盖房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10多棵(8立方米)自留山上的树,在运输途中被林业公安人员査获,其行为构成()。

A.盗伐林木罪B.滥伐林木罪C.非法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D.不构成犯罪11、下列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理论中,作为协调发展原则理论基础的是() 。

A.经济发展优先论B.环境保护优先论C.协调发展论D.先污染后治理理论12.下列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形是()。

A.全球气候变暖B.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事件C.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的事件D.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13、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对违反者进行处罚的部门是()。

A.环保部门B.当地人民政府C.公安机关D.县级以上环保部门14、下列不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动物的是()。

A.家畜B.金丝猴C.驯鹿D.蟾蜍15、关于沙化土地治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从事营利性治沙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先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B.单位和个人投资进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资阶段免征各种税收C.单位和个人投资进行防沙治沙的,免征各种税收D.将治理后的土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的,应当给予治理者合理的经济补偿16、某渔业公司在规定的休渔期私自组织渔船在渔场进行捕捞活动,被渔政部门査获并进行了处罚,下列不属于《渔业法》规定的处罚措施是()。

A.没收渔获物和所得,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B.没收渔获物和所得,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C.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D.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17、我国实施能效标识强制标注制度,应当标注能源效率标识而未标注的,应当()。

A.由产品质最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B.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C.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D.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18、下列国际文件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关于建立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的文件》B.《罗毕宣言》C.《斯德哥尔摩宜言》D.《里约宜言》19、2015年12月,国际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巴黎协定》B.《京都议定书》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0、《拉姆萨公约》保护的对象是()。

A.湿地B.森林C.濒危动植物物种D.生物多样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坚持()。

A.保护优先原则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C.公众参与原则D.损害担责原则E.经济发展优先原则2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体系的有()。

A.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B.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司法解释C.环境与资源保护部门规聿D.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E.我国未参加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23、政府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容包括()。

A.开发利用环境的决策B.行政处罚权C.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许可权D.行政强制权E.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24、由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有()。

A. R市核电站建设项目B. S市某区的住宅开发项目C.跨T省和U省的海岸开发项目D.涉及国防安全的绝密工程项目E.W省某市的风力发电项目25、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实施步骤正确的是()。

A.确定总最控制区B.确定重点污染物C.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D.实施排污权交易E.分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26、我国对新化学物质实行的管理制度有()。

A.风险分类管理制度B.申报登记制度C.跟踪控制制度D.分类管理制度E.自由申报制度27、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方式包括()。

A.有意引进B.无意引进C.自然入侵D.人工培育E.国际贸易28、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允许适度开展的活动有()。

A.生态养殖业B.休闲渔业C.无害化科学试验D.海洋教育宣传活动E.人工繁育海洋生物物种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答:(1)环境问题的第一个阶段为地域环境问题时期(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

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国工业区、开发区一带的局部污染损害和生态破坏方面。

在环境问题的对策方面,各国主要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在法律对策上也主要采取的是对污染受害者进行事后救济的损害赔偿措施。

(2)环境问题的第二个阶段为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60-80年代)。

二战后,世界各国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多。

环境问题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演变。

各国之间加强环境保护和国际环境合作,国和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迅速发展。

(3)环境问题的第三个阶段为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全球环境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环境问题的累积性、渐进性。

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和生态系统的逐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向全球化方向演变,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30、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答:(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具有多重牵连性质的法律关系。

环境利用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既存在民事关系,也存在行政关系,需要同时采用公法和私法的手段和方法予以调整。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以人类平等利用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容。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的人类意志。

3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答:(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是指接受委托为规划草案或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保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3)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其资质的环保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2、简述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构成要件的特征。

答: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要件具有如下特征:(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

(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两类行为,且通常要求以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为前提。

(3)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两类。

(4)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试述环境法的受益者负担原则,以及实施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措施。

答:(1)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含义受益者负担原则是指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或者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危害者,应当支付由其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损害费用,并承担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责任。

受益者负担原则包括:“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四个方面的容。

“谁开发谁保护”指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负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谁破坏谁恢复”是指环境与资源的破坏者,应当承担修复生态环境功能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