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五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5篇600字

中国机长观后感5篇600字《中国机长》作为中国首部大制作的空中灾难救援电影,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中国机长观后感1电影《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其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同样也是电影的主旋律。
在电影院,当看到袁泉饰演的毕男因为旅客情绪波动,引发旅客骚动危机,一脸笃定坚信,掷地有声的说的一段话时,我没出息的哭了,不知哪来的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飞机上119位旅客之一。
“我们乘务员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
相信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
”这段及其质朴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修辞,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危险混乱的场合,由她嘴里说出来,就像一针镇定剂一样,给每一位旅客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都相信机长,相信他们会一起回家。
由此联想到,前几天学校组织的地震安全疏散演练,非常明确的强调了一句话,所有的任课教师,教职人员,在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离开后方可下楼。
在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
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教师要最后走呢?在危难面前,所有的生命不是都平等的吗?可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才真切的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担当,岗位的职责,道德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不允许我把学生留在最后。
就好比如,解放军、公安民警、消防员这些天天与死神搏斗的人,他们就活该奉献自己保卫其他人吗?当然不是,只因,他们内心的信仰,他们所处的岗位职责,他们无私奉献的大义大爱。
只有他们砥砺前行,方可有我们安居乐业。
同样,在遇到危及生命的大灾大难面前,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站在学生前面。
中国机长观后感2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机长》。
而在我看之前,一直疑惑它到底讲了中国机长的什么呢?是事件,还是专门讲品质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带着疑问去看了这场电影。
但是,在最后却很让我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重庆到拉萨的航班,途中发生的事情。
初中《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导语】当看完⼀部作品后,⼀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会看哦,写⼀篇观后感吧。
《初中《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希望对⼤家有帮助。
1.初中《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 这个星期,妈妈说带我和姐姐观看⼀场很有意义的电影。
姐姐和我⾼兴得⼀蹦三尺⾼。
爸爸说,这部电影就是国庆假期的⼤⽚——《中国机长》,情节很动⼈⼼魄,当时奇迹的发⽣很震憾⼈⼼的。
⽽且四川特式⽕锅⼤龙燚也是赞助商之⼀,我们⼀家⼈更是觉得这部电影⾮常值得⼀看。
电影开始了,我⽬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故事开始很平和,没有什么预⽰着危险的发⽣。
机长刘传健在⼥⼉6岁⽣⽇的那天⼜登上了他那熟悉的“四川8633”号飞机,准备开往西藏。
关闭机舱,起飞,收起滑轮,飞机平稳地上升,朵朵⽩云在窗外飘过,⼀切都那么美丽。
我知道,危险即将来临,我的内⼼暗暗担⼼着。
没过多久,突遇⼀阵强⽓流迎⾯袭来,飞机开始颠簸起来,顿时,机舱内⼀⽚混乱,惊叫声、哭喊声乱着⼀团,乘务⼈员⼤声地劝慰乘客:“安静,安静,我们只是遇到云团,我们会很快地冲出去的。
我们会很快冲出去的。
”可是,⽆济于事,惊恐笼罩着所有的⼈。
我的⼼也都提到了嗓⼦。
“啪——”⼜⼀阵的电闪雷鸣,形势更危急了,我的⼼都到嗓⼦⼝了。
⼜是⼀声巨响,糟了,机头的玻璃碎了,整个飞机的颠簸更剧烈了,飞机上的.⼈都命悬⼀线……这时,整个影院没有⼀点声⾳,⼤家都为他们担⼼,都为他们祈祷。
在这危机时刻,经验丰富的刘机长,梁机长,乘务长毕楠和乘务员们临危不惧,他们各司其职,同⼼协⼒。
刘机长紧紧握住操纵杆,梁机长不停地与地⾯呼叫,乘务员们努⼒地安抚乘客的情绪。
乘客们慢慢安静下来,可飞机的颠簸还要继续,我⼿⼼都出了汗。
上帝保佑,要让这些⼈平安降落地⾯。
但那积⾬云好像⾮常的庞⼤,飞机很难飞出重围。
镇定,镇定,再镇定;加油,加油,再加油。
我为他们呐喊助威。
⼀分钟过去了,⼆分钟过去了,⼗分钟过去了……我觉得像是过了⼀个世纪,可是危险还是存在着。
2020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

2020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中国机长》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xx《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20xx《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1一场特别的万米高空首映礼,给电影《中国机长》增添了新话题。
影片是根据去年川航机组的英雄事迹改编,导演刘伟强受访时表示观众此刻是知道事情“解决了”,那如何在保证电影真实性基础上做合理艺术性改编,是考验创作的一大难题。
让观众认识到坐飞机“不是简单的事”身为影片导演,刘伟强有过《无间道》这样的成功经验,但拍摄《中国机长》经历还是让他感慨连连。
首映礼上,当被问到让一个已知结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紧张刺激的悬念感,他回答说:“没错,观众进电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没事了”,所有人已经很安全地下飞机了。
所以我们在真实事件基础上,做了艺术加工。
比如飞机怎么开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设置挡路的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去绕过障碍,障碍之后还会遇到什么......在成功备降以后,他们还要担心很多很多问题,观众就会持续被情节吸引,会给观众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刘伟强说当初接受博纳邀约担任导演,确实是被这个故事的特殊性打动,因为工作关系他也是“空中飞人”,越深入了解越觉得《中国机长》故事背后的意义,“我是个常常坐飞机的人,但有很多东西我原来根本不知道的。
比如,为什么飞机常常晚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当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飞机在天上飞,是要符合很多很复杂的条件。
比如,会有很多工程人员去检查飞机,确保飞机是健康的,才会放行。
再比如,天气条件要符合飞行条件,才可以放行。
再有,乘客上飞机之后,空乘会播放安全须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们可能会完全不看。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600字(通用15篇)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机长》的观后感600字(通用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今天看了由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等主演的《中国机长》,看的我是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当天刘传建机长执行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任务,飞机到达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出现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机组将飞机掉头飞往成都机场,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暴雨雷电层,受阻无法穿越。
刘机长临危不惧,最后将飞机安全着落在成都机场,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这体现了刘机长他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技术过硬、素质超群、精神闪光的英雄机长,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鞠躬尽瘁的英雄机长,令人敬仰、钦佩、致敬的英雄机长。
当危难发生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体现出来的那种手足无措,甚至想闹事的心态,和机组人员体现出来的沉着,冷静,专业知识运用的淋漓尽致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间乘务长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我们的家人也在等着我们,我们会一起回去,谢谢。
这段坚定自信而又安抚人心的话,使得全舱的乘客安静下来,配合机组人员完成了这场生命的奇迹。
敬畏生命,敬业至上!每一个职业都值得尊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共同营造我们美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2《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一部展现世界民航史上“迫降奇迹”的影片,它并不是由人想象而来的,而是一件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中国机长影片大学生的观后感600字5篇

中国机长影片大学生的观后感600字5篇机长在民用航空器遇险时,有权实行一切必要措施,并指挥机组人员和航空器上其他人员实行应急措施。
在必需撤离遇险民用航空器的紧急状况下,首先组织旅客平安离开民用航空器;未经机长允许或旅客未完全撤离航空器的状况下,机组成员不得擅自离开民用航空器;机长应当最终离开民用航空器。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中国机长影片高校生的观后感范文(1)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各个兴奋人心,昨日,有幸观影《中国机长》,特此共享此次感受。
这部电影是依据2022年发生在我国航空史上的一部真实大事改编的,现实中刘机长的冷静我们多多少少通过一些报道也能体会到,可是当我看完电影后,才发觉,自己对这一大事的熟悉远远不够,那么对于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的思索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在面临生死的那一刻,我信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惊。
飞机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电影对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特别的好评。
他们是代表现实生活中许很多多的小人物,从他们的身上,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带孩子回家的妈妈,去拉萨探望牺牲战友的老兵,去西藏打工的夫妻……而演员的表演,也不得不为之震撼,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在安抚全部人的心情后,自己坐在座位上摩挲手上戒指的动作也透漏出她内心布满恐惊,可那句:“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信任我们。
”我想是对乘客们最大的劝慰。
再说机长,这实在使人不得不为其鼓掌,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保持了极度的冷静,将飞机上119名乘客,9名工作人员平安返回地面,这堪称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
我想,任何的嘉奖都不过分。
看完好部影片,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思索过去,幻想将来。
我想,最好的事情,莫过于珍惜如今,由于下一秒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中国机长影片高校生的观后感范文(2)《中国机长》上映当天,我特别有幸能到影院看首映,影院座无虚席,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
在飞行前几个小时,机长和其他乘务人员做好了充分的预备,他们早已知道会有恶劣的天气。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_精彩影评5篇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_精彩影评5篇《中国机长》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中国民航史上一次著名的迫降成功案例!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中国机长》观后感一世界民航史上,有三起著名的迫降成功案例。
1990年英航5390航班,左侧风挡玻璃脱落,机长被吸出窗外,副驾将飞机安全开回;1998年东航586班机,起落架故障,紧急迫降上海,全机人员安全;2009年美航1549航班,起飞后遭遇鸟击,双发停车,安全迫降在哈德逊河上。
这三起壮举先后被拍成电影《空难浩劫》《紧急迫降》《萨利机长》,川航3U8633成功备降成都的真实事件,被搬上大荧幕,再正常不过。
刘伟强导演执麦,镜头调度感颇有些《无间道》的味道,干净干练无多余。
《烈火英雄》三杰:杜江、欧豪、高戈悉数到场,荷尔蒙爆表的张涵予领衔,机组颜值担当。
端庄秀丽、热情甜美的“空姐五美”,引发极高讨论度,气质碾压的袁泉带队,乘务组吸睛无数。
为高度还原细节,请来原班机组人员指导,甚至造了一架“真飞机”模拟事态,卖力和用心保障了影片质量。
然而现实题材的要义,还是有一个好故事可讲。
剧情没有铺垫,因为一切毫无征兆,也非人为疏漏,前半段除了科普民航运输知识和展现从业人员不易外,尽是美好和日常,直到风挡玻璃的裂痕改变了一切。
飞机风挡玻璃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000倍,且有内中外三层。
内层破裂后,中层和外层仍能抵抗机舱内外2倍的压差。
尽管如此,多年的经验还是让机长作出了第一时间返航备降的决定,影片真实还原了他当时和塔台的对话,沉着和果敢迈出了自救成功的第一步。
整个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副驾被吸出舱外、刀割般大风灌进驾驶舱、飞机控制组件面板被吹翻、众多飞行仪表报错、整架飞机剧烈抖动,9800米的高空、815公里的时速,机长瞬间面对罕见极端特情。
后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客舱变暗、指示灯熄灭、物品被吹落、空姐和手推车飞到半空、氧气面罩全部掉下、啸叫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
死神不期而至的惊心场面,被影片忠实再现。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600字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600字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600字【篇1】电影《中国机长》根据______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______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飞到万米高空时驾驶室的玻璃突然爆裂,刘传健机长在面对突发的紧急状况下,靠着毅力和那份职责,让飞机安全降落,他用生命的名义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
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处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工作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哪怕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也要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这是一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一是保障了整机乘客的生命安全,使得无数得以平安团圆;二是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超凡的胆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提升了中国航空整体上的公信力;三是该奇迹可作为经典案例进行研讨学习,为所有机组工作人员树立学习的标杆,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打造当代民航精神。
我们需要勇敢的机长,更需要安全的飞机。
英雄值得赞誉,问题也必须正视,安全是一道生命线,也是底线,万丈高空中,任何细小的瑕疵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挡风玻璃为什么会爆裂脱落?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关键。
民航各单位应当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做好隐患排查工作,让隐患无处藏身,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乘机环境。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600字【篇2】每天都会无数的飞机起起落落。
而在______年5月14日这一天落下的一架飞机,却与众不同。
在那一天,飞机8633在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驾驶舱玻璃破碎,驾驶室内的设施也受到了严重损害,在低温、强风、缺氧的情况下。
机长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其超高的飞行的技术。
将飞机返航并安全降落。
没错,这就是——川航事件!这一事件被拍成成了电影,名叫《中国机长》。
影片中的的人物与情节,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机长刘长健更是令人敬佩,结尾他所说的12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初中看《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5篇

初中看《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5篇一部《中国机长》标志着中国电影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电影点赞。
《初中看《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是无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看《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篇一一个温馨的问候,几句调皮的搭讪,一段沉痛的过去,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骄奢的内心,一个纯洁的心灵,一个懵懂的女孩,一个经验丰富的机长,冥冥之中将这一群人*在了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
一个美好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中夹杂着紧张的气氛,一个名叫8633的航班从重庆飞往了拉萨,飞机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样,大家都处于放松的状态中。
突然,飞机的前挡风玻璃破裂,副驾驶员被半截身体被吸到外面,裸露在空中,整个飞机瞬间的变得混乱不堪,女孩的哭声,少女的抱怨,男人的愤怒,所有人的恐惧,可是这里有五名肩负神圣职责的乘务人员,他们迅速维护机舱秩序,帮助乘客带好氧气罩,安抚大家的情绪,虽然自己的内心也是无比恐惧,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坚信机长,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
了救回裸露在外面的副驾驶员,机长操纵飞机以3000米每分钟的速度下降,就在即将撞机的瞬间,将飞机拉起,就是这一完美的动作才将副驾驶员救回舱内。
在8400米的高空,飞机已经释压,机长目前的职责就是想办法尽快的让飞机安全着陆,而距离自己的最近的机场就是成都双流机场,可是在返回的航线中,前方是恐怖的雷雨云,绕行几乎不可能,强行穿越无疑是将自己扔进了搅拌机,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机长在空中盘旋一周,以他丰富的经验寻找到了一条可以穿越的通道,机长刘长健以其高超的技术成功的穿越了几乎不可能的穿越的云层,挽救了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
最终使得8633次航班成功降落。
8633次航班的成功降落确实是航空一次值得铭记的事件,象征着我国航空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却也警示着我们每一名航空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精准无误的完成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在8633次航班从失联到安全降落的过程中,指挥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安防人员,医务人员等严阵以待,乘务人员积极维护秩序,机长及驾驶员在人类的体能边缘挣扎着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才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五篇导语:2019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中国机长》正式上线各大影院,《中国机长》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的真实故事。
由此电影上映之后,不错的观影体验迅速取得了票房破亿的好成绩。
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观后感,以供读者们的参考!【第一篇】一场特别的万米高空首映礼,给电影《中国机长》增添了新话题。
影片是根据去年川航机组的英雄事迹改编,导演刘伟强受访时表示观众此刻是知道事情“解决了”,那如何在保证电影真实性基础上做合理艺术性改编,是考验创作的一大难题。
让观众认识到坐飞机“不是简单的事”身为影片导演,刘伟强有过《无间道》这样的成功经验,但拍摄《中国机长》经历还是让他感慨连连。
首映礼上,当被问到让一个已知结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紧张刺激的悬念感,他回答说:“没错,观众进电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没事了”,所有人已经很安全地下飞机了。
所以我们在真实事件基础上,做了艺术加工。
比如飞机怎么开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设置挡路的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去绕过障碍,障碍之后还会遇到什么……在成功备降以后,他们还要担心很多很多问题,观众就会持续被情节吸引,会给观众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刘伟强说当初接受博纳邀约担任导演,确实是被这个故事的特殊性打动,因为工作关系他也是“空中飞人”,越深入了解越觉得《中国机长》故事背后的意义,“我是个常常坐飞机的人,但有很多东西我原来根本不知道的。
比如,为什么飞机常常晚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当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飞机在天上飞,是要符合很多很复杂的条件。
比如,会有很多工程人员去检查飞机,确保飞机是健康的,才会放行。
再比如,天气条件要符合飞行条件,才可以放行。
再有,乘客上飞机之后,空乘会播放安全须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们可能会完全不看。
但是我觉得它是很有用的。
假如飞机真的发生意外情况了,你就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务长、乘务员,他们真的受过很强的专业训练。
”刘伟强说,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意识到坐飞机去某个地方“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了解了民航体系的不简单,就算是影片的贡献了。
【第二篇】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
2018年5月14日,该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下转2版) (上接1版)机长刘传健和机组全体成员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最终平安备降,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而由此事件改编创作的电影《中国机长》也将作为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献礼电影在9月30日全国上映。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副驾驶徐瑞辰在驾驶舱玻璃破碎后,整个身体都被强风“吸”了出去,他现场回忆说,当时情况危险紧迫,但更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放弃,那就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只要最坏的情况没有出现,就要尽全部力量保障机上人员安全。
”演员李沁说,她扮演的角色原型是乘务员周雅文,在与周雅文交流中得知,危急关头,周雅文在腰部骨折的情况下,仍忍痛爬回到工作岗位坚守。
因为她坚守的是“生命之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守住。
李沁感叹,“因为塑造周雅文这个角色,让我对乘务员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敬佩。
”这些真实故事,让现场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民航英雄”点赞。
市民杨永河说,“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孕育了英雄机长,让我们每个重庆人为之自豪。
”活动最后,电影主创人员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依次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现场观众也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高唱《歌唱祖国》,用嘹亮歌声向民航英雄致敬、向伟大祖国致敬。
【第三篇】去年,川航8633遭遇险情那天,我在家中焦急的等待消息,待得知他们平安落地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
除了当班机组人员过硬的综合能力感动到了我,那天,同在一片蓝天中正在执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们,都在不间断的呼叫:“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那是一种民航员工才能深入体会到的艰难与不容易。
这句重复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它承载着人们对128名旅客和机组人员担心与祈祷,也令我们仿佛置身事发现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知道,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影片《中国机长》改编自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经历,真实展现中国民航精神。
影片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于9月30日全国公映。
电影里面可以看到万米高空最为惊心动魄的瞬间:风挡瞬间破裂,副驾驶被吸出窗外,座舱释压……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长健由于强大的气流冲击无法佩戴氧气面罩,屏住呼吸,咬紧牙关,在低温和缺氧状态下拼尽全力控制飞机;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徐奕辰忍受着冻伤和划伤,仍然以出色的意志力辅助机长进行特情处置;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梁栋则拼尽全力返回驾驶舱,不停呼喊试图与地面取得联系,持续报告特情信息;而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饰演的乘务员和高戈饰演的安全员也各司其职,指导旅客使用氧气面罩,并对全体旅客进行安抚以及协助,以专业素养持续守护着所有乘客的安全。
在危急关头,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则发挥了“定心神针”的作用,一番独白既让119名乘客的状态缓和下来,也道出了民航人的责任与担当:“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中国机长》完美还原了民航平安的幕后英雄。
在这个天空里,只要天上有飞机正在飞行,地面就会有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指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着约7000名“空中交通警察”昼夜交替,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管制工作,他们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钟,确保着我们飞行的平安。
【第四篇】“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机长,一机之长,他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更是生命的守护。
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
可是,今天我相信说的英雄是机长,一个用坚守和执着拯救生命的机长。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
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
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如利刃,凛凛狂风折”,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
这就是英雄,他不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风利刃艰难险,定护生命备周全”的英雄。
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守护了119条生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机长》为了还原这个真实的故事,剧组不仅1:1造了一个模拟飞机,还辗转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实地拍摄,记录机场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态。
为了拍摄副驾驶被狂风吸出舱外的情景,拍摄现场使用了6个巨大的鼓风机,风力大概八级,吹得演员差点飞起来,而饰演副驾驶的欧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肤过敏。
《中国机长》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那些商业片该具有的元素:紧张点、爆点、泪点,它一个不少,甚至丰富。
可是“文以载道,歌以咏志”,除了影片应有的外壳,《中国机长》还将一种精神、一种坚守的内核展现给了观众,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的初衷,还原真实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国机长”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
” 111分钟的电影,119条鲜活的生命,是中国民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执着、是对规章的敬畏和执着、更是对责任的敬畏和执着!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坚守!【第五篇】《中国机长》这部影片改编自2018年5月14日发生的中国川航紧急迫降的真实事件。
据悉事发时,川航3U8633航班正由重庆飞往拉萨。
机型为空客A319,机龄6.8年,飞行次数达1859次,已超过约87%的中国民航客运机。
却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突发意外:驾驶舱右边座位的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
舱内瞬间失压,甚至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所幸有安全带护住了他。
但飞机内部失压、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驾驶舱仪器多数失灵,情况十分危急! 机长刘传健却凭借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手动做出正确应急操作,于当日上午7时42分成功迫降到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飞机上两百多条生命。
现实中的机长刘传健凭借惊人的毅力,把看似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毁灭将至变成了涅盘重生。
川航备降的不易程度,堪称“世界级”。
而飞机上的全部人员得以保全,从确认备降到安全着陆只用了27分钟。
这一切与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密不可分。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
书记在接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指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就是一面旗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
在平凡的本职工作中,要日积月累学本领。
当今社会,每天都有许多新科技、新事物、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只有在工作中多流汗,才能跟紧时代步伐,及时应对新事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使我们的工作取得好成绩,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
学习英雄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积极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为人民真情服务。
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