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重点: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
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1.扫码听读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下列词语。
聚
集拥挤昏暗挤压额角登陆石笋
2.初读课文用“√”选出下面的字的正确读音。
簇( cùzú) 臀(tún tūn) 漆(qīxī)
蜿(wǍn wān) 蜒(yÁn yān)
3.读拼音,写词语。
zhe jiāng dù jūan zhǍi xiǍo nón g yúyuÁn tóu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石顶( )的映山红( )的石洞
( )的山( )的新绿( )的景物
5.再读课文,我知道:
“我”一路迎着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很;之后“我”乘坐小船通过孔隙来到了,欣赏到了洞顶蜿蜒的, 看到了形态各异的,最后“我”从孔隙出了洞。
6.通过(上网翻阅《七彩课堂》)查找资料,我了解到:
双龙洞景区位于双龙风景名胜区中心,主要由双龙洞、金华观、二仙洞、冰壶洞等著名景点组成其中是核心景观分为和,外洞高大明亮,内洞比外洞大。
7.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一、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5、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体验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13个会写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
2、认读并理解“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0分钟)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意。
(能大致说出词意就行)2、读一读生字表格中的13个生字,读准字音并会口头组词。
3、读了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写在微卡上。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2分钟)1、汇报自学情况(4分钟)①读准字音并口头组词:“浙、桐、簇、浓、臀、稍、额、擦、蜿、蜒、乳、据、源”。
②读一读本课新词:浙江、盘曲而上、映山红、杜鹃、油桐、一簇、或浓或淡、明艳、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石钟乳、石笋、依据、宫室、器用、颜色各异、观赏、上源。
③把各自的微卡交给语文组长。
2、再读全文(默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浏览路线示意图。
(8分钟)四、交流(10分钟)小组内交流示意图,推荐出组内最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说清图意,然后全班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课堂作业:抄写本课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案二学习目标:1、品读重点词句,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复习(2分钟)作者这篇关于“金华的双龙洞”游记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读课文,体会“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景色?(预设:游览过雄伟壮观的黄山,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同学们的阅历可真丰富啊。
你们去过双龙洞吗?去过的,可以给大家简单的接受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4)课文围绕双龙洞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浙、鹃、乳”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臀”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路上景色优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作者抓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法提示: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
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石笋、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能做以下各题:1、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系(jì xì)绳子孔隙(xì xī)蜿(wān wǎn)蜒漆(xī qī)黑盘曲(qū qǔ)而上、浙(zhé zhè)江仿佛(fú fó)呈(chèng chéng)粉红色走一转(zhuàn zhuǎn)臀(tún diàn)部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试着在课文的适当位置进行批注1、其它的景点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我知道哪个景点是详写的,哪个又是略写的。
2、我要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的。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每一部分,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拓展延伸袁宏道笔下的西湖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游西湖时,写下了十多篇游记,下面是其中一篇的现代译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欣赏美丽的西湖。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俶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校:黄旗小学班级:四(1)班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
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作者抓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时【预习准备】
一:预习合作交流。
(预习方法指导)
【对学】1、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解释词语。
2、小组内提出问题,质疑解难。
【群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竞赛朗读课文。
2、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
【小组学】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和对思考题的理解。
二、说文解字真有趣。
1、读课文我最棒:(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不减字,方法
可以是朗读,默读,小组读等。
)
2、再读课文,勾画并识记生字,我是这样做的。
生字: 同音字:
形近字: 一字开花:
说句:①:
②:
3、请组长考考我的识记能力吧!(小组听写):
4、我是词语小能手。
(结合上下文,或查找资料书解释文中重点词
语的意思。
)
盘曲:
油桐:
突兀:
森郁:
气势:
稍微:
蜿蜒:
名目:
变化多端:
十来进:
上源:
三、真情播音我能行。
1、再读课文,领悟词语。
(多读几遍)
浙江 油桐 一簇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上源 石钟乳
或浓或淡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8然段):
4、朗读比赛,看看谁最棒。
【预习疑惑汇总】
读完课文,你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那写出来吧!让我们一起讨论。
系(j ì x ì)绳子 孔隙(x ì x ī) 蜿(w ān w ǎn )蜒
漆(xīqī)黑盘曲(qūqǔ)而上、浙(zhãzhâ)江
仿佛(fúfó)呈(châng chãng)粉红色走一转(zhuàn zhuǎn)
臀(tún diàn)部
2、瞧,课文的生字我会写了。
zhâjiānɡyóu tónɡyōnɡjǐkǒnɡxìyǎnɡwò
()()()()()
tún bùshāo wēi ãjiǎo cāshānɡwān yán
()()()()()
tūwùsēn yù
()()
3、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___老先生,在时候,游览。
课文是按______的顺序描写的。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途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到水,水的源头是从来、经过、、、最后从流出顺山而下。
4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课时【探究展示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中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还存在一些疑惑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收获和疑惑去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探究是需要自主合作的,每一个组选择探究任务,组长将任务分配到小组的各个人,完成任务后集体将成果在全班展示。
老师相信你们会把你们最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在其他组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质疑,学会补充,学会赞赏。
抓住重点,品读悟情
【探究点一】梳理课文,感知内容。
1、简单说说课文每部分的内容,并以此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
2、课文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哪些是详细描写?哪
些景点是粗略描写?
3、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点时,分别用到了哪些方法?
【探究点二】重点句段赏析。
句子:“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在这个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说说你的
体会?
【探究点三】总结写法,激发想象。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
可以口答、表演 、
画画…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三课时【训练案】
袁宏道笔下的西湖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游西湖时,写下了十多篇游记,下面是其中一篇的现代
译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欣赏美丽的西湖。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俶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
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过茶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
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快。
不知不觉间,我已是如醉如痴了。
这时我想用一
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
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山叠岭: 微波荡漾:
如醉如痴: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线画出。
3、作者都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4、读了这么优美的山水游记,再结合课文,我悟出了一点写游记的奥妙了,想与同学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