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选择与填空地球的外衣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地球的外衣的阅读答案

地球的外衣的阅读答案

地球的外衣的阅读答案
地球的外衣的阅读答案
大家是否知道地球外面是怎样的呢,其实那件外衣是大气层。

地球的外衣的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地球的外衣
从前,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宇宙中飞舞着许许多多石头。

有一次,地球对人们说:“给我做件外衣,让我不再被砸得这么疼,好吗?”
玻璃工人忙碌起来,为地球做了一件透明的外衣。

可是不行,“乒哩乓啷”,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

大家发愁了,没主意了。

“我来试试看。

”卖气球的营业员说。

他一个接一个,把气球里的气朝空中放。

要买气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管,只顾忙着放气,直到地球全身被裹上一件透明的`空气外衣。

大家都觉得空气外衣好:透过它,依然可以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那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卖气球的营业员还给地球的空气外衣取了个名字,叫“大气层”。

1.给下面的词语各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忙碌——()主意——()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2)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

3.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4.选择填空。

文章在介绍地球的外衣——大气层时,主要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繁忙办法(意思对即可)
2.(1)石头常把地球砸疼。

(2)石头把玻璃外衣砸得七孔八洞
3.卖气球的营业员为地球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空气外衣——“大气层”(意思对即可)
4.拟人。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________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_________的趋势,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_______和全部的水蒸气,因此,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______.(1)空气对流形成:热空气密度,向运动;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下沉,形成对流。

(2)液体对流形成:液体受热密度,向运动;上方液体温度低,密度,下沉,形成对流。

(3)用冰块给物体冷却,应把冰块放在物体的_______方.3.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天气的和。

气象要素有、、、、等。

气温是______________,表示空气的。

(1)气温测量工具是_______ 单位: .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_______放在离地面米、漆成色的百叶箱内(门朝北)。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是。

测量用和______________。

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厘米水银柱=_________帕=__________米水柱1毫米汞柱=_______帕(2)气压气体压强与有关,气流速度越大,气体压强越。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山顶上的气压比山脚下的_____.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内部的流速要比外部一些,两船内部的压强就要比外部一些.例举几个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仪器或设备________________、 _ ____ 、 ____ .①气压对天气影响:高气压区,空气向运动,天气。

低气压区,空气向运动,天气。

②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面上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

液面上气压降低时,液体沸点 ___ 。

风是空气的______运动,空气从区流向区,即形成风。

(3)风风向用测,它的尖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表示风。

风速常用表示,气象上用来观测。

地球的外衣

地球的外衣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知识要点姓名学号班级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的高度内。

2.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之间。

在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4.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白色的“外衣”?5.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6.根据、和画出大气垂直分布图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层,即、、、和。

7.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这是因为。

8.在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

9.到距处,已接近真空。

10. 是地球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起层底距。

11.飞机位于层;热气球位于层;雷达位于层;12. 是大气的底层。

13.对流层的厚度: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到赤道则增大到。

规律为14.对流层的成分:。

15.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16.形成对流的条件:画出对流示意图:17. 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18.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和;19.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和。

20.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层,这是因为。

22.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 内近地面的、、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

2. 、、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3.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1)阴转多云(2)冬暖夏凉(3)晴空万里(4)秋高气爽(5)和风细雨(6)终年高温(7)冬雨夏干(8)雷电交加4.天气是有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和。

5. 称为气温。

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程度。

6.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

7.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8.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用字母表示为。

9.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定时测量气温外,还需使用和,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0.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的里。

11.你知道为什么天气预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1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候?13.世界最高气温为,出现在。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地形,纬度,海陆热力性质
2、4.2×105,2.1×103
3、晴朗,阴雨
4、略
5、升华,熔化
三、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42分)
1、(1)A (2)低,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3)高,云层阻挡地面辐射散失(4)小
2、(1)A,12°C (2)B,迎风坡
3、(1)大,20,高温(2)CD,AB (3)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雨热同期),有(4)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4、(1)高气压区,晴朗干燥,低气压区,阴雨(2)C,冷锋,降雨、大风、降温
(3)晴朗,东风(4)F,等压线密集、气压差较大(5)略
5、(1)下降,上升,冷(2)暖,冷(3)14日和15日,降雨,大风
四、简答题(共4分)
(1)温室效应
(2)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大量破坏森林。

(3)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紊乱,灾害频繁等。

(4)多植树造林,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等。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5—9节)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5—9节)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风形成的原因是()A、重力作用B、气压高低不同C、人为因素D、气温高温不同2、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向和风速B、空气与气压C、风力与风向D、风速与气压3、.树根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的风叫()A. 和风B.大风C. 强风D. 狂风4、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A、①B、④C、②③D、都可以5、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它常带来()A、降温天气B、晴好天气C、大风天气D、降雨天气,气温升高6、科学家开创了人工降雨的先河, 所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A、干冰、碘化银和水B、干冰、氧化铁和水C、二氧化碳、碘化银和水D、干冰、二氧化碳和碘化银7.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450C、600C,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C杯的水温为()A.250C B.450C C.600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B、气温不够高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9、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10、下列方法中不能证明空气中有水汽的是()A、打开空调时会从空调中涌出雾汽B、寒冷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教室,感到镜片模糊不清C、用水壶烧开水,离壶口稍远处有水雾D、炎热的夏天,人从空调房中走到外面时,皮肤上会有潮湿的感觉11、下列各种灾害最有可能在冬天发生的是()A、寒潮B、台风C、洪水D、旱灾12、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3、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右图中,正确的是(C)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14.城市出现“热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增高B、人口高度密集C、空气严重污染D、能量消耗较多15、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A、阴转多云B、睛空万里C、烈日炎炎D、四季如春16、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A、漠河B、新疆C、北京D、海南岛17.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

《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DOC)

《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DOC)

初中科学【八上】【第2章】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目录第1节大气层1、大气的存在——2、大气的温度——3、大气的分层——4、对流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2、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的大小——3、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第5节风1、风的形成——2、风的要素与测量——3、风级——4、风对人类与动物的影响——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1、空气的湿度——2、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2、天气图——3、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2、纬度对气候的影响——3、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4、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5、季风——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1、东部的季风气候——2、西部的干旱气候——3、寒潮、台风和洪水——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1节大气层【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存在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它像一件外衣保护着地球。

2、大气的作用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4)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温差很大。

二、大气的温度1、大气温度是垂直分布的,它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三、大气的分层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第一层):0-12(8-17)千米,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平流层(第二层):17-55千米,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民航客机一般航行在这一层。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 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2.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A. 迅速上升的趋势B. 逐渐下降的趋势C. .逐渐上升的趋势D. 平稳的趋势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A. 1/2B. 3/4C. 2/5D. 1/34. 复杂多变的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A.. 平流层B. 暖层出C. 中间层D. 对流层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A. 火山喷发B. 碧海蓝天C. 狂风暴雨D.雷电交加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A. 阴转多云B. 睛空万里C. 烈日炎炎D.四季如春7.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A. 气温B. 降水C..气压D.风8.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A. 37摄氏度B. 30摄氏度C. 22摄氏度D. 26摄氏度9. 奥托·格里克表演的马德堡半球有力地证实了………………………………()A. 空气的存在B. 大气压的存在C. 风的存在D.水汽的存在10.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压的密度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A. 越大B. 一样C. 越小D. 越标准11.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内部的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 两船内部的压强就要比外部…………………………………………………………………………()A. 小一些B. 一样C. 大一些D. 增大12. 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就………………………………………()A. 下雨B. 睛朗C. 冷D. 多云转阴13.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睛朗的天气.一般心情…………()A. 疲倦B. 心情不宁C. 心情比较舒畅D. 情绪感到不安14. 初次进入青藏高原的内地人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是因为…()A. 海拔高,气压增大B. 海拔高,氧充足C. 海拔高,空气稀薄D. 气压减小,缺氧15.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与气压无关16.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从………………………………………………………()A. 低气压处流向高气压处B. 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C. 相互对流D. 静止不动17.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风向和风速B. 空气与气压C. 风力与风向D. 风速与气压18. 气象观测中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是…………………………………………()A. 风的级别B. 风的方向C. 风的速度D. 风向标和风速仪19. 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不明显20. 气候是……………………………………………………………………………()A.短时间的天气特征B. 瞬间的天气特征C. 稳定的天气特征D. 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二、分析填空题(40分)21. 地球上的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的存在,人呼吸着, 、等现象膛断地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A B C D2.大气层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密切的是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3.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暖层B.中间层C.对流层D.平流层4.地球外部圈层中,有“地球外衣”的美称的是A.生物圈 B.岩石圈 C.水圈 D.大气圈5.人们在爬山过程中,爬得越高,感觉空气温度越来越凉爽,这是因为A.大气温度越来越低 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C.身体出汗越来越少 D.山风越来越大6.有关地球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汽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B.中间层是飞机飞行的最佳位置C.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D.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7.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从A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B低气压处流向高气压处C相互对流D.静止不动8.当某烟囱的烟雾被吹向西北方向时,此时的风向是A.西北B.东北C.西南 D.东南9.当我们在大风中跑步时,有时会感到“箭步如飞、身轻如燕”,那时因为A.我们顺风而跑风,与风向相反 B.我们迎风而跑,与风前进的方向一致C.我们顺风而跑风,与风向一致 D.我们迎风而跑,与风前进的方向相反10.某人向北行走,感觉到无风,但观察周围的树叶确实被风吹动,此时风向是A.东风B.西风C.南风 D.北风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的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12.下列有关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由空气的垂直运动决定的B.不同的风,形成不同的天气C.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水的是夏季风D.东南风是指吹向东南方的风13.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向和风速B.空气与气压C.风力与风向D.风速与气压14.气象观测中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是A.风的级别B.风的方向C.风的速度D.风向标和风速仪15.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A.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B.气温不够高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空气中的水汽不足16.下列那种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水汽饱和A.大雾弥漫B.蜻蜓低飞C.冰箱内部“出汗” D.墙角“出汗”17.冬季我们的皮肤会比较容易干裂,夏季皮肤会变得比较湿润,这是因为A.冬季喝水较少,夏季喝水较多 B.冬季活动太少,夏季活动较多C.冬季保养的不够D.冬季空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小,夏季相反。

18.“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反映出的科学道理是A.下雨前,气压变低,蜻蜓飞不高B.下雨前空气湿度大,蜻蜓翅膀变软飞不高C.下雨前空气湿度低,蜻蜓飞不高D.下雨前,云多蜻蜓飞不高19.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A. 气温B. 降水C..气压D.风20.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B.空气有云就会有降水C.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D.冰雹是降水的一种形式21.雨、雪、冰雹是不同形式的A.降水B.降雨 C.凝结 D.蒸发22.科学家开创了人工降雨的先河, 所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A. 干冰、碘化银和水B.干冰、氧化铁和水C. 二氧化碳、碘化银和水D.干冰、二氧化碳和碘化银23.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下雨之前会有一些反常现象,下列哪个不属于这种现象A.蚂蚁向较高处搬家B.大雁成群结队向南飞行C.大量的鱼群浮出水面呼吸氧气D.大量蚊虫、蜻蜓低飞24.近几年深圳市经常出现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由飞机或大炮在高空投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干冰的主要作用是A.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吸热,使云层急剧降温,凝聚增加B.进入云层后,成为凝结核使冰晶附着C.进入云层后,大量增加了云层的水汽D.上述三种作用都有25.大量蚊虫、蜻蜓低飞是因为A.高空气温太高 B.大气气压低、湿度大C.低空食物更丰富D.喜欢低空飞行26.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大气湿度B.气温C.气压 D.风27.下列叙述属于城市天气预报的是A.未来几天之内,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无雨,旱情还将持续。

B.今后3天,北方的一股强冷空气将南下,沿途将使气温下降15—8ºC。

C.深圳,多云转小雨,气温27——33ºC,东南风2到3级。

D.今晚到明天,我国东南沿海将有强台风登陆,福建、广东沿海要做好防灾措施。

28.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

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季风B、地形C、海陆分布D、纬度位置29.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团向东南地区推进,冷空气前锋所到之处,常会出现A.降温、降雨、西北风 B.降雨和气温升高C.晴朗、降雨、大风和降温 D.干旱少雨和当地气温升高30.夏季东南沿海的暖湿气团向北推进,暖空气前锋所到之处,常会出现A.降雨、大风和降温 B.晴朗和当地气温升高C.降雨、大风和降温 D.降雨、气温升高、伴有东南风。

31.下图所示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32.天气图上表示气压相等的曲线叫A. 等温线B. 等压线C. 等降水量线D.等深线33.深圳市气象台昨晚发布天气预报:“明天多云到阴,局部有小雨,温度:14—23 ℃,东北风2-3级,阵风4级。

……”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东北风是通过风向标测得B.阵风4级通过风速仪测得C.温度14-23℃是通过温度计测得D.明天多云到阴说明明天是高气压控制34.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35.中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A.热带、北寒带 B.北寒带、北温带C.南寒带、南温带D.热带、北温带36.我国纬度位置最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和纬度位置最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的端点分别是A.哈尔滨、海口 B.黑龙江、深圳C.乌鲁木齐、台南 D.曾母暗沙、漠河37.在相同的日光照射下,沙石比水里的温度升高得快,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B.沙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沙地比水田吸收热量多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8.夏季,湖面上的空气温度较陆地上的空气温度低的原因是A.水的比热较陆地建筑物的比热小 B.陆地建筑物吸收热量多C.水的比热较陆地建筑物的比热大 D.水吸收的热量较少39.世界气温一般来说是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40.陆地和海洋上空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不同,一般是A.陆地吸、放热快,升温、降温快 B.海洋吸热、放热慢,升温、降温快C.陆地吸热慢,升温慢D.海洋放热快,降温快41.陆地吸热和放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42.农民为保证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向秧苗田里多灌一些水,这时因为A.水可以随外界的气温变化而迅速变化B.由于水的比热大,外界气温变化时水的温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C.夜间冷是由于风大,将秧苗浸入水中使风吹不着秧苗D.水很冷,防冻不应当灌水43.下列因素中哪个是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的直接因素A.陆地上的河流和海底洋流B.地形高度和植被的覆盖程度C.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D.季风和大气环流44.山地的两侧气温和降水情况常常不同,相同高度的迎风坡比背风坡A. 湿度小,降雨多B. 湿度大,降雨少C. 湿度大,降雨多D. 湿度小,降雨少45.我国冬季盛行A.偏东风B.偏北风C.偏南风D.偏西风46.拉萨和重庆纬度相近,气温相差很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势高低因素 D.季风因素47.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C.地形因素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48.青藏高原与湖北、安徽、上海、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无论春夏秋冬,青藏地区的温度都比其他地区低很多,主要原因是A.高度相差太大 B.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C.植被覆盖程度不同 D.接受太阳光照不同49.“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同纬度地区的平原和山地气温变化不同,原因是A.山地比平原随季节变化快B.山地比平原随季节变化慢C.同一时间段内,平原比山地气温高D.同一时间段内,平原比山地气温低50.世界上季风最强盛、分布范围最广的是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二、填空题1.对流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对流层的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升降规律大约为高度每 1000米,气温将 6℃;如果深圳梧桐山约高1500米,当山下温度是15℃时,山顶的温度约为℃。

2.比较同一纬度地区的海洋和陆地上,冬季最冷月和夏季最热月气温,得知距离海洋越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越,距离海洋越远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越。

3.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是。

亚洲是最强盛、范围最广的地区;中国在冬季盛行风,夏季盛行风,是最典型的气候区域。

4.请分析并填表,大陆与海洋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变化以及对风向的影响5.为什么海边和许多名山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6.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个空气层叫。

这个空气层的底层叫,它集中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大气物质。

7.大气可分为层、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其中对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层。

8.对流层最主要的三个特征及其原因是:①温度随而降低,是因为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表辐射。

②大气不断进行强烈的运动,是因为地球表面各地受热不均,导致各地空气温度和9.风是空气的运动所产生的。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气象站测量风向的工具是。

风向是指风向标所指的方向。

10.风速是指。

常用的度量单位有、等。

118种基本风向是、、、、、、、。

12.“”在天气符号中表示的是东北风风。

13.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多少以及丰富的程度。

14.由于空气含水能力的大小与空气的直接相关,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用空气的相对湿度来表示,而不是指空气中绝对含水量的多少。

15.观测湿度的仪器是计,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温度计。

两支计的读数相差越大,说明相对湿度越。

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说明相对湿度达到。

16.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先分别读出读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当时的相对湿度。

17.根据下列观测数据,这两天中哪一天降水的可能性大一些?原因是什么?18.生活中老百姓总结了许多反应天气现象的谚语,如“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燕子低飞要落雨。

”你能收集一些有关的谚语吗?请将下面的这些动物与有关谚语一一对号入座:蚂蚁、蜻蜓、知了、乌龟、泥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